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太极拳集健身、技击、修身养性于一体,是群众喜闻乐见的健身运动。长久坚持练习太极拳对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和提高生活质量大有裨益。
一、太极拳的健身效果
1、平衡阴阳,达到调和气血的作用。太极拳的奥妙即是阴阳理论,与传统的中医理论和气功学说有相通之处。按照中医阴阳五行学说理论,习练太极拳通过经络沟通表理上下,联系脏腑器官,通行气血,濡养脏腑组织,感应传导,调节脏腑器官的机能活动,从而达到养生保健的作用,使人体保持正常的健康状态。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与人的生理病理关系密切。经络畅通则身体健康,不通则生疾病。气血失调则神机反常而生疾病,气血调和则强身延年。太极拳虽门派众多,练习方式各异,但目的都在于练就内功修为,内气贯通十二经脉,奇经八脉,从而达到防病治病,强身健体的效果。
2、磨练意志,培育良好的处事风格。太极拳能有效地磨练人的意志。在人格方面,使人变得刚毅、开朗、乐观,控制不良需要和动机。通过太极拳的虚灵顶劲、气沉丹田、心平气和、全神贯注等练习要求,逐渐地磨练出日常处事的从容不迫、不急不躁,养成舍己从人、诚以待人、宽厚礼让、富有涵养等良好品格,从而使自己在心理保持平衡和坦荡长乐。
3、平和心态,使人保持旺盛精力:中医认为:人有喜、怒、忧、思、悲、恐、惊的情志变化,亦称“七情”。其中怒、喜、思、忧、恐为五志,五志与五脏有着密切的联系。过激的情志,可影响体内功能失调,而累及五脏,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情感活动与健康关系密切。乐观向上的心境有益于健康,而不良心态都会给健康带来威胁。太极拳通过自我意念控制,使身体和精神获得最大程度地放松。在忙碌的生活中,人能通过练习太极拳获得恬愉宁静,借以转移大脑皮层的兴奋点,减少不良刺激。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长期的紧张和压力会导致心理疲劳。处于疲劳状态的人往往精神倦怠,皮肉松弛,太极拳锻炼可以有效地缓解和恢复神经系统的过度兴奋,迅速的消除机体的疲劳。
4、调节生理功能,使人拥有强健体魄。太极拳运动要求体松、心静和意识主导,可以调节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机制的转换。属于缓和型的有氧练习,可使机体对应激的敏感性下降,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对人体各系统特别是对腰和四肢都得到及其良好的刺激,增强其柔韧性、协调性。对呼吸的要求,能改善肺组织的弹性和通气能力,增大肺活量,防治各种慢性肺病。通过此项运动对肝脏,肠胃能起到自我按摩作用,提高肠胃的蠕动、消化和吸收的能力,促进人体内部的新陈代谢。太极拳动作柔和,使人体的微循环得以扩张,改善身体内部循环,可以有效地改善血液黏稠度,促进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二、习练太极拳的健身要领
1、准确把握太极拳的运动特点。练太极拳时,首先要用意不用拙力,周身放松,在内是意气运动,在外则是神气鼓荡运动,也就是说,既要练意,也要练气。在练功过程中,要求做到“动中处静,静中寓动”,摒弃杂念,精神内守,思想集中,意注动作,气沉丹田。练拳时不可只顾及气在体内如何运行,而是把意注与动作中,但要避免意念过强,片面追求气的运行,急于求成,以免出现类似气功练习过程中“出偏”的现象,发生精神系统疾患。动作宜中正安舒、虚领顶劲、含胸拔背、沉肩坠肘、松胯塌腰、节节贯串、一动无有不动,忌动作歪扭,否则会上下左右脱节,失于协调,也易导致颈椎、腰椎间盘以及膝关节伤害。
2、习练太极拳要持之以恒。通过练太极拳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就必须坚持长期锻炼;打太极拳原则上要求天天练习、终年不辍、拳练一生。拳谚说:“学拳三年,丢拳三天。”又说:“一日练,一日功;十日不练,百日空。”练拳者如缺乏练拳的恒心,“有病治病,无病健身”的养生意识不强,很难做到勤学苦练,中途放弃练习的人数比例确实是很高的。如能坚持终年不辍地练拳,自然会终身获益。
3、习练太极拳要循序渐进。由于太极拳的运动量可大可小,架式可高可低,对初学者来说应先从高架开始练习,逐步向底架过渡;对于常年练拳者,每天练习时,也要先从高架练习开始,以免出现肌肉拉伤等运动损伤。太极拳对老少妇孺无不相宜的。就养生保健而言,如从青少年时代就开始参与锻练,到了中老年阶段,既养成了锻练终身的习惯,在体质上必然会较不爱运动的同龄人高出一筹。
4、要与生活的一些保健常识结合起来。太极拳对人体有改善微循环的作用,扩张毛细血管,长久练习,练拳者会有出汗现象,这是太极拳促进体内代谢的表现,对健康有益。对此,练拳时,宜选择空气流通的场所,但避免风口处;练完拳后,不宜直接吹空调或风扇,不宜直接用凉水洗刷,防止风寒侵袭导致疾病;尤其是中老年人应格外注意,在晨拳时应适当喝些白开水,防止突发心脑血管疾病。
