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色域绘画被视为抽象表现主义。色域绘画艺术家用了各种绘画方法在他们的作品上,罗斯科描绘彩色与单色用模糊不清的边缘,使图像更加生动,本文以罗斯科为例,试分析色域绘画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色域绘画;罗斯科;色块
美国在抽象表现主义之后,艺术家掀起了一股抽象艺术思潮。这新一代的现代抽象艺术家试图将艺术从过多的形上学意义中解放出来,使其成为纯粹的视觉体验,色域绘画(Color-Field Painting)因而被发展出来。色域画家排拒空间深度的幻象与动势的笔触,经常运用几乎覆盖整个画布的大片色彩。暗示著它是抹个大场域的细部图。他们意图减低主题与背景之间的分野,而视画布唯一个单一的面。色域绘画强调绘画的平坦性,正好与形式主义的主张对应。他们要求绘画应尊重其平面的特性本质,而不是特意的去创造一个三度空间的幻象。
一、罗斯科的生平
美国抽象派画家马克·罗斯科(Mark Rothko,1903—1970)出生在俄国的一个犹太家庭,十岁的时候移居到美国,曾在纽约艺术学生联合学院学习,师从于马克斯·韦伯。他最初的艺术是现实主义的,后尝试过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的方法。以后,他逐渐抛弃具体的形式,在40年代末形成了自己完全抽象的色域绘画风格。
由于罗斯科在十岁时搬迁到美国,还没来得及调整适应截然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他的父亲就去世了。罗斯科需要直面生活的压力以及文化的彻底断裂造成的失落与恐慌,这成为他内在的精神痛苦的直接根源,对罗斯科来说,悲剧体验是艺术唯一的灵感源泉,他试图让自己的画作成为悲剧和狂喜的体验,其一生创作的目标即要表达全人类戏剧的本质。
罗斯科出生于俄羅斯帝国的德文斯克,罗斯科出生时德文斯克有九万多居民,其中有一半是犹太人。罗斯科的父亲作为俄裔犹太知识分子为罗斯科选择了世俗教育以及政客方向,但罗斯科目睹了1905年俄国革命失败后接踵而至的犹太人大屠杀,在这场大屠杀之后他转向了正统的犹太教。1905年罗斯科只有两岁,他的故乡处于沙皇秘密警察不分青红皂白的监控下,无论何时犹太人都会成为报复的受害者,德文斯克其他的犹太人同样一直生活在大屠杀的恐怖中,四处都是“拯救俄罗斯帝国,屠杀犹太人”的标语,这就是罗斯科的成长氛围。所以理解罗斯科的作品离不开悲剧体验。
二、罗斯科的绘画内涵
罗斯科的创作生涯大概有四十多年,他自己的风格也经历了很大的变化,但是他最知名的作品(“色域画”)基本都集中在他最后的20年里,直到自杀身亡。罗斯科的作品也不是一开始就是这个样子的,早期也画过一些超现实主义的作品,后期作品逐渐找到自己的方向,沿着抽象的路一直走了下去,最终形成了“色域”这种我们看到的样子。
罗斯科的艺术注重精神内涵的表达。他力图通过有限的色彩和极少的形状来反映深刻的象征意义。他认为,今日西方文明根植于西方的传统文化,尤其是希腊文化。希腊悲剧精神中人与自然、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冲突,正是人的基本生存状态的写照。罗斯科的作品一般是由两三个排列着的矩形构成。这些矩形色彩微妙,边缘模糊不清。它们漂浮在整片的彩色底子上,营造出连绵不断的、模棱两可的效果。颜料是被稀释了的,很薄,半透明,相互笼罩和晕染,使得明与暗、灰与亮、冷与暖融为一体,产生某种幻觉的神秘之感。这种形与色的相互关系,象征了一切事物存在的状态,体现了人的感情的行为方式。画家借助于它到达了事物的核心。罗斯科的画往往尺幅很大,这是为了能让人置身于体验之中。这是因为大幅画会创造一种亲切的气氛,一幅大画是一种直接的交流,它会把你带进画中。
三、罗斯科绘画中的色块分析
