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祚邦:中医科普有何现实意义?

来源 :商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2974814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医是中华传统文化现存于世的,仍然具有比较强大生命力的载体。中医是中华文明软实力的一个重要体现。现在国家提倡文化自信,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中医这样的实实在在的载体。
  关于中医在普通大众心里被认同和被信赖的程度,青岛出版社大众健康中心的编辑王秀辉有个观察:一般来说,一位中医身边的亲朋好友,会有了解中医的意愿。而对于更多人来说,更大的疑问可能在于,中医能治好病吗?
  这也许从某种程度上能够说明,人们对中医的不了解,成为了中医不被广泛认同和信赖的重要原因,如深圳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王祚邦多年临床所观察到的:你对患者讲“阴虚”“阳虚”“痰凝”“湿阻”,他一头雾水,因为他不知“阴阳”为何物。你若讲“缺碘”“缺钙”“尿酸增高”,他便点头称是,因为这些在课堂里“似曾相识”啊。
  2020年8月,王祚邦所著的《中医是什么》一书在青岛出版社出版,这本通俗生动的科普图书,为普通大众揭开了中医神秘的面纱。
  王秀辉是本书的责任编辑,第一次拿到本书的书稿时,即认定其很有价值,“中医是什么?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回答好并不容易。不仅需要自身熟稔整个中医领域、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更需要高屋建瓴的识力与表达能力。作者为此倾注了长期的努力,在这本书里把这种努力呈现得非常到位。”
  他将这本书定位为“为广大零基础的读者上的一堂中医课”。当今不少人对中医自以为熟悉,实则认识模糊,其背后的原因在于中医药科普工作中时有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现象,甚至一些别有用心者将伪科学渗入其中。正因如此,更需要一个专业权威的领路人带读者回到原点,客观地向其介绍:中医是什么。
  作为首届深圳市名中医,王祚邦将中医临床和中医科普有机结合,为读者搭建起了认识中医的“四梁八柱”。在他看来,任何一门科学若没有受众,其意义又何在?从这个角度来讲,中医科普和中医文化传播工作意义重大。
  借《中医是什么》一书入选2020年12月“中国好书”榜单的契机,《商周刊》记者专访了王祚邦,请他谈谈中医科普工作的现实意义。
  问: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写作中医科普文章的?写作初衷是什么?
  王祚邦:我原来一直是临床医生,主要还是以临床看病和学术研究为主,所以之前写作过几本学术方面的书。2016年我退休之后,想到原来临床上发现的一些问题,比如跟一些患者沟通、解释起病情来很费劲,便觉得向老百姓通俗地介绍中医,非常重要,于是在2017-2018年集中做了一些工作。
  其实中医的科普并不一定比中医的科研意义更小,说不定意义更大,因为任何一门科学都要有受众,不然东西再好,没有人了解、没有人接受,那就无用武之地了。从这个角度来讲,科普文章的作用和意义并不亚于科研。
  问:科普写作有什么特点?
  王祚邦:这本书虽然没有多少深奥的东西,但既然是科普写作,我首先需要对这些知识、这些理论有一个梳理的过程。所谓科普,就是既要深入也要浅出,特别是要把那些看上去复杂的概念用浅显的道理或比喻说给大家听。要做到浅出,首先得深入,要对被阐述的事物有一个深入的理解,它的精髓、它的客观真相是什么,必须理解这些,才能浅显地、形象地把它阐释出来。
  比如书中写到了中医的脉诊,号脉怎么就能感知到全身的病证呢?道理何在?我做了一个比喻:寸口的部位尽管不大,但仍可细分为寸、关、尺三部,三部之间虽然只有一个指头的距离差异,但它们分候的脏腑各不相同,这就好比我们在拉二胡时,上一个指头和下一个指头在琴弦上所按的位置不同,所发出的音阶也就不同。这样对于普通读者来说,就能很快地理解并记住了。
  问:结合您平时看病问诊的观察,生活中真正了解中医、信赖中医的人,比例大不大?
  王祚邦:应该说不大。现在的老百姓从小就对中医的哲学理论接触得很少,更多学的是现代科学的东西。那么你现在对他们讲“阴阳”,讲“五行”,講“痰湿”,他们原来在学校没接触过这些,就没有一个文化基础来接受。
  但是值得一提的是,生活中真正了解中医、信赖中医,这样的人群明显增多。
  问: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王祚邦:一方面,随着中国国力的上升,人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不断加深,中医跟中国传统文化密不可分,这样一来,人们对中医有一个再认识,对中医的信赖度也逐渐提高。
  另一方面,西医在过去一段时间一直处于主流地位,并且西医使用的抗生素、激素、手术等药物或方法,可以很有效地治疗一些急症。然而渐渐地,西医的副作用显现出来了,对很多病证也没有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另外从疾病谱的角度来说,过去出现的病证多是急性病、传染病,针对这些病证,西医见效快;但随着时代的变化,疾病谱也发生了变化,急性病的比例下降,慢性病的比例升高,病原微生物的耐药性也提高了,西医的治疗就越来越显得捉襟见肘,所以有越来越多的人诉诸中医。
  问:了解和信赖中医对老百姓来说有何裨益?
