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溪村人圆了小康梦

来源 :老区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jn0008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处武夷山脉的上饶县五府山甘溪村,距离县城50多公里,山高田少,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信息闭塞,饮水困难,地方病严重,水库移民较多,农民生活普遍贫困。200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不足680元,全村830户,有贫困户83户、低收入户172户,贫困面近三分之一。
  2002年,新的一轮扶贫开发开始启动,甘溪村被列为扶贫开发重点村给予重点扶持。
  经过近四年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持和甘溪人艰苦而卓有成效的奋斗,现在的甘溪呈现出了是一个全新的面貌:村主干道4.6公里水泥硬化;改造的甘溪大桥焕然一新;全村830户农民家家用上了自来水、户户接上了有线电视;以新建的500米长14米宽的商业大街为中心的集镇交易活跃;以前垃圾满地、污水横流的脏乱现象基本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文明卫生的新环境,精作的5700亩毛竹林郁郁葱葱,已经成为甘溪人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2004年,毛竹产业为农民人平增收530元。今年,全村的农民纯收入可以超过2300元。昔日的贫困村,成了全县“小康示范村”。
  短短四年时间,甘溪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验有三条:一靠党的扶贫政策好;二靠群众脱贫致富的积极性高;三靠村“两委”从机制体制人手,大胆改革创新路。
  
  用市场机制运作扶贫项目
  
  甘溪村虽是库区,但因为长期饮水、用水均在库尾一处死角,水质较差,许多村民患有结核病、肝炎等因水而致的疾病,严重威胁着村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甘溪村整村推进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兴建自来水项目。甘溪村“两委”根据项目的资金投入和长效要求,开动脑筋,在项目运作机制上管理体制上创新思路,选择了市场运作的方法建设项目。2002年10月,与外出打工实现资金积累返乡创业的本地村民罗建华达成协议,由他个人投资兴建自来水厂。甘溪村财政扶贫资金投入7万元,主要用于解决全村贫困户、低收入户进产水管、水表等初装材料费用,项目建成后,罗建华按照市场经营。2003年8月,项目建成投产,人们的自来水“梦”终成现实。
  开了先例,便有人效法。2004年3月,本地老板兰章军愿意用同样的方式投资经营全村的有线电视。三个月后,甘溪村民收看到了30多个频道的有线电视。大大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丰富了群众的生活。
  
  用扶持措施推进支柱产业
  
  甘溪村拥有5700亩毛竹山,而且权属归集体所有。但是这种资源优势并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为农民带来收入。主要原因有两点:是长期以来毛竹林权属责任不明晰,乱砍滥伐无人管理、无钱改造,致使竹林资源日趋枯少。每亩只有胸径不超过6寸的小篙竹30根左右。第二个原因就是竹山公路年久失修,无法通车,运输毛竹全靠肩扛十几里,形成了毛竹不值运费的怪现象。
  俗话说,靠山吃山,甘溪村“两委”认定,甘溪农民的增收希望在竹山,致富的希望在竹山。于是2002年对竹山开发作出了两大决策。先是修建竹山公路。动员全村农民出力投工建路基,扶贫资金买材料。三个月时间建成公路已5公里,使主要的竹山都通了公路。接着将村集体所有的毛竹林以租赁的形式承包给农户,租赁期30年不变,并且全面实施以铣山、垦复、施肥为内容的低产改造。同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激励措施,极大地调动了全村农民开发竹山的积极性。为了提高竹农的科技兴竹能力,甘溪村每年要请省、市、县里的林业专家到村里举办毛竹林丰产技术、病虫害防止等知识的免费培训班。经过四年的培训,现在竹农都已基本掌握了毛竹的生产技术和知识,为农民的稳定增收提供了技术保证。应际村小组贫困户周金松,家有6口人吃饭,自己常年生病,生活十分困难。2002年村里动员他家承包竹山40亩,而且村镇干部住在他家半个月,自带饭菜,一同帮助垦复低改并扶持资金5000元,第二年竹山收入就达到了1.68万元。贫困农民的竹山效益,促进了普通农户争着承包竹山。到2003年,村集体所有的毛竹林全被农民承包到户并全面实施了低改,全村从事毛竹生产的农民达到了607户。
  做大竹产业,拉长增值链才是出路。在竹山经营权改革竹山改造后,甘溪村先后引进竹加工企业两家,一家是用材为大毛竹的竹地地板厂,另一家为生产香棒的拉丝厂。毛竹产业现在甘溪不仅生产有基地、农民有技术,而且加工有龙头企业,形成了产业化生产,真正成了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甘溪村的做法,成为整个五府山区的样板,现在五府山已有7000多人从事毛竹产业。
  
