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传承与时代重塑——中国纪念碑雕塑40年发展历程回眸

来源 :美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616009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纪念碑雕塑作为一种重要而特殊的雕塑门类,在中国现代社会中发挥着缅怀革命历史、记录集体记忆、弘扬主流价值、美化城市环境的作用.但随着“城市雕塑”、“公共艺术”和“当代雕塑”等概念的提出和讨论,纪念碑雕塑及其纪念碑性的问题却逐渐被学术界所忽视.因此,本文旨在以改革开放40年为时间范围,探讨中国纪念碑雕塑在这40年中的发展历史和艺术成就,阐发其对于当下美术的重要价值.
其他文献
青年价值观的培育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中华“和合”文化是我国文明发展进程中的优秀文化形态,与青年的爱国情怀、生态文明理念和时代责任等方面具有多维契合性。文章研究了中华“和合”文化在教育引导、正向宣教以及行为实践等方面的经验和作用,对当前引导青年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金华市2011-2018年相关数据,通过建立半对数模型(SLM),对金华市创新驱动资源对外贸易结构升级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金华市的各类创新资源与金华市外贸结构升级都呈正相关,表明各类创新资源对金华市外贸结构的升级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特别是研究机构的影响更为显著,说明对研究机构的投入能更大地促进外贸结构的升级。文章从供给侧改革视角,分别从政府和企业层面提出了相关对策。
“课程思政”是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举措。专业课在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中占比较大,专业课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尤为重要。通过“课程思政”能将思政课的部分内容或元素有机融入专业课中,避免单纯依赖思政课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时存在的局限性。文章通过研究高职院校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提出,依托专业课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需要把握好专业课教学内容与思政元素的契合点、衔接时机和教学方法,不同专业课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要综合考虑教师的知识结构、学生的学习基础、专业定位、人才培养特色等。
列宁在坚持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观和借鉴已有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关于俄国政治体制的逻辑构想,但是俄国的政治体制在实际运行中存在较多问题。列宁在“政治遗嘱”中毫不留情地指出十月革命后俄国政治体制中存在的弊病,系统地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思想,包括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目标和具体措施以及改革的实质和意义等,对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具有现实意义的深刻启示。
在《鲁滨逊漂流记》《礼拜五——太平洋上的灵薄狱》《福》这三部互相对照的小说中,始终贯穿着的故事情节和形象塑造是土著人“礼拜五”及种族问题。前者反映了殖民主义视阈下白人种族对原住民的殖民化改造及带来的影响;中者凸显出有色种族能够充当白人种族的引路人身份;后者表征着后殖民主义时期,作者对黑人种族的弱者关怀。三位作家对“礼拜五”种族问题的解析,隐含着作者对其所处时代种族问题的深刻思考,为理解当代西方种族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安岳,古称普州,是古巴蜀的交通要冲,西与乐至县接壤,东边毗邻大足县.据史料记载,其石窟造像艺术开始于东汉晚期,历经隋唐五代,兴盛于宋,延续至明、清,是我国南方佛教艺术成就最大的代表之一,被称为“中国石刻之乡”.璎珞是安岳石窟菩萨造像中的重要服饰之一,就其形态结构与美学特征方面来看,兼容了佛教艺术与世俗文化的多元语言.
期刊
句子语义的确定是否必须依赖相关语境与言者意向一直是形式语义学与语义逻辑化真值判断关注的焦点。Borg等人提出的语义最小论强调句子一经说出便有其最小基本意义,言者意向不能影响到最小语义的确定。文章对语义最小论视角下的最小语义进行构建分析,探讨最小语义如何确立的过程。研究表明,在不考虑语境的影响下,通过对语词基本含义和句子结构的分析,便可以得到最小语义,语境和言者意向并不会对最小语义的确定带来影响,最小语义也不会阻碍句子整体意义的确定。
“龙脉”一词最早出自中国古代“风水”术语中,后被清代著名画家王原祁借用至中国画领域,并在其画论《雨窗漫笔》中,对于“龙脉”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大致可以概括成以下两点:一为章法布局上,龙脉为体,开合起伏为用;二为气势效果上,龙脉为画中气势源头.[1]由此可见,画家通过章法布局,构建画面“龙脉”架构.继而辅以特定笔墨技法,营造画面整体雄伟壮丽之气势.
期刊
教学、科研、育人是高校的三大中心工作,也是支撑高校发展的主体,而“立德树人”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依托实证调查的数据分析,在提出符合高职院校实际的科研育人框架的基础上,实施以“科研引领”为指导,科研机制、师生团队、评价体系、成果平台、学术诚信五位一体的科研育人模式,应是有效推进高职院校科研育人的工作思路,同时在运行过程中也进一步优化育人思路,完善育人机制。
爱国主义是新时代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作用。高新技术的蓬勃发展,带领我们走进了崭新的融媒体时代,这给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迎来了机遇,同时也对大学生价值观形成、传统爱国主义教育模式形成了挑战,重视和加强融媒体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路径研究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