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普通建筑院校的学生特征和社会职业要求,对建筑学一年级的建筑基础课程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改革的基本方法进行了探讨,从更注重实际需要和培养复合型人才的角度对课程教学改革提出了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建筑设计基础;教学组织;教学评价
不同建筑院校,针对自己不同的生源情况,利用自己的现有师资,环境等各方面要素,有着不同的教学理念、方法和成果。作为普通高校的建筑学专业,生源基础较弱的情况下,只注重建筑空间与形体的传统教育方式很难满足毕业生多途径就业和有效参与竞争的需求。我们需要探询一个宽口径、厚基础,培养应用型复合人才的途径来应对未来。一年级建筑专业的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更应该适应这一变化,从根本方法上入手,有意识的培养与建筑专业相适应的学习和工作方法。
1. 建筑设计基础教学方法的组织原则
1.1淡化课程、强化课程群。
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本来就是建筑学的启蒙课程,其对学生的训练方式上应该强调全面性和规律性,着重介绍方法,重点训练学生应用形象构思,手、眼、脑、图的综合能力。强调整个一年级学年学习的连贯性和应用性。展开对建筑专业学习需要的方法和习惯的强化,在整个课程过程中让学生适应能力增强、提倡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观摩交流活动,把建筑基础课程当作整个建筑学学习的网络构建,赢得时间让学生可以尽早的接触专业知识。
1.2淡化具体表现、强化动手能力。
把以往建筑基础课程重点的表现部分,诸如:铅笔画、钢笔画、渲染、制图等训练更多的放到课外练习中去,赢得更多的课程内时间来进行这些能力的综合运用和创造性训练。这样对学生的工作方法的养成是一个很好的促进。比如以往的建筑渲染单独的课程时间,现在变为学生课外的练习之后,可以让其在后期的一些空间设计课程的成图中结合布图、造型方式等来综合运用,比单纯的练习一张水墨渲染要有意义得多。而且结合一年级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较弱尚在构建时期,可在建筑制图的同时引入模型制作过程,这比二维的练习更能提高学生的动手和空间想象能力。
1.3淡化具体题目、强化抽象空间。
在课程设置题目的选定上也有很大的改变,从以往比较具体的设计题目的设置转向比较抽象简化的空间题目的选择。但并不忽略中间的具体空间环境认知过程。获得知识的规程是一个从直接经验到观察反思再到抽象概念最后转化为行为试验的完整过程。认知正是从直接经验到观察反思的过程,这之后的创造设计应该从认知反思后的抽象归纳进入到行为试验。而以往我们的设计过于具体,使得建筑专业的学生在做设计项目时得到的经验不能很好的拓展,大多数学生不会归纳,他们认为只有当今后碰到同样的项目的时候,学到的知识才有用。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在基础设计学习时期没有强化抽象归纳能力和科学的认知过程,因此在现在的建筑设计基础课程中采用了抽象空间基本结构认识构建的题目,正是要学生从一开始就掌握简单的规律和归纳的方法,从而更好的引导后期的具体设计。
2. 建筑设计基础教学的评价原则
2.1重视抽象分析与总结归纳能力的认知评价。
传统的建筑专业评价重在结果,对学生最后的成果图纸或者数据比较重视,并以此为主要评价依据。而要让学生培养起良好的学习方法和能力,只重结果是有害的,容易让学生产生投机取巧的习惯,认为过程的付出不重要。因此在空间塑造之前的认知过程,也就是直接经验获得过程中我们比较重视学生把直接经验转化为抽象概念的过程,即反思和归纳的过程,在这一阶段中教师会反复示范和提供一些归纳、分类的基本模式,与学生自行选择和利用,在具体的环境中学会抽象归纳,再把这一成果很好的组织到自己的图纸中,这是一种思维和动手能力的综合训练,在这一阶段的评价中,教师会更注重学生归纳内容的评价,而不是表面素材的堆砌,这正是要引导学生更多的学会独立思考和总结,建立良好的学习方法。
2.2简化空间表现环节的空间塑造能力评价。
在认知后实践创造过程中,评价标准应该比较单一和规范。我们认为空间的基本构成和变化手法是这一阶段训练的本质。因此在给定的框架和模数体系中反复的练习这些基本手法正是一年级建筑基础课程设计的目的。科学的认识过程,应当是由浅入深,于简单到复杂的认识系统,过多的繁复的表现方法会弱化这一过程。应此我们不重视学生在这一阶段表现手法的多样性,而构思过程的对认知成果的灵活运用,符合模数和框架要求的转化和创造是我们评价的重点。这样可以避开事物的表面问题,让学生直接接触到空间构建创造的本质规律和手法,在强化之后很好的帮助高年级的设计课程。
