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对比分析传统术式以及无张力修补术式在腹股沟斜疝的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0例腹股沟斜疝患者,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为40例。对照组应用传统术式,观察组应用无张力修补术式。结果:两组手术所需时间、下床进行活动的时间、总治疗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股沟斜疝的治疗中,无张力修补术式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关键词】 无张力修补术 腹股沟斜疝 应用效果
在临床上,腹股沟疝的发病率较高,手术疗法属于常用的治疗方法,传统术式以及无张力修补术式均属于使用率较高的术式,均能够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为了深入地分析上述两种术式在腹股沟斜疝的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本研究选取80例该病症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现作如下汇报。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1年6月~2013年6月,我院共收治80例腹股沟斜疝患者,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为40例。对照组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为21~83岁,平均年龄为(55.3±2.5)岁,病程为5个月~8年,平均病程为(3.4±1.3)年;观察组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为23~86岁,平均年龄为(55.6±2.6)岁,病程为6个月~9年,平均病程为(3.5±1.5)年。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如性别、平均年龄及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以可实施组间对比研究。
1.2 方法
1.2.1 对照组行传统的腹股沟斜疝修补手术
对患者行连续硬膜外麻醉,然后常规进行消毒和铺巾,选取患者的内、外环的中间部位行斜切口,长度为6cm左右;将患者的腹外斜肌腱膜切开,并对其精索以及腹外斜肌腱膜进行游离,要注意避开患者的髂腹股沟神经以及髂腹下神经,以使其疝囊充分显露,将患者的疝囊放置于患者的腹腔内,如果患者的疝囊较大,需对其进行横断处理[1];针对近端疝囊,需要首先回纳内容物,然后切断近疝囊颈,并将其放置于患者的腹腔内;针对远端疝囊,需对其进行旷置,并需要翻转出其内面,以对精索进行包绕,然后行常规缝合;复位患者的精索,而针对患者的腹外斜肌腱膜的两叶,需要予以缝合,然后对患者的腹股沟管浅环进行重建;逐层缝合手术切口。
1.2.2 观察组行无张力疝修补术
麻醉方法与切口与对照组一致。将患者的外环以及腹外斜肌腱膜逐层切开,然后对其腹外斜肌腱膜进行牵拉,并对其进行钝性分离操作,找到疝囊后需对其进行分离,具体操作方法和对照组保持一致;在患者的深环内放置成型网塞(主要材料为聚乙烯),以有效地增加患者的腹压,观察患者是否有无腹腔内容物,然后借助于专用的不可吸收线对该部位进行缝合,并需要妥善固定,以确保网塞能够牢固固定于深环附近的腹横筋膜表面,要结合患者的缺损情况选取缝合针数[2];复位患者的精索,然后逐层缝合患者的手术切口。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手术所需时间、下床进行活动的时间、总治疗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应用SPSS 19.0 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所需时间、下床进行活动的时间和总治疗时间比较
两组手术所需时间、下床进行活动的时间和总治疗时间比较,观察组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2.2 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
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观察组要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3 讨论
在腹股沟斜疝的手术治疗中,基本原则在于有效地保护腹股沟的生理解剖结构,在此基础上缝合患者的联合肌腱、腹横筋膜以及腹股沟韧带等部位,以确保腹股沟管的正常功能和完整性。黎明[3]指出,在修补腹股沟斜疝时,要最大限度地降低张力,切忌过度牵拉患者的局部组织,以免对预后效果产生不利影响。王思根[4]指出,手中操作要避开患者的神经血管,以免对提睾反射造成损伤。而在传统的修补术中,术者往往需对患者的局部组织进行反复牵拉,造成的损伤也较大,容易导致患者术后出现水肿、感染等并发症[5]。本研究中,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2.5%,要显著高于观察组的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无张力疝修补术主要是在无张力的手术环境下进行相关操作,有助于恢复患者的功能。无张力疝修补术主要是借助于补片全面地覆盖患者的腹股沟管的后壁部位,能够有效地保护患者的腹股沟区的解剖结构,可以有效地修复腹横筋膜的缺损组织。本研究中,观察组的手术所需时间、下床进行活动的时间和总治疗时间要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可知,在腹股沟斜疝的治疗中,无张力修补术式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朱德淼.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术和经腹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疗效对比研究[J].重庆医学,2012,41(3):293-294.
[2]徐知非.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腹股沟斜疝的疗效对比分析[J].四川医学,2012,33(5):832-833.
[3]黎明.两种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的对比分析[J].微创医学,2013,8(1):74-75.
