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姚展雄,笔名含展,甘肃灵台人,作家、评论家,以散文和评论见长,著有散文随笔集《坐听蝉声》。
一个宋朝的园林,能够一代代地留传下来,到今天还依然有名,也许只有绍兴的沈园了。
沈园的出名是因了一出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相传,南宋爱国诗人陆游二十岁时娶了表妹唐琬,两人诗书唱和,绣花扑蝶,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可惜好景不长,唐琬只记得有一天,婆婆对她说,他们两个太相爱了,这会荒废儿子的学业,妨碍功名的。
唐琬至死都没有想通,相爱也会是一种罪名。不过她更没想通的是,那个据说在大风雨之夜出生在淮河一条船上的诗人,后来又横戈跃马抗击金兵的表哥,竟然违背不了父母之命,在一纸休书上签下了羞答答的大名。无情棒打得鸳鸯散,陆游再娶王氏,唐琬改嫁赵士程。从此,有情人不再是眷属。
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一个南宋的春天,两人邂逅于沈园。唐琬遣小吏给陆游送去酒肴。可是,今非昔比,爱侣已成他人之妻,陆游“怅然久之”,感慨万端。酒冷了,菜肴冷了,他把眼泪和酒一齐咽下,在粉墙上提笔挥毫,写下了那阕千古遗恨——《钗头凤》,唐琬看了这首词后非常伤感,也和词一首。
经不住《钗头凤》的诱惑,一个秋日的午后,轻轻地,我走近了沈园。
沈园,又名沈氏园,位于绍兴市区延安路和鲁迅路之间,本系沈氏私家花园。清乾隆《绍兴府志》引旧志:“在府城禹迹寺南会稽地,宋时池台极盛”,是当时越中的著名园林。数百年来,历经沧桑,沈园已“非复旧池台”。1984年,当地政府依传世《沈园图》重建,荒废湮没的名园才重见天日。
绍熙三年(1192年),陆游68岁时,重游沈园,又赋诗一首,在诗题中写道:“禹迹寺南有沈氏小园,四十年前尝题小词壁间,偶复一到而园已易主,读之怅然。”沈园由此而载入典籍。诗人陆游和表妹唐琬在粉墙上题写的两阙《钗头凤》,便成了千古遗恨的亮点。
伤心桥下,洒下几多同情泪;题词壁前,留连千古恩爱情。
人到绍兴,没有不到沈园凭吊的。而绍兴人多有在沈园办喜事的,仿佛这里就是人间爱的天堂。
走近沈园,即见郭沫若所书的“沈氏园”匾额高悬大门之上。郭老曾于60年代初到过沈园,这书迹,该是他那次游园所题的吧。此行的结果,还产生了一篇《访沈园》和一首记游的《钗头凤》。
三十多年前的沈园,已然不见陆游当日的“满园春色宫墙柳”了。有的只是蔬菜、浮藻和杂草。只是今天我进入沈园以后,才发现沈园又有了“蜕变”,它恢复了八百年前的风貌。不论楼台亭阁、小桥流水,还是假山叠石、绿柳丹枫,都十分宜人。
沈园中有一个大的四方池和一个较小的葫芦池。相传都是宋代沈园遗迹。今天,修整过的池塘不仅清澈可鉴,再无萧索的满池萍藻,而且塘边遍栽着杨柳,在秋风中袅袅娜娜。
沈园的风韵应该不减当年吧!昔日郭老在《访沈园》时曾发出这样的感慨:“沈园变成了田圃,在今天看来,不是零落,而是蜕变。世界改造了,昨天的富室林园变成了今天的人民田圃。……陆游有知,如果他今天再来到沈园,他决不会伤心落泪,而是会引吭高歌的。”不知郭老若在世,面对沈园新的蜕变,又作何感想。
到过了沈园,人们都会问看到了那一堵题写《钗头凤》的粉墙了吗?宋人陈鹄就曾亲见,并把它记入《耆旧续闻》一书中,其文曰:“余若冠客会稽,游许氏园(其时沈园易姓许氏),见壁间有陆放翁题词,笔势飘逸……淳熙间,寺壁犹存,好事者以竹木护之,今不复存矣。”现在代之而起的,是一堵修建沈园时获得的宋代砖块垒成的宋砖壁,上嵌近人书写的陆游和唐琬酬和的两首《钗头凤》的碑石。大概在陆游的名字面前,书写者颇感赧颜,未敢留名于世。只是书法倒也飘逸俊秀,无负这文坛千古绝唱圣名。
徘徊在沈家园中,默默吟诵着动人的诗篇,那满园的秋色也似乎因此而显得分外凝重。人世间还有多少人会眺望那梦中的沈园,有多少人会在那沉沉的沈园中寻找自己残缺的梦。不必承诺,就让我们在这寂静的沈园等待一种天荒地老,等待一种只有彼此才明白的海枯石烂吧。既然不能千山万水共渡,何必去管一生一世的永恒呢,不怕身无彩凤,只要心有灵犀。
