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朗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也是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积极承担的教学任务,教师通过对合理的朗读教学策略的研究和使用,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语文素养。就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现状,需要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进行有效教学措施的研究,提升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实效性,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助力。基于此,笔者将结合自身的实践教学经验,分析在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策略,旨在为广大小学语文教师提供一定的教学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 朗读能力 培养 策略
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其中朗读能力培养对于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朗读也是阅读教学的方法之一,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强化阅读教学效果。基于朗读教学的重要性,笔者将结合自身的实践教学经验,作如下分析。
一、加强朗读教学重视程度,扩充朗读学习时间
为强化朗读教学效果,首先需要从意识上认清朗读教学的重要性,具体来说就是需要保证充足的朗读教学时间。教师需要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将新课改教学理念融入课堂教学实践中,带动小学生主动朗读。教师要合理分配45分钟的小学语文课堂,根据教学内容的多少为学生提供5到10分钟的朗读学习时间,为学生提供进行朗读训练的契机。例如在《父亲的菜园》课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5分钟朗读活动,利用朗读学习活动中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对于学生的朗读能力提升具有积极意义。
二、促进朗读训练方法的多样化
基于小学生的年龄层次,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积极发挥自身的教学指导作用,但是为强化教学有效性,教师在朗读教学活动中应该强调朗读教学训练方法的多样化,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体验,培养学生的语感,提升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此外,教师需要把书面语言变为口头语言,同时抓住一些关键性语句和用词,声情并茂地感染学生。例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教师可在指导朗读过程中先引导学生了解故事背景,把握基本的情感基调,再让学生用同情、悲愤之情表现小女孩内心美好的愿望以及希望破灭的黑暗现实。如此,学生便能理解课文更深层次的情感,激起心中的波澜。其次,应该强化学生的多样化朗读。由于小学生的学习经验、生活经历和学习能力具有差异性,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应该强调学生的阅读方式和阅读体验的一致性,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大的阅读空间,应尊重学生的这种差异,不断丰富朗读的形式。比如,对一些角色较多的小说或戏剧,可在学生充分理解人物形象的基础上,分角色朗读,排演课本剧,寓教于乐;对于一些抒情性强的散文作品,可借助配乐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让学生在音乐的辅助下唤醒朗读的兴趣,提高朗读能力;对一些情感表达较为丰富的课文,可让学生进行对比朗读,可以是快读,也可以是慢读,可以是高兴地读,也可以是悲伤地读……最后,科学评读。在多样化朗读结束后,教师应适时进行科学的评价。只要学生能够读出真情实感,并能准确理解和表达朗读内容的,教师都要给予肯定,尊重学生看问题的不同立场、方式、方法的習惯,避免朗读教学形式化、表面化,使每一个学生在评价过程中领略成功的喜悦。
三、为学生提供科学的朗读方法指导
1.正确引导学生在朗读中理解想象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影响着科技发展,推动者社会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合理的想象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阅读效果。如我在教学古诗《宿新市徐公店》时,先把全诗通读完后,再请学生闭上眼睛,听我通读古诗,听完后,一时没让学生睁开眼,而是静静地等了半分钟,才让学生把自己脑中的图画勾勒出来。结果学生的描述一个比一个精彩,一幅生机盎然的农村生活画面已经印在他们的脑子里了。
2.引导学生准确断句
朗读的效果关键在于语调和停顿,即取决于标点符号。根据不同的标点指导朗读,就更能读出正确的语调和适当的语气。如我在教学《船长》一文时,在朗读中,引导学生作好标记,在记述船长的命令多处使用感叹号,同时启发学生借助感叹思绪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的思想境界与性格特点。这样,哈尔威船长那种临危不惧,从容镇定,心中装着别人,唯独没有自己的舍己为人的高大形象与崇高精神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产生了身临其境之感,由此,较好地抓住文中关键,突破了难点。
四、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提升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实效性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优化朗读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师要关注多种朗读活动的开发,利用小学生喜爱的形式,让小学生自愿融入到朗读学习活动中,才能取得良好的朗读教学效果。比如,教师可以利用表演朗读法实施教学,表演朗读法具有声情并茂的特点,也能够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理解课文中的人物性格以及文章故事的思想内涵,使学生在情境中提升个人朗读能力。像在讲解《小儿垂钓》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一边表演,一边朗读。第二,教师可以利用情境创设法实施朗读教学,让学生成为情境的创设者,成为课堂的主人。像在讲解《九寨沟》的过程中,在学生朗读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合理情境。
五、结束
综上所述,朗读能力是小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目标。朗读教学的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朗朗读书声是小学语文课堂的重要特点,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就无法完成教学目标。在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的今天,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关注学生朗读能力的形成与培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活动,让学生成为朗读学习的主体,促进学生语感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万云鹏.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3,12(23):101-102.
[2]王志颖.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7,12(01):78-79.
