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水污染问题日渐严重。为从根本上提升水环境工程设质量与效率,需要将先进的生物监测技术应用在水环境工程中。本文就针对此,以生物监测技术为切入点,提出生物监测技术应用期间存在问题,最后就生物监测技术在水环境工程中的应用措施进行概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生物监测技术;水环境工程;应用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08-228
前言:就目前来看,国内工业、制造业生产经营建设面积进一步扩大,部分工厂在生产期间没有做好废料排放及处理工作,导致水污染问题日渐加剧,水体中污染物数量不断增多。为有序开展水环境工程,需要将先进的生物监测技术应用在水环境工程内,及时发现水环境工程开展期间存在问题,不断优化水环境工程实施方案。
1、概述生物监测技术
生物监测技术主要就是借助生物种类、生物状态及行为,对水环境污染情况进行综合监测与评定。现阶段生物监测技术主要分为生态学法、毒理学法两种类型,此两种监测方式存在较大差异,但监测效果良好,被广泛应用于水环境工程管理中。
其中,毒理學原理主要就是利用监测生物的含毒量,调查环境内部毒性指数,但容易对监测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严重威胁[1];生物监测技术比毒理学监测技术更加安全,监测人员可以通过分析监测生物特征,对被测环境具体情况进行细致分析,评估地区环境污染程度。
1.2生物监测技术优势
为响应可持续发展号召,生态效益成为评估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准则。针对水环境保护工作,各地区研发出了多种监测手段。与传统监测方式相比,生物监测技术的实用价值更高,可以对生物特征进行综合调查,评估水环境污染程度。由于水环境污染过程较为缓慢,自我调节能力强,短时间的污染不会发生影响变化。通过使用生物监测方式,能够更好监测出水环境中的细微变化,实际监测结果更加全面精准。同时,在水环境污染程度不断严重的情况下,生物监测技术花费的成本更低,具有显著的综合效益。
2、生态监测技术应用现状
2.1监测标准需要进一步统一
生物监测技术可以全面评估水环境污染程度,但在实际使用期间依然存在一定不足之处[2]。具体来说,不同水环境下的生物种类不同,实际监测段位较为狭窄。由于不同生物监测标准不统一,导致生物监测工作难以实现全覆盖目标。部分较大水域的水体污染情况极为复杂,仅使用生物监测技术难以对污染情况进行细致分析,监测效果与预期目标存在一定差距。
部分发达国家生物监测技术研究时间较长,建立起了更加完善的生物监测模型,监测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由于我国地区各资源受到明显限制,还需将监测标准进行进一步统一,增强生态监测效果。
2.2生物监测环境较为复杂
因不同区域内的地质条件与水文特征存在较大差异,生物种类不同,环境污染程度的反映情况也不一致。在生物监测过程中,需要细致分析生物特征,确保监测结果全面精准,监测内容符合地区实际情况。同时,相关部门还应当注重考察水域特征与水环境内生物种类,配合水文条件特征制定适宜的生物监测方案,因此监测工作难度较大。
2.3监测结果利用率有待提升
由于生物监测技术在水环境工程中的应用时间较短,实际积累经验不足,相应监测结果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生物监测工作需要借助监测环境中的生物特征,分析水环境污染问题[3]。生物监测技术结果主要包括生物种类与技术特征等信息,需要切实提升监测结果利用率,将监测结果应用于评估污染程度中。 生物监测工作是一项长期过程,需要监测人员花费大量时间确认生物特征,推动水环境具体污染情况。
水环境生物监测技术综合性显著,在监测结果实际应用期间,还需要分析水体污染对水环境造成的潜在危险,判断实际水环境与水体中生物之间的关系。
3、生物监测技术在水环境工程中的实际应用
3.1微生物群落监测技术
在微生物群落监测工作中,需要注重分析使环境内微生物种类,如细菌、真菌、藻类等。监测人员通过监测此些生物在水环境内的相对数量,计算出水污染程度分布指数。最早微生物群落监测技术主要以聚氨酯塑料块为基质,通过细致分析微生物群的参数,判断水质污染情况。
为进一步增强微生物群落监测应用水平,相关研究部门还针对化学参数、原生动物种类、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学参数,对水环境生物监测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为保障化工废料监控质量,微生物群落监测技术也被应用在化工厂废水静态毒性监测中[4]。依据实际研究发现,原生动物群落对废水浓度变化的影响较为明显,毒性反应时间增长,环境中物种的多样性将会明显下降,物种聚集的速度也会变缓。随着微生物群落监测技术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更多人将数学分析方式与生物监测技术有机融合在一起,帮助相关监测部门更好了解生物群落变化规律,切实提升监测结果的精准度。
3.2发光细菌监测技术
