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汇发展便宜进口肉肥水却流外人田 10亿海外并购会否消化不良

来源 :投资者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rns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刚刚吞下“大象”三年,且在去年随着国内猪价上涨才凸显并购效果,如今又斥资10亿元收购另一家海外公司,这对双汇发展母公司万州国际的消化能力是一大考验
  河南双汇投资发展股份有限公司(000895.SZ,下称“双汇发展”)。作为国内最大的肉制品生产企业,收入来源主要依靠生鲜制品(鲜肉)、高温肉(保质期较长的火腿肠等)、低温肉(即食火腿、培根等)业务。早在2013年,双汇发展上演了一场“蛇吞象”的跨国并购,花71亿美元收购了全球最大的猪肉生产企业史密斯菲尔德。这场国内最大的跨国并购在公司日后的经营中起到多大作用?
  不久前,公司又发布公告称,史密斯菲尔德又欲以1.45亿美元(按当日汇率计算约等于人民币10亿元)的价格,收购美国综合猪肉产品生产加工商Clougherty,交易预期于2016年末之前完成。公司本次收购的目的又是什么呢?之前的大型并购已被公司完全“消化”了么?近日,《投资者报》记者与公司相关负责人联系并询问以上问题,但并未得到合理解释。
  进口肉自用比例小
  毛利率压力仍很大
  2013年,顶着巨大的内外部压力,公司控股股东万州国际董事局主席万隆力主上演了一场“蛇吞象”的并购大戏,将美国最大的屠宰加工企业史密斯菲尔德纳入麾下。但此后,这一并购并没有为双汇发展带来多大优势,当时国内的猪价也在下跌,这让收购史密斯菲尔德后的整合效应无法发挥。因为对于双汇来说,鲜肉销售收入占总收入60%,也就是说鲜肉价格下跌对双汇整体上不利。只有中国鲜肉价格上涨,而进口鲜肉价格下跌时,在海外有公司的双汇才具有独特优势。
  知情人士称“在2014年,依靠控股股东,双汇发展从美国进口猪肉仅7万吨左右。此时中国猪价比美国猪价便宜,进口肉进入中国市场的过程推进较慢。”
  这种局面在2015年二季度以后开始改变。当时中国猪肉价格经过长期低迷后开始上涨,但美国本地猪价却开始下跌。双汇发展趁机加大了美国进口肉的采购,当年,公司进口肉翻倍,达到16万吨左右,共计17亿元。
  这个数字随着国内猪价大涨也不断扩大,今年前三季度,进口肉金额已达到31亿元,公司预计2016年整年将进口30万吨猪肉。
  据业内人士称,“今年4月前后,美国的生猪价格为每公斤8元,但在中国高达18元左右,美国猪肉到岸后加上成本费用,每吨达到2.2万元左右,但在国内的价格达到2.7万元。”
  如此看来,从美国大举进口是笔很划算的生意。不过,奇怪的是关于这些进口肉的用途,据知情人士称,仅20%用于自己肉制品的原材料,80%用于外销或以生鲜冻品的方式售卖。但是,生鲜冻品毛利率在这几类业务中,毛利率最低,据半年报数据显示,生鲜冻品毛利率仅有4.8%,高温肉制品和低温肉制品毛利率都在30%左右。所以,今年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为18.22%,同比下滑了3%。如此看来,低成本的进口肉并没有缓解多少毛利率下滑的压力。
  此外,在大举进口的同时,进口肉的质量也拉响了警报。近日,质检总局发布了进口食品安全风险预警通告黑榜,双汇、双汇的子公司史密斯菲尔德、大股东罗特克斯均赫然在列。近一年来,双汇申报进口的多批次来自美国的史密斯菲尔德出品的带骨猪肉、猪蹄、猪胸软骨等冻品因货证不符、标签不合格等原因被予以销毁或退货处理,总计数量还不小。