  王祚邦:应该可以说,加深对中医的认识,老百姓的健康就多了一层实实在在的保护。中医治病有整体观念,它是从人体体质的角度、调动人体的积极因素来治疗疾病的,所以它没有那么明显的副作用,针对于疾病谱的变化,中医的方式更加适合。
  现在有些疾病,西医建议手术治疗,好多病人做了手术之后,又跑来看中医。我跟他们说,一些需要手术治疗的疾病,除非是急症,在决定手术之前,建议找中医好好咨询一下,也许中医有办法能让患者免挨一刀之苦,在一段时间里让症状消失,这是完全有可能的。
  问:您的从医经历是怎样的?
  王祚邦:我在年轻的时候做了乡镇的赤脚医生,那时虽然没有经过正规的医学培训,但是懂一些西医的方式方法,主要从事血吸虫病的治疗。后来去了中医院校系统地学习了中医理论基础,毕业之后在临床上就一直是中西医结合治疗疾病,这个过程大概持续了10年左右。而随着临床的经验不断增多,越来越感受到中医的作用和效果,不光针对慢性病,对一些急性病的治疗效果也很好,于是逐渐变成只用中医治疗。一般的看病问诊,如果有条件的话,我会跟病人解释这个病从中医的角度是怎么辨证的,从西医角度的诊断又是什么,治疗的话就用中医的方法。   问:您对中医和西医都有较深的研究,在您看来,中医和西医各自有什么特点?
  王祚邦:西医是在解剖刀和显微镜下发展而来的医学,“还原论”是其主要的思维模式。即把复杂的整体分解为简单的基本单元,通过研究这些基本单元的性质,来推导出整体的性质。中医则讲究“整体观”,认为人体是一个复杂的、有机的整体,各系统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把它人为地切开来分析,反而看不清楚真相。
  另一个方面,西医讲究的是规范,这不仅表现在明确的诊断标准方面,也表现在治疗用药的标准和急症抢救的措施方面。中医则讲究辨证论治,对同一个病,若不同的患者表现的证候不同,其治疗方案也许会差别很大,甚至会完全不同,中医称为“同病异治”。从这个角度来讲,就需要充分发挥医生的主观能动性。
  西医有其长处和短处,中医也有其长处和短处,没有孰优孰劣之分。中医与西医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而是可以相互补充。
  问:现在越来越多地提倡中医的推广和复兴,中医科普和中医文化传播的重要性在哪里?
  王祚邦:这个重要性应该从两个方面来说。
  从大的方面来讲,中医是中华传统文化现存于世的,仍然具有比较强大生命力的载体。中医是中华文明软实力的一个重要体现。现在国家提倡文化自信,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中医这样的实实在在的载体。
  从小的方面来讲,老百姓能够尽早地认识中医、接受中医,对提高人民大众的健康水平可以起到实实在在的作用,中医的很多理念不但能对疾病治疗起到作用,对人们的日常保健、疾病预防也能起到作用。
  问:在这个过程中存在什么阻力?
  王祚邦:阻力当然是多方面的了,应该说有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
  外因方面,首先,西医在近百年来作为主流医学,肯定对人们的心理带来一些影响,与此同时,我們对中医的宣传做得还是不够。其次,现在很多人讨论中医是什么,究竟科不科学,他们用判断西医的标准来衡量中医,认为中医是迷信。但是我认为,我们目前定义科学的标准,不适合判断中医。这方面就还有待于相关专家来研究相关的理论,证实中医的科学性。还有一点,我们对中医的规范管理用的是西医的那一套方法,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中医越来越西化,越来越失去自身的灵魂性的东西。
  再从内因的角度来看,目前中医面临乏人乏术的境地。
  中医院校的学生,毕业后在临床上多数是中西医混用甚至以西医为主,这样一来,真正用中医来解决问题的人少之又少,跟老一辈那些传统中医当中的精锐人物更没法比,这是一个预警信号。现在培养出那么多专业院校毕业的学生,有些还是硕士、博士生,但在临床看病的能力却差强人意,跟他们的学历不相匹配。这就说明了我们的中医教育也存在一些问题,对《黄帝内经》这样的中医经典不够重视,基础的中医文化底蕴涉及不够多,只强调临床试验的数据,这样的要求看上去好像有道理,实际上跟中医的内涵和发展没有多大关系。
其他文献
在王滇让看来,他不认为这些治疗成果是个人成就,他不过只是中医药这千年文化的践行者之一。  一位年轻中医师的成长之路  王滇让出生在台湾的一个中医药世家,祖辈父辈都从事着中医药行业。在中医馆长大的他从小就耳濡目染,对中医药文化有着深厚的情感。  父母均主攻肿瘤、肝病、肾病以及妇科不孕症,从小就看着父母治疗许多现代医学认为是绝症的患者,他们经过中医药的治疗后,都经历了生命的触底反弹,获得了一段新的生命
期刊
乘着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东风,胶东五市正在积极谋划构建“轨道上的胶东半岛”。  铁路的建设是时代发展的缩影。1904年,山东省历史上第一条铁路——胶济铁路建成通车,带动胶东实现了快速发展。1956年,蓝烟铁路通车,烟台进入了“铁路时代”;2016年,山东省第一条城际高速铁路——青荣城际铁路全线开通,青烟威地区的时空距离缩短至2小时以内,将胶东半岛的城市拉进了全国高铁“朋友圈”。2018年12月2
