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针对目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存在的瓶颈,本项目积极探索并实践教师工作坊+企业办事处模式,旨在探索和实践适合高职财会类专业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中也明确提出“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十八大报告中提到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学科设置、人才培养目标要同市场“零距离”对接,真正把人才培养和社会需要结合起来;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由此可见,要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解决技能人才培养瓶颈的必由之路。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在与企业共同培养财会人才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难点。
一、财会类专业校企合作现状
(一)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困难
财会类专业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困难,主要是源于会计工作的三个特性:一是会计资料的保密性,许多企业不愿意让外部人员接触企业的会计资料。二是会计工作的技术性,学生作为新手不能独立承担会计任务,要顶岗实习得有专人培训指导,但企业每一个会计人员都承担了一部分会计工作,要指导一个学生得花额外的时间和精力,因此企业会计人员对指导学生积极性不高。三是会计岗位本身能容纳的人员有限。对于一般企业而言,会计部门所设置的会计岗位少则1个,多则10多个,因此即使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一次也只能接受几个学生实训。
(二)校企合作模式较单一
要让培养出来的财会类学生能够适应企业发展,校企合作必不可少。目前大多数财会类专业进行校企合作形式比较单一化,有的主要与生产制造企业建立联系,组织学生进行认知实习;有的与会计师事务所建立联系,派出学生进行审计实习,有的与会计代理记账公司建立联系,处理简单的会计业务。但仍然无法满足财会类专业学生实习锻炼的需要。
(三)校企合作缺乏长效机制
“产学结合、校企合作”是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人才,是职业教育的显著特征之一。近年来我们十分重视校企合作,也取得了初步成效。然而在合作过程中由于机制的缺乏,导致校企合作不长久,学校服务企業不够,校企合作管理也遇到不少问题。
二、财会类专业教师工作坊简介
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财经学院非常重视教师发展和培养,依据专业特点,组建了3个由教授和博士牵头的教师工作坊,分别是会计技能教师工作坊、财务信息咨询和服务工作坊以及统计调研工作坊。工作坊采用教授(博士)+骨干教师的形式,开展技能培训、竞赛辅导、真账实操(实地调研)等项目,一方面提升专任教师的教学技能、理论水平、实战经验,另一方面通过集中辅导和竞赛集训,使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检验和提升。
三、财会类专业企业办事处简介
由于会计资料的保密性、会计工作的技术性和会计岗位本身能容纳的人员有限等特点,目前高职财会类专业校外实训基地难建。而且,已有的校企合作模式较单一,无法满足财会类专业学生实习锻炼的需要。校企合作也缺乏长效机制,学校服务企业不够等问题。财经学院积极引入优质校企合作单位,在校内设立企业办事处,保障稳定的合作资源,便于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学校层面对开设的企业办事处这一类的校企共建教学平台制订了具体可行的管理办法。主要是明确申报与审批、管理与考核。要求对合作单位的选择考虑三个标准:与学校专业或专业群契合度高;师生可参与实际研发或服务项目;企业有良好发展潜质,企业经营者有良好的教育情怀和创新精神。具体有二级学院根据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的需要,选择合适的企事业单位,提出书面申请,由教务处进行初步审查,提出审查意见,提交学院分管领导审定,院长办公室会审议,审议通过后批复。然后二级学院和合作单位从合作目的、意义、内容、权利义务、合作期限等方面草拟协议,协议文本由教务处审核并咨询法律顾问,报分管院长审定,签字确认后生效。具体管理方面,主要从启动建设、运行管理等方面进行管理。重点做好成效考核。针对企业办事处用房面积分为三档,每一档都从八个方面进行考核。分别是兼职教师、课堂教学、企业案例教学项目、教师下企业锻炼、学生实训实习、共建课程、共同开发教材、教改课改共研究项目八个方面。其中1-5方面是年度考核,6-8方面为三年考核。对校企共建的教学平台还明确了非正常情况的处理。主要是确保校企共建教学平台良性运行。
四、“教师工作坊+企业办事处”财会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实践
本项目以“教师工作坊+企业办事处”的模式,把优质的校企合作单位引进学校开设企业办事处,保障稳定的企业资源;配套建设教师工作坊,有效对接企业办事处,开展校企双导师培养,旨在探索和实践适合高职财会类专业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
