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出的自然而然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o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次到空山家拜访,不是为茶而去,却因茶相谈甚欢。
  空山早早就在房子外等候我们,寒喧几句之后,他径直带我们沿着楼梯往下走。空山在高校任教,同时也是一位资深的室内设计师,整个负一层是他亲手设计的,这是他最满意的作品之一。
  空山对古代的东西情有独钟。在这个偌大的空间里,大到明清家具、木雕摆件,小至书法绘画、文房四宝,随处可见,甚至昔日司空见惯的烛台都在他的收藏之列。在这里,茶一定是必不可少的存在。更有趣的是,在众多珍藏中有不少与茶相关的老物件,老坛子里的老茶,光绪年间的粗陶茶罐,1000多年前的石臼茶灶……他说,这并非自己有意为之,但足以说明,茶已经融入古人的日常生活,喝茶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
  除了原有的建筑墙体外,我们看不到任何额外的钢筋水泥,空间被保留得难得的完整,从里向外,延伸到阳台的落地窗,长方形结构宽敞而通透。尽管没有人为的阻隔,我们仍然可以通过室内的陈列明显地区分出不同的空间布局。空山把最角落的空间留给了自己,在席地而坐的榻榻米上,一张方形矮桌摆放正中,旁边立着一盏老式的铁制烛台,古典的矮柜左右各一组,两侧柜子上方均挂着他最喜欢的字画,面对窗户的那面墙则布置着一排悬空的壁柜,只有一部分柜门表面贴着长纤维宣纸。很显然,修缮工作尚在进行中。这里是属于空山的私人“领地”,每一处细节都透着朴实自然。空山说,正如“空山孤麋”这个笔名,因为他喜欢古代文人崇尚自然、追求雅致的慢生活,自己常常坐在这,或冥想,或读书,心无杂念地独处让他能够安静地思考和感悟。
  距离榻榻米不远处的实木地板上铺着一块厚实又柔软的地毯,上面放置着一张极舒适的皮质沙发,旁边堆着一摞摞的书籍。这是空山平日休憩的地方,想看书的时候,随手抽出一本,躺在沙发上,似乎再也找不出偷懒不读书的理由了。正对沙发的墙上悬挂着乾隆年间的芍药花画四条屏。空山告诉我们,如今在外面越来越难寻得一处清静地,向往山水似乎已成奢侈,面对它们看书的时候就仿佛身处草木间,回归大自然。三张四出头榉木大漆方椅上堆满了各种各样的书籍画册,价值不菲的家具被用来置物,空山似乎很洒脱,他觉得收藏不是为了炫富,再贵重的东西不发挥使用价值就失去了拥有它们的初衷。
  在落地窗前,一张颇有年头的八仙桌就是喝茶待客的地方,别看它简陋,却是来自清代中晚期的老家具了。但奇怪的是,四把椅子各不相同,桌上的茶器也是拼凑而成,甚至没有正儿八经的书架,书都直接堆放在桌角旁的长凳上,为了便于查找,书脊一律朝外,看上去很随意却井井有条。空山说,他独爱老茶,并不苛求茶的品种或山场,除非是专为了品一泡茶。在他这里,茶并不是唯一的主角,只是读书间歇、闲谈之余的调剂品。
  这里既是自己的休息空间,也是私人的会客室,更是家人在特殊日子里围坐一起话家常的好地方。每年的除夕夜,空山都会生起炉炭,用那口1000多年前的茶灶煮水,并拿出心爱的古董茶器,一边和家人分享收藏的好茶,一边说着体己话,温暖而幸福地迎接新一年的开始。
  空山告诉我们,最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个空间是13年前设计布置的,至今仍不过时,主要是因为自己始终坚持自然而然。“日本茶道只注重茶席方寸之间,周遭的一切都必须与之契合,带有浓厚的宗教约束感。有些台湾的茶道又过于讲究表象式的装饰空间,刻意地追求插花焚香等仪式。反而是崇尚大自然的中国古人自由随意,不是为了喝茶而造就茶空间,而是在文人的空间布局中加入了茶。”空山说,他非常认同古人对茶的态度,茶是大自然最真挚的施舍,喝茶是为了在纷扰中求一份返璞归真。
其他文献
四月一过,西双版纳就进入湿季了。尽管选择在湿季来临之前踏入这片土地,但是,说下就下的雨,颇让初来乍到的我们感到非常不着边际。  这个消泯了四季界限的地方,是古茶树的神奇王国。在茂密幽深的热带雨林中,栖息着成片的古茶林,它们已经在这里生活了千百年,每一棵茶树上都镌刻着时间的印记。于是,当我们行走其间,并与它们默默相对时,总有着恍如隔世之感……  老曼娥.遇见世界上最早种茶的民族  早上8点,勐宋乡在
期刊