期刊
对于年度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的增速,国家统计局的公报使用了三种发布口径。第一种和第二种增速出现在报告期为2011年—2016年的公报中,同时报告名义增速和实际增速;从2017年开始到现在,国家统计局在公报中,只是使用“增速”这个说法。  在国家统计局的公报中,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近年来始终保持增长态势,这固然有助于提振市场对中国经济表现的信心。不过,国家统计局就这几年的固定资产投资的统计口
期刊
中医,经过数千年的发展,边传承、边创新,生生不息。相信在今后的数千年中,仍然会长盛不衰,这就需要医者不断地学习、纳异、创新。  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公布的2020年山东名老中医、名中医药专家和基层名中医名单中,青岛市崂山区金家岭街道松岭路社区卫生服务站负责人钟世耀被评为“2020年山东基层名中医”称号。  从1981年开始从医的钟世耀,在40余年的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中,
期刊
当我们在问“深圳会不会成为另一个硅谷”时,其意思应该是两方面的:一方面是,深圳能不能成为硅谷这样诞生数以万计高科技企业的沃土;而另一方面则是,深圳会不会重蹈硅谷的老路,最后那些曾经让深圳以之为荣的企业逃离深圳。  自去年新冠疫情暴发以来,“逃离硅谷”在美国科技公司中成为一种潮流。  硅谷诞生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公司,包括英特尔、雅虎、思科、苹果、甲骨文、惠普、谷歌的老牌科技企业,以及推特、snapc
期刊
这部具有“感伤喜剧”风格的电影,打动了这个春节经历了过往一年的各种挑战的人们,让他们获得了一种精神和情绪的升华。  《你好,李焕英》在2021年春节档的爆发式的观影热潮之中获得了普遍的好评。在这个相当多的人由于疫情防控的要求只能原地过年的春节,这部电影把母女之间无限的深情用一种独特的故事结构做了倾诉,让人们获得了一种心灵的感应。这部具有“感伤喜剧”风格的电影,打动了这个春节经历了过往一年的各种挑战
期刊
青岛的着力点显而易见,从问题导向出发,补民营经济短板,蓄民营经济实力,全面增强民营经济的持续动力和活力,增加市场机遇厚植市场潜力,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壮大。  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打好开局之战,民营经济以其在市场中磨练出的高度敏感性、高适应性优势,将在科技创新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扮演主要角色。  作为全国首个设立民营经济发展局的副省级城市,青岛将如何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壮大?在日
期刊
以践行博雅教育为办学理念,浮山书院渐渐成为青岛大学人文素质教育的领航者。  2016年的一个冬夜,寒风凛冽,浮山书院的读书会如期举行。  不到7点,当侯文蕙走进青岛大学博远楼115教室时,里面已经坐了不少本校的学生老师和一些校外人士,大家手捧当晚的阅读书目《沙乡的沉思》,纵论利奥波德的土地伦理思想。读书会原定9点结束,怎奈大家谈兴正浓,不忍离去。直到10点,学校教学楼统一关灯的时间到了,教室里霎时
期刊
“日本企业素来以长期发展为目标,把抗风险能力作为重要经营指标,重视财务层面的现金流稳定,喜欢储备现金。”此后,施宁创新建立了公司发展基金,以此提升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人生不就是要奔跑的吗?奔跑着且乐在其中,即使再苦再累,也依然享受这个过程……这就是创业!  20年间,青岛希恩和汽车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施宁始终专注和致力于汽车生产线上的设计制造和技术服务,从服务一两家客户到获得全球丰田供应体系的认可
期刊
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如何形成差异化结构?这意味着要互补,包括差异化互补、共享性互补、合作型互补,这是我们下一步贸易结构、技术结构、产业结构转型过程中须着力解决的问题。  当前,世界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突出的表现为中美之间的冲突和对抗。全球化下半场如何在危机中育新机,变局中开新局,是中国非常重要的课题。为此,首先要胸怀两个大局,一是把握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最大限度避免中美两个大国由竞争冲突对抗逐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