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有最好的大学,上海有最好的工作。”——这是Nancy在家乡读中学时对大城市的定位。几年后,她以大学新生的身份进京。又过四年,“荣升”北漂一族的她以某合资公关咨询公司客户主管身份在京城CBD的写字楼中疯狂加班。
有一天晚上七点下班后,她叫上室友小娟到国贸的冰场,一直玩到商场关门才作罢——Nancy解释说,最近自己忙着出差加班,室友小娟也为换工作而忙碌,偶尔的“贪玩”是释放压力最痛快的方法。
既来之,则安之
1985年出生的Nancy与小娟分别来自吉林和许昌这两个地级市。从大学到工作,她们做了六年的室友——今天的她们在大望路附近租下一套两居室。而在两年前,两个女孩也曾租住在北五环的一个小房间,挤在一张床上度过毕业后的第一个冬天。
Nancy曾立志成为一个成功的商人。于是,她考进了对外经贸大学的工商管理专业,人力资源方向。而小娟选择进京的过程更为简单,“我们当时是先考试后报考,觉得估分和学校合适,我就来了。”
大学四年,Nancy对北京有了更多的了解——这里除了有优秀的大学还有无限发展机遇。“我和周围的许多同学不同,我不可能毕业后休息好几个月不找工作。” Nancy从大三开始实习,很早就是实现了经济独立,并搬出了学校宿舍到实习公司提供的住处。
“北京有着浓厚而包容的文化氛围。”虽然大城市都是留易融难,但Nancy却觉得北京“越住越有人情味”。
“我不会一直留在北京。” Nancy并不为在北京买不起房子而忧虑。两人对北京定位很相似——“孵化器”,趁年轻在这里打拼几年,当自己和资产有一定基础后回到家乡或其他生活“性价比”更高的二线城市,打造自己的事业,和家人生活在一起。“不过,这不是短短几年就可以完成的任务。”
在Nancy的眼里北京,这座站在景山上看不到边际的城市是“工作”的地方,而她的生活在别处。“这里的人和事用最直接的方式让人们面对现实并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Nancy在大学毕业时还在从事大学生就业咨询工作。那种从无到有建立起一份“事业”的成就感和上司的信任甚至让她放弃了对劳动合同的基本要求。可忽然有一天,当她成为最后一个知道公司取消这部分业务的人时,“我感觉被骗了”。
生活的压力使她不能马上选择离开。Nancy白天不动声色的保持良好工作状态,晚上准备寻找新工作。“为赢得今天这份工作,我参加了三轮面试,一轮笔试,这些考试都安排在我下班后。”得到新工作的第二天,她提出辞职,紧接着就是交接工作、搬家、准备入职培训等一系列工作。“只有一周时间。”那段工作和生活剧烈变动的日子,至今另Nancy和小娟难以忘怀,为了节约开支,两人要到盛夏的密布蚊蝇和蟑螂的废品收购站买纸箱——“当时不觉得累,现在才发现那次系列变动让自己成熟起来。”
Nancy曾有一阵子不愿提起那段日子和工作,“但现在才明白当时的努力为自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当时的人和事都值得我去感恩”。
2008年,Nancy在经历工作巨大变动时,室友小娟默默帮她担负起所有生活压力。当Nancy的工作步入正轨一年多后,2010年,轮到小娟面对重新选择。
“我们最近想找人合租现在的房子,小娟要换工作了。” Nancy表示最近要“紧”一阵子。小娟从毕业开始一直在某上海咨询公司的北京分公司做财务咨询工作。而几周后,小娟就要去一家加拿大证券公司参加美股操盘手培训,6个月培训期,昼伏夜出,没有任何薪酬和福利,不合格者将被淘汰——小娟没有任何投资经历。
目前的工作虽然稳定,但公司内部的不公待遇、金融危机带来的行业冰冻期,都可以成为小娟选择“出走”的理由,“但其实只是自己用两年的时间发现真的不喜欢这份工作。”
在京的高生活成本、家乡父母思女心切的压力下,小娟做出这个决定承担了更多的压力——甚至在谈起这件事情时会忽然落泪。“不过,我已经做好准备了。我甚至找到一份30元/千字的录入兼职。”
其实,小娟本不用担心工作。在家乡从事多年会计工作的父亲早就打点一切好——只等小娟回去。“要是一年多后,这份工作做得不好,再考虑别的工作或回家吧,不过,还是尽量留在北京。”在小娟看来,虽然家里工作条件也不错,但生活和工作理念上的差异才是她“迟迟恐归”的重点。
值得冒险的时光
每一个在大城市“漂”着的人都会经历这番内心挣扎:在大城市,虽然每个月按时纳税,自己却很难有主人翁的感觉,在家乡看似万事无忧,却已经不习惯忽然放松的生活、工作节奏——每天处于大城市的“边缘”,难得假期回家,却发现自己也是个“边缘人”。
