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识谱是音乐课堂教学中一项重要内容,是中学生学习音乐的必要环节和手段。2011年,《音乐新课标》指出: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识谱能力,并规定了不同学段的要求,7—9年级学生能跟随琴声或录音视唱乐谱,具备识谱能力,能够比较顺畅地识谱。但现状却是,初中生的识谱能力并不乐观,甚至非常薄弱,大多数学生能将(DO)1-7(SI)按着顺序快速说出,但一经打乱,张冠李戴的情况时有发生,更不要说有音准和节奏了。不能识谱视唱无疑是学生音乐学习中的一道“硬伤”,直接影响教学环节中的音准、听辨,学生无法识别旋律的走向和流动,学生也无法做到真正的欣赏音乐,理解音乐。
一、兴趣培养,激发动力
1. 遵循认知,因材施教
即便是中学生,很多学生仍是七音不认、五音不全。当在教学中发现学生无法唱出歌(乐)曲的旋律时,教师应立即采取最基本的音阶训练,从do re mi fa sol la si开始,紧接着在音阶的基础上做音高练习,如:do-mi、re-fa、mi-sol、fa-la、sol-si、la-do、si-re、do_。锻炼学生的认音,培养他们的音高概念,每节课只需花几分钟,时间一长,学生的音符和音高水准就会有很大提升。
2. 榜样示范,激发热情
(1)一类榜样是有一定音乐基础和素养的学生。在一个班中,这类学生一般有三五个,接受过专业的音乐培训,对音乐节奏、音高、音准等比较灵敏,在课堂学习过程时,能起到很好的视唱榜样。
(2)另一类榜样是本身乐感好、识谱能力强但基础较弱的学生。他们并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辅导和培训,但天生乐感好、音准强、音高概念准,一首新乐谱,老师带两遍,他们就能流利而准确地视唱出来。教师应常给这些同学示范、视唱、带唱的机会,增强他们识谱学习的积极性,成为其他学生努力的动力和标杆。
3. 先词后谱,降低难度
(1)借用流行作品。中学生往往喜欢紧跟流行热潮,热爱流行的歌(乐)曲。教师可以将流行音乐作为契机,激发他们识谱的兴趣。如教学《真的爱你》时,我先给学生播放现场版的视频,让学生跟着一起放声同唱,再跟伴奏自唱,然后趁热打铁展示歌曲乐谱: 1=C 2/4 整个过程,教师只是简单提示带一下,学生却很快且轻松地将一首歌曲的旋律唱下来,不知不觉提高了视唱能力。
(2)把握教材作品。不是所有的歌曲都适合先谱后词,如日本民歌《四季歌》,爱尔兰民歌《夏日里最后一朵玫瑰》等,对学生的识谱能力要求较高。教师教学时,最好先唱会歌词,再让学生识谱,在唱词时往往解决了识谱中的问题,识谱更轻松。学生有了成就感,兴趣就更浓厚,学习效率也得到提升,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注重实践,稳步提升
1. 多声部练习
多声部的和声练习,考验学生的音准和节奏,能使学生识谱能力和音乐的感悟有飞跃性的提高。初中的教材中常出现二声部,三个声部或以上比较少,也是以欣赏为主。而常见的二声部歌曲如《友谊地久天长》《渴望春天》等,都希望逐渐锻炼学生二声部视唱能力。我会把主旋律交给识谱能力较弱的学生,把较难唱准的声部交给音准和识谱能力较强的学生,通过和声让他们感受两个声部旋律的此起彼伏、错落有致,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体验二声部的优美,激发他们歌唱的热情。
2. 发挥听觉,鼓励创编
未改版的花城版初一上册教材《脍炙人口的歌》单元,歌曲《DO RE MI》特意安排了旋律的留白:1=C 2/4 1. 2| 3. 1 |( )|2. 3|( )| 4 - | ......同单元歌曲《可爱的家》,也安排了旋律的留白,让学生在听唱熟悉后把空白里的旋律补充完整。可惜新版教材取消了这个环节。不过,教师仍可以参考这种形式,鼓励学生多听多记,提供机会让学生创造性地给歌(乐)改编、加花,或者由教师提供几个主音,让学生围绕这些主音自由编曲,展现创作的“作品”。这些实践,都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去探索节奏、旋律等音乐基本要素的各种变化和重新组合,给了学生发挥创造想象的空间和机会,让学生在乐趣与成就中学有所获。
总之,培养学生良好的音准和准确的读谱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持之以恒的坚持。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身心特点,因材施教,想方设法降低识谱的难度,增加识谱的趣味性,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要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反思深入观察、分析,研究具体的教学行为和方法,转变观念,把握新课程,理解新课标,才能让音乐教学更“靠谱”,让识谱教学有力地行走在中学音乐教学的课堂中。
