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广西田阳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是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的产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在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对田阳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建设和作用进行剖析,探索以批发市场为核心、以行业协会和经纪人为渠道、以农户为基础的组织形式的建设,以期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民族地区;田阳;农业;批发市场
中图分类号:F7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7-0121-02
广西田阳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以下简称田阳批发市场)是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的产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已经成为促进当地农村社会和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经济组织形式与主要增长方式。该批发市场承担了田阳县主要经济作物交易和信息传递平台的功能,与各类农业协会相互配合,将农户的家庭生产与国内外大市场紧密对接,实现了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和产后良性循环发展,以批发市场为核心、以行业协会和经纪人为渠道、以农户为基础的组织形式初步形成,成为“市场+农户”农业经济组织形式的典范。
一、田阳批发市场概况
田阳批发市场是广西首批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国家农业部定点的“全国重点鲜活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和中华全国供销总社的重点龙头企业。目前,市场已经完成投资3 590万元,占地152亩,总建筑面积2.9万平方米,有交易棚14栋,经营铺位168间,设有冷储、物流、微机结算、宾馆服务和中介经营机构等配套设施。市场设有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并在农产品产区的乡镇设立8个检测站和2个流动监测组,配备先进的检测设备。
该批发市场是以蔬菜和水果(芒果为主)交易为主,已经成为田阳及周边县(区)秋冬菜、芒果等大宗农产品的主要集散市场。农民或批发商将蔬菜或水果组织到市场,由从事中介服务的本地经纪人代收,并进行挑拣、分类、包装,然后由贩运商运到各地批发销售。参与交易主体为作为生产者的农民、中间批发商、农产品经纪人、长途贩运商。市场交易时间集中在当年的6月至次年的3月,每年四五两个月休业。市场参与者除了以上交易主体以外,还有市场的关联事业者,即为市场提供运输、装卸、保安、通讯、银行、餐饮、住宿等服务人员。
市场的建设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极大地消除了该县蔬菜、水果滞销的现象。田阳县的果蔬销售由建成前只能销往区内及湖南长沙、湖北武汉、贵州遵义等地,到现今已销往国内20多个城市及俄罗斯、东盟各国,销售网络发展到除青海、西藏、台湾以外的全国各省市。
二、批发市场产生的客观性
田阳县位于广西西部,右江河谷中游,是壮族始祖布洛陀的故里,壮族人口占全县人口的90.2%。由于右江河谷平原冷空气难于入侵,冬季温暖,春季温度回升快,全年无霜,有“天然温室”之称,拥有发展亚热带特色农业的自然优势。但随着农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外部市场环境的快速变化,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流通渠道不畅,信息传递滞后与失真,农户的种植与市场销售严重脱节。原先的供销社经营模式和农村市场体系已远不能适应果蔬产业扩大和升级的需要,城东、城西、头塘、三雷登四个小型市场及四十多个蔬菜交易点的流通方式已不能满足农业生产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流通发展滞后最终造成果蔬严重滞销,大量的西红柿、芒果烂在地里,农民增产不增收,极大地挫伤农民的积极性。
三、带动和辐射作用分析
1.组织农业生产,调整种植结构。田阳批发市场通过“市场+经纪人(专业协会)+农户”的组织形式将全县从事果蔬生产的8.3万户、25万农民(占农业人口的82%)有效地组织起来,形成了组织性、规模化生产经营格局和市场导向型、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其“高接换冠”、“低位嫁接”、“果实套袋”芒果标准化栽培技术得到进一步推广。批发市场成为一个庞大的集合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的农业经济龙头组织,引导和组织全县的农业生产。当地农民围着积极调整农业结构、生产布局乃至生产技术规程。在市场的引导下,种植结构、粮经比例、区域布局得到优化。秋冬菜生产最初的大西红柿、青椒发展到圣女番茄、红宝石番茄、大葱、西洋南瓜、保加利亚牛角椒、白皮四季豆、早青一代西葫芦等三十多个名优品种;水果良种形成了台湾大青枣、凯特芒、艾文芒、金煌芒、夏威夷木瓜、“黑美人”西瓜等二十多种;生产的规模也快速扩大,蔬菜种植面积由1989年的0.47万亩发展到2007年的35万亩(含复种),其中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达30万亩;2007年水果种植面积达33.5万亩,总产量达8.1万吨,其中芒果种植由1981年不足500亩发展到2007年的13.5万亩,年产量达3.8万吨。
