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作业也可以很好玩

来源 :师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538923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巩固学生课堂所学知识的重要措施,是检验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作业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基础教育专家组成员杨九俊老师经过大量的调研后提出:新课改走到今天,课堂教学有了很大的改观,以往课堂上那种千篇一律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已渐渐淡出,但在作业设计方面,很多教师的观念依然十分陈旧,教师投入到作业设计上的精力和智慧微乎其微,对于作业设计,教师们常常随意为之,要么根本不进行设计,只拿一些现成的习题敷衍了事,即使进行作业设计,设计出来的作业大都机械重复,毫无趣味,不但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反而加重学生的学业负担,令学生望“业”生畏,苦不堪言。因此,他大声呼吁:让我们打响作业设计改革的第一枪。
  还有一则有关作业的“笑话”:一天,斯霞老师的外孙女的老师给她的外孙女布置了一道作业——每个生字组三个词语,其中一个字是“钊”,她的外孙女用“钊”字组词怎么也组不到三个,便来问斯老师。斯老师说:“书上写的是李大钊,你就再来个王大钊、张大钊。”斯老师活着的时候,每说到这件事,便无奈地说:“这样的作业有什么用?”
  如今斯人已逝,可“斯霞之问”却永远留了下来,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教育者去面对它,去思考它,去解答它。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大都依赖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作为一名普通的一线科学教师,我在作业设计方面进行了一些初浅的尝试。我的作业设计紧紧地抓住一个“趣”字,把学生从单调乏味的机械作业中解脱出来,使学生在一种宽松愉悦的环境中,体验到寻觅真知和增长才干的乐趣,让学生作业着,也快乐着。许多做法还不是很成熟,也许是经不起推敲的。
  第一类作业:观察性作业
  科学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课程内容包括:科学探究;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和宇宙;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观察是探索自然奥秘的重要方法,也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通过观察可以发现许多有趣的、意想不到的现象和问题,为此我设计了一系列的观察性作业。
  华师大版科学教材七年级上册的第二章第三节是《月球与月相》,在上这一课前,连续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布置的作业里每天都有一道题是观察月球的相貌(前提是当天的月相是清晰可见的),并把你所看到的月亮的样子画出来,并标出当天的阳历和农历日期,正是因为有了之前的连续观察做基础,学生学起这节课来非常轻松和容易,而且学生每天花在观察上的时间并不需要很多,散步的时候顺便观察一下就可以了,这样的作业丝毫不会给学生造成任何压力,学生很愿意做,也有兴趣做。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不仅知晓了几种基本的月相,月相变化的周期性,而且在观察的过程中还慢慢地形成了一系列的疑问,比如:当出现半个月亮的时候,为什么有时是东边亮,有时是西边亮?同样是娥眉月,为什么有的出现在清晨,有的却出现在黄昏?造成月相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正是因为有了这一系列的疑问,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就更有针对性,有的学生性子比较急,发现问题了,就会立即来问我,或者到图书馆查阅有关资料,或者利用网络的搜索功能把这些疑惑解开。
  比如:在学习《观天认星》前,我会设计这样的作业,让学生去观察星座,并把它们给绘制下来,然后在课堂里进行交流。在学习《艳丽多姿的生物》时,我会发给每个学生一只放大镜,让学生去观察蚯蚓、西瓜虫或者学生喜欢的小动物的外形,了解它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
  通过一系列观察性作业的布置,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表现出了对自然的极大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形成了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注意关心新事物、新情况,认真观察细节,乐于提出问题,培养了良好科学的品质。
  第二类作业:阅读性作业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说:“不经常阅读科学书籍和科普读物,就谈不上对知识的兴趣。如果学生一步也不越出教科书的框框,那就无从说起他对知识有稳定的兴趣。”
  为了帮助学生建立对科学知识的稳定兴趣,帮他们打开一扇通往一望无际的科学世界的大门,我还专门设计了阅读性作业,比如:学习了《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后,我推荐学生去学校的图书馆借阅《肚子里的恶心事儿》这本书,这是一本非常经典的科普读物,是我备课时在图书馆查阅资料发现的,事实证明这次作业布置是非常成功的,学校图书馆收藏的十来本书很快就被借光了,学生们个个抢着读,一段时间内班上最流行的一句话是:“伙计,想看看这本《肚子里的恶心事儿》吗?”
