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损害的法学内涵解读——以损害与权利的逻辑关联为视角

来源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yo884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确理解法学意义上的损害,是对自然资源损害法学内涵进行解读的基本前提。自然资源损害,是指民事主体的自然资源权益遭受到的不利益影响。对自然资源损害法学内涵的理解和把握,应立足于三个基本要素:民事主体、自然资源权益、不利益影响。在法学领域针对自然条件和自然因素受到破坏的同类研究中,以权利为前提理性解读自然资源损害的法学内涵,可在一定程度上摆脱同类研究既有思维定势的影响,有助于构建“权利-损害-救济”的法律逻辑,并有利于丰富损害责任的理论构成及推进损害救济机制多元化的研究。 Correctly understanding the damage in the sense of law is the basic premise for interpreting the connotation of law of natural resources damage. Damage to natural resources refers to the unfavorable influence on th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natural resources of the civil subject. Understanding and grasping the connotation of law of natural resources damage should be based on three basic elements: civil subject,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non-profit influence. In the field of law, the legal connotation of rationally interpreting the damage of natural resources in the same type of research that has been damaged by natural conditions and natural factors in the field of law can, to a certain extent, free itself from the influence of existing thinking in similar research and help to build the “Right - damage - relief ” legal logic, and is conducive to enriching the theoretical composition of liability for damage and promoting the study of the diversification of damage relief mechanism.
其他文献
相信许多科学老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和感受:经历了探究、实验、汇报之后,个别学生还是坚持自己的错误观点。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我觉得究其原因是这些学生在科学课上缺乏思
低碳经济背景下,武汉新港作为城市航运中心和物流中心职能最主要的载体既承受着长江经济带港口城市的压力,又面临着内部资源整合、港区建设、航运服务业发展等问题,处在低碳
近来日本家电巨头集体亏损、多家国际航空公司申请破产、制造业巨头接连倒闭等事件引起了世界广泛关注。毋庸置疑,国际金融危机是造成这些国际企业巨头纷纷败北的呕要绣因,但或
生命教育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小学数学教学需要教师走进学生的心灵,确立生命意识,以我们的“心”和“情”来感化学生的“心”和“情”,努力构建生命化数学课堂,让数学教学充满生命
就在特斯拉在中国造势如火如荼的时候,特斯拉中国区总经理郑景顺却黯然离职了。郑顺景的离开显得非常突然。3月27日晚,郑顺景还像往常一样,在微博上发出一张特斯拉汽车的图片。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扬合作精神。”由此可见,口语交际能力
目前,信息消费对中国经济的拉动作用正进一步出现,去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制定了到2015年信息消费规模超过3.2万亿元的目标。
当全球经济危机向我国袭来时,保守主义与悲观主义终于出台亮相,它们批评的主流是,依赖"货物出口"和"制造业导向"使我国无法应对这一场灾难;建议,完全以承接别国外包出来的服务或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仅凭一己之力难以建立竞争优势,市场竞争的主体逐步转向到供应链的竞争。快速反应、持久合作的供应链体系将主导企业未来命运。有鉴于此,企业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