一个宋朝的园林,能够一代代地留传下来,到今天还依然有名,也许只有绍兴的沈园了。
沈园的出名是因了一出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相传,南宋爱国诗人陆游二十岁时娶了表妹唐琬,两人诗书唱和,绣花扑蝶,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可惜好景不长,唐琬只记得有一天,婆婆对她说,他们两个太相爱了,这会荒废儿子的学业,妨碍功名的。
唐琬至死都没有想通,相爱也会是一种罪名。不过她更没想通的是,那个据说在大风雨之夜出生在淮河一条船上的诗人,后来又横戈跃马抗击金兵的表哥,竟然违背不了父母之命,在一纸休书上签下了羞答答的大名。无情棒打得鸳鸯散,陆游再娶王氏,唐琬改嫁赵士程。从此,有情人不再是眷属。
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一个南宋的春天,两人邂逅于沈园。唐琬遣小吏给陆游送去酒肴。可是,今非昔比,爱侣已成他人之妻,陆游“怅然久之”,感慨万端。酒冷了,菜肴冷了,他把眼泪和酒一齐咽下,在粉墙上提笔挥毫,写下了那阕千古遗恨——《钗头凤》,唐琬看了这首词后非常伤感,也和词一首。
经不住《钗头凤》的诱惑,一个秋日的午后,轻轻地,我走近了沈园。
沈园,又名沈氏园,位于绍兴市区延安路和鲁迅路之间,本系沈氏私家花园。清乾隆《绍兴府志》引旧志:“在府城禹迹寺南会稽地,宋时池台极盛”,是当时越中的著名园林。数百年来,历经沧桑,沈园已“非复旧池台”。1984年,当地政府依传世《沈园图》重建,荒废湮没的名园才重见天日。
绍熙三年(1192年),陆游68岁时,重游沈园,又赋诗一首,在诗题中写道:“禹迹寺南有沈氏小园,四十年前尝题小词壁间,偶复一到而园已易主,读之怅然。”沈园由此而载入典籍。诗人陆游和表妹唐琬在粉墙上题写的两阙《钗头凤》,便成了千古遗恨的亮点。
伤心桥下,洒下几多同情泪;题词壁前,留连千古恩爱情。
人到绍兴,没有不到沈园凭吊的。而绍兴人多有在沈园办喜事的,仿佛这里就是人间爱的天堂。
走近沈园,即见郭沫若所书的“沈氏园”匾额高悬大门之上。郭老曾于60年代初到过沈园,这书迹,该是他那次游园所题的吧。此行的结果,还产生了一篇《访沈园》和一首记游的《钗头凤》。
三十多年前的沈园,已然不见陆游当日的“满园春色宫墙柳”了。有的只是蔬菜、浮藻和杂草。只是今天我进入沈园以后,才发现沈园又有了“蜕变”,它恢复了八百年前的风貌。不论楼台亭阁、小桥流水,还是假山叠石、绿柳丹枫,都十分宜人。
沈园中有一个大的四方池和一个较小的葫芦池。相传都是宋代沈园遗迹。今天,修整过的池塘不仅清澈可鉴,再无萧索的满池萍藻,而且塘边遍栽着杨柳,在秋风中袅袅娜娜。
沈园的风韵应该不减当年吧!昔日郭老在《访沈园》时曾发出这样的感慨:“沈园变成了田圃,在今天看来,不是零落,而是蜕变。世界改造了,昨天的富室林园变成了今天的人民田圃。……陆游有知,如果他今天再来到沈园,他决不会伤心落泪,而是会引吭高歌的。”不知郭老若在世,面对沈园新的蜕变,又作何感想。
到过了沈园,人们都会问看到了那一堵题写《钗头凤》的粉墙了吗?宋人陈鹄就曾亲见,并把它记入《耆旧续闻》一书中,其文曰:“余若冠客会稽,游许氏园(其时沈园易姓许氏),见壁间有陆放翁题词,笔势飘逸……淳熙间,寺壁犹存,好事者以竹木护之,今不复存矣。”现在代之而起的,是一堵修建沈园时获得的宋代砖块垒成的宋砖壁,上嵌近人书写的陆游和唐琬酬和的两首《钗头凤》的碑石。大概在陆游的名字面前,书写者颇感赧颜,未敢留名于世。只是书法倒也飘逸俊秀,无负这文坛千古绝唱圣名。
徘徊在沈家园中,默默吟诵着动人的诗篇,那满园的秋色也似乎因此而显得分外凝重。人世间还有多少人会眺望那梦中的沈园,有多少人会在那沉沉的沈园中寻找自己残缺的梦。不必承诺,就让我们在这寂静的沈园等待一种天荒地老,等待一种只有彼此才明白的海枯石烂吧。既然不能千山万水共渡,何必去管一生一世的永恒呢,不怕身无彩凤,只要心有灵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