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及作业中,常常遇见学生多种多样的错误,让老师措手不及,其实只要老师主动找寻错误的价值,发现错误的美好,这些错误也可以丰富我们的教学。黑格尔曾说过:“错误本身是达到真理的一个必然环节,由于错误,真理才会被发现。”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是错误不断生成、修正和完善的过程。从名师们的教学中可以看到,他们能挖掘和捕捉课堂中的各种错误,发现其隐藏的教学价值,并巧妙利用课堂中自然生成的教学资源,促成教学过程的精彩和目标达成的高效。
一、敢用错误——提高学生检验计算的能力
今年我任教六年级,这个班的孩子有不少计算能力很差,纵观六年级的教材,计算占了很大一部分,不解决计算问题孩子们的成绩不会有很大的进步, 面对这些错误我也很苦恼,怎样能让孩子自己发现错误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呢?我想何不把这一错误资源留给孩子,看看能不能从学生的角度发现解决的办法。于是我带着一丝期待进班了,以下是我将题目带到班上的一个教学片断:
4.1
×90
36.9
在学生将4.1×90进行列竖式计算之后,我将其中一个孩子作业抄在了黑板上,在我写完之后,不少孩子就迫不及待地喊起来:
“老师,你错了!”
有不少同学直接说:“老师您应该将90后面的0写下来,再点小数点,正确得数应该是369。”我微笑点头,但再环视教室还是有几个孩子一脸茫然,显然不懂。这时一个比较调皮的孩子直接插嘴:“老师,肯定不可能是36.9,4.1比1大,那么4.1×90结果肯定大于90。”
这下班里热闹起来啦,有人说:“一个乘数比1大,积肯定大于另一个乘数!”
这时,班上一个计算比较容易出错的孩子慢慢地举起了手,我马上让他站起来,他说:“我觉得可以估算,4.1很接近4,作4×90=360, 4.1×90应该大于360,”大家纷纷点头表示同意。
多好的发现啊!孩子们真的可以从错题中复习巩固很多有价值的东西,也许这节课我没有教他们怎么算,也许都没有真正解决孩子的计算问题,但孩子们从错误计算中找到了原因,纠正了错误,学会了学习,提高了能力。
二、妙用错误——让学生体会探究的历程
著名特级教师黄爱华老师曾说:“错误是一种进步,错误更是一种资源,只有在犯错和改错过程中的教学才是最美的。”在刘德武老师执教“用字母表示数”正是给我们展现了这一美妙的过程。
教学片断:刘老师开门见山揭题:猜年龄的游戏,板书:
乙比甲大1岁甲:6 7 8 9
乙:7 8 9 10
刘老师问:如果甲是a岁,那么乙是?不少学生说:b岁。
刘老师说:挺好的,还有不同的答案吗?
生:c岁,d岁,e岁……
师:不错,你们头脑里的字母还真的挺多的,但不知道你们注意没有,从上面两组相对应的数中我们可以一眼看出乙比甲大1岁这样的关系,可是从你们给的答案中能看出来吗?学生开始疑惑起来,犹豫地望着老师。
师:该怎样表示才可以呢?
有一学生小声说:a ,旁边的几个同学在启发下出a-,刘老师也把它们都写在黑板上。
接着说:不错,但现在从你们的答案中能直接看出乙比甲大1岁吗?学生很肯定地说还是不能。那怎样表示才能让人一眼看出乙的岁数大,且只比甲大1岁呢?
又一次将问题抛给学生,有了前面错误的历程,经过完善,最后讨论得出“a 1”。
师:为什么?
