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幼儿教育中,使用可操作的材料,能使幼儿运用感官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探讨。实验证明,科学活动中的材料投放与幼儿的兴趣有着相互的密切作用,及时为幼儿提供符合幼儿认知水平的、可操作性强的材料,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探索欲望,满足幼儿兴趣的材料能促进幼儿的思考,从科学活动中体验发现的快乐。因此本文探讨了在科学活动中科学材料的提供对于幼儿的作用。
[关键词] 科学活动;材料;思维;操作皮亚杰的相互作用论告诉我们,儿童的认知发展是在不断地与环境和材料的相互作用中获得的,幼儿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对世界的认识还是感性的,形象的,思维常常需要动作的帮助;他们对世界的认识还必须以材料为中介,在很大程度上借助于对材料的直接操作。因此,幼儿的各种活动都离不开材料。相关调查显示:教师们都能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操作材料,知道在科学操作活动应为幼儿提供数量充足、安全可靠的操作材料;90%的教师认为在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材料方面存在困难,主要原因是幼儿太多,家长不能很好地配合教师收集有关材料,收集过程缓慢;很多时候幼儿仅仅只对材料本身感兴趣,但持续的时间不长,操作的目的性不强;从观念上教师较重视正规科学活动材料的投放,而忽略了非正规科学教育活动这个重要的发展空间。由此可见教师在材料的收集、选择、投放及如何引导幼儿与材料相互作用中主动学习方面存在困惑。然而材料的提供直接影响着幼儿主动学习科学和探究科学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正确认识科学材料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一、材料准备,便于操作
科学活动是在幼儿的操作中来发现和获取知识的过程。因此材料是否具有操作性是我们准备和投放材料的前提,也是调动孩子积极参与、探索的基本。教师在进行科学活动的材料投放时,要做到:
1.注重材料的可操作性
幼儿的思维都离不开动作。因此我们为幼儿提供操作材料的时候是便于幼儿操作的,而不是一个摆设品。如在科学活动“奇妙的镜子变魔术”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了许多大小适合儿童摆弄的可直立的小镜子,在三三两两的相互摆弄中,幼儿不仅兴趣高,而且在玩中发现了镜子重复反射的原理。只有为幼儿提供了便于他们操作的材料,才能使他们能愉快的参与到活动中来。提供便于儿童操作摆弄的材料不仅能激发兴趣,更能让幼儿变中去探索和发现。
2.注重材料的对比性
幼儿的兴趣主要来自于材料,幼儿的发展更依赖于对材料的操作。同时,还应提供可以让幼儿在操作中进行观察、比较的材料。此外提供材料让幼儿制作简单的科学玩具,更能激起幼儿的尝试欲望。如提供厚纸片、火柴棒让幼儿制作彩色陀螺,或提供纸张让幼儿制作风车让幼儿在做做玩玩中感知旋转时候颜色的变化,使幼儿对其中的科学知识产生兴趣。而且提供便与操作的材料即可以放手让幼儿独立操作,又可以让幼儿自己反思活动失败的原因,激起幼儿探索的兴趣。
3.注重材料的多样性,拓展思维空间
多种多样的辅助材料,可以让幼儿在操作中思维更广如在科学活动“让蛋宝宝起来”中,教师除了为幼儿提供了各种各样的蛋之外,还为幼儿提供了毛线团、沙箱、剪刀、胶带、书、纸盒、杯子等辅助材料,幼儿在思考让蛋立起来的方式,思路就更广了。巧妙提供辅助材料,对拓展幼儿思维,激发创新火花有重要作用。
4.注重自选材料的开放性
在幼儿的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接触着各种各样的物品,教师要引导幼儿做有心人,随时随地收集身边易得的、卫生、安全的废旧物品,设置班级“百宝箱”,引导幼儿在探索活动中根据需要自由选取材料,使探索活动更加丰富和深入。“我来发现,我来探索”表达了幼儿渴望学习、渴望发展的心声,教师应积极为幼儿提供丰富可变的、贴近幼儿生活的操作材料,善于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多途径的引发幼儿投入到活动中与材料积极互动,体验发现的乐趣,激发探究的欲望。
