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记创伤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t00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其他文献
基金项目:本文系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郭沫若研究)项目“郭沫若创作中的中西文化融合与重构研究以1919年—1921年为例”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GY2017C04。  摘 要:郭沫若的《女神》自出版以来便被认为是现代诗歌的奠基之作,其意义价值不仅表现在诗歌全新的形式,独特的风格,深刻的思想与蓬勃的气势上,还表现在独特“大海”意象的运用。本文拟立足于对《女神》中“大海”意象的解读,以说明郭沫若在
摘 要:英美文学是英美两国人民对他们人生体验的文化变现形式,阅读英美的文学作品,也可以让我们了解西方文化的思想特点、看待世界的态度、价值评判。《呼啸山庄》就是一个英美文学作品,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看到很多英美文学宗教文化的特点,因此,本文就以其为例,分析了英美文学宗教化的特征。  关键词:英美文学;宗教化特征;《呼啸山庄》  作者简介:郑伟红(1985-),女,汉族,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人,硕士研究生
摘 要:对于纪录片这一“影像意义系统”构成的文本,从叙事学的视角研究,从十九世纪的结构主义到新叙事学,研究者开始把焦点放在叙述文本主体的“人”上,与其说纪录片是关于“故事”语言学的建构,不如说是各相关叙事主体之间关于意识形态的对话。陈为军通过与事件人物建立平等关系的前提下达到身份认同。本文将结合《好死不如赖活着》这部纪录片,从叙事学和哲学的视角来研究纪录片创作活动中的主体意识。  关键词:纪录片;
摘 要:德国柏林自由大学的汉学系教授罗梅君作为1974年第一批被联邦德国派往中国交换学习的德国女大学生之一,是第一位将中国女性这一群体作为研究对象的德国女汉学家。本文将通过厘清其汉学研究之路,全面梳理其汉学研究成就,以展现德国当代女性汉学家独特的汉学研究视角和德国女性汉学家为中华文化传播所作出的贡献。  关键词:德国女性汉学家;罗梅君;德国汉学研究;近代史研究;妇女研究  作者简介:丁逢(1993
摘 要:奈保尔早期作品中的狂欢化品格与后来他倡导的普世文明有何联系呢?奈保尔首部出版作品《通灵的按摩师》中遵循了西方文学传统带有“社会喜剧”色彩,但喜剧只是表面,深层却反映了殖民地移民这类边缘人心理深层结构中的焦虑,是奈保尔普世文明观的动因和情感出发点。  关键词:狂欢化;《通灵的按摩师》;奈保尔;身份焦虑  作者简介:李妍,女,汉,山东理工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语言
摘 要:茶文化作为中国古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中国文学形式中得到广泛表现,《镜花缘》作为清代著名小说,多重角度进行古典文化中茶文化的描写。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对《镜花缘》中的具体茶描写进行分析,分析在对古典茶文化描写过程中渗透的中华传统文化特性,同时也探讨带有清代茶文化的美学特性。  关键词:古典文学;茶文化;美学;镜花缘  作者简介:何莉丽(1978.8-),女,汉族,甘肃定西人,讲师,文学硕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26--01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塞林格的代表作,他成功地为我们塑造了一个青春期的反叛少年——霍尔顿。作品中,作者把这位16岁男孩的空虚、苦闷、彷徨描写得淋漓尽致。  文章的开头,霍尔顿被潘西中学开除了,这已经是他第四次被学校开除,也许是他真的不适合学校生活,因为他的心思几乎不在学习上,而是老想着一些与
我听见风的声音,在山谷间回荡激越  寂寞的麦花被骏马奔驰  不断地重复,不断地重复着幸福的回音  终有雨雪的感动  从遥远的地方赶来  我听见风的声音,在海岸邊徘徊跳跃  经年的浪花被梨花侵染  疯狂地怒吼,疯狂地怒吼着悲凉的灵魂  守望过往的相拥  从缥缈的天空追随  我听见风的声音,在眼眸里沉静浮沉  悸动的火花被星光抚慰  忧伤的淋湿,忧伤的淋湿了断桥的深夜  那些花朵啊,是风的影子  而风
作者简介:易宏玲(1979-),女,汉族,湖南株洲人,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西方伦理思想史。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03--01  继与作家王树兴合著《这就是我想过的生活》之后,车凤博士于2017年4月独著出版了《境由心生:一个中国小镇的文明生态与文化哲学》一书。该书中所述的因被誉为“现实版的桃花源”
摘 要:本文旨在探讨和分析屠格涅夫笔下的典型女性形象——《贵族之家》中的少女丽莎,通过描写,既可以揭示时代背景下的社会现象,又能够感受俄罗斯现实主义作家屠格涅夫的写作手法,充分领悟“屠格涅夫少女”这一经典形象。  关键词:屠格涅夫;少女形象;社会意义  作者简介:张颢倚(1989-),女,河南省郑州市人,助教,研究方向:俄语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