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天地灵气的沉香

来源 :百科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gq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沉香是中国传统的名贵香料。它在常温下香气淡雅,而点燃之后则浓郁甘甜,温和醇厚,且历久不散。加之成香时间漫长,稀少难得,故自古为世人推重。沉香不像檀香那样直接取自一种木材,也不像龙脑香那样直接取自一种树脂,而是一种密实的固态凝聚物,混合了树胶、树脂、挥发油、木质等多种成分。天然香树一般要到十年或数十年以上才有比较发达的树脂腺,才有可能形成“香结”。而形成“香结”之后,还要经过漫长的时间才能真正“成熟”。有的香树寿命长达几百岁以至上千岁,其倒伏后留存的沉香往往也有几百岁以上的“寿命”,所以古人称赞沉香“集千百年天地灵气”。
  
  树种和香品
  
  据现在的研究,能形成沉香的植物,主要是瑞香科沉香属的8个树种,包括印度沉香树、厚沉香树(又称奇楠沉香树)、马来沉香树(又称容水沉香树)、白木香树(又称莞香树)等。沉香大多形成于香树的根干部位,而木材本身并没有明显的香味。密度大的沉香入水能沉,故名“沉香”。古语“沉”同“沈”,也常写作“沈香”。
  沉香的成因很复杂。天然沉香的形成有很多偶然性,没有哪种香树一定能结香,即使是毗邻的同种香树,也常常是有的结香有的无香。就目前的了解来看,若根干部位(由于虫蛀、外伤等多种原因)有真菌侵入寄生,则常常引起香树的一系列变化,使树胶、树脂、挥发油等成分聚集沉积,形成“香结”。香树倒伏后,再经过长期的腐蚀、分解,在剩余的“香结”处即可形成沉香。《本草纲目》曾引前人经验解之曰:沉香“其积年老木,长年其外皮俱朽,木心与枝节不坏,坚黑沉水者,即沉香也。”
  由于成因复杂,所以沉香香品的个体差异很大,对其品质的鉴别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从很多方面作出考察。其中,“树脂与油脂的含量”以及“是否成熟”就是两个较为重要的因素。
  一般说来,香品越密实,则树脂与油脂的含量也越高,所以常以能否沉水作为鉴别沉香的方法。最优者,入水能沉,古称“水沉”、“沉香”;次之,大半沉水,古称“栈香”(栈:竹木所编之物);再次,稍稍入水而浮于水面,古称“黄熟香”。“水沉”体积较小,宽度大多不超过 10厘米,长度不超过几十厘米,而“黄熟香”则常常体积较大。一般也认为,表面能泛出(深)绿色、黄色、褐色或黑色的沉香,以及点燃时有沉油沸腾的沉香,其树脂与油脂的含量也较高。
  另一个较重要的标准是“成熟”程度,大致有两类:其一,香树根干倒伏在地面上、泥土中或水泽中,经年累月之后自然形成的“熟香”。其二,不待香品完全成熟就砍伐采取的“生香”。
  不过这些标准都只是一般性的参考,实际上,树脂与油脂含量高的沉香,固然能萃取更多的精油,或香气更加浓重,但其香气的品质及药用功效未必就更好。而对于沉香的鉴别,也的确很难找到一个统一的明确的标准。沉香的形成过程漫长,其品质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除了香树的自身因素(树种、树龄等),还有生物(真菌等)、气候、土壤等多种外部因素。可以说,沉香的品质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沉香所处的特定的“小环境”。
  