1、构建课程体系,完善“职业素养+职业技能+创新创业”三维立体培养
按照“首岗能胜任、转岗能适应、发展有后劲”人才培养理念,设置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形成阶梯渐进的培养趋势。课程设置强调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相融合、课程设置与学校工业元素和地方支柱产业相结合、课程内容与考证内容、竞赛内容相对应,同时将职业素养、职业技能及创新创业培养分阶段循序渐进融入到课程体系中,构建“岗课证赛联动、阶梯渐进、分层培养”课程体系,三维立体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此外,增加并细化证书及其他课外学分要求。要求财会类专业学生须获取累计3学分的证书及其他课外学分方准予毕业。鼓励学生创新创业,完善创新创业学分替代规则,多途径全方位培养人才。
2、打造智慧课堂,信息化课堂教学改革促成效 进一步组织专业教师参加“微课”、“翻转课堂”、“蓝墨云班课”、“雨课堂”等先进教学理念与方法的培训学习,持续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工程,鼓励教师加大“互联网+”课堂教学改革创新力度,把传统课堂建设成智慧课堂。通过创建蓝墨云班课、雨课堂、在浙江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平台上开课等方式,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教师从课堂的讲授主体演变成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延展教学空间与时间。有效推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力支撑校企协同育人。
3、组建教师工作坊,师生实战提技能
为了加强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完善,将组建2个教授牵头的教师工作坊——会计技能教师工作坊和会计咨询与服务工作坊,以及1个博士牵头的统计调研教师工作坊。教师工作坊以教师指导和学生互学相结合的方式,有效开展学生职业技能训练,教师专业技能研讨。教师工作坊是学生展示职业技能的舞台,也是教师解决实践教学疑难、提升业务技能的平台。同时为省市各类技能竞赛培养和选拔人才。
教师工作坊在日常工作之外,也有效对接在校内设立的企业办事处。会计技能教师工作坊对接四正办事处,会计咨询与服务工作坊对接中兴办事处的代理记账业务,统计调研教师工作坊对接中兴办事处的社会调研业务。加入工作坊的每位学生都接受校企双导师指导。
教师工作坊对接的四正办事处和中兴办事处的代理记账业务,每月2名学生一组,首先在工作坊老师的指导下完成1家公司真实业务核算和网上纳税申报,随后再由办事处企业专家审核把关。统计调研教师工作坊对接的中兴办事处的社會调研业务,由工作坊老师和企业统计专家带领学生到社会实际开展项目调研,通过参与社会统计调查工作,增进社会认知、感知现实经济社会发展,锻炼人际沟通能力。通过教师工作坊平台,老师和学生一起参与实战。通过实战,极大提高师生的实践精神和职业能力。
4、设立企业办事处,校企合作构模式
引入绍兴地区最大的代理记账公司——浙江四正财务咨询有限公司,在学校设立办事处(教学楼5301),四正办事处2-3名财务人员常驻办公。引入绍兴地区最大的会计师事务所——浙江中兴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在校内建立“中兴办事处”(教学楼4208),中兴办事处2名财务人员常驻办公。把企业引进校园,在校内成立办事处,构建全新的校企合作新模式,最大化校企协同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
依托教师工作坊,每年选拔80-100名大二学生,在学校老师和企业专家双导师指导下,进行理论和实战技能的培训。2名学生一组,负责一家公司连续6个月业务的处理和网上申报纳税。第六学期无缝对接企业顶岗实习。
五、“教师工作坊+企业办事处”财会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成效
该模式实施几年来,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会计与审计类优秀毕业生,从用人单位得到的调研反馈结果看,满意度高,总体评价学生基本功扎实,动手能力强。到目前为止,已成功举行4届“浙江四正财务班”学生真正实操达到720人次。多名教师荣获校模范教师、优秀教师等称号。教师持续开展教学改革,立项教改类项目11项,省级教改类比赛获奖4项,发表论文25篇。学生参加省内各类竞赛获省一等奖14项,二等奖16项,三等奖3项。新生报到率100%,毕业生就业率平均达到99.37%,专业对口率88.67%。
基金项目:2018年度校高层次教学建设培育项目《“教师工作坊+企业办事处”:高职院校财会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研究与实践》、浙江省商业经济学会课题《“教师工作坊+企业办事处”:财会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研究与实践》(编号:2018SJYB07)阶段性成果,主持人:赖丽娜。
作者简介:赖丽娜(1982-),女,浙江象山人,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审计研究和高职财务教学。