总之,材料的投放是一门艺术,如果能巧妙的投放安全、适量和能激发幼儿探索的材料,那么科学活动一定会让幼儿感到更精彩。
二、材料丰富,目的性强
“幼儿教育之父”福禄培尔认为科学材料的应用可以帮助达到教学目的,丰富的操作材料,可以不断地吸引幼儿主动地探索。但在准备材料的过程中,如果一味的体现材料的丰富而缺乏一定的目的性的话,孩子们往往会无从选择或者操作一会儿这个又玩一会儿那个,深入探究的欲望不强。因此,教师在投放材料时既要丰富又要思考投放这种材料的目的。如在中班《纸花开了》的科学活动中,我为孩子们准备了有报纸、牛皮纸、铜版纸、白纸、蜡光纸、宣纸、糖纸、玻璃纸等不同质地的纸花。活动分三次操作进行,首先请孩子们将报纸花放入水面,观察“花开”的现象,从而激起孩子浓厚的兴趣。随后出示报纸、铜版纸、白纸、蜡光纸、宣纸、牛皮纸等,让孩子们有目的地选择两种不同的质地的纸同时放在水面,耐心观察它们的“开花”现象。通过孩子们一次次的探索、观察,总结出不同质地的纸花,它们的“开花”速度是不一样的。在最后一次的操作中,我又为孩子们提供了糖纸和玻璃纸。在实验中,他们发现纸花不“开花”了,有的孩子甚至立刻就说出了这个现象的原因,“糖纸和玻璃纸它们没有吸水性”。在整个活动中,教师准备的材料很丰富,但每一次材料的投放教师都做了深入的思考,都有一定的目的性。孩子们在操作时深深的被实验材料吸引,探索的兴致很高。
三、教师引导,材料启发
科学材料的提供必须具有引发幼儿思考的作用,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每一种材料的投放,教师必须仔细斟酌,想想它们是否能激起幼儿思考、探索的欲望。只有在具有思考性材料的刺激下,幼儿才能表现出一种强烈的探索欲望和积极思维的精神状态。
1、引导幼儿以自己的方式记录、表达对材料的感知。
幼儿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中,我们常常鼓励幼儿表达对材料的感知,用适当的方式来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在《沉与浮》活动中,我们不仅向幼儿提供各种物品,还提供纸和笔,引导幼儿在玩水的过程中通过仔细的观察记录下每种物品放到水里的变化,引导幼儿用“↑”表示物品浮在水面上,“↓”表示物品沉到水底。虽然幼儿画物品的水平有限,但是他们会抓住物品的某一明显的特征来画,边观察边记录。幼儿在交流的过程中发现观察结果并不相同,这时我们引导幼儿在记录表上有争论的物品再次进行探索。
2、耐心等待,满足幼儿与材料充分互动的需要。
在活动中,我们注意观察每位幼儿,当幼儿出现困难时我们并没有急于介入,而是给予一定的等待时间,让幼儿通过充分的操作,探索,尽可能自己解决困难。在活动前,我们尝试预设多个活动环节,安排好多个环节活动的时间,以保证活动顺利、有序的开展。然而在活动中有时幼儿会沉浸在探索氛围和与材料积极互动的乐趣中,我们并没有打断他们的探索,而是随机调整活动的时间,满足幼儿探索的需要。在《玩水》活动中,我们和幼儿一起准备了各种材料,如:小瓶、杯子、玻璃弹珠、积木等,活动开始幼儿就将各种材料放入水中玩了起来。我仔细地观察、捕捉着幼儿在探索过程中的反映,发现有些幼儿乐此不疲地用杯子、瓶子装水倒水;有的幼儿发现棉花最好玩,它放到水里会变颜色,还会慢慢沉下去;有的幼儿发现玻璃弹珠不好玩,他一到水里就掉下去了;有的幼儿用劲按着水里的积木,不想让它在水面上,可是总不成功。这时我们所做的就是提出能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索的问题和提供新材料使探究活动更加深入。
科学活动中材料的合理提供是帮助幼儿获取知识与经验的最有效的手段。幼儿通过与材料的相互作用、操作,可获得多种经验,使身心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发展。因此,我们教师在选择投放材料时,一定要多方面的考虑,并且要充分发挥材料的作用,使幼儿充分地感知、操作、探索、发现、小结。从而,让幼儿真正的体验到科学实验带来的快乐。
参考文献
[1]秦元东. 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观的转变[J]. 幼儿教育,2008(12).
[2]温宝兰.浅谈游戏对儿童人格的影响[A].湖北省儿童全面发展研究会第三届第二次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
[3]王丽.以材料为载体培养儿童探究力[J].学前教育研究,2009(7).