  沉香的妙用
  
  沉香自古就是一味重要的药材,具有降气除燥、暖肾养脾、顺气制逆、纳气助阳等功效。中医典籍中有很多相关的记述,如《本草备要》谓之“能下气而坠痰涎,能降亦能升,气香入脾,故能理诸气而调中”,“暖精助阳,行气不伤气,温中不助火”。《大明本草》谓之“调中补五脏,益精壮阳,暖腰膝”。
  古人还将沉香制成沉香片、沉香粉冲泡饮用,作为养生的妙方。《本草纲目》曾引古籍所载:隋朝有“禅师妙医术,作五香饮济人:沉香饮、檀香饮、丁香饮、泽兰饮、甘松饮,皆以香为主,更加别药,有味而止渴,兼补益人也”。
  沉香称得上是古代最重要的一味香药。它虽然产于南方湿热地区,但没有湿热之地所产香药常有的辛腥之气,反而清凉如蜜,清纯高雅,沁人心脾。包括宫廷香品、佛道香品在内的诸多名贵传统香品都要用到沉香。在中药中,甘草有“协和诸药,使之不争”的作用,常被喻为“国老”(调节朝廷纠纷)。中国的传统香品与中药相似,也讲究香药君臣佐辅的配伍关系。而沉香在传统香品中的作用,正如中药里的甘草,能调和各种香药的药性,使之和为一体,所以沉香常被誉为“香中国老”。
  沉香在佛教中的地位也很高,是礼佛、“浴佛”的主要香药之一。沉香木雕刻的念珠、佛像是珍贵的佛具,沉香制作的熏香更是参禅打坐的上等香品。
  质地坚硬、油脂饱满的沉香还是上等的雕刻材料,其雕品古朴浑厚,别具风韵。沉香的硬度大于木材,而且又凝聚了多种成分,质地不匀,不易雕琢,所以对雕工的技艺要求很高。
  沉香中有一类较特殊的香品,习惯上让它单成一格,谓之“奇楠香”(又作“棋楠”,译自梵语,佛经音译为“多伽罗”、“伽南”等),主产于越南、柬埔寨、印尼等地。
  奇楠不如沉香密实,上等沉香入水则沉,而很多上等奇楠却半沉半浮;沉香多较硬,而奇楠则较软,且有韧性和黏性,“削之如泥,咀之如蜡”,其碎屑甚至能捻搓成球;在显微镜下观察,沉香的树脂腺凝聚在一起,而奇楠香的树脂腺则历历分明。
  奇楠的树脂与油脂的含量总体上高于沉香,香气也更为甘甜、浓郁。不燃烧时,大多数沉香几乎没有香味,而奇楠则有明显的香甜之气。熏烧时,沉香的香气稳定,而奇楠香的香气则有“变幻”之感。加之奇楠香产量甚低,所以尤其珍贵。越南所出的“占城”奇楠在宋代就已经声名显赫。
  奇楠作为一类性状特殊的沉香,固然有其优点,但也并非品级的名称,并非奇楠香一定就优于其他的沉香。
  