2.推动农业增产,促进农业增收。正如山东寿光经济繁荣的秘诀是得益于寿光蔬菜批发市场一样,田阳批发市场已成为县域内第一产业最重要的推动力量。由于田阳独特的区位优势,地处北方和南方之间,秋菜和冬菜上市时正好分别填补中国北方大棚和海南蔬菜上市后的空白,这种反季节生产的时鲜蔬菜在采摘后,通过交易市场快速进入消费领域,可以提高效益。田阳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商品化发展主要取决于批发市场,田阳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称为提高农村经济发展速度、效益和质量的关键。全县在结构调整中形成一系列比较成功的高产高效模式,进一步提高了农业效益。伴随着各种新品种的推广种植和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极大提高了农业产量和经济效益。
3.实现产品价值,增加农民收入。田阳批发市场建成前,部分果农因芒果销路不畅纷纷砍掉果树。市场建成后,很好地解决了农产品流通不畅的问题,农民不再为农产品的销路发愁,蔬果收入成了农民增收的主要增长点,市场不仅保证了农民种的蔬菜和水果能够及时销售,而且还可卖出高价钱。在河谷乡镇,农民收入80%来自蔬果生产,当地群众依靠发展农业经济走上富裕之路。
4.带动相关产业,吸收劳动力转移。务工经济成为很多民族地区实现地区经济快速增长的有效途径,但却因此带来了农村的“空壳化”现象,造成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更为滞后,因而该模式也备受争议。田阳县依靠批发市场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吸纳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开发本地资源、特色产业发展实现了较好地结合。
5.造就新型农民,改善传统意识。漫长的传统农业历史培育和造成了田阳农民自给自足的小农意识,并成为农民发展进步的思想桎梏,而田阳市场成为冲破小农意识、促进当地群众由传统农民向现代农民转变的有力武器。市场促进了商品意识、市场意识、科技意识和改革创新意识在群众中形成,提高了他们的素质,实现了由从事自给自足生产的传统农民向在商品经济大潮中搏击的现代农民的转变。围绕市场提供的信息调整农业结构、生产品种及生产技术规程,整个生产过程、生产方式都已纳入市场经济的活动之中。市场开阔了视野,促使广大群众的思想观念向市场经济转变,变“要我种”为“我要种”,积极性不断得到发挥。
四、结 语
1.结合地域特点,选择合适产业。形成科学合理的农业生产力布局调整结构是新阶段中国农业发展的中心任务。由于自然资源禀赋的差异性、作物所需资源的不可转移性和种植传统及观念的显著区别性等原因,造成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点,这种区域性特点,就要求我们在农业发展中必须结合各地实际,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优化资源配置、挖掘资源潜力,采取产业化经营,形成较大的市场规模,降低生产成本,释放和形成新的生产力。
2.服从经济规律,尊重市场选择。田阳批发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是在农产品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基础上建设的,这个过程充分尊重经济规律,坚持了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选择和调节。依靠市场打破传统思想束缚,可以有效提高农业商品率。田阳批发市场的成功,充分证明了产地批发市场可作为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势把民族地区农产品小生产有效联结起来,形成组织性、规模化生产经营,可以把分散的农产品集合起来,满足较大规模远途贩运与交易需要,突破生产单元小、批量少、品种多、分布地域广、农户营销成本高等因素的制约,很好地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流通之间的矛盾。这种直接建立在市场组织上的农业经济增长方式是一种长效增长方式,它能够在市场的引导下不断地调适组织结构及其运行机制,使该市场组织不断进步和发展,引导农业经济走上良性循环发展的道路。
2.政府协调服务,重视专业协会。田阳县高度重视农副产品的流通工作,先后实施“优粮、优蔗、优菜、优果、优畜”五大工程,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组织申报主要水果、蔬菜品种无公害产品认证并注册产品商标。“田阳香芒”由获取商标注册申请以来,积极向农民推广使用“田阳香芒”商标,以创立地方水果品牌,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当地每年举办广西田阳现代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博览会,搭建科技展示的平台,加快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和转化,提高田阳农业科技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政府积极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产品行业协会发展,鼓励把自然经济状态下的分散农户形成合力。围绕蔬、果等生产,以农业技术服务部门为依托,农民协会为补充,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协会和经纪人队伍,不断健全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农业生产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引导农民建立起“农村科技信息协会”、“芒果协会”、“蔬菜协会”、“农产品市场营销协会”等各类经济合作组织30多个,会员6 000多人。探索出协会、营销服务实体等组织运作的模式,协会、营销服务实体等组织,在引导生产、强化管理、产销衔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在发展民族地区农村经济进程中,农业经济组织形式多元化是一种发展的趋势。在不同地区或在同一地区农业中的制度安排的效率也不同。田阳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经验告诉我们,产地批发市场完全可作为中国民族地区一种新的组织形式进行有益的探索。
参考文献:
[1]龙祖坤.民族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模式选择[J].生产力研究,2007,(2).
[2]张义春.中国区域农业发展模式的构想[J].北方经贸,2004,(10).