(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绍兴 312000)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中也明确提出“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十八大报告中提到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学科设置、人才培养目标要同市场“零距离”对接,真正把人才培养和社会需要结合起来;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由此可见,要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解决技能人才培养瓶颈的必由之路。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在与企业共同培养财会人才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难点。
一、财会类专业校企合作现状
(一)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困难
财会类专业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困难,主要是源于会计工作的三个特性:一是会计资料的保密性,许多企业不愿意让外部人员接触企业的会计资料。二是会计工作的技术性,学生作为新手不能独立承担会计任务,要顶岗实习得有专人培训指导,但企业每一个会计人员都承担了一部分会计工作,要指导一个学生得花额外的时间和精力,因此企业会计人员对指导学生积极性不高。三是会计岗位本身能容纳的人员有限。对于一般企业而言,会计部门所设置的会计岗位少则1个,多则10多个,因此即使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一次也只能接受几个学生实训。
(二)校企合作模式较单一
要让培养出来的财会类学生能够适应企业发展,校企合作必不可少。目前大多数财会类专业进行校企合作形式比较单一化,有的主要与生产制造企业建立联系,组织学生进行认知实习;有的与会计师事务所建立联系,派出学生进行审计实习,有的与会计代理记账公司建立联系,处理简单的会计业务。但仍然无法满足财会类专业学生实习锻炼的需要。
(三)校企合作缺乏长效机制
“产学结合、校企合作”是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人才,是职业教育的显著特征之一。近年来我们十分重视校企合作,也取得了初步成效。然而在合作过程中由于机制的缺乏,导致校企合作不长久,学校服务企業不够,校企合作管理也遇到不少问题。
二、财会类专业教师工作坊简介
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财经学院非常重视教师发展和培养,依据专业特点,组建了3个由教授和博士牵头的教师工作坊,分别是会计技能教师工作坊、财务信息咨询和服务工作坊以及统计调研工作坊。工作坊采用教授(博士)+骨干教师的形式,开展技能培训、竞赛辅导、真账实操(实地调研)等项目,一方面提升专任教师的教学技能、理论水平、实战经验,另一方面通过集中辅导和竞赛集训,使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检验和提升。
三、财会类专业企业办事处简介
由于会计资料的保密性、会计工作的技术性和会计岗位本身能容纳的人员有限等特点,目前高职财会类专业校外实训基地难建。而且,已有的校企合作模式较单一,无法满足财会类专业学生实习锻炼的需要。校企合作也缺乏长效机制,学校服务企业不够等问题。财经学院积极引入优质校企合作单位,在校内设立企业办事处,保障稳定的合作资源,便于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学校层面对开设的企业办事处这一类的校企共建教学平台制订了具体可行的管理办法。主要是明确申报与审批、管理与考核。要求对合作单位的选择考虑三个标准:与学校专业或专业群契合度高;师生可参与实际研发或服务项目;企业有良好发展潜质,企业经营者有良好的教育情怀和创新精神。具体有二级学院根据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的需要,选择合适的企事业单位,提出书面申请,由教务处进行初步审查,提出审查意见,提交学院分管领导审定,院长办公室会审议,审议通过后批复。然后二级学院和合作单位从合作目的、意义、内容、权利义务、合作期限等方面草拟协议,协议文本由教务处审核并咨询法律顾问,报分管院长审定,签字确认后生效。具体管理方面,主要从启动建设、运行管理等方面进行管理。重点做好成效考核。针对企业办事处用房面积分为三档,每一档都从八个方面进行考核。分别是兼职教师、课堂教学、企业案例教学项目、教师下企业锻炼、学生实训实习、共建课程、共同开发教材、教改课改共研究项目八个方面。其中1-5方面是年度考核,6-8方面为三年考核。对校企共建的教学平台还明确了非正常情况的处理。主要是确保校企共建教学平台良性运行。
四、“教师工作坊+企业办事处”财会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实践
本项目以“教师工作坊+企业办事处”的模式,把优质的校企合作单位引进学校开设企业办事处,保障稳定的企业资源;配套建设教师工作坊,有效对接企业办事处,开展校企双导师培养,旨在探索和实践适合高职财会类专业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
1、构建课程体系,完善“职业素养+职业技能+创新创业”三维立体培养