  学习了《动物的主要类群》和《植物的主要类群》后,我设计的作业是阅读《动物百科全书》和《植物百科全书》。学习了宇宙起源的热大爆炸学说后,学生们对宇宙的起源非常感兴趣,课本上的那点知识根本就不能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我又给学生推荐了霍金的《宇宙简史》和《时间简史》两本书,让学生们利用课余的时间去阅读。
  不仅如此,我还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青少年刊物,比如:《科学24小时》、《青少年科技博览》等,学生们都非常喜欢,而且还会把他们阅读到的一些有趣的玩意拿出来和同学们共享。
  记得有一天,我正准备上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时,我班的一位男同学突然冲上讲台,对我说:“冯老师,我能不能借用您几分钟时间?我想给大家做一个实验。”我哪有说不的道理呢,我点点头。该男生从课桌里拿出一瓶可乐,打开瓶盖,然后从口袋里掏出几颗曼妥思糖果加入其中,不可思议的现象发生了,本来非常平静的可乐像喷泉一样喷涌而出,整个场面非常震撼。事后,他告诉我这个实验是从最新的一期《科学24小时》上读到的,读了后,他有些不相信,自己在家里试验了一下,激动得不得了,恨不得马上与同学分享,于是就出现了上课前的那一幕。
  第三类作业:实践性作业
  科学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要想法设法地增加学生科学实践的机会,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尽可能地配合课堂教学的需要,创设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动脑学科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增加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   学习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后,我设计的作业是自制热气球,第二天上课时,我走进教室,教室的天花板上飘着十多个热气球,造型各异,色彩缤纷,仅从气囊的取材来看,有的是用一次性塑料桌布,有的是用超市的购物袋拼接起来的,还有的用保鲜膜粘起来的,理由是保鲜膜最薄,最轻……从造型上来看,有的设计成球形,有的设计成椭球形,有的设计成袋状,有的设计成倒三棱锥形……从颜色上来看,有白色的,有红色的,有蓝色的,有红白相间的……从做作业的时间上来看,同学们花费的时间也长短不一,最多的一位同学居然花费了三个多小时,而且还求助了自己的爸爸妈妈,一家人围着几张塑料桌布修修剪剪、拼拼接接,终于制作了一只容积约1立方米的热气球,第二天,当他看到自己制作的热气球升起来的时候,内心充满了成就感。
  近年来,我和备课组的老师们一起策划设计了很多实践性的作业,比如:制作“怪坡”,制作水平仪,制作潜望镜,制作小孔成像仪,制作色陀螺,制作“软蛋”,制作地球仪,拉一个美丽的肥皂泡,制作植物迷宫等等。我们会从上交的作业中挑选出一些优秀的作品在全校展出,供不同年级的同学观摩学习。实践表明:只要我们给学生搭建宽阔的平台,学生定会为我们展示无限的精彩。
  第四类作业:探究性作业
  科学探究是科学的本质特征,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体现科学探究的精神,是科学教育面向未来的必然要求。它不仅可以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科学知识,更好地掌握科学方法,而且使学生得以亲身体会科学精神的实质,培养科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而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我们教师要适时适量地给学生布置一部分探究性作业,让学生在作业的过程中经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如通过观察与思考提出问题,通过动手、动脑、合作交流等途径解决问题,这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而且对他们的长远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探究性作业有点类似于小课题,作业难度相对较高,耗时相对较长,这类作业适合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几个同学为一组通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共同来完成这类作业,要求教师适时给予一定的帮扶和指导,给他们提供科学的研究方法,不断鼓励学生战胜研究中的困难。比如:我曾设计过这样的探究性作业,自制植物酸碱指示剂的研究,如何抵御外来物种一枝黄花的侵袭等,还有个别同学见市场上“草头娃娃”盛行,居然还自发利用草头娃娃进行植物的向光性的研究,学生在完成探究性作业时,不仅体会了科学探究的艰辛过程,培养了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懂得了如何进行小组合作,还学会了撰写简单的调查报告和科技小论文,可谓一举多得。
  第五类作业:书写性作业
  所谓的书写性作业也就是习题类的作业,是指教师完成了一定的教学任务后,为了巩固教学效果而布置的有关习题。对于书写性作业我是这样看待的,只要有考试系统存在的一天,书写性作业是一定要存在的,这是我们绕不开的一道坎。设计书写性作业时,我会把握住精选精炼的原则,不搞题海战术,要求学生做的作业我先做,尽量避免机械重复,针对学生的基础不同,我还进行了分层次作业和弹性作业的尝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作业中收获成功感。
  刘良华在《教师专业成长》一书中说:“游戏的一个很重要的秘密是及时反馈,通过及时的反馈,让你看到下一步的希望。”对游戏是这样,对作业也是如此。不管是哪一种类型的作业,当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务必及时给予评价,可以是来自教师的评价,也可以是来自同学的评价,还可以是来自家长的评价。可以想象,当一个学生辛辛苦苦完成一篇科技小论文,他(她)把它郑重地交给你,而你却连看也不看就把它放在作业堆里,看他(她)下次还会不会把作业交给你?即使会把作业交给你,我想恐怕也不会那么努力地去完成了。
  只要我们科学教师做一个有心人,在作业设计上投入足够的精力和智慧,想方设法让科学作业焕发生命的活力和充满成长的气息,学生一定会摆脱望“业”生畏的噩梦,把做作业当成一件很好玩的事。
  (作者单位:浙江宁波市镇海区澥浦中学)
  本栏责任编辑 李 淳
其他文献
论文对当前的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相关技术进行研究,主要分析了图像本身的颜色特征、纹理特征和形状特征,同时对每种特征进行了简单的描述和区分,结论得出,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是图像检索技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本文围绕如何提高初中计算机教学效率展开论述,认为要提高初中计算机课堂教学效率,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动手能力,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
中学生处在身体、心理、心智、社会交往、知识、能力等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成长中的烦恼"。讲好哲学故事,对学生进行辅导,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走过人生的这段关键路
声纹是携带说话人信息的语音频谱。利用声纹进行身份识别,与指纹识别、人脸识别等传统身份识别技术相比,声纹识别不依赖于文本内容,可进行远程操作,更加方便、快捷。本文主要
一  我们习惯把二者连起来说,并且说的顺序是教育和教学,这是符合逻辑的表达,教育是纲,教学是目,纲举目张,教学要服从和服务于教育。  当前中国的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其实只有教学,二者是合二为一的。纲不举,目不张,乃残缺的教育!也可以说,以应试教育为纲,教学为考试服务,而应试教育的本质是反教育的,所以人们普遍不满当前中国的教育,有条件的人都试图逃离中国教育。  只有教学的教育,以考试为终极目标的教
近几年,伴随着智能手机的迅速发展,智能手机行业已经非常成熟,并且智能手机已经趋于一个稳定的方向发展。特别是近两年,市场对高端手机的需求不断增加,智能手机向着创新和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