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曾丽华是大学优等生,毕业时主动提出到山区支教。可是当她坐1天火车、6小时汽车,再坐2小时三轮车、步行20公里到达时,脚起了泡,顿时有了后悔的想法。等到了学校,教室的门窗破得都关不上,桌面凹凸不平,黑板斑驳得写字都看不清楚。她想晚上就跟校长提出要回去的想法。她洗了脸,想倒水时,校长却说:“这里缺水,这水还可以擦桌子和浇树。”她奇怪地问:“你的意思是我每天洗澡的水都没法保证吗?”“这里的男人一个半月才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丽华是大学优等生,毕业时主动提出到山区支教。可是当她坐1天火车、6小时汽车,再坐2小时三轮车、步行20公里到达时,脚起了泡,顿时有了后悔的想法。等到了学校,教室的门窗破得都关不上,桌面凹凸不平,黑板斑驳得写字都看不清楚。她想晚上就跟校长提出要回去的想法。她洗了脸,想倒水时,校长却说:“这里缺水,这水还可以擦桌子和浇树。”她奇怪地问:“你的意思是我每天洗澡的水都没法保证吗?”“这里的男人一个半月才洗一次澡,女人是一周洗一次澡。”校长说。曾丽华马上说:“我每天都要洗澡,而且是热水,不洗干净,我是睡不着的。”
校长意识到了问题,说:“我保证你天天有水洗澡。”曾丽华半信半疑:“我没看到你们这里有水管啊?”校长摸着头说:“这个你别管,外面有一口大缸,我保证每天给你提供一缸水用。”曾丽华没法再提要走的事,便说:“那好吧,我先留下。”她想只要住得不舒服,自己还会提出来要走的。
刚开始曾丽华洗脸、洗头、洗澡都很“浪费”水,她是想让校长供不起她,而赶她走。没想到,每天她早晨一起床,水缸的水就满了。无论她怎么浪费水,校长都没赶她走。校长是把她当成“神”一样来供,她不好意思找借口走。
支教一年半的时间到了,曾丽华明天就要走了。第二天,她一起床,发现水缸居然没水,她以为校长看到她要走了,有意刁难她。突然有村民跑来,说:“校长去5里外的山涧挑水时……”曾丽华这才知道,原来这缸水,是校长天天早晨4点钟起床去挑的。他今天舍不得曾丽华走,一不小心摔下了山崖。
曾丽华心如刀割,觉得是自己害死了校长,她决定留下来,再也不走了!
(責任编辑/刘大伟 北原)
其他文献
有坚持必有所得 “请同学们进入考场!”广播里发出严肃而清晰的声音,可我心里却咒骂着:“该死的,我的三角板哪儿去了?”终于,我找到了三角板,一路飞奔进了考场。 坐在我旁边的是一位看起来很老实的同学,他戴着眼镜,正拿着笔,在手上写着字,不知道写什么,难道是知识点,他是想作弊?这胆子也太大了。 开考铃突然响起。时间已不容我多想,新鲜出炉的试卷已被发到我的手中。“考生開始作答。”监考老师一声令下,清
诗人聂绀弩与沈从文曾经“文人相轻”。聂绀弩是左翼的斗士,对鲁迅的文字及精神极为敬佩。而沈从文看不起杂文,还批评鲁迅。为此聂绀弩批判沈从文的文章脱离现实生活。之后左派文学家纷纷批判沈从文,郭沫若更是把沈从文批得体无完肤,为此沈从文自杀了好几次,解放后就不敢再写小说了。 可是后来聂绀弩因其言论和诗词被打成“现行反革命”,被关押了近10年。他看到过去很多左派文学家都被打倒,关进了监狱,这让他思考了很多
在菜场,母亲给了一张10元钱出去,买点小菜,找回的钞票被卷成一团,里面就夹着一张残损的1元钱。母亲说自己大意了,别人找回的钱,从来不看。母亲今年81岁了,还要不断增长人生经验,我为这个社会感到可耻。我在网上买了一个花洒,图片中明明标明:喷头 软管。而且还配了图。结果拆开快递一看,只有孤零零一个喷头。为何要做虚假宣传? 社会是由一个个人组成的,社会里的人出了问题,这个社会就会生病。问题是,为何有人
