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在该文中着重表达了3方面研究成果:在陈述清水沟-白柳沟地区成矿地质背景基础上,描述了已知工业矿床的基本特征,并将其类比为两类矿床,其一为Zn-Pb-Cu型小铁山式矿床,以展布于郭密寺北火山穹隆北东和南西两侧的下柳沟、弯阳河、下沟及郭密寺矿床为代表;其二为Cu(-Zn)型白银厂式矿床,以出露在黑河古火山穹隆北翼近核部的香子沟矿床为实例。成矿前期、成矿时期,以及成矿后期地质条件的分析与概括表明,该地区与白银厂地区在海相火山岩的成岩环境─—裂谷岛弧、火山岩组合──双峰式、古火山机构类型──古火山穹隆,以及成矿机制──海底热液对流循环成矿等诸多方面都具相似性,是寻找铜多金属硫化物矿床的良好地段。提出了该区此类矿床的综合成矿模式,相信它在本地区扩大寻找小铁山式矿床和突破性寻找白银厂式矿床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和实际操作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