[4]王思根.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腹股沟斜疝的疗效对比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4,1(8):1338-1339.
[5]徐巍.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100例临床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2):597-597.
【关键词】 无张力修补术 腹股沟斜疝 应用效果
在临床上,腹股沟疝的发病率较高,手术疗法属于常用的治疗方法,传统术式以及无张力修补术式均属于使用率较高的术式,均能够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为了深入地分析上述两种术式在腹股沟斜疝的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本研究选取80例该病症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现作如下汇报。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1年6月~2013年6月,我院共收治80例腹股沟斜疝患者,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为40例。对照组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为21~83岁,平均年龄为(55.3±2.5)岁,病程为5个月~8年,平均病程为(3.4±1.3)年;观察组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为23~86岁,平均年龄为(55.6±2.6)岁,病程为6个月~9年,平均病程为(3.5±1.5)年。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如性别、平均年龄及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以可实施组间对比研究。
1.2 方法
1.2.1 对照组行传统的腹股沟斜疝修补手术
对患者行连续硬膜外麻醉,然后常规进行消毒和铺巾,选取患者的内、外环的中间部位行斜切口,长度为6cm左右;将患者的腹外斜肌腱膜切开,并对其精索以及腹外斜肌腱膜进行游离,要注意避开患者的髂腹股沟神经以及髂腹下神经,以使其疝囊充分显露,将患者的疝囊放置于患者的腹腔内,如果患者的疝囊较大,需对其进行横断处理[1];针对近端疝囊,需要首先回纳内容物,然后切断近疝囊颈,并将其放置于患者的腹腔内;针对远端疝囊,需对其进行旷置,并需要翻转出其内面,以对精索进行包绕,然后行常规缝合;复位患者的精索,而针对患者的腹外斜肌腱膜的两叶,需要予以缝合,然后对患者的腹股沟管浅环进行重建;逐层缝合手术切口。
1.2.2 观察组行无张力疝修补术
麻醉方法与切口与对照组一致。将患者的外环以及腹外斜肌腱膜逐层切开,然后对其腹外斜肌腱膜进行牵拉,并对其进行钝性分离操作,找到疝囊后需对其进行分离,具体操作方法和对照组保持一致;在患者的深环内放置成型网塞(主要材料为聚乙烯),以有效地增加患者的腹压,观察患者是否有无腹腔内容物,然后借助于专用的不可吸收线对该部位进行缝合,并需要妥善固定,以确保网塞能够牢固固定于深环附近的腹横筋膜表面,要结合患者的缺损情况选取缝合针数[2];复位患者的精索,然后逐层缝合患者的手术切口。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手术所需时间、下床进行活动的时间、总治疗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应用SPSS 19.0 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所需时间、下床进行活动的时间和总治疗时间比较
两组手术所需时间、下床进行活动的时间和总治疗时间比较,观察组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2.2 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
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观察组要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3 讨论
在腹股沟斜疝的手术治疗中,基本原则在于有效地保护腹股沟的生理解剖结构,在此基础上缝合患者的联合肌腱、腹横筋膜以及腹股沟韧带等部位,以确保腹股沟管的正常功能和完整性。黎明[3]指出,在修补腹股沟斜疝时,要最大限度地降低张力,切忌过度牵拉患者的局部组织,以免对预后效果产生不利影响。王思根[4]指出,手中操作要避开患者的神经血管,以免对提睾反射造成损伤。而在传统的修补术中,术者往往需对患者的局部组织进行反复牵拉,造成的损伤也较大,容易导致患者术后出现水肿、感染等并发症[5]。本研究中,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2.5%,要显著高于观察组的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无张力疝修补术主要是在无张力的手术环境下进行相关操作,有助于恢复患者的功能。无张力疝修补术主要是借助于补片全面地覆盖患者的腹股沟管的后壁部位,能够有效地保护患者的腹股沟区的解剖结构,可以有效地修复腹横筋膜的缺损组织。本研究中,观察组的手术所需时间、下床进行活动的时间和总治疗时间要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可知,在腹股沟斜疝的治疗中,无张力修补术式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朱德淼.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术和经腹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疗效对比研究[J].重庆医学,2012,41(3):293-294.
[2]徐知非.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腹股沟斜疝的疗效对比分析[J].四川医学,2012,33(5):832-833.
[3]黎明.两种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的对比分析[J].微创医学,2013,8(1):74-75.
[4]王思根.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腹股沟斜疝的疗效对比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4,1(8):1338-1339.
[5]徐巍.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100例临床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2):597-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