  用创业精神调动群众积极性
  
  在整村推进的扶贫实践中,甘溪村更注重发掘群众的积极性,激发他们扶贫开发就是创业、脱贫致富就是创业的热情,使贫困户和全体村民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自己的力量,整村推进大步向前。
  一是用村民参与项目管理提高他们的创业能力。甘溪村的干部首先自己把扶贫项目作为创业项目,制订规划选择项目尊重民意,而且项目从启动到竣工,全程都由各群众代表组成的扶贫项目理事会和监督小组的村民参与管理监督。2003年,甘溪村实施了以清垃圾、清污沟、清路障、改路、改水、改厨、改厕、改圈为内容的三清五改项目。在这么多的项目中,凡涉及招标工程的项目,必须要有扶贫项目理事会与村领导一同做标书、开招标会,选定施工队伍,千家万户的入户项目建设,理事会与干部共同确定补助标准;项目实施中的规格要求和质量,项目监督小组负责检查监督把关,并且项目竣工后财务张榜向村民公布。
  二是用创业精神激发群众投劳投资。甘溪村不仅所有的扶贫项目都是群众意志的体现,而且实施每一个扶贫项目广大村民都把它当作创业的大事来做。于是他们一方面积极投工投劳,另一方面竭尽全力筹措资金。不管是集体建设项目,还是个人到户项目的资金筹措,甘溪的村民都竭尽全力。甘溪村扶贫项目9个,投入资金总量419万元,国家财政扶贫资金扶持65万元,小额信贷资金45万元,群众投资投劳309万元,是国家扶持的4.7倍。由此可以看出甘溪村反贫困的决心和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现在,甘溪村人信心百倍,坚信小康社会离他们不远了。
其他文献
江西省永丰县紧紧围绕富民强县奔小康这一总体目标,始终坚持以扶贫开发统揽全局,形成了“以重点贫困村整村推进为基础,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果提升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水平”的工作思路,积极探索了贫困地区整村推进扶贫开发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相结合的路子,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提高整村推进扶贫工作水平    在贫困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消除社会主义贫困是基础,整村推进是扶贫开发工
当前,“三农”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农业高校作为行业性高校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担负着更多的责任。本文立足农业高校实际,提出了在新形势下如何抓住机遇,整合资源更好服务社
党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扶贫开发的重大决定,适应当前扶贫开发的新形势,顺应千万贫困农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既是对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的最好纪念,也是开创扶贫开发工作新局面的必然
《经济日报》在2009年年初推出“每周经济看点”专版,报道各地经济社会发展中涌现出来的新现象、新亮点,展示地方经济发展新趋势、新动向。2011年,《经济日报》将“每周经济看点
本文对正确理解新时期农村教育的内涵提出了一些粗浅的认识,并就构建符合新时期农村发展实际的农村教育体系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摘要:社会的不断发展促进了电气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而电气自动化在发展同时又被广泛地应用在了人们的实际生活中,进而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较大的便利,除此之外在工业中电气自动化也被应用起来,不仅缩短了工业中生产时间同时也较好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可以说电气自动化的产生无论是对于广大人民还是各行各业都有着较为积极的作用,本文基于分析电气自动化技术的特点以及运用原则的基础上,阐述了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运用情
胡锦涛同志关于“八荣八耻”的重要论述,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精髓,深刻阐明了新时期广大干部群众应该坚持和遵循的价值取向、道德标尺。作为扶贫开发部门的党员干部,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就是要立足实际,着眼发展,将其不折不扣地落实到具体的扶贫开发实践中去。结合自身工作、思想实际,笔者认为我们扶贫系统的干部贯彻落实“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必须做到“三树立”、“四加强”、“三转变”。  “三树立”:一是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