泡一壶好茶,就似在炮制一件艺术品,那些高深莫测的手法常令人眼花缭乱,泡出的茶亦让人销魂不已。  曾有人说过,泡茶如做题,可套用公式,也可灵活应用。用不同方式泡茶,和泡茶时细微的变化,都能让茶汤的口感与功效出现天壤之别。  如今的泡茶技法,已超出循规蹈矩的精准步骤,有传承的复古,也有创新的时尚。不过玩泡茶的乐趣,就是图个新鲜的体验感,找到个人心中的最佳“出茶点”,好比get到兴奋点一样,不过可别玩坏
期刊
清明时节,又到一年的茶季,微博里又热闹起来,有吆喝茶买卖的,也有各地寻山访茶的,还有一些人不买也不卖,却教导别人怎么不被忽悠的,更有的,对原产地价格耳熟能详、将当地做买卖的套路进行曝光的,比如:4000元半斤的明前龙井一定是半夜拉上山的……  这时节,我却多呆在家中,足不出户细揣沪上知名作家楼耀福先生的《吃茶笔记》。  《苟子·劝学》:“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期刊
不像常常出现在饮宴祭祀或忧愤悲愁里的酒,茶从来都是以最温情最亲切的面目,存在于古今中国人的生活中。  不需要正襟危坐,更不需要繁文缛节,一盏茶,可解渴提神,可抚慰心灵,可激发诗情,亦可娱人耳目,“玩”出喜感,“玩”出文化。  当然,我们没有时光机,可以穿越回古代,见证或亲历古人“玩”茶的现场。但是,古籍里没有任何表情的段落篇章,古画中永久定格的场景和动作,也许可以给我们的想象提供一点灵感。  斗茶
期刊
茶,可饮,可品,也可“玩”。  怎么个“玩”法?  它可以是概念上的推陈出新,可以是制作工艺上的独辟蹊径,也可以是饮茶方式上的翻新出奇。当然,还可以是营销手法上的玩新花样。  总之,一句话,玩茶,走心,吸睛。  玩茶,是当下大众茶叶消费流行文化趋势的一种反映,也是茶界消费心态的一种折射。它将时代气息、娱乐精神及文化创意注入古老的茶,赋予它新时代的内涵与意义。  尽管不可避免地存在“旧瓶装新酒”或是
期刊
在国内茶界,伴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品牌意识的强化,茶叶市场出现了各种好玩的营销形式和现象。每个行业都是在不断寻求突破中前进,茶行业也不例外。如何更具新意地突破,是个“好玩”的话题。  拼山场从“强调”到“低调”  所谓的山场,顾名思义讲的就是茶叶的生长环境(其主要表现在土壤、海拔和地域小气候等方面)。任何一种茶都会受山场的影响,而其中岩茶、普洱等的山场特征又极具表现力。  古人很早就“强调”山场的重
期刊
假如暂时撇开茶树品种的适制性,采自同一棵茶树的茶,因制法的迥异,而成为不同的茶类。  决定形成哪种茶类的奥秘就在于制法中关键工艺的掌握与运用。譬如,闷黄之于黄茶,摇青之于乌龙茶,发酵之于红茶,渥堆之于普洱熟茶等等。这些工艺,可以说是淬炼六大茶类核心品质的标志性“魔法技”,是古人在长期制茶过程中经验的总结。  成熟的经验总是在代代传承中成为经典。  对于古人传授的做茶“魔法技”,现代人不仅传承,而且
期刊
编者按:茶与人、人与茶在这里是如此的和谐统一,如何的浑然一体。安溪人将铁观音视为“天赐神树”,百般呵护,精心浇灌。而铁观音在滋养安溪人的同时,也改变了许多家族的命运轨迹。  尧阳王氏:溪茶望族  如果说西坪是安溪铁观音原产地的中心,那么尧阳就是“中心之心”。它不仅仅是铁观音来历“王说”的发源地,更是安溪史上茶业世家望族的聚集地。  尧阳,古时隶属崇信里,地理范围并非囿于今天的尧阳村,而是包含了尧山
期刊
7月的盛夏,骄阳似火,却是茉莉花绽放的季节,也是福州茉莉花茶新茶上市的时候。9日,位于福州宦溪镇的春伦集团茉莉花茶生态园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200多位来自香港、澳门、台湾及福建省内的大学生在这里与福州茉莉花茶亲密接触,深入了解福州茉莉花茶的文化和技艺,感受这一千年农耕文化瑰宝的魅力。同时,此次茉莉花茶体验之旅也开启了海峡两岸暨港澳大学生中华文化研习营福州站的序幕。  今年的研习营活动由福建省教育
期刊
“五岭麦秋残,荔子初丹。”在吟诵荔枝的诸多诗句里,独爱欧公此言。  始建于唐朝的西禅寺,比这古诗来的更早。在建寺之初寺院就遍植荔枝,《西禅小记》中记载“最多时有荔枝树四五百株”,“宋荔”将“怡山啖荔”的风俗延续了千年,发起于明朝的西禅寺荔枝也延续至今。  “怡山啖荔”已为雅事,若于满院的荔枝树下吃茶,雅趣定然倍增。这样的想法,在去年第一次尝到那株千年荔枝树上的荔枝时就已萌生。是俗事缠身,也是机缘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