总之,在这一轮的建筑基础教学方法的组织和评价体系改革中,我们很好的把握了重视课程组织结构的严密性,建立学生学习工作体系的原则,更为实际的解决了普通建筑院校的学生需要的全面普适性的职业要求。
[文章编号]1006-7619(2009)02-01-023
[关键词]建筑设计基础;教学组织;教学评价
不同建筑院校,针对自己不同的生源情况,利用自己的现有师资,环境等各方面要素,有着不同的教学理念、方法和成果。作为普通高校的建筑学专业,生源基础较弱的情况下,只注重建筑空间与形体的传统教育方式很难满足毕业生多途径就业和有效参与竞争的需求。我们需要探询一个宽口径、厚基础,培养应用型复合人才的途径来应对未来。一年级建筑专业的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更应该适应这一变化,从根本方法上入手,有意识的培养与建筑专业相适应的学习和工作方法。
1. 建筑设计基础教学方法的组织原则
1.1淡化课程、强化课程群。
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本来就是建筑学的启蒙课程,其对学生的训练方式上应该强调全面性和规律性,着重介绍方法,重点训练学生应用形象构思,手、眼、脑、图的综合能力。强调整个一年级学年学习的连贯性和应用性。展开对建筑专业学习需要的方法和习惯的强化,在整个课程过程中让学生适应能力增强、提倡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观摩交流活动,把建筑基础课程当作整个建筑学学习的网络构建,赢得时间让学生可以尽早的接触专业知识。
1.2淡化具体表现、强化动手能力。
把以往建筑基础课程重点的表现部分,诸如:铅笔画、钢笔画、渲染、制图等训练更多的放到课外练习中去,赢得更多的课程内时间来进行这些能力的综合运用和创造性训练。这样对学生的工作方法的养成是一个很好的促进。比如以往的建筑渲染单独的课程时间,现在变为学生课外的练习之后,可以让其在后期的一些空间设计课程的成图中结合布图、造型方式等来综合运用,比单纯的练习一张水墨渲染要有意义得多。而且结合一年级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较弱尚在构建时期,可在建筑制图的同时引入模型制作过程,这比二维的练习更能提高学生的动手和空间想象能力。
1.3淡化具体题目、强化抽象空间。
在课程设置题目的选定上也有很大的改变,从以往比较具体的设计题目的设置转向比较抽象简化的空间题目的选择。但并不忽略中间的具体空间环境认知过程。获得知识的规程是一个从直接经验到观察反思再到抽象概念最后转化为行为试验的完整过程。认知正是从直接经验到观察反思的过程,这之后的创造设计应该从认知反思后的抽象归纳进入到行为试验。而以往我们的设计过于具体,使得建筑专业的学生在做设计项目时得到的经验不能很好的拓展,大多数学生不会归纳,他们认为只有当今后碰到同样的项目的时候,学到的知识才有用。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在基础设计学习时期没有强化抽象归纳能力和科学的认知过程,因此在现在的建筑设计基础课程中采用了抽象空间基本结构认识构建的题目,正是要学生从一开始就掌握简单的规律和归纳的方法,从而更好的引导后期的具体设计。
2. 建筑设计基础教学的评价原则
2.1重视抽象分析与总结归纳能力的认知评价。
传统的建筑专业评价重在结果,对学生最后的成果图纸或者数据比较重视,并以此为主要评价依据。而要让学生培养起良好的学习方法和能力,只重结果是有害的,容易让学生产生投机取巧的习惯,认为过程的付出不重要。因此在空间塑造之前的认知过程,也就是直接经验获得过程中我们比较重视学生把直接经验转化为抽象概念的过程,即反思和归纳的过程,在这一阶段中教师会反复示范和提供一些归纳、分类的基本模式,与学生自行选择和利用,在具体的环境中学会抽象归纳,再把这一成果很好的组织到自己的图纸中,这是一种思维和动手能力的综合训练,在这一阶段的评价中,教师会更注重学生归纳内容的评价,而不是表面素材的堆砌,这正是要引导学生更多的学会独立思考和总结,建立良好的学习方法。
2.2简化空间表现环节的空间塑造能力评价。
在认知后实践创造过程中,评价标准应该比较单一和规范。我们认为空间的基本构成和变化手法是这一阶段训练的本质。因此在给定的框架和模数体系中反复的练习这些基本手法正是一年级建筑基础课程设计的目的。科学的认识过程,应当是由浅入深,于简单到复杂的认识系统,过多的繁复的表现方法会弱化这一过程。应此我们不重视学生在这一阶段表现手法的多样性,而构思过程的对认知成果的灵活运用,符合模数和框架要求的转化和创造是我们评价的重点。这样可以避开事物的表面问题,让学生直接接触到空间构建创造的本质规律和手法,在强化之后很好的帮助高年级的设计课程。
总之,在这一轮的建筑基础教学方法的组织和评价体系改革中,我们很好的把握了重视课程组织结构的严密性,建立学生学习工作体系的原则,更为实际的解决了普通建筑院校的学生需要的全面普适性的职业要求。
[文章编号]1006-7619(2009)02-0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