  沉香与香港
  
  我国出产沉香的树种是白木香树,历史上曾广泛分布于海南、两广等地(但现在的白木香树已经很少了)。白木香树也是我国的独有树种,所成沉香常称为“土沉香”。虽然总体上看,“土沉香”的油脂含量低于“进口沉香”(今常把越南、印尼等地的其他树种所产沉香称为“进口沉香”),不如进口沉香香气浓重,但土沉香香气醇和,品质优良,其上等香更是品质极佳。
  古代海南岛的森林中多生天然白木香树,很多人世代以采香为业。海南岛所产的沉香品质也甚好,“海南沉”享有很高的声誉,历史上常被列为海南最重要的特产。而宋代之后,海南万安“黎母山”所出的沉香更有“冠绝天下”的美誉。
  古代还曾有文人专门比较过海南沉香与外来沉香,并认为海南香优于外香。北宋的丁谓曾言,就烟而论,舶来之香,“其烟蓊郁不举”,海南香则“高烟杳杳,若引东溟”。南宋的范成大曾言:“海南香,气皆清淑如莲花、梅英、鹅梨、蜜脾”,“至煤烬气不焦”,对于广州舶上、占城、真腊等香,丁流眉等香,“余试之乃不及海南中下品。舶香往往腥烈,不甚腥者,意味又短,带木性。”
  在《本草纲目》中,李时珍记载道:沉香,“占城(越南)不如真腊(柬埔寨),真腊不如海南黎峒。黎峒又以万安黎母山东峒者冠绝天下,谓之海南沉,一片万钱。”广东的东莞,在古代曾以出产土沉香闻名,所以“土沉香”又名“莞香”,白木香树又名“莞香树”。当时东莞附近的海湾“石排湾”与码头“尖沙嘴”也是土沉香的主要集散地,尖沙嘴称为“香埠头”,石排湾称为“香港”,今香港之名即源于此。
  现在沉香的主产地是越南、柬埔寨、泰国、印尼、马来西亚等地。由于天然香树稀少,今多有人工种植香树,并用各种方法在树体上引“种”沉香,例如:将树干伐落地面,令白蚁蛀食;在香树上开出“伤”口,殖入真菌以引起树脂沉积,等等。
  [责任编辑]李 金
其他文献
车辆左右行驶的由来    车辆靠右行驶的规定起源于欧洲大陆,据说这与当时欧洲军队的规定有关。当时军队里规定军人一律靠右侧行走。这是因为当时的欧洲军人都是左手持盾牌,右手执矛和剑,双方在路上相遇时,可在对方持盾牌的一侧走过,避免冲突和误会。后来,这项规定专用于交通上,并一直沿用下来。有趣的是,在当今世界上,有不少国家的车辆不是靠右侧而是靠左侧行驶。这是由于中世纪的风俗对交通规则产生的影响。因为那时,
冷战结束至今,国际社会的防止核扩散努力一直没有间断。“9·11”事件以后,在美国的主导下,防扩散问题与反对恐怖主义挂钩,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但是,另一方面,也更为重要的是,在冷战结束后美国单极霸权存在的现实、国际和地区安全格局的变化、全球化进程不断深化和各种高新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核扩散的诱因和途径更加多元化,伊朗和朝鲜的核危机只是冰山一角。    国际核不扩散机制受到挑战    200
近来,食品安全事件相继发生,引发人们对食品问题的极大关注。一些新颖技术出现在食品生产、包装、保存、销售等各个环节,为食品的安全提供保障。  食品的新鲜和纯正,对食品安全至关重要。为此,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采取积极措施予以保证。  日本开发出多种保鲜材料,投入应用很有效果。其中,比较普遍使用的是将矿物浓缩液渗进吸水纸袋中,再用这种纸袋包装蔬菜和水果。在运输过程中,蔬菜和水果可以从矿物浓缩液中得到营养补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是架设红外相机的地点之一,陈雁之和小伙伴们席地而坐,迫不及待地打开电脑查看满满的“收获”。林中蚊虫滋生,进入树林前,陈雁之在胳膊与颈部喷洒驱蚊液,再穿上特意准备的防蚊衣。  15岁的陈雁之观赏、拍摄野生动物已经有3年时间了。她一边查看手机地图上的标记红点,一边在前面引路。笑容腼腆的她,像极了她所观察、拍摄的可爱小动物。问她最喜欢哪种动物,她说:“只要是小动物,我都喜欢。”  8月2
植物的果实看似简单,实际上相当复杂;特别是种类繁多,往往让人搞不清楚。本文就植物果实的成因和果实类型做一些普及性介绍。开花与结实有花植物要经过开花、传粉、授精等几个过程才能形成果实,其中的详细变化情况,本文从略,只大致介绍其中的某部
我国出土简牍证明,秦代以前已有短信,汉代尤为多见。1930年我国与瑞典合组的中国西北科学考察团,在今甘肃额济纳河流域发现的“居延汉简”中,有一封简短的家书就较为典型:“范君上月廿一日过当曲,言:昭公到高平,还,道不通,天子将兵在天水,闻羌胡欲击河以西,今张掖发兵屯诸山谷,麦熟,石千二百;帛,万二千;牛有卖,马有故,七月中恐急,匆匆,吏民未安。”短短的71个字,把光武帝进兵陇东,与窦融联合,准备进击
长寿几乎是每个人的理想,但关于长寿的理论和实践却有许许多多。要了解寿命就要知道人和生物的老化,因为老化与寿命紧密相联。无论是人还是其他生物,老化到达一个临界点,就是生命的终结。美国爱荷华大学动物学教授史蒂芬·奥斯泰德却从老化的角度提出了寿命的新观点。    老化的新观点    奥斯泰德指出,老化既是一个待解的奥秘,又是生物的一个矛盾的现象,只不过很少人懂得欣赏它。老化几乎涉及所有生物,只有癌细胞除
三尖杉属于三尖杉科三尖杉属。三尖杉虽名“杉”,其实同杉木毫无关系,只是叶形如杉,柔软而不刺手,枝端冬芽呈3个排列,春来小枝分3叉生长,因此叫“三尖杉”。三尖杉属的拉丁学名Cephalotaxus在希腊语中,Kephale是“头”,而Taxus是“红豆杉属”,指其三尖杉属的雄球花聚成头状,如红豆杉。    起源古老的孑遗植物    三尖杉科仅有一个三尖杉属,它是起源于中生代的古老孑遗植物,曾广泛分布
河南省唐河县检察院建立四项机制,确保打击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显成效。2013年以来,该院共查处食品安全犯罪背后渎职犯罪3件3人,批捕各类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案件78件83人,提起公诉224件230人,均被法院作出有罪判决。  联合下文,确保案件质量。该院牵头与公安机关、法院制定《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类刑事案件的指导意见》,从案件的受理、立案,侦查取证、强制措施的适用、量刑等方面作出了具体界定和要求,完善统
中国已有2万个姓氏消亡    中国科学院遗产发育研究所、华夏姓氏源流研究中心主任袁义达用两年的时间调查完成了《中国姓氏统计》,据悉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按照姓氏数量排序的“新百家姓”,调查人群数量将近3亿,基本涵盖全国,找到约4100个姓,而历史上曾出现过的姓氏达24000多个。也就是说,中国已有2万个姓氏消亡了。在全国目前使用的约4100个姓氏里,除去双姓、三姓,绝大多数是单字的姓。袁义达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