发光细菌监测技术在水环境工程中的应用时间较早,监测内容更加成熟。发光细菌监测方式较为简便、监测灵敏度强、可更好适用于不同水环境条件的监测工作中。在发光细菌监测技术实际应用期间,能够更加精准的监测出水环境内部有毒物质。现阶段研究人员也针对费氏弧菌细胞发光特征,设计出了更加完善的水质毒性监测仪器,切实提升了监测环境中的综合毒素水平,
发光细菌监测技术能够对水环境内部的有机物、重金属等物质进行全面监测,实际应用前景广阔[5]。但由于发光细菌监测手段流程繁琐,监测期间的误差较大,需要配合使用电子技术与荧光光度技术,提升发光细菌法的实际应用效果。
3.3生物行为反应监测技术
生物在水污染环境时,会针对受到污染物的危害情况作出相应反应,监测人员可以针对生物反应特征评估水体污染程度,制定出专项可行的预警机制。具体来说,鱼类、双壳软体动物与水蚤等生物对水质较为敏感,能够对水污染情况做出快速反应,使其监测效果更加有效。
监测部门以斑马鱼为样本,分析水体内不同重金属离子使斑马鱼出现的毒性反应。由于斑马鱼内部有过氧化氢酶,在遇到重金属离子的情况下会发生明显反应,因此可以为评估水污染情况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为实现社会可持续建设目标,我国在水环境工程与水污染治理中投入了大量人力及物力,各流域在现有生物监测科研成果基础上,启动了区域水质生物监测标准,通过进一步完善生物监测技术与设备,构建起高素质监测团队,切实增强水环境监测水平。
3.4底栖动物与两栖动物监测技术
底栖动物与两栖动物也是监测水环境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通过观察此些动物在水体内的出现或消失数量值,对水质进行全程监测,切实提高了水环境数据采集频率,使监测指数的可靠性得到进一步提升。在应用底栖动物与两栖动物监测技术时,还需要减少人为因素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进一步增强水环境工程的生态效益。
总结:总而言之,在水环境工程中应用生物监测技术,可以从根本上提升水环境工程建设水平,降低水环境污染程度。就目前来看,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工作矛盾日渐严重,为充分发挥出生态监测技术的积极作用,还需要加大生物监测研究力度,进一步改善我国水环境。
参考文献
[1]王军. 生物监测技术在水环境工程中的应用及研究[J]. 资源节约与环保,2020(01):148.
[2]郑洪领,邹丽. 生物监测及其在水环境污染防治中的应用进展研究[J].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7,42(04):116-118.
[3]张平. 利用生物监测技术监测水环境污染的研究进展[J]. 北方环境,2011,23(08):65-67.
(1.昆岳互联环境技术(江苏)有限公司 2.江苏科易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关键词:生物监测技术;水环境工程;应用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08-228
前言:就目前来看,国内工业、制造业生产经营建设面积进一步扩大,部分工厂在生产期间没有做好废料排放及处理工作,导致水污染问题日渐加剧,水体中污染物数量不断增多。为有序开展水环境工程,需要将先进的生物监测技术应用在水环境工程内,及时发现水环境工程开展期间存在问题,不断优化水环境工程实施方案。
1、概述生物监测技术
生物监测技术主要就是借助生物种类、生物状态及行为,对水环境污染情况进行综合监测与评定。现阶段生物监测技术主要分为生态学法、毒理学法两种类型,此两种监测方式存在较大差异,但监测效果良好,被广泛应用于水环境工程管理中。
其中,毒理學原理主要就是利用监测生物的含毒量,调查环境内部毒性指数,但容易对监测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严重威胁[1];生物监测技术比毒理学监测技术更加安全,监测人员可以通过分析监测生物特征,对被测环境具体情况进行细致分析,评估地区环境污染程度。
1.2生物监测技术优势
为响应可持续发展号召,生态效益成为评估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准则。针对水环境保护工作,各地区研发出了多种监测手段。与传统监测方式相比,生物监测技术的实用价值更高,可以对生物特征进行综合调查,评估水环境污染程度。由于水环境污染过程较为缓慢,自我调节能力强,短时间的污染不会发生影响变化。通过使用生物监测方式,能够更好监测出水环境中的细微变化,实际监测结果更加全面精准。同时,在水环境污染程度不断严重的情况下,生物监测技术花费的成本更低,具有显著的综合效益。
2、生态监测技术应用现状
2.1监测标准需要进一步统一
生物监测技术可以全面评估水环境污染程度,但在实际使用期间依然存在一定不足之处[2]。具体来说,不同水环境下的生物种类不同,实际监测段位较为狭窄。由于不同生物监测标准不统一,导致生物监测工作难以实现全覆盖目标。部分较大水域的水体污染情况极为复杂,仅使用生物监测技术难以对污染情况进行细致分析,监测效果与预期目标存在一定差距。
部分发达国家生物监测技术研究时间较长,建立起了更加完善的生物监测模型,监测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由于我国地区各资源受到明显限制,还需将监测标准进行进一步统一,增强生态监测效果。
