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教学,“传道授业解惑”,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语文知识的传授,即“授业解惑”;二是思想政治教育,即“传道”。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既要传授语文知识,又要在授课中对学生渗透思想教育。笔者侧重举例论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情感体会
在素质教育理念的引导下,德育教育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通过有效的德育教育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与健全的人格。从初中语文教学的内容来看,其中承载着许多具有先进行的知识,运用科学的策略可以有效地渗透德育教育,帮助教师在完成初中语文教学任务的同时深化德育教育。本文主要从当前的实际教学情况出发,结合渗透教育的特点,从多方面来论述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一、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性学科,所包含的德育内容十分丰富,它对一个人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广泛的。目前,在不少中学生中存在着学生公德意识淡薄、缺乏诚信、价值观比较模糊、自我中心意识突出的现象,对此更应该寻找有效的方法,加强德育方面的教育。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十分必要。在教学中进行语言训练、人物形象的分析,利用各种手段创设情境,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尊老爱幼、遵纪守法等方面的教育,培养良好的意志、品格和爱美情趣,在感悟与体验中催化情感,激发内部因素,使思想道德教育融合、渗透于教学中。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点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该把它的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挖掘教材的思想点,对学生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想教育,把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情操教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之中。
中国需要德才兼备的人,这样的人的培养是离不开教育的,因此,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重任就落在了教育者的肩上,尤其落在语文工作者的肩上,这是由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决定的,因为语文工作者既要教书,还要育人,所以做好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是时代的需要、是国家、民族发展的需要。
二、引导学生参与情感体会
人类都是具有情感的动物,也正是因为情感,使人类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并且在生活中有许多情感是值得学生来体会的,尤其在青春叛逆期,学生正是因为缺乏对情感的体验才造成种种矛盾。于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情感体会,就以《背影》的教学为例,引导学生父亲那无言的厚爱。在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问题,青春期的孩子十分敏感,常常认为父母忙于工作而忽略了对他们的爱,也就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亲子关系的疏远。那么在《背影》的教学中,教师不必再过多地纠结于字词的教学,而要通过一步步地深化,让学生从作者的角度来思考。学生会发现,父亲年轻时那伟岸的背影已经不在了,那到底是什么压垮了父亲的背呢?学生这时会思考,其实父亲并不是不爱我们,而是有来源于生活与工作的压力,必须要更专注地投入工作,为家庭的生活提供必要的保障。学生就这样一点点地理解父母那些无言的爱,不是不爱,只是厚爱无需多言。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情感,结合自身的生活进行思考,从而情感的力量解决青春路上的各种困难。
三、以师之品,言传身教
乌申斯基说过:在教育中的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古语“言教莫如身教”,讲的就是这一道理。教师每天都会把自己的思想和举止“曝光”在学生面前,对学生产生着直接的、广泛的和深刻的影响。因此,教师要完善自身的人格体系,让诚实守信、友善谦和、言行一致、坚韧勤劳等美德自然流露于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中,自然流露在举手投足之间,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审美作用,进而成为学生效仿的楷模。无言的人格示范往往能远远超越刻意的“教育”,其间所蕴含的道德修养会悄悄地渗透到灵魂深处,慢慢感化学生的心靈,激励他们去求真、求善、求美,形成良好的品德修养。
四、在写作中渗透德育
写作是中学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写作能力关键是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发现生活、品味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在写作教学过程中适当地渗透德育,对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会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从身边琐事中去体味市井百态,去关注社会,去感悟人生,让他们从生活的小事中,透过现象看本质,做出合乎情理的感悟,给人以思想上的升华。教师提供某些具体人物形象,让学生展开类比联想,感悟人生、感悟生活。
总而言之,德育教育在初中教学阶段有着不可替代的教学作用,引导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逐步完善人格魅力与养成与品行的端正。而初中语文教学旨在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爱国主义情怀,以及让学生接受文学作品中正能量的洗礼。那么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意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充分挖掘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可用资源,采取科学的策略渗透德育教学,在提升学生文学素养与综合能力的提升促进学生思想的端正与品质的培养。