生:因为甲用a表示,而乙比甲大1岁,所以乙用a 1表示,这样才能一眼看出乙比甲大1岁。
让我们回过头来看一下黑板上的其他答案,看看这些答案对我们得出a 1这个正确答案有没有贡献。刘老师完整记录学生探究的历程:由a,到b,再到a ,最后到a 1,因为正是在这些错误答案的不断纠正,我们才得出正确答案。回顾所走过的艰难历程,不仅仅修正了错误,而且得以温故知新,这一连串持续的错误,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提升,有效构建了新知。
三、巧用错误——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一次有幸听了华应龙老师的一节作业讲评课,让我触动很大,原来利用学生的错误还可以上这么精彩的一节课。
教学片断:将一个学生的作业抄在黑板上,
25.3×4.2
=25×4 0.06
=100.06
师:你看到这题该怎样来评价它呢?如何分析?
思考过程:(1)这题解题思路对吗?(2)为什么?(3)他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这么想?
学生找出正确答案后,开始思考这位学生的思路,发现他做错是将小数乘法直接拆开,用整数乘整数,小数乘小数。
师:为什么加法可以直接用小数加小数,整数加整数可以,而乘法中就不行?孩子們又进行了一次探究,出现了两种思路。
方法一:列竖式
用乘法的意义来分析发现计算时少了两部分①25×0.2②4×0.3 25.3
×4.2
506
1012
106.26
方法二:利用长方形面积
由長方形面积公式不难看出计算仍然是少了两部分①25×0.2②4×0.3)。
对这一错题的处理,不是直接告诉孩子正确的解题方法,而是利用这一错误让孩子学会思考,学习用数学的角度解决自己的问题,发现问题之所在,如果直接告诉他答案,就失去了多么好的一个学习机会啊,孩子们不但找出了乘法计算和加法计算的不同之处,也学习到了一种数学经验。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应该是一个具有生命力的课堂,它总是在动态中生成。在丰富而又千变万化的课堂教学情境中。面对这些许多预料不到的生成性的资源,我们要敢于因势利导灵活运用,不同的处理方法教学效果是完全不同的。一名优秀教师,我们要巧妙利用错误资源,使其变废为宝,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促进了学生感悟,发展了学生思维,使得教学目标达成得有效和高效。
我坚信,错误也很美,也有利用的价值,让我们都来关注和研究这一教学现象和资源,让孩子收获学习的快乐与成功,让教师展现课堂的高效与精彩!
【作者单位:南京市六合区马鞍中心小学大圣校区 江苏】
一、敢用错误——提高学生检验计算的能力
今年我任教六年级,这个班的孩子有不少计算能力很差,纵观六年级的教材,计算占了很大一部分,不解决计算问题孩子们的成绩不会有很大的进步, 面对这些错误我也很苦恼,怎样能让孩子自己发现错误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呢?我想何不把这一错误资源留给孩子,看看能不能从学生的角度发现解决的办法。于是我带着一丝期待进班了,以下是我将题目带到班上的一个教学片断:
4.1
×90
36.9
在学生将4.1×90进行列竖式计算之后,我将其中一个孩子作业抄在了黑板上,在我写完之后,不少孩子就迫不及待地喊起来:
“老师,你错了!”
有不少同学直接说:“老师您应该将90后面的0写下来,再点小数点,正确得数应该是369。”我微笑点头,但再环视教室还是有几个孩子一脸茫然,显然不懂。这时一个比较调皮的孩子直接插嘴:“老师,肯定不可能是36.9,4.1比1大,那么4.1×90结果肯定大于90。”
这下班里热闹起来啦,有人说:“一个乘数比1大,积肯定大于另一个乘数!”