在欣赏罗斯科的作品《赭色(红色上的红色)》前,应当确保周围是安静的,并且确保自己不被打扰。它是一幅由大色块组成的画作,较大的红色背景上覆盖着较小的一块橘红色,画作明亮而充满力量,它扑面而来,让我们的眼睛失去了焦点。罗斯科的画尺幅总是很大,他曾说过,欣赏他的画理想距离是在45公分之外,当我们看到这幅画,色块会迅速占据我们所有的感官,色彩的冲击让我们没有时间去关心周围的世界,完全置身于红与橘红色之中。我们会察觉到本应该是静止的画作,此刻却仿佛在燃烧,橘红色和赭色强劲有力,我们感受到了周围空气的密度,这里没有图像,只有空气,是饱含着颜色的一次呼吸,还可以注意到橘红色的边缘是模糊的,与红色的相接十分完美,没有丝毫不和谐的感觉,罗斯科作画时会先在画布上涂一个单色层,再上一层釉彩,这样能够保证颜料深入画布,被画布完全吸收。不同颜色之间也会产生微妙的转换,这样,画作会显得很薄,呈半透明状,表面充满光泽。而方形传达出来一种几何的钝感,它使这幅画变得异常稳定,同时隐去了自己生硬的轮廓,可以说,它给了我们安全感,任何人都能在这里收集我们散落的思绪和感觉。
当我们看到罗斯科的画第一反应是什么?震撼!接着就是被深深的吸引,不由自主地带着强烈的情绪去看,或者感到孤寂、悲伤、甚至带着愤怒。这些说明了他画作的冲击力。仔细观察,其实罗斯科并不是毫无想法的运用色彩的,每幅画作的色彩构成都是相近色或者相邻色,这样的感觉不会让人看到崩溃。但是并不是说它的色彩并没有对比,我们能明显的看到明与暗、亮与灰的对比,这种对比在心理学中可以让人的情绪产生变化。他不但熟知每种色彩带给人不同的感受,而且能熟练地运用这些色彩,并把这种感觉无限放大。
油画《蓝色中的白色和绿色》是罗斯科的代表作。画面上,绿色和白色的矩形排列在蓝色的底子上。矩形的边缘没有被明确地界定,颜色也相互渗透融合,这使得块面仿佛是从背景上隐约浮现出来,并且不断地徘徊、浮动着。它们在画面上产生某种韵律,温和、舒缓而深沉,触动着人们的心灵。暗淡的色彩给画面抹上一层神秘的、悲剧性的感觉,白色的区域则透出信心和潜力。罗斯科后期的作品,色调更加阴暗,仿佛淹没在日益加深的痛苦之中。他甚至让画面变为全黑,以表达其悲剧的意识。
四、结语:
精神力量和悲剧意涵已是罗斯科艺术人生中的一部分,其现代绘画语言的一切,使人们体验到审美趣味的新范式,将观者引向精神层面去体会跨越文化和地域的交流方式。罗斯科的艺术观传达出这样一种信息:对于真正伟大的艺术来说,不论具象还是抽象,抑或色彩和空间,都是抵达精神世界的形式载体而非结果。无论怎样的创作方法和视觉语言,至关重要的是以一种最凝练的能让人类共情的艺术表现形式来体现其艺术精神。
参考文献
[1]ROTHKO.Mark Rothko[M].Hatje Cantz Publishers,2001.
[2](以)雅各布·巴力·天舒维.罗斯科[M].光野,译.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2017.
关键词:色域绘画;罗斯科;色块
美国在抽象表现主义之后,艺术家掀起了一股抽象艺术思潮。这新一代的现代抽象艺术家试图将艺术从过多的形上学意义中解放出来,使其成为纯粹的视觉体验,色域绘画(Color-Field Painting)因而被发展出来。色域画家排拒空间深度的幻象与动势的笔触,经常运用几乎覆盖整个画布的大片色彩。暗示著它是抹个大场域的细部图。他们意图减低主题与背景之间的分野,而视画布唯一个单一的面。色域绘画强调绘画的平坦性,正好与形式主义的主张对应。他们要求绘画应尊重其平面的特性本质,而不是特意的去创造一个三度空间的幻象。
一、罗斯科的生平
美国抽象派画家马克·罗斯科(Mark Rothko,1903—1970)出生在俄国的一个犹太家庭,十岁的时候移居到美国,曾在纽约艺术学生联合学院学习,师从于马克斯·韦伯。他最初的艺术是现实主义的,后尝试过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的方法。以后,他逐渐抛弃具体的形式,在40年代末形成了自己完全抽象的色域绘画风格。
由于罗斯科在十岁时搬迁到美国,还没来得及调整适应截然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他的父亲就去世了。罗斯科需要直面生活的压力以及文化的彻底断裂造成的失落与恐慌,这成为他内在的精神痛苦的直接根源,对罗斯科来说,悲剧体验是艺术唯一的灵感源泉,他试图让自己的画作成为悲剧和狂喜的体验,其一生创作的目标即要表达全人类戏剧的本质。
罗斯科出生于俄羅斯帝国的德文斯克,罗斯科出生时德文斯克有九万多居民,其中有一半是犹太人。罗斯科的父亲作为俄裔犹太知识分子为罗斯科选择了世俗教育以及政客方向,但罗斯科目睹了1905年俄国革命失败后接踵而至的犹太人大屠杀,在这场大屠杀之后他转向了正统的犹太教。1905年罗斯科只有两岁,他的故乡处于沙皇秘密警察不分青红皂白的监控下,无论何时犹太人都会成为报复的受害者,德文斯克其他的犹太人同样一直生活在大屠杀的恐怖中,四处都是“拯救俄罗斯帝国,屠杀犹太人”的标语,这就是罗斯科的成长氛围。所以理解罗斯科的作品离不开悲剧体验。