关键词: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情感体会
在素质教育理念的引导下,德育教育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通过有效的德育教育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与健全的人格。从初中语文教学的内容来看,其中承载着许多具有先进行的知识,运用科学的策略可以有效地渗透德育教育,帮助教师在完成初中语文教学任务的同时深化德育教育。本文主要从当前的实际教学情况出发,结合渗透教育的特点,从多方面来论述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一、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性学科,所包含的德育内容十分丰富,它对一个人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广泛的。目前,在不少中学生中存在着学生公德意识淡薄、缺乏诚信、价值观比较模糊、自我中心意识突出的现象,对此更应该寻找有效的方法,加强德育方面的教育。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十分必要。在教学中进行语言训练、人物形象的分析,利用各种手段创设情境,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尊老爱幼、遵纪守法等方面的教育,培养良好的意志、品格和爱美情趣,在感悟与体验中催化情感,激发内部因素,使思想道德教育融合、渗透于教学中。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点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该把它的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挖掘教材的思想点,对学生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想教育,把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情操教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之中。
中国需要德才兼备的人,这样的人的培养是离不开教育的,因此,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重任就落在了教育者的肩上,尤其落在语文工作者的肩上,这是由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决定的,因为语文工作者既要教书,还要育人,所以做好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是时代的需要、是国家、民族发展的需要。
二、引导学生参与情感体会
人类都是具有情感的动物,也正是因为情感,使人类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并且在生活中有许多情感是值得学生来体会的,尤其在青春叛逆期,学生正是因为缺乏对情感的体验才造成种种矛盾。于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情感体会,就以《背影》的教学为例,引导学生父亲那无言的厚爱。在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问题,青春期的孩子十分敏感,常常认为父母忙于工作而忽略了对他们的爱,也就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亲子关系的疏远。那么在《背影》的教学中,教师不必再过多地纠结于字词的教学,而要通过一步步地深化,让学生从作者的角度来思考。学生会发现,父亲年轻时那伟岸的背影已经不在了,那到底是什么压垮了父亲的背呢?学生这时会思考,其实父亲并不是不爱我们,而是有来源于生活与工作的压力,必须要更专注地投入工作,为家庭的生活提供必要的保障。学生就这样一点点地理解父母那些无言的爱,不是不爱,只是厚爱无需多言。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情感,结合自身的生活进行思考,从而情感的力量解决青春路上的各种困难。
三、以师之品,言传身教
乌申斯基说过:在教育中的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古语“言教莫如身教”,讲的就是这一道理。教师每天都会把自己的思想和举止“曝光”在学生面前,对学生产生着直接的、广泛的和深刻的影响。因此,教师要完善自身的人格体系,让诚实守信、友善谦和、言行一致、坚韧勤劳等美德自然流露于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中,自然流露在举手投足之间,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审美作用,进而成为学生效仿的楷模。无言的人格示范往往能远远超越刻意的“教育”,其间所蕴含的道德修养会悄悄地渗透到灵魂深处,慢慢感化学生的心靈,激励他们去求真、求善、求美,形成良好的品德修养。
四、在写作中渗透德育
写作是中学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写作能力关键是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发现生活、品味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在写作教学过程中适当地渗透德育,对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会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从身边琐事中去体味市井百态,去关注社会,去感悟人生,让他们从生活的小事中,透过现象看本质,做出合乎情理的感悟,给人以思想上的升华。教师提供某些具体人物形象,让学生展开类比联想,感悟人生、感悟生活。
总而言之,德育教育在初中教学阶段有着不可替代的教学作用,引导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逐步完善人格魅力与养成与品行的端正。而初中语文教学旨在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爱国主义情怀,以及让学生接受文学作品中正能量的洗礼。那么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意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充分挖掘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可用资源,采取科学的策略渗透德育教学,在提升学生文学素养与综合能力的提升促进学生思想的端正与品质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