一、太极拳的健身效果
1、平衡阴阳,达到调和气血的作用。太极拳的奥妙即是阴阳理论,与传统的中医理论和气功学说有相通之处。按照中医阴阳五行学说理论,习练太极拳通过经络沟通表理上下,联系脏腑器官,通行气血,濡养脏腑组织,感应传导,调节脏腑器官的机能活动,从而达到养生保健的作用,使人体保持正常的健康状态。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与人的生理病理关系密切。经络畅通则身体健康,不通则生疾病。气血失调则神机反常而生疾病,气血调和则强身延年。太极拳虽门派众多,练习方式各异,但目的都在于练就内功修为,内气贯通十二经脉,奇经八脉,从而达到防病治病,强身健体的效果。
2、磨练意志,培育良好的处事风格。太极拳能有效地磨练人的意志。在人格方面,使人变得刚毅、开朗、乐观,控制不良需要和动机。通过太极拳的虚灵顶劲、气沉丹田、心平气和、全神贯注等练习要求,逐渐地磨练出日常处事的从容不迫、不急不躁,养成舍己从人、诚以待人、宽厚礼让、富有涵养等良好品格,从而使自己在心理保持平衡和坦荡长乐。
3、平和心态,使人保持旺盛精力:中医认为:人有喜、怒、忧、思、悲、恐、惊的情志变化,亦称“七情”。其中怒、喜、思、忧、恐为五志,五志与五脏有着密切的联系。过激的情志,可影响体内功能失调,而累及五脏,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情感活动与健康关系密切。乐观向上的心境有益于健康,而不良心态都会给健康带来威胁。太极拳通过自我意念控制,使身体和精神获得最大程度地放松。在忙碌的生活中,人能通过练习太极拳获得恬愉宁静,借以转移大脑皮层的兴奋点,减少不良刺激。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长期的紧张和压力会导致心理疲劳。处于疲劳状态的人往往精神倦怠,皮肉松弛,太极拳锻炼可以有效地缓解和恢复神经系统的过度兴奋,迅速的消除机体的疲劳。
4、调节生理功能,使人拥有强健体魄。太极拳运动要求体松、心静和意识主导,可以调节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机制的转换。属于缓和型的有氧练习,可使机体对应激的敏感性下降,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对人体各系统特别是对腰和四肢都得到及其良好的刺激,增强其柔韧性、协调性。对呼吸的要求,能改善肺组织的弹性和通气能力,增大肺活量,防治各种慢性肺病。通过此项运动对肝脏,肠胃能起到自我按摩作用,提高肠胃的蠕动、消化和吸收的能力,促进人体内部的新陈代谢。太极拳动作柔和,使人体的微循环得以扩张,改善身体内部循环,可以有效地改善血液黏稠度,促进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二、习练太极拳的健身要领
1、准确把握太极拳的运动特点。练太极拳时,首先要用意不用拙力,周身放松,在内是意气运动,在外则是神气鼓荡运动,也就是说,既要练意,也要练气。在练功过程中,要求做到“动中处静,静中寓动”,摒弃杂念,精神内守,思想集中,意注动作,气沉丹田。练拳时不可只顾及气在体内如何运行,而是把意注与动作中,但要避免意念过强,片面追求气的运行,急于求成,以免出现类似气功练习过程中“出偏”的现象,发生精神系统疾患。动作宜中正安舒、虚领顶劲、含胸拔背、沉肩坠肘、松胯塌腰、节节贯串、一动无有不动,忌动作歪扭,否则会上下左右脱节,失于协调,也易导致颈椎、腰椎间盘以及膝关节伤害。
2、习练太极拳要持之以恒。通过练太极拳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就必须坚持长期锻炼;打太极拳原则上要求天天练习、终年不辍、拳练一生。拳谚说:“学拳三年,丢拳三天。”又说:“一日练,一日功;十日不练,百日空。”练拳者如缺乏练拳的恒心,“有病治病,无病健身”的养生意识不强,很难做到勤学苦练,中途放弃练习的人数比例确实是很高的。如能坚持终年不辍地练拳,自然会终身获益。
3、习练太极拳要循序渐进。由于太极拳的运动量可大可小,架式可高可低,对初学者来说应先从高架开始练习,逐步向底架过渡;对于常年练拳者,每天练习时,也要先从高架练习开始,以免出现肌肉拉伤等运动损伤。太极拳对老少妇孺无不相宜的。就养生保健而言,如从青少年时代就开始参与锻练,到了中老年阶段,既养成了锻练终身的习惯,在体质上必然会较不爱运动的同龄人高出一筹。
4、要与生活的一些保健常识结合起来。太极拳对人体有改善微循环的作用,扩张毛细血管,长久练习,练拳者会有出汗现象,这是太极拳促进体内代谢的表现,对健康有益。对此,练拳时,宜选择空气流通的场所,但避免风口处;练完拳后,不宜直接吹空调或风扇,不宜直接用凉水洗刷,防止风寒侵袭导致疾病;尤其是中老年人应格外注意,在晨拳时应适当喝些白开水,防止突发心脑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