这时,班上一个计算比较容易出错的孩子慢慢地举起了手,我马上让他站起来,他说:“我觉得可以估算,4.1很接近4,作4×90=360, 4.1×90应该大于360,”大家纷纷点头表示同意。
多好的发现啊!孩子们真的可以从错题中复习巩固很多有价值的东西,也许这节课我没有教他们怎么算,也许都没有真正解决孩子的计算问题,但孩子们从错误计算中找到了原因,纠正了错误,学会了学习,提高了能力。
二、妙用错误——让学生体会探究的历程
著名特级教师黄爱华老师曾说:“错误是一种进步,错误更是一种资源,只有在犯错和改错过程中的教学才是最美的。”在刘德武老师执教“用字母表示数”正是给我们展现了这一美妙的过程。
教学片断:刘老师开门见山揭题:猜年龄的游戏,板书:
乙比甲大1岁甲:6 7 8 9
乙:7 8 9 10
刘老师问:如果甲是a岁,那么乙是?不少学生说:b岁。
刘老师说:挺好的,还有不同的答案吗?
生:c岁,d岁,e岁……
师:不错,你们头脑里的字母还真的挺多的,但不知道你们注意没有,从上面两组相对应的数中我们可以一眼看出乙比甲大1岁这样的关系,可是从你们给的答案中能看出来吗?学生开始疑惑起来,犹豫地望着老师。
师:该怎样表示才可以呢?
有一学生小声说:a ,旁边的几个同学在启发下出a-,刘老师也把它们都写在黑板上。
接着说:不错,但现在从你们的答案中能直接看出乙比甲大1岁吗?学生很肯定地说还是不能。那怎样表示才能让人一眼看出乙的岁数大,且只比甲大1岁呢?
又一次将问题抛给学生,有了前面错误的历程,经过完善,最后讨论得出“a 1”。
师:为什么?
生:因为甲用a表示,而乙比甲大1岁,所以乙用a 1表示,这样才能一眼看出乙比甲大1岁。
让我们回过头来看一下黑板上的其他答案,看看这些答案对我们得出a 1这个正确答案有没有贡献。刘老师完整记录学生探究的历程:由a,到b,再到a ,最后到a 1,因为正是在这些错误答案的不断纠正,我们才得出正确答案。回顾所走过的艰难历程,不仅仅修正了错误,而且得以温故知新,这一连串持续的错误,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提升,有效构建了新知。
三、巧用错误——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一次有幸听了华应龙老师的一节作业讲评课,让我触动很大,原来利用学生的错误还可以上这么精彩的一节课。
教学片断:将一个学生的作业抄在黑板上,
25.3×4.2
=25×4 0.06
=100.06
师:你看到这题该怎样来评价它呢?如何分析?
思考过程:(1)这题解题思路对吗?(2)为什么?(3)他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这么想?
学生找出正确答案后,开始思考这位学生的思路,发现他做错是将小数乘法直接拆开,用整数乘整数,小数乘小数。
师:为什么加法可以直接用小数加小数,整数加整数可以,而乘法中就不行?孩子們又进行了一次探究,出现了两种思路。
方法一:列竖式
用乘法的意义来分析发现计算时少了两部分①25×0.2②4×0.3 25.3
×4.2
506
1012
106.26
方法二:利用长方形面积
由長方形面积公式不难看出计算仍然是少了两部分①25×0.2②4×0.3)。
对这一错题的处理,不是直接告诉孩子正确的解题方法,而是利用这一错误让孩子学会思考,学习用数学的角度解决自己的问题,发现问题之所在,如果直接告诉他答案,就失去了多么好的一个学习机会啊,孩子们不但找出了乘法计算和加法计算的不同之处,也学习到了一种数学经验。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应该是一个具有生命力的课堂,它总是在动态中生成。在丰富而又千变万化的课堂教学情境中。面对这些许多预料不到的生成性的资源,我们要敢于因势利导灵活运用,不同的处理方法教学效果是完全不同的。一名优秀教师,我们要巧妙利用错误资源,使其变废为宝,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促进了学生感悟,发展了学生思维,使得教学目标达成得有效和高效。
我坚信,错误也很美,也有利用的价值,让我们都来关注和研究这一教学现象和资源,让孩子收获学习的快乐与成功,让教师展现课堂的高效与精彩!
【作者单位:南京市六合区马鞍中心小学大圣校区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