现在我们有指纹识别机器,那么,古代没有指纹识别机器,为什么还要按手印呢? 古代按手印,是没办法的办法。那时候大部分的百姓,都没怎么读过书,如果遇到事情,需要签字画押,签字对于很多人来说是办不到的,能做的只有画押。渐渐,大家会在立字据之后,按上手印。因为按手印很普及,很多朝代和人大力研究指纹,因此也掌握了很多规律,用肉眼已经能鉴别出来。我国古代军队有《箕斗册》,即登记士兵指纹,以便检查。有的朝代,
现代社会的一些流行语并不一定是今人说的,很多流行话追根溯源很早就有,有的很有来头,例如“拉关系走后门”,在古书里早就有只不过说法不同,那时写成“女偈盛,苞苴行”,买官卖官也有“大人一身铜臭”的故事。现代流行的作秀和被作秀古时也有。不过古人把作秀叫“矫情”,最典型的要算是谢安的强作镇静。 谢安是东晋孝武帝时的大将军,那时东晋国势衰微,苻坚领大军来犯,要灭掉他们,兵临城下,岌岌可危。情势危急之下孝武
谁不追求满足?但是,懂得满足是更高的一种境界。 彩虹钟情蓝天是一种满足,蜜蜂依恋花蕊是一种满足,风铃浅吟于窗扉是一种满足,瀑布飞泻于悬崖是一种满足。这一切是那样自然洒脱,妙趣横生,故古人云“知足者常乐”。尘世间最能满足一切的莫过于大自然,有了大地的满足,才有万物的生机;有了江河的满足,才有波涛的壮观;有了山涧的满足,才有瀑布的绚丽。 托尔斯泰写过一个故事,一个农夫早出晚归地耕种一小片贫瘠的土地
编辑部: 您好! 倚窗而坐,有风清冽。我,在这个时候,遥问《做人与处世》越来越好了吗?辛苦的编辑们过得舒心吗?想必北方的吉林,如今已是银妆素裹了吧?编辑部的火炉之上,是不是一番煮冰烹茗的清雅气象呢? 如果没有记错,《做人与处世》已经走过了21个春秋,轮转的岁月碾红了一季又一季的丰收,也碾皱了我们年复一年的沧桑。想想自己关于文字的成长史,想想自己第一篇入选大刊的,正是《做人与处世》。那是发表于
古板的德国人,一切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規行事,连老人帮子女带孩子的事都跟法律杠上了。按社会习惯,子女成年后,父母就没有任何法律上的义务,子女的孩子,他们更是没有义务帮忙照看。父母在培养子女的时候,从小就注重培养他们独立行事的能力。将子女培养成人后,子女逐渐走向独立,直至和父母分居。当子女成家立业,有了孩子后,他们也会延续上一辈的独立做法,凡事亲力亲为,自己养育孩子。他们觉得这样理所当然,这也是德国政府
2018年9月21日,荷兰首相马克来到贫困省弗里斯兰,他要在这里做演讲宣布他的新决定:凡是来到这里投资办厂的人一律免税15年,政府还将启用资金修桥铺路。 出发之前,首相马克让秘书写一份演讲稿,一是公布自己的想法,二是征求民眾的意见。马克在广场上准备演讲,他拿起秘书准备的讲稿后,只读了开头几句就皱起眉头停了下来。马克粗粗浏览了一下演讲稿,那算什么演讲稿,分明是一份自我表扬的炫耀书。稿子从他担任首相
凭借独特的风味,珍珠奶茶在美国市场异军突起,成为饮品界新宠。《纽约时报》自然不会错过这一社会热点,刊发了题为《你的茶里有污点?那就对了》的文章,作者以曼哈顿一家奶茶连锁店为切入点,介绍了奶茶的前世今生。可没想到的是,这篇蹭热点的报道,惹了麻烦。文章刊登不久,就有人打电话给《纽约时报》,这位怒气冲冲的读者指责文章的标题把他喜爱的珍珠奶茶的形象毁掉了,“把奶茶里的芋圆比喻成污点,简直令人大倒胃口,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