责任编辑 魏文琦
实习编辑 颜 媛
一、兴趣培养,激发动力
1. 遵循认知,因材施教
即便是中学生,很多学生仍是七音不认、五音不全。当在教学中发现学生无法唱出歌(乐)曲的旋律时,教师应立即采取最基本的音阶训练,从do re mi fa sol la si开始,紧接着在音阶的基础上做音高练习,如:do-mi、re-fa、mi-sol、fa-la、sol-si、la-do、si-re、do_。锻炼学生的认音,培养他们的音高概念,每节课只需花几分钟,时间一长,学生的音符和音高水准就会有很大提升。
2. 榜样示范,激发热情
(1)一类榜样是有一定音乐基础和素养的学生。在一个班中,这类学生一般有三五个,接受过专业的音乐培训,对音乐节奏、音高、音准等比较灵敏,在课堂学习过程时,能起到很好的视唱榜样。
(2)另一类榜样是本身乐感好、识谱能力强但基础较弱的学生。他们并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辅导和培训,但天生乐感好、音准强、音高概念准,一首新乐谱,老师带两遍,他们就能流利而准确地视唱出来。教师应常给这些同学示范、视唱、带唱的机会,增强他们识谱学习的积极性,成为其他学生努力的动力和标杆。
3. 先词后谱,降低难度
(1)借用流行作品。中学生往往喜欢紧跟流行热潮,热爱流行的歌(乐)曲。教师可以将流行音乐作为契机,激发他们识谱的兴趣。如教学《真的爱你》时,我先给学生播放现场版的视频,让学生跟着一起放声同唱,再跟伴奏自唱,然后趁热打铁展示歌曲乐谱: 1=C 2/4 整个过程,教师只是简单提示带一下,学生却很快且轻松地将一首歌曲的旋律唱下来,不知不觉提高了视唱能力。
(2)把握教材作品。不是所有的歌曲都适合先谱后词,如日本民歌《四季歌》,爱尔兰民歌《夏日里最后一朵玫瑰》等,对学生的识谱能力要求较高。教师教学时,最好先唱会歌词,再让学生识谱,在唱词时往往解决了识谱中的问题,识谱更轻松。学生有了成就感,兴趣就更浓厚,学习效率也得到提升,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注重实践,稳步提升
1. 多声部练习
多声部的和声练习,考验学生的音准和节奏,能使学生识谱能力和音乐的感悟有飞跃性的提高。初中的教材中常出现二声部,三个声部或以上比较少,也是以欣赏为主。而常见的二声部歌曲如《友谊地久天长》《渴望春天》等,都希望逐渐锻炼学生二声部视唱能力。我会把主旋律交给识谱能力较弱的学生,把较难唱准的声部交给音准和识谱能力较强的学生,通过和声让他们感受两个声部旋律的此起彼伏、错落有致,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体验二声部的优美,激发他们歌唱的热情。
2. 发挥听觉,鼓励创编
未改版的花城版初一上册教材《脍炙人口的歌》单元,歌曲《DO RE MI》特意安排了旋律的留白:1=C 2/4 1. 2| 3. 1 |( )|2. 3|( )| 4 - | ......同单元歌曲《可爱的家》,也安排了旋律的留白,让学生在听唱熟悉后把空白里的旋律补充完整。可惜新版教材取消了这个环节。不过,教师仍可以参考这种形式,鼓励学生多听多记,提供机会让学生创造性地给歌(乐)改编、加花,或者由教师提供几个主音,让学生围绕这些主音自由编曲,展现创作的“作品”。这些实践,都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去探索节奏、旋律等音乐基本要素的各种变化和重新组合,给了学生发挥创造想象的空间和机会,让学生在乐趣与成就中学有所获。
总之,培养学生良好的音准和准确的读谱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持之以恒的坚持。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身心特点,因材施教,想方设法降低识谱的难度,增加识谱的趣味性,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要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反思深入观察、分析,研究具体的教学行为和方法,转变观念,把握新课程,理解新课标,才能让音乐教学更“靠谱”,让识谱教学有力地行走在中学音乐教学的课堂中。
责任编辑 魏文琦
实习编辑 颜 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