[4]张晓琳,赵春梅,杨东玲.浅论幼儿与区域活动材料的有效互动[J].学前教育研究,2007(1).
[5]龚风娥.以“笔”为例谈科技教育活动的材料投放[J].科学大众,2009(11).
[关键词] 科学活动;材料;思维;操作皮亚杰的相互作用论告诉我们,儿童的认知发展是在不断地与环境和材料的相互作用中获得的,幼儿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对世界的认识还是感性的,形象的,思维常常需要动作的帮助;他们对世界的认识还必须以材料为中介,在很大程度上借助于对材料的直接操作。因此,幼儿的各种活动都离不开材料。相关调查显示:教师们都能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操作材料,知道在科学操作活动应为幼儿提供数量充足、安全可靠的操作材料;90%的教师认为在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材料方面存在困难,主要原因是幼儿太多,家长不能很好地配合教师收集有关材料,收集过程缓慢;很多时候幼儿仅仅只对材料本身感兴趣,但持续的时间不长,操作的目的性不强;从观念上教师较重视正规科学活动材料的投放,而忽略了非正规科学教育活动这个重要的发展空间。由此可见教师在材料的收集、选择、投放及如何引导幼儿与材料相互作用中主动学习方面存在困惑。然而材料的提供直接影响着幼儿主动学习科学和探究科学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正确认识科学材料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一、材料准备,便于操作
科学活动是在幼儿的操作中来发现和获取知识的过程。因此材料是否具有操作性是我们准备和投放材料的前提,也是调动孩子积极参与、探索的基本。教师在进行科学活动的材料投放时,要做到:
1.注重材料的可操作性
幼儿的思维都离不开动作。因此我们为幼儿提供操作材料的时候是便于幼儿操作的,而不是一个摆设品。如在科学活动“奇妙的镜子变魔术”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了许多大小适合儿童摆弄的可直立的小镜子,在三三两两的相互摆弄中,幼儿不仅兴趣高,而且在玩中发现了镜子重复反射的原理。只有为幼儿提供了便于他们操作的材料,才能使他们能愉快的参与到活动中来。提供便于儿童操作摆弄的材料不仅能激发兴趣,更能让幼儿变中去探索和发现。
2.注重材料的对比性
幼儿的兴趣主要来自于材料,幼儿的发展更依赖于对材料的操作。同时,还应提供可以让幼儿在操作中进行观察、比较的材料。此外提供材料让幼儿制作简单的科学玩具,更能激起幼儿的尝试欲望。如提供厚纸片、火柴棒让幼儿制作彩色陀螺,或提供纸张让幼儿制作风车让幼儿在做做玩玩中感知旋转时候颜色的变化,使幼儿对其中的科学知识产生兴趣。而且提供便与操作的材料即可以放手让幼儿独立操作,又可以让幼儿自己反思活动失败的原因,激起幼儿探索的兴趣。
3.注重材料的多样性,拓展思维空间
多种多样的辅助材料,可以让幼儿在操作中思维更广如在科学活动“让蛋宝宝起来”中,教师除了为幼儿提供了各种各样的蛋之外,还为幼儿提供了毛线团、沙箱、剪刀、胶带、书、纸盒、杯子等辅助材料,幼儿在思考让蛋立起来的方式,思路就更广了。巧妙提供辅助材料,对拓展幼儿思维,激发创新火花有重要作用。
4.注重自选材料的开放性
在幼儿的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接触着各种各样的物品,教师要引导幼儿做有心人,随时随地收集身边易得的、卫生、安全的废旧物品,设置班级“百宝箱”,引导幼儿在探索活动中根据需要自由选取材料,使探索活动更加丰富和深入。“我来发现,我来探索”表达了幼儿渴望学习、渴望发展的心声,教师应积极为幼儿提供丰富可变的、贴近幼儿生活的操作材料,善于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多途径的引发幼儿投入到活动中与材料积极互动,体验发现的乐趣,激发探究的欲望。
总之,材料的投放是一门艺术,如果能巧妙的投放安全、适量和能激发幼儿探索的材料,那么科学活动一定会让幼儿感到更精彩。
二、材料丰富,目的性强