按照“首岗能胜任、转岗能适应、发展有后劲”人才培养理念,设置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形成阶梯渐进的培养趋势。课程设置强调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相融合、课程设置与学校工业元素和地方支柱产业相结合、课程内容与考证内容、竞赛内容相对应,同时将职业素养、职业技能及创新创业培养分阶段循序渐进融入到课程体系中,构建“岗课证赛联动、阶梯渐进、分层培养”课程体系,三维立体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此外,增加并细化证书及其他课外学分要求。要求财会类专业学生须获取累计3学分的证书及其他课外学分方准予毕业。鼓励学生创新创业,完善创新创业学分替代规则,多途径全方位培养人才。
2、打造智慧课堂,信息化课堂教学改革促成效 进一步组织专业教师参加“微课”、“翻转课堂”、“蓝墨云班课”、“雨课堂”等先进教学理念与方法的培训学习,持续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工程,鼓励教师加大“互联网+”课堂教学改革创新力度,把传统课堂建设成智慧课堂。通过创建蓝墨云班课、雨课堂、在浙江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平台上开课等方式,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教师从课堂的讲授主体演变成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延展教学空间与时间。有效推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力支撑校企协同育人。
3、组建教师工作坊,师生实战提技能
为了加强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完善,将组建2个教授牵头的教师工作坊——会计技能教师工作坊和会计咨询与服务工作坊,以及1个博士牵头的统计调研教师工作坊。教师工作坊以教师指导和学生互学相结合的方式,有效开展学生职业技能训练,教师专业技能研讨。教师工作坊是学生展示职业技能的舞台,也是教师解决实践教学疑难、提升业务技能的平台。同时为省市各类技能竞赛培养和选拔人才。
教师工作坊在日常工作之外,也有效对接在校内设立的企业办事处。会计技能教师工作坊对接四正办事处,会计咨询与服务工作坊对接中兴办事处的代理记账业务,统计调研教师工作坊对接中兴办事处的社会调研业务。加入工作坊的每位学生都接受校企双导师指导。
教师工作坊对接的四正办事处和中兴办事处的代理记账业务,每月2名学生一组,首先在工作坊老师的指导下完成1家公司真实业务核算和网上纳税申报,随后再由办事处企业专家审核把关。统计调研教师工作坊对接的中兴办事处的社會调研业务,由工作坊老师和企业统计专家带领学生到社会实际开展项目调研,通过参与社会统计调查工作,增进社会认知、感知现实经济社会发展,锻炼人际沟通能力。通过教师工作坊平台,老师和学生一起参与实战。通过实战,极大提高师生的实践精神和职业能力。
4、设立企业办事处,校企合作构模式
引入绍兴地区最大的代理记账公司——浙江四正财务咨询有限公司,在学校设立办事处(教学楼5301),四正办事处2-3名财务人员常驻办公。引入绍兴地区最大的会计师事务所——浙江中兴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在校内建立“中兴办事处”(教学楼4208),中兴办事处2名财务人员常驻办公。把企业引进校园,在校内成立办事处,构建全新的校企合作新模式,最大化校企协同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
依托教师工作坊,每年选拔80-100名大二学生,在学校老师和企业专家双导师指导下,进行理论和实战技能的培训。2名学生一组,负责一家公司连续6个月业务的处理和网上申报纳税。第六学期无缝对接企业顶岗实习。
五、“教师工作坊+企业办事处”财会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成效
该模式实施几年来,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会计与审计类优秀毕业生,从用人单位得到的调研反馈结果看,满意度高,总体评价学生基本功扎实,动手能力强。到目前为止,已成功举行4届“浙江四正财务班”学生真正实操达到720人次。多名教师荣获校模范教师、优秀教师等称号。教师持续开展教学改革,立项教改类项目11项,省级教改类比赛获奖4项,发表论文25篇。学生参加省内各类竞赛获省一等奖14项,二等奖16项,三等奖3项。新生报到率100%,毕业生就业率平均达到99.37%,专业对口率88.67%。
基金项目:2018年度校高层次教学建设培育项目《“教师工作坊+企业办事处”:高职院校财会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研究与实践》、浙江省商业经济学会课题《“教师工作坊+企业办事处”:财会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研究与实践》(编号:2018SJYB07)阶段性成果,主持人:赖丽娜。
作者简介:赖丽娜(1982-),女,浙江象山人,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审计研究和高职财务教学。
(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绍兴 31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