二、罗斯科的绘画内涵
罗斯科的创作生涯大概有四十多年,他自己的风格也经历了很大的变化,但是他最知名的作品(“色域画”)基本都集中在他最后的20年里,直到自杀身亡。罗斯科的作品也不是一开始就是这个样子的,早期也画过一些超现实主义的作品,后期作品逐渐找到自己的方向,沿着抽象的路一直走了下去,最终形成了“色域”这种我们看到的样子。
罗斯科的艺术注重精神内涵的表达。他力图通过有限的色彩和极少的形状来反映深刻的象征意义。他认为,今日西方文明根植于西方的传统文化,尤其是希腊文化。希腊悲剧精神中人与自然、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冲突,正是人的基本生存状态的写照。罗斯科的作品一般是由两三个排列着的矩形构成。这些矩形色彩微妙,边缘模糊不清。它们漂浮在整片的彩色底子上,营造出连绵不断的、模棱两可的效果。颜料是被稀释了的,很薄,半透明,相互笼罩和晕染,使得明与暗、灰与亮、冷与暖融为一体,产生某种幻觉的神秘之感。这种形与色的相互关系,象征了一切事物存在的状态,体现了人的感情的行为方式。画家借助于它到达了事物的核心。罗斯科的画往往尺幅很大,这是为了能让人置身于体验之中。这是因为大幅画会创造一种亲切的气氛,一幅大画是一种直接的交流,它会把你带进画中。
三、罗斯科绘画中的色块分析
在欣赏罗斯科的作品《赭色(红色上的红色)》前,应当确保周围是安静的,并且确保自己不被打扰。它是一幅由大色块组成的画作,较大的红色背景上覆盖着较小的一块橘红色,画作明亮而充满力量,它扑面而来,让我们的眼睛失去了焦点。罗斯科的画尺幅总是很大,他曾说过,欣赏他的画理想距离是在45公分之外,当我们看到这幅画,色块会迅速占据我们所有的感官,色彩的冲击让我们没有时间去关心周围的世界,完全置身于红与橘红色之中。我们会察觉到本应该是静止的画作,此刻却仿佛在燃烧,橘红色和赭色强劲有力,我们感受到了周围空气的密度,这里没有图像,只有空气,是饱含着颜色的一次呼吸,还可以注意到橘红色的边缘是模糊的,与红色的相接十分完美,没有丝毫不和谐的感觉,罗斯科作画时会先在画布上涂一个单色层,再上一层釉彩,这样能够保证颜料深入画布,被画布完全吸收。不同颜色之间也会产生微妙的转换,这样,画作会显得很薄,呈半透明状,表面充满光泽。而方形传达出来一种几何的钝感,它使这幅画变得异常稳定,同时隐去了自己生硬的轮廓,可以说,它给了我们安全感,任何人都能在这里收集我们散落的思绪和感觉。
当我们看到罗斯科的画第一反应是什么?震撼!接着就是被深深的吸引,不由自主地带着强烈的情绪去看,或者感到孤寂、悲伤、甚至带着愤怒。这些说明了他画作的冲击力。仔细观察,其实罗斯科并不是毫无想法的运用色彩的,每幅画作的色彩构成都是相近色或者相邻色,这样的感觉不会让人看到崩溃。但是并不是说它的色彩并没有对比,我们能明显的看到明与暗、亮与灰的对比,这种对比在心理学中可以让人的情绪产生变化。他不但熟知每种色彩带给人不同的感受,而且能熟练地运用这些色彩,并把这种感觉无限放大。
油画《蓝色中的白色和绿色》是罗斯科的代表作。画面上,绿色和白色的矩形排列在蓝色的底子上。矩形的边缘没有被明确地界定,颜色也相互渗透融合,这使得块面仿佛是从背景上隐约浮现出来,并且不断地徘徊、浮动着。它们在画面上产生某种韵律,温和、舒缓而深沉,触动着人们的心灵。暗淡的色彩给画面抹上一层神秘的、悲剧性的感觉,白色的区域则透出信心和潜力。罗斯科后期的作品,色调更加阴暗,仿佛淹没在日益加深的痛苦之中。他甚至让画面变为全黑,以表达其悲剧的意识。
四、结语:
精神力量和悲剧意涵已是罗斯科艺术人生中的一部分,其现代绘画语言的一切,使人们体验到审美趣味的新范式,将观者引向精神层面去体会跨越文化和地域的交流方式。罗斯科的艺术观传达出这样一种信息:对于真正伟大的艺术来说,不论具象还是抽象,抑或色彩和空间,都是抵达精神世界的形式载体而非结果。无论怎样的创作方法和视觉语言,至关重要的是以一种最凝练的能让人类共情的艺术表现形式来体现其艺术精神。
参考文献
[1]ROTHKO.Mark Rothko[M].Hatje Cantz Publishers,2001.
[2](以)雅各布·巴力·天舒维.罗斯科[M].光野,译.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