[3]张少华.浅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J].亚太教育,2015,34(08):150-152.
[4]李良娟.浅议学生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3,34(21):173-174.
【关键词】小学语文 朗读能力 培养 策略
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其中朗读能力培养对于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朗读也是阅读教学的方法之一,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强化阅读教学效果。基于朗读教学的重要性,笔者将结合自身的实践教学经验,作如下分析。
一、加强朗读教学重视程度,扩充朗读学习时间
为强化朗读教学效果,首先需要从意识上认清朗读教学的重要性,具体来说就是需要保证充足的朗读教学时间。教师需要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将新课改教学理念融入课堂教学实践中,带动小学生主动朗读。教师要合理分配45分钟的小学语文课堂,根据教学内容的多少为学生提供5到10分钟的朗读学习时间,为学生提供进行朗读训练的契机。例如在《父亲的菜园》课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5分钟朗读活动,利用朗读学习活动中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对于学生的朗读能力提升具有积极意义。
二、促进朗读训练方法的多样化
基于小学生的年龄层次,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积极发挥自身的教学指导作用,但是为强化教学有效性,教师在朗读教学活动中应该强调朗读教学训练方法的多样化,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体验,培养学生的语感,提升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此外,教师需要把书面语言变为口头语言,同时抓住一些关键性语句和用词,声情并茂地感染学生。例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教师可在指导朗读过程中先引导学生了解故事背景,把握基本的情感基调,再让学生用同情、悲愤之情表现小女孩内心美好的愿望以及希望破灭的黑暗现实。如此,学生便能理解课文更深层次的情感,激起心中的波澜。其次,应该强化学生的多样化朗读。由于小学生的学习经验、生活经历和学习能力具有差异性,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应该强调学生的阅读方式和阅读体验的一致性,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大的阅读空间,应尊重学生的这种差异,不断丰富朗读的形式。比如,对一些角色较多的小说或戏剧,可在学生充分理解人物形象的基础上,分角色朗读,排演课本剧,寓教于乐;对于一些抒情性强的散文作品,可借助配乐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让学生在音乐的辅助下唤醒朗读的兴趣,提高朗读能力;对一些情感表达较为丰富的课文,可让学生进行对比朗读,可以是快读,也可以是慢读,可以是高兴地读,也可以是悲伤地读……最后,科学评读。在多样化朗读结束后,教师应适时进行科学的评价。只要学生能够读出真情实感,并能准确理解和表达朗读内容的,教师都要给予肯定,尊重学生看问题的不同立场、方式、方法的習惯,避免朗读教学形式化、表面化,使每一个学生在评价过程中领略成功的喜悦。
三、为学生提供科学的朗读方法指导
1.正确引导学生在朗读中理解想象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影响着科技发展,推动者社会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合理的想象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阅读效果。如我在教学古诗《宿新市徐公店》时,先把全诗通读完后,再请学生闭上眼睛,听我通读古诗,听完后,一时没让学生睁开眼,而是静静地等了半分钟,才让学生把自己脑中的图画勾勒出来。结果学生的描述一个比一个精彩,一幅生机盎然的农村生活画面已经印在他们的脑子里了。
2.引导学生准确断句
朗读的效果关键在于语调和停顿,即取决于标点符号。根据不同的标点指导朗读,就更能读出正确的语调和适当的语气。如我在教学《船长》一文时,在朗读中,引导学生作好标记,在记述船长的命令多处使用感叹号,同时启发学生借助感叹思绪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的思想境界与性格特点。这样,哈尔威船长那种临危不惧,从容镇定,心中装着别人,唯独没有自己的舍己为人的高大形象与崇高精神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产生了身临其境之感,由此,较好地抓住文中关键,突破了难点。
四、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提升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实效性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优化朗读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师要关注多种朗读活动的开发,利用小学生喜爱的形式,让小学生自愿融入到朗读学习活动中,才能取得良好的朗读教学效果。比如,教师可以利用表演朗读法实施教学,表演朗读法具有声情并茂的特点,也能够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理解课文中的人物性格以及文章故事的思想内涵,使学生在情境中提升个人朗读能力。像在讲解《小儿垂钓》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一边表演,一边朗读。第二,教师可以利用情境创设法实施朗读教学,让学生成为情境的创设者,成为课堂的主人。像在讲解《九寨沟》的过程中,在学生朗读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合理情境。
五、结束
综上所述,朗读能力是小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目标。朗读教学的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朗朗读书声是小学语文课堂的重要特点,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就无法完成教学目标。在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的今天,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关注学生朗读能力的形成与培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活动,让学生成为朗读学习的主体,促进学生语感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万云鹏.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3,12(23):101-102.
[2]王志颖.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7,12(01):78-79.
[3]张少华.浅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J].亚太教育,2015,34(08):150-152.
[4]李良娟.浅议学生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3,34(21):17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