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空,现代教育技术给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它犹如一座架设在学生和教材之间不可替代的桥梁,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应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能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它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有着事半功倍之效。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为我们教学手段的改进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多媒体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产生了优化的教学效果。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利用计算机的交互科学性、反馈性等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融图、文、声、像于一体,是具有智能化的双向教学活动过程。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同时也大大地简化了教师的操作,使得教师能集中精力于教学本身,从而也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下面就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谈谈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优化抽象教学,试之情景再现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荀子早已提出:“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由此可见,闻见是教学的基础。借助计算机教学能有效地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者对理解课文起重要作用的内容,用计算机展现出来,调动学生的视觉功能,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感官刺激,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提高教学效率,激活学习的内因。如教《海底世界》一课,课文的重点是要使学生了解海底景色奇异在什么地方,学生很难理解这一点。为了平缓教学的坡度,突破这个难点,更好地激活学生的学习气氛,我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运用录像这一电教媒体,让学生观察海底世界的景色,并辅之以配乐解说,让学生真切地体味海底景色的神奇与绚丽,使学生一看就懂,有效地解决了学习中的难点问题,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优化教学内容,引起学生兴趣,促进能力培养
语文是一门文学艺术,在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和一张嘴的教学环境下,很难让学生领悟到课文的真正魅力。多媒体的运用,正是把现代科技引进课堂,优化了教学内容,使学生易学、乐学,培养了学生的记忆能力、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
1、突破时空的限制,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本原性动力,没有兴趣更谈不上主动、自觉、自主。语文课的教学,由于教材中的课文和作者都处于一定的时代、背景和空间,而学生由于生活经验的限制,缺乏时间和空间的概念,教师在传统教学中所使用的教学手法难以使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积极情感,学生的兴趣也难以调动。使用多媒体能打破时空限制,把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情景直观形象逼真地展现出来,使学生从听觉视觉上去领略语言文学所描绘的“美”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再现情景,突破知识的重难点
如何巧妙地突破文章的重难点,一直是我们语文教师不断思考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只要恰当运用多媒体巧妙地再现课文中的情景,不仅能够突破知识的重难点,而且能使学生从形象的感知中增强学习的趣味。如我在上《狼和鹿》这一课时,为了让同学们理解生态平衡这一难点,特制作了狼被杀之前森林中的情景以及狼被杀后森林中的情景的动画,并配以恰当的音乐。当这两组反差很大的画面、音乐出现在同学们眼前时,同学们被震撼了,深刻了解到虽然人们的初衷是为了保护鹿而杀了狼,可结果不仅害了鹿而且使昔日葱绿繁茂的大森林变得象被火烧过一样。不需要老师过多地讲解,同学们自然而然悟出了一个道理:我们人类一定要维护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就这样,课文的重难点迎刃而解。
3、走进动画世界,激发表达欲望
心理学告诉我们,动态的变化着的事物容易引起小学生的注意。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每位同学都酷爱“动画片”。而多媒体正是从小学生的爱好出发,用声、光、电、画等媒体制作动画,配以不同的色彩,增添画面的可视性和美感,创设出一个美妙的教学空间。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让他们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运用多媒体,培养思维的独创性
在阅读教学中,计算机作为一种认知工具,将学生的思维过程与动画演示有机结合,运用求异思维,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能使学生显示出与众不同的带有个性的答案来。如教学《狼和小羊》一课,课文最后一句:“狼说着就往小羊身上扑去。”按照顺向思维定势,柔弱的小羊是狼的腹中之物已成定局。为了点燃学生独创思维的火花,教师采用求异法,边用电脑演示狼恶狠狠扑向小羊的动画边有意提问:“狼是不是把小羊吃掉了呢?”有位学生说:“狼向前扑的时侯,掉在前面的陷阱里去了。”我随机演示出狼掉进陷阱里的样子,同学们看了高兴得直拍手,求异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有的说:“狼向前扑的时侯,小羊一躲,狼一头撞在大石头上。”有的说:“狼向前扑的时侯,被树后的猎人一枪给打死了。”又有一个学生站起来大声说:“柔弱的小羊从力气上斗不过狼,可是它凭自己的聪明智慧,从理智上斗倒了狼,躲过了这场劫难。”学生们突破了思维的定势,从不同的方向去思考问题,把自己的想象和小羊活下来的愿望联系在一起,培养了思维的独创性。
总之,教师只有合理、巧妙地利用多媒体,才能使教学有耳目一新的视听感受,才能增强教学的形象性、创造性及语文内涵的深刻感染力,才能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使语文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乐园。
参考文献
[1]李玉斌.现代远程教育.基于理论的探讨[J].北京师范大学信息科学学院,2008.