  精细加工仍需提升
  新品培育效果不明
  对进口肉不采取精加工就大量外销,大大缩小了利润空间。这也与公司目前的精加工技术水平有很大关系。虽然,公司在多次投资者调研会议上,都提到了欲对产品结构进行调整,不过目前看来效果还不是太突出。目前,公司的低温肉制品等新产品在公司整体销售收入中占比仅有10%。且双汇试图将史密斯费尔德作为品牌打入中国的计划并未成功。尽管在高铁、机场、商超的广告颇多,但是也难以改变史密斯费尔德这个纯正美国味在中国销售遇冷的情况。而且,2015年2月,公司推出的“非常系列”等新产品,但最终由于这些新品质量不够稳定,也未受到消费者认可。
  针对上述问题,公司管理层曾称,“截至今年10月,双汇发展在新产品和渠道上都做了大量工作。目前美式产品与西式产品处于新产品推广阶段,收入占比不是很高。但此类新产品是未来产品结构的发展趋势。而随着这些新产品和低温制品逐步放量,预计公司毛利率下降的局面会有所缓解。”不过,后续效果如何,是否能更充分利用进口肉,还需市场检验。
  再次海外收购
  能否消化暂未可知
  刚“吃下”全球最大的肉制品生产公司三年,今年11月22日,公司又发布公告称,将再次收购美国一家综合猪肉产品生产商及加工商Clougherty,并公布资料称,这家标的公司日屠宰生猪约7400头,年销售额约5亿美元。其产品主要在美国西南部出售,包括热狗、培根、早餐肉肠、生鲜猪肉、火腿、午餐肉及烟熏香肠。
  对于本次收购的原因,万州国际公告称:“与美国东岸工厂相比,西岸对亚洲的出口更具时间优势,因而具有战略意义。”
  某业内人士称,“今年,双汇发展从美国进口的猪肉量预计会同比翻番。以此来对冲公司面临的成本压力和毛利下滑压力。收购Clougherty对今后加大从美国进口生猪更具有了空间和时间上的优势。”
  不过,刚刚吞下“大象”且在去年随着国内猪价上涨才发挥出更大优势,又再次斥巨资10亿元收购另一家海外公司,不知公司是否有能力消化。且海外整合无论在管理还是程序上都会更加复杂,国内外猪价行情波动较大,不断收购海外公司是否能在根本上改善双汇发展长期面临的净利润增幅放缓及毛利率压力,需待时间检验。提高产品精加工技术及培育更多稳定的新产品,看似是一个更加長久之计。
其他文献
上投摩根安瑞回报基金于12月1日起正式发行,投资者可通过中国银行等代销渠道、上投摩根直销中心及官方網站认购。作为上投摩根目标回报系列又一精品,该产品的推出将大大优化家庭资产配置结构,满足核心资产配置需求,在高波动的市场环境下,助力投资者实现家庭财富保值增值。据了解,上投摩根安瑞回报从风险预算出发,在严控波动基础上,追求投资期内的回报目标,为家庭带来最为基础和核心的防御型投资基础。同时,开放式基金正
期刊
雪莱在《西风颂》中曾写道:冬天已经到来,春天还会远吗?而泰达宏利逆向基金的“奋斗史”就完美印证了这句话。从最初的默默无闻到如今的赫赫有名,从仅600余万元面临清盘压力的迷你基金到成为规模超12亿元的量化基金佼佼者,两年多的时间,规模增长200多倍,泰达宏利逆向基金到底经历了什么?又是什么支撑起它今天的成就呢?  破茧成蝶前的困境  适者生存、优胜劣汰不仅适用于自然界,同样适用于基金行业。  对泰达
期刊
日前,一場特别的活动在北京前沿艺术展演中心拉开帷幕。国内首个人工智能创投机器人——阿尔妮塔,以“智能大数据,解放投资人”为主题举办见面会,吸引了金融、科技、创投与学术界近百位专家和权威人士前来,共同见证人工智能行业与创业投资领域里的一颗闪亮新星的升起。据了解,近两年的时间里,阿尔妮塔累计对10000个以上的项目进行了项目评级,并对1370多个项目进行了深度分析,最终推荐了66个待投项目,截至目前,