[3]曹俊杰.中国东部地区几种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比较及启示[J].农业经济,2009,(1).[责任编辑 吴明宇]
关键词:民族地区;田阳;农业;批发市场
中图分类号:F7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7-0121-02
广西田阳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以下简称田阳批发市场)是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的产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已经成为促进当地农村社会和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经济组织形式与主要增长方式。该批发市场承担了田阳县主要经济作物交易和信息传递平台的功能,与各类农业协会相互配合,将农户的家庭生产与国内外大市场紧密对接,实现了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和产后良性循环发展,以批发市场为核心、以行业协会和经纪人为渠道、以农户为基础的组织形式初步形成,成为“市场+农户”农业经济组织形式的典范。
一、田阳批发市场概况
田阳批发市场是广西首批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国家农业部定点的“全国重点鲜活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和中华全国供销总社的重点龙头企业。目前,市场已经完成投资3 590万元,占地152亩,总建筑面积2.9万平方米,有交易棚14栋,经营铺位168间,设有冷储、物流、微机结算、宾馆服务和中介经营机构等配套设施。市场设有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并在农产品产区的乡镇设立8个检测站和2个流动监测组,配备先进的检测设备。
该批发市场是以蔬菜和水果(芒果为主)交易为主,已经成为田阳及周边县(区)秋冬菜、芒果等大宗农产品的主要集散市场。农民或批发商将蔬菜或水果组织到市场,由从事中介服务的本地经纪人代收,并进行挑拣、分类、包装,然后由贩运商运到各地批发销售。参与交易主体为作为生产者的农民、中间批发商、农产品经纪人、长途贩运商。市场交易时间集中在当年的6月至次年的3月,每年四五两个月休业。市场参与者除了以上交易主体以外,还有市场的关联事业者,即为市场提供运输、装卸、保安、通讯、银行、餐饮、住宿等服务人员。
市场的建设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极大地消除了该县蔬菜、水果滞销的现象。田阳县的果蔬销售由建成前只能销往区内及湖南长沙、湖北武汉、贵州遵义等地,到现今已销往国内20多个城市及俄罗斯、东盟各国,销售网络发展到除青海、西藏、台湾以外的全国各省市。
二、批发市场产生的客观性
田阳县位于广西西部,右江河谷中游,是壮族始祖布洛陀的故里,壮族人口占全县人口的90.2%。由于右江河谷平原冷空气难于入侵,冬季温暖,春季温度回升快,全年无霜,有“天然温室”之称,拥有发展亚热带特色农业的自然优势。但随着农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外部市场环境的快速变化,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流通渠道不畅,信息传递滞后与失真,农户的种植与市场销售严重脱节。原先的供销社经营模式和农村市场体系已远不能适应果蔬产业扩大和升级的需要,城东、城西、头塘、三雷登四个小型市场及四十多个蔬菜交易点的流通方式已不能满足农业生产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流通发展滞后最终造成果蔬严重滞销,大量的西红柿、芒果烂在地里,农民增产不增收,极大地挫伤农民的积极性。
三、带动和辐射作用分析
1.组织农业生产,调整种植结构。田阳批发市场通过“市场+经纪人(专业协会)+农户”的组织形式将全县从事果蔬生产的8.3万户、25万农民(占农业人口的82%)有效地组织起来,形成了组织性、规模化生产经营格局和市场导向型、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其“高接换冠”、“低位嫁接”、“果实套袋”芒果标准化栽培技术得到进一步推广。批发市场成为一个庞大的集合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的农业经济龙头组织,引导和组织全县的农业生产。当地农民围着积极调整农业结构、生产布局乃至生产技术规程。在市场的引导下,种植结构、粮经比例、区域布局得到优化。秋冬菜生产最初的大西红柿、青椒发展到圣女番茄、红宝石番茄、大葱、西洋南瓜、保加利亚牛角椒、白皮四季豆、早青一代西葫芦等三十多个名优品种;水果良种形成了台湾大青枣、凯特芒、艾文芒、金煌芒、夏威夷木瓜、“黑美人”西瓜等二十多种;生产的规模也快速扩大,蔬菜种植面积由1989年的0.47万亩发展到2007年的35万亩(含复种),其中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达30万亩;2007年水果种植面积达33.5万亩,总产量达8.1万吨,其中芒果种植由1981年不足500亩发展到2007年的13.5万亩,年产量达3.8万吨。
2.推动农业增产,促进农业增收。正如山东寿光经济繁荣的秘诀是得益于寿光蔬菜批发市场一样,田阳批发市场已成为县域内第一产业最重要的推动力量。由于田阳独特的区位优势,地处北方和南方之间,秋菜和冬菜上市时正好分别填补中国北方大棚和海南蔬菜上市后的空白,这种反季节生产的时鲜蔬菜在采摘后,通过交易市场快速进入消费领域,可以提高效益。田阳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商品化发展主要取决于批发市场,田阳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称为提高农村经济发展速度、效益和质量的关键。全县在结构调整中形成一系列比较成功的高产高效模式,进一步提高了农业效益。伴随着各种新品种的推广种植和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极大提高了农业产量和经济效益。