[2]试论远程开放教育条件下的课堂教学[J].中国远程教育,2001.12。
一、优化抽象教学,试之情景再现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荀子早已提出:“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由此可见,闻见是教学的基础。借助计算机教学能有效地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者对理解课文起重要作用的内容,用计算机展现出来,调动学生的视觉功能,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感官刺激,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提高教学效率,激活学习的内因。如教《海底世界》一课,课文的重点是要使学生了解海底景色奇异在什么地方,学生很难理解这一点。为了平缓教学的坡度,突破这个难点,更好地激活学生的学习气氛,我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运用录像这一电教媒体,让学生观察海底世界的景色,并辅之以配乐解说,让学生真切地体味海底景色的神奇与绚丽,使学生一看就懂,有效地解决了学习中的难点问题,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优化教学内容,引起学生兴趣,促进能力培养
语文是一门文学艺术,在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和一张嘴的教学环境下,很难让学生领悟到课文的真正魅力。多媒体的运用,正是把现代科技引进课堂,优化了教学内容,使学生易学、乐学,培养了学生的记忆能力、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
1、突破时空的限制,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本原性动力,没有兴趣更谈不上主动、自觉、自主。语文课的教学,由于教材中的课文和作者都处于一定的时代、背景和空间,而学生由于生活经验的限制,缺乏时间和空间的概念,教师在传统教学中所使用的教学手法难以使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积极情感,学生的兴趣也难以调动。使用多媒体能打破时空限制,把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情景直观形象逼真地展现出来,使学生从听觉视觉上去领略语言文学所描绘的“美”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再现情景,突破知识的重难点
如何巧妙地突破文章的重难点,一直是我们语文教师不断思考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只要恰当运用多媒体巧妙地再现课文中的情景,不仅能够突破知识的重难点,而且能使学生从形象的感知中增强学习的趣味。如我在上《狼和鹿》这一课时,为了让同学们理解生态平衡这一难点,特制作了狼被杀之前森林中的情景以及狼被杀后森林中的情景的动画,并配以恰当的音乐。当这两组反差很大的画面、音乐出现在同学们眼前时,同学们被震撼了,深刻了解到虽然人们的初衷是为了保护鹿而杀了狼,可结果不仅害了鹿而且使昔日葱绿繁茂的大森林变得象被火烧过一样。不需要老师过多地讲解,同学们自然而然悟出了一个道理:我们人类一定要维护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就这样,课文的重难点迎刃而解。
3、走进动画世界,激发表达欲望
心理学告诉我们,动态的变化着的事物容易引起小学生的注意。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每位同学都酷爱“动画片”。而多媒体正是从小学生的爱好出发,用声、光、电、画等媒体制作动画,配以不同的色彩,增添画面的可视性和美感,创设出一个美妙的教学空间。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让他们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运用多媒体,培养思维的独创性
在阅读教学中,计算机作为一种认知工具,将学生的思维过程与动画演示有机结合,运用求异思维,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能使学生显示出与众不同的带有个性的答案来。如教学《狼和小羊》一课,课文最后一句:“狼说着就往小羊身上扑去。”按照顺向思维定势,柔弱的小羊是狼的腹中之物已成定局。为了点燃学生独创思维的火花,教师采用求异法,边用电脑演示狼恶狠狠扑向小羊的动画边有意提问:“狼是不是把小羊吃掉了呢?”有位学生说:“狼向前扑的时侯,掉在前面的陷阱里去了。”我随机演示出狼掉进陷阱里的样子,同学们看了高兴得直拍手,求异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有的说:“狼向前扑的时侯,小羊一躲,狼一头撞在大石头上。”有的说:“狼向前扑的时侯,被树后的猎人一枪给打死了。”又有一个学生站起来大声说:“柔弱的小羊从力气上斗不过狼,可是它凭自己的聪明智慧,从理智上斗倒了狼,躲过了这场劫难。”学生们突破了思维的定势,从不同的方向去思考问题,把自己的想象和小羊活下来的愿望联系在一起,培养了思维的独创性。
总之,教师只有合理、巧妙地利用多媒体,才能使教学有耳目一新的视听感受,才能增强教学的形象性、创造性及语文内涵的深刻感染力,才能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使语文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乐园。
参考文献
[1]李玉斌.现代远程教育.基于理论的探讨[J].北京师范大学信息科学学院,2008.
[2]试论远程开放教育条件下的课堂教学[J].中国远程教育,20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