2.2生物监测环境较为复杂
因不同区域内的地质条件与水文特征存在较大差异,生物种类不同,环境污染程度的反映情况也不一致。在生物监测过程中,需要细致分析生物特征,确保监测结果全面精准,监测内容符合地区实际情况。同时,相关部门还应当注重考察水域特征与水环境内生物种类,配合水文条件特征制定适宜的生物监测方案,因此监测工作难度较大。
2.3监测结果利用率有待提升
由于生物监测技术在水环境工程中的应用时间较短,实际积累经验不足,相应监测结果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生物监测工作需要借助监测环境中的生物特征,分析水环境污染问题[3]。生物监测技术结果主要包括生物种类与技术特征等信息,需要切实提升监测结果利用率,将监测结果应用于评估污染程度中。 生物监测工作是一项长期过程,需要监测人员花费大量时间确认生物特征,推动水环境具体污染情况。
水环境生物监测技术综合性显著,在监测结果实际应用期间,还需要分析水体污染对水环境造成的潜在危险,判断实际水环境与水体中生物之间的关系。
3、生物监测技术在水环境工程中的实际应用
3.1微生物群落监测技术
在微生物群落监测工作中,需要注重分析使环境内微生物种类,如细菌、真菌、藻类等。监测人员通过监测此些生物在水环境内的相对数量,计算出水污染程度分布指数。最早微生物群落监测技术主要以聚氨酯塑料块为基质,通过细致分析微生物群的参数,判断水质污染情况。
为进一步增强微生物群落监测应用水平,相关研究部门还针对化学参数、原生动物种类、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学参数,对水环境生物监测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为保障化工废料监控质量,微生物群落监测技术也被应用在化工厂废水静态毒性监测中[4]。依据实际研究发现,原生动物群落对废水浓度变化的影响较为明显,毒性反应时间增长,环境中物种的多样性将会明显下降,物种聚集的速度也会变缓。随着微生物群落监测技术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更多人将数学分析方式与生物监测技术有机融合在一起,帮助相关监测部门更好了解生物群落变化规律,切实提升监测结果的精准度。
3.2发光细菌监测技术
发光细菌监测技术在水环境工程中的应用时间较早,监测内容更加成熟。发光细菌监测方式较为简便、监测灵敏度强、可更好适用于不同水环境条件的监测工作中。在发光细菌监测技术实际应用期间,能够更加精准的监测出水环境内部有毒物质。现阶段研究人员也针对费氏弧菌细胞发光特征,设计出了更加完善的水质毒性监测仪器,切实提升了监测环境中的综合毒素水平,
发光细菌监测技术能够对水环境内部的有机物、重金属等物质进行全面监测,实际应用前景广阔[5]。但由于发光细菌监测手段流程繁琐,监测期间的误差较大,需要配合使用电子技术与荧光光度技术,提升发光细菌法的实际应用效果。
3.3生物行为反应监测技术
生物在水污染环境时,会针对受到污染物的危害情况作出相应反应,监测人员可以针对生物反应特征评估水体污染程度,制定出专项可行的预警机制。具体来说,鱼类、双壳软体动物与水蚤等生物对水质较为敏感,能够对水污染情况做出快速反应,使其监测效果更加有效。
监测部门以斑马鱼为样本,分析水体内不同重金属离子使斑马鱼出现的毒性反应。由于斑马鱼内部有过氧化氢酶,在遇到重金属离子的情况下会发生明显反应,因此可以为评估水污染情况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为实现社会可持续建设目标,我国在水环境工程与水污染治理中投入了大量人力及物力,各流域在现有生物监测科研成果基础上,启动了区域水质生物监测标准,通过进一步完善生物监测技术与设备,构建起高素质监测团队,切实增强水环境监测水平。
3.4底栖动物与两栖动物监测技术
底栖动物与两栖动物也是监测水环境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通过观察此些动物在水体内的出现或消失数量值,对水质进行全程监测,切实提高了水环境数据采集频率,使监测指数的可靠性得到进一步提升。在应用底栖动物与两栖动物监测技术时,还需要减少人为因素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进一步增强水环境工程的生态效益。
总结:总而言之,在水环境工程中应用生物监测技术,可以从根本上提升水环境工程建设水平,降低水环境污染程度。就目前来看,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工作矛盾日渐严重,为充分发挥出生态监测技术的积极作用,还需要加大生物监测研究力度,进一步改善我国水环境。
参考文献
[1]王军. 生物监测技术在水环境工程中的应用及研究[J]. 资源节约与环保,2020(01):148.
[2]郑洪领,邹丽. 生物监测及其在水环境污染防治中的应用进展研究[J].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7,42(04):116-118.
[3]张平. 利用生物监测技术监测水环境污染的研究进展[J]. 北方环境,2011,23(08):65-67.
(1.昆岳互联环境技术(江苏)有限公司 2.江苏科易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