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带血采集中微生物污染原因分析

来源 :口岸卫生控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ksong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脐带血污染的检测周期并分析采分过程中脐带血微生物污染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3D240全自动细菌培养系统对1000份脐带血进行采集后和分离后28d的培养并对阳性瓶镜检。结果1000份脐带血中,31份培养阳性全部在10d内报警,阳性率为3.1%,其中30份采集污染,1份分离污染;自然分娩和脐血量50g以下阳性率明显高于总体阳性率。结论培养周期不应小于10d,采集过程是导致污染的重要原因,污染率与生产方式、采集量等相关。
其他文献
以氯化镁、氢氧化钙为原料合成了碱式氯化镁,利用TEM和XRD表征了固体产物的形态结构,分析了合成过程机理.在MgCl2/Ca(OH)2-CaCl2与MgCl2/NH4OH体系合成碱式氯化镁时,固体产物
重点研究了如何从大规模Web网页文本中获取一种特殊的知识——部分关系知识(Mereological knowledge)。介绍了部分关系知识的6种不同形式,在此基础上自动和半自动地获取这些部分
考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口腔贴膜制备过程中温度和保温时间对SOD活性的影响及不同厚度药膜药物释放度的差异:测定药膜中SOD的活性及其回收率、体外溶出、皮肤刺激性及药膜中
通过对十值逻辑编码技术的研究,发现2-5混值编码方案能有效抑制冗余态,使一位十值信号的编码效率达到100%。提出了2-5混值编码方案,借助T运算,推导出2-5混值/十值T门的逻辑函数表达
Fe2+和Fe3+对E.coli DH5α及其耐乙酸突变株DA19的代谢有较大影响.在以葡萄糖为碳源的基本培养基中,添加Fe2+或Fe3+后DH5α生长改善,菌体浓度增加,菌体得率(YX/G)提高,但同时
以肝素黄杆菌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将发酵分为生长和产酶两个阶段的生产肝素酶的新工艺.对培养基组成进行了优化,优化后组成(g/L):葡萄糖8,氯化铵4,磷酸二氢盐6,组氨酸0.75,
采用离散涡方法对平面射流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显示了平面射流中的大尺度涡结构的卷起、旋转和合并过程,模拟结果揭示了平面射流中的大尺度拟序结构的时空演化特征和发展变化
以一定量的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M)为主单体,以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使用丙烯酸叔丁酯(tBA)为共聚单体,通过改进的无皂乳液聚合方法制备了具有温敏性的P(NIPAM—CO—tBA)微凝
用Monte Carlo方法模拟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溶液形成胶束的情况。考察了链长、分子间相互作用能对表面活性剂的聚集能力、聚集形态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尾基-溶剂间、尾基-尾
通过引入位图映射以及元组空间的概念,提出了一个数据包分类算法,该算法可以满足高性能网络对骨干路由器的要求,能够以线速完成对输入数据包的分类处理。算法在时间及空间复杂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