Nancy是独生女,小娟虽然有个哥哥但也成家立业了。两家的父母无声或有声的“盼归”都是她们心里温暖的牵挂。在这番抉择中,两人都将家乡省会城市作为未来长期发展的目标城市——工作环境、生活成本、发展理念都“折中”。
小娟觉得“回归与否”取决于接下来的新工作是否能有所成就,在1~2年间即见分晓。而Nancy则想得更多。Nancy相信“成事在人,谋事在天”。在她看来,成功与否只是结果,关键是自己是否找到自己最想做的事情,是否竭尽全力。“何时离开北京,并不是一个简单地用时间量化的问题。”
Nancy也了解被两地共同“边缘化”的无力感,但进入这个行业以来,“这种感觉在淡化。如果把行业当成一个圈子,我正在一个我喜欢的圈子里努力向核心走去。”
经历近两年的打拼,Nancy和小娟为自己赢得了超过5000元的月薪,两人可以有条件为自己在CBD商圈租房,免除了每天奔波在地铁和公交线上的辛苦。持续地工作将带来收入的稳定增长,而她们却分别选择在职业生涯的开端“急转弯”。在她们眼中这仅仅是一次艰难但必要的“航向调整”,只是为在未来更高效赢得事业和薪酬的快速发展做准备。
很多人觉得小娟今天的选择是在冒险,其实Nancy对北京的坚守也是。每一个选择坚守大城市,为留下或未来的离开而奋斗的人都是在“冒险”——有谁可以确定多年后自己能否会打拼出自己梦想的生活?作为80后,社会舞台上最青涩的新角色,“年轻”是他们最大的财富。“既然她认为,这是她真正想要的,冒险一次又何妨?”在Nancy看来,今天再大的失败,代价也是小的。“再过几年,我们结婚生子、父母垂垂老矣,那时候再要重新选择,我们可能已经担负不起冒险失败后的代价。”
Nancy和小娟是北京城里普通的两个人青年人,没有显赫背景,每日默默打拼。她们的职业经历和心理挣扎也算得上是时代发展的特色产物。
对于这一代人,人生不再局限于家乡。出生、成长、工作、养老都可能在不同的地方。从对大城市的狂热向往到理性思考,这一代青年人正在更加理智的为不同发展期的自己选择不同城市。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是这批以80后为主体的青年们的梦想孵化器,虽然谈不上“人不轻狂枉少年”般洒脱,但是他们的勇气值得赢得这座城市和时代的认可。
有一天晚上七点下班后,她叫上室友小娟到国贸的冰场,一直玩到商场关门才作罢——Nancy解释说,最近自己忙着出差加班,室友小娟也为换工作而忙碌,偶尔的“贪玩”是释放压力最痛快的方法。
既来之,则安之
1985年出生的Nancy与小娟分别来自吉林和许昌这两个地级市。从大学到工作,她们做了六年的室友——今天的她们在大望路附近租下一套两居室。而在两年前,两个女孩也曾租住在北五环的一个小房间,挤在一张床上度过毕业后的第一个冬天。
Nancy曾立志成为一个成功的商人。于是,她考进了对外经贸大学的工商管理专业,人力资源方向。而小娟选择进京的过程更为简单,“我们当时是先考试后报考,觉得估分和学校合适,我就来了。”
大学四年,Nancy对北京有了更多的了解——这里除了有优秀的大学还有无限发展机遇。“我和周围的许多同学不同,我不可能毕业后休息好几个月不找工作。” Nancy从大三开始实习,很早就是实现了经济独立,并搬出了学校宿舍到实习公司提供的住处。
“北京有着浓厚而包容的文化氛围。”虽然大城市都是留易融难,但Nancy却觉得北京“越住越有人情味”。
“我不会一直留在北京。” Nancy并不为在北京买不起房子而忧虑。两人对北京定位很相似——“孵化器”,趁年轻在这里打拼几年,当自己和资产有一定基础后回到家乡或其他生活“性价比”更高的二线城市,打造自己的事业,和家人生活在一起。“不过,这不是短短几年就可以完成的任务。”
在Nancy的眼里北京,这座站在景山上看不到边际的城市是“工作”的地方,而她的生活在别处。“这里的人和事用最直接的方式让人们面对现实并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Nancy在大学毕业时还在从事大学生就业咨询工作。那种从无到有建立起一份“事业”的成就感和上司的信任甚至让她放弃了对劳动合同的基本要求。可忽然有一天,当她成为最后一个知道公司取消这部分业务的人时,“我感觉被骗了”。