3.实现产品价值,增加农民收入。田阳批发市场建成前,部分果农因芒果销路不畅纷纷砍掉果树。市场建成后,很好地解决了农产品流通不畅的问题,农民不再为农产品的销路发愁,蔬果收入成了农民增收的主要增长点,市场不仅保证了农民种的蔬菜和水果能够及时销售,而且还可卖出高价钱。在河谷乡镇,农民收入80%来自蔬果生产,当地群众依靠发展农业经济走上富裕之路。
4.带动相关产业,吸收劳动力转移。务工经济成为很多民族地区实现地区经济快速增长的有效途径,但却因此带来了农村的“空壳化”现象,造成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更为滞后,因而该模式也备受争议。田阳县依靠批发市场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吸纳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开发本地资源、特色产业发展实现了较好地结合。
5.造就新型农民,改善传统意识。漫长的传统农业历史培育和造成了田阳农民自给自足的小农意识,并成为农民发展进步的思想桎梏,而田阳市场成为冲破小农意识、促进当地群众由传统农民向现代农民转变的有力武器。市场促进了商品意识、市场意识、科技意识和改革创新意识在群众中形成,提高了他们的素质,实现了由从事自给自足生产的传统农民向在商品经济大潮中搏击的现代农民的转变。围绕市场提供的信息调整农业结构、生产品种及生产技术规程,整个生产过程、生产方式都已纳入市场经济的活动之中。市场开阔了视野,促使广大群众的思想观念向市场经济转变,变“要我种”为“我要种”,积极性不断得到发挥。
四、结 语
1.结合地域特点,选择合适产业。形成科学合理的农业生产力布局调整结构是新阶段中国农业发展的中心任务。由于自然资源禀赋的差异性、作物所需资源的不可转移性和种植传统及观念的显著区别性等原因,造成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点,这种区域性特点,就要求我们在农业发展中必须结合各地实际,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优化资源配置、挖掘资源潜力,采取产业化经营,形成较大的市场规模,降低生产成本,释放和形成新的生产力。
2.服从经济规律,尊重市场选择。田阳批发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是在农产品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基础上建设的,这个过程充分尊重经济规律,坚持了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选择和调节。依靠市场打破传统思想束缚,可以有效提高农业商品率。田阳批发市场的成功,充分证明了产地批发市场可作为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势把民族地区农产品小生产有效联结起来,形成组织性、规模化生产经营,可以把分散的农产品集合起来,满足较大规模远途贩运与交易需要,突破生产单元小、批量少、品种多、分布地域广、农户营销成本高等因素的制约,很好地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流通之间的矛盾。这种直接建立在市场组织上的农业经济增长方式是一种长效增长方式,它能够在市场的引导下不断地调适组织结构及其运行机制,使该市场组织不断进步和发展,引导农业经济走上良性循环发展的道路。
2.政府协调服务,重视专业协会。田阳县高度重视农副产品的流通工作,先后实施“优粮、优蔗、优菜、优果、优畜”五大工程,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组织申报主要水果、蔬菜品种无公害产品认证并注册产品商标。“田阳香芒”由获取商标注册申请以来,积极向农民推广使用“田阳香芒”商标,以创立地方水果品牌,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当地每年举办广西田阳现代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博览会,搭建科技展示的平台,加快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和转化,提高田阳农业科技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政府积极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产品行业协会发展,鼓励把自然经济状态下的分散农户形成合力。围绕蔬、果等生产,以农业技术服务部门为依托,农民协会为补充,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协会和经纪人队伍,不断健全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农业生产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引导农民建立起“农村科技信息协会”、“芒果协会”、“蔬菜协会”、“农产品市场营销协会”等各类经济合作组织30多个,会员6 000多人。探索出协会、营销服务实体等组织运作的模式,协会、营销服务实体等组织,在引导生产、强化管理、产销衔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在发展民族地区农村经济进程中,农业经济组织形式多元化是一种发展的趋势。在不同地区或在同一地区农业中的制度安排的效率也不同。田阳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经验告诉我们,产地批发市场完全可作为中国民族地区一种新的组织形式进行有益的探索。
参考文献:
[1]龙祖坤.民族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模式选择[J].生产力研究,2007,(2).
[2]张义春.中国区域农业发展模式的构想[J].北方经贸,2004,(10).
[3]曹俊杰.中国东部地区几种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比较及启示[J].农业经济,2009,(1).[责任编辑 吴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