“幼儿教育之父”福禄培尔认为科学材料的应用可以帮助达到教学目的,丰富的操作材料,可以不断地吸引幼儿主动地探索。但在准备材料的过程中,如果一味的体现材料的丰富而缺乏一定的目的性的话,孩子们往往会无从选择或者操作一会儿这个又玩一会儿那个,深入探究的欲望不强。因此,教师在投放材料时既要丰富又要思考投放这种材料的目的。如在中班《纸花开了》的科学活动中,我为孩子们准备了有报纸、牛皮纸、铜版纸、白纸、蜡光纸、宣纸、糖纸、玻璃纸等不同质地的纸花。活动分三次操作进行,首先请孩子们将报纸花放入水面,观察“花开”的现象,从而激起孩子浓厚的兴趣。随后出示报纸、铜版纸、白纸、蜡光纸、宣纸、牛皮纸等,让孩子们有目的地选择两种不同的质地的纸同时放在水面,耐心观察它们的“开花”现象。通过孩子们一次次的探索、观察,总结出不同质地的纸花,它们的“开花”速度是不一样的。在最后一次的操作中,我又为孩子们提供了糖纸和玻璃纸。在实验中,他们发现纸花不“开花”了,有的孩子甚至立刻就说出了这个现象的原因,“糖纸和玻璃纸它们没有吸水性”。在整个活动中,教师准备的材料很丰富,但每一次材料的投放教师都做了深入的思考,都有一定的目的性。孩子们在操作时深深的被实验材料吸引,探索的兴致很高。
三、教师引导,材料启发
科学材料的提供必须具有引发幼儿思考的作用,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每一种材料的投放,教师必须仔细斟酌,想想它们是否能激起幼儿思考、探索的欲望。只有在具有思考性材料的刺激下,幼儿才能表现出一种强烈的探索欲望和积极思维的精神状态。
1、引导幼儿以自己的方式记录、表达对材料的感知。
幼儿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中,我们常常鼓励幼儿表达对材料的感知,用适当的方式来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在《沉与浮》活动中,我们不仅向幼儿提供各种物品,还提供纸和笔,引导幼儿在玩水的过程中通过仔细的观察记录下每种物品放到水里的变化,引导幼儿用“↑”表示物品浮在水面上,“↓”表示物品沉到水底。虽然幼儿画物品的水平有限,但是他们会抓住物品的某一明显的特征来画,边观察边记录。幼儿在交流的过程中发现观察结果并不相同,这时我们引导幼儿在记录表上有争论的物品再次进行探索。
2、耐心等待,满足幼儿与材料充分互动的需要。
在活动中,我们注意观察每位幼儿,当幼儿出现困难时我们并没有急于介入,而是给予一定的等待时间,让幼儿通过充分的操作,探索,尽可能自己解决困难。在活动前,我们尝试预设多个活动环节,安排好多个环节活动的时间,以保证活动顺利、有序的开展。然而在活动中有时幼儿会沉浸在探索氛围和与材料积极互动的乐趣中,我们并没有打断他们的探索,而是随机调整活动的时间,满足幼儿探索的需要。在《玩水》活动中,我们和幼儿一起准备了各种材料,如:小瓶、杯子、玻璃弹珠、积木等,活动开始幼儿就将各种材料放入水中玩了起来。我仔细地观察、捕捉着幼儿在探索过程中的反映,发现有些幼儿乐此不疲地用杯子、瓶子装水倒水;有的幼儿发现棉花最好玩,它放到水里会变颜色,还会慢慢沉下去;有的幼儿发现玻璃弹珠不好玩,他一到水里就掉下去了;有的幼儿用劲按着水里的积木,不想让它在水面上,可是总不成功。这时我们所做的就是提出能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索的问题和提供新材料使探究活动更加深入。
科学活动中材料的合理提供是帮助幼儿获取知识与经验的最有效的手段。幼儿通过与材料的相互作用、操作,可获得多种经验,使身心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发展。因此,我们教师在选择投放材料时,一定要多方面的考虑,并且要充分发挥材料的作用,使幼儿充分地感知、操作、探索、发现、小结。从而,让幼儿真正的体验到科学实验带来的快乐。
参考文献
[1]秦元东. 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观的转变[J]. 幼儿教育,2008(12).
[2]温宝兰.浅谈游戏对儿童人格的影响[A].湖北省儿童全面发展研究会第三届第二次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
[3]王丽.以材料为载体培养儿童探究力[J].学前教育研究,2009(7).
[4]张晓琳,赵春梅,杨东玲.浅论幼儿与区域活动材料的有效互动[J].学前教育研究,2007(1).
[5]龚风娥.以“笔”为例谈科技教育活动的材料投放[J].科学大众,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