期刊
华夏移动互联灵活配置混合型基金(QDII)拟任基金经理刘平表示:“移动互联重点包含TMT(科技?传媒?通信)行业的上市公司,多为成长性相对突出的股票。短期而言,TMT类股票今年已有效回调,逐渐进入布局的良好时机;从中期来看,成长股有望迎来风格切换而再度走强;从长期来看,移动互联行业成长空间巨大。”据了解,为感谢投资者长期以来的信任与支持,华夏基金决定在华夏移动互联灵活配置混合型基金(QDII)募集
期刊
11月29日,宜信财富联合彭博商业周刊联合发布《中国新中产智能投顾研究报告》,首次针对新中产人群阐明了智能投顾的现状与未来。报告指出,76%的新中产希望能够通过自动化顾问工具等数字化渠道,获得投资推荐;73%新中产偏好稳健性投资产品;62%的新中产追求个性化理财产品;61%追求性价比高的理财产品。报告认为,无与伦比的新中产人口规模、前所未有的移动互联普及,连同长期缺失的传统投顾市场,都将成为中美同
期刊
国泰民惠定开债拟任基金经理吴晨表示,相比普通债券型基金,定期开放式债券型基金由于不需要应对非开放期内的申购赎回,可通过配置一些流动性较低但票息收益较高的债券,从而争取较高的收益率。而历史数据也显示,定开债基在震荡市或弱市中的盈利能力明显好于开放式纯债型基金。据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截至11月21日,开放式纯债型基金算术平均收益为3.13%,定期开放债基平均收益率则达到3.66%。可见,在熊市或
期刊
近期基建板块发力明显,相应的中证基建工程指数扶摇直上。WIND数据显示,截止到11月25日,四季度以来该指数涨幅高达20.94%,跟踪该指数的信诚中证基建工程基金净值上涨18.49%,今年以来该基金的净值收益达25%。  据三季度报显示,该基金的重仓股前四都是“中”字头的建筑行业。信诚中证基建工程基金LOF是由信诚中证基建工程指数分级7月份转为LOF型基金。基金转型后将申请在深交所上市,待上市后可
期刊
海南房地产遭遇调控,海南椰岛只能转而重新押注到鹿龟酒和椰汁上面。但在海南椰岛荒废主业的几年间,保健酒经历了发展的黄金期,要想追回失去的市场份额谈何容易  在保健酒发展如火如荼的今天,椰岛鹿龟酒却一直在亏损。  记者近日从海南椰岛(600238.SH)一位离职高管处了解到,东方财智入主之后,海南椰岛虽然在宣传和公司构架方面做了很大的调整,但能否发展好仍需观察。  其中的一个调整是,把椰岛鹿龟酒和椰汁
期刊
茶花股份账上躺着几个亿的现金,买理财产品一花就是十几亿,却不用自己的钱扩张产能,而是谋求上市从投资人手中拿钱  IPO的名单不断更新,等待上市的公司鱼龙混杂在所难免。有的公司资金状况捉襟见肘,眼看再不输血就要债台高筑;有的公司账上躺着几个亿的现金,能花十几亿买理财产品,却抠门到不用自己的钱扩张产能,要上市从投资人手中拿钱。福建的茶花现代家居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茶花股份”)就属于后一种情况。  不缺
期刊
近期上市公司高送转乱象频现,并伴随公司实际控制人减持和监管部门的问询,但若想让其真正降温,还需先斩断背后的利益链条  A股市场流传一个很火的段子:“如果将你手里一张100元的人民币换成两张50元的,你不会有任何感觉;但如果你有一个180斤的女友,给你换成两个90斤的,你肯定乐坏了。”  这说的正是高送转,其实高送转的本质就是前者,然而由于市场中的炒作,让很多小投资者都将其当作了后者。  高送转股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