生活的压力使她不能马上选择离开。Nancy白天不动声色的保持良好工作状态,晚上准备寻找新工作。“为赢得今天这份工作,我参加了三轮面试,一轮笔试,这些考试都安排在我下班后。”得到新工作的第二天,她提出辞职,紧接着就是交接工作、搬家、准备入职培训等一系列工作。“只有一周时间。”那段工作和生活剧烈变动的日子,至今另Nancy和小娟难以忘怀,为了节约开支,两人要到盛夏的密布蚊蝇和蟑螂的废品收购站买纸箱——“当时不觉得累,现在才发现那次系列变动让自己成熟起来。”
Nancy曾有一阵子不愿提起那段日子和工作,“但现在才明白当时的努力为自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当时的人和事都值得我去感恩”。
2008年,Nancy在经历工作巨大变动时,室友小娟默默帮她担负起所有生活压力。当Nancy的工作步入正轨一年多后,2010年,轮到小娟面对重新选择。
“我们最近想找人合租现在的房子,小娟要换工作了。” Nancy表示最近要“紧”一阵子。小娟从毕业开始一直在某上海咨询公司的北京分公司做财务咨询工作。而几周后,小娟就要去一家加拿大证券公司参加美股操盘手培训,6个月培训期,昼伏夜出,没有任何薪酬和福利,不合格者将被淘汰——小娟没有任何投资经历。
目前的工作虽然稳定,但公司内部的不公待遇、金融危机带来的行业冰冻期,都可以成为小娟选择“出走”的理由,“但其实只是自己用两年的时间发现真的不喜欢这份工作。”
在京的高生活成本、家乡父母思女心切的压力下,小娟做出这个决定承担了更多的压力——甚至在谈起这件事情时会忽然落泪。“不过,我已经做好准备了。我甚至找到一份30元/千字的录入兼职。”
其实,小娟本不用担心工作。在家乡从事多年会计工作的父亲早就打点一切好——只等小娟回去。“要是一年多后,这份工作做得不好,再考虑别的工作或回家吧,不过,还是尽量留在北京。”在小娟看来,虽然家里工作条件也不错,但生活和工作理念上的差异才是她“迟迟恐归”的重点。
值得冒险的时光
每一个在大城市“漂”着的人都会经历这番内心挣扎:在大城市,虽然每个月按时纳税,自己却很难有主人翁的感觉,在家乡看似万事无忧,却已经不习惯忽然放松的生活、工作节奏——每天处于大城市的“边缘”,难得假期回家,却发现自己也是个“边缘人”。
Nancy是独生女,小娟虽然有个哥哥但也成家立业了。两家的父母无声或有声的“盼归”都是她们心里温暖的牵挂。在这番抉择中,两人都将家乡省会城市作为未来长期发展的目标城市——工作环境、生活成本、发展理念都“折中”。
小娟觉得“回归与否”取决于接下来的新工作是否能有所成就,在1~2年间即见分晓。而Nancy则想得更多。Nancy相信“成事在人,谋事在天”。在她看来,成功与否只是结果,关键是自己是否找到自己最想做的事情,是否竭尽全力。“何时离开北京,并不是一个简单地用时间量化的问题。”
Nancy也了解被两地共同“边缘化”的无力感,但进入这个行业以来,“这种感觉在淡化。如果把行业当成一个圈子,我正在一个我喜欢的圈子里努力向核心走去。”
经历近两年的打拼,Nancy和小娟为自己赢得了超过5000元的月薪,两人可以有条件为自己在CBD商圈租房,免除了每天奔波在地铁和公交线上的辛苦。持续地工作将带来收入的稳定增长,而她们却分别选择在职业生涯的开端“急转弯”。在她们眼中这仅仅是一次艰难但必要的“航向调整”,只是为在未来更高效赢得事业和薪酬的快速发展做准备。
很多人觉得小娟今天的选择是在冒险,其实Nancy对北京的坚守也是。每一个选择坚守大城市,为留下或未来的离开而奋斗的人都是在“冒险”——有谁可以确定多年后自己能否会打拼出自己梦想的生活?作为80后,社会舞台上最青涩的新角色,“年轻”是他们最大的财富。“既然她认为,这是她真正想要的,冒险一次又何妨?”在Nancy看来,今天再大的失败,代价也是小的。“再过几年,我们结婚生子、父母垂垂老矣,那时候再要重新选择,我们可能已经担负不起冒险失败后的代价。”
Nancy和小娟是北京城里普通的两个人青年人,没有显赫背景,每日默默打拼。她们的职业经历和心理挣扎也算得上是时代发展的特色产物。
对于这一代人,人生不再局限于家乡。出生、成长、工作、养老都可能在不同的地方。从对大城市的狂热向往到理性思考,这一代青年人正在更加理智的为不同发展期的自己选择不同城市。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是这批以80后为主体的青年们的梦想孵化器,虽然谈不上“人不轻狂枉少年”般洒脱,但是他们的勇气值得赢得这座城市和时代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