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在读书

来源 :晚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liang2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到读书,“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就不时在脑中绕。这是古人言,人人皆知晓。翁今年七十六,一生体会来言之:“乐在读书,更消遥!”
  书是中华上下几千年文化的史载、是人性神灵的浓触、是知识之源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我体会不忘初心皆终身学习,继续前进必坚持读书。
  国学,乃一国之文化,民族之根本,作为华夏子孙,我们从一出生便深受优秀传统文化影响,并终益一生。我们的课堂教育中书有《三字经》《论语》《道德经》《师说》……在摇头晃脑中我们记下“人之初,性本善”,记下仁义道德啊。
  “世界图书日”,其设立目的是推动更多的人去阅读和写作,希望所有人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做出过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保护知识产权。每年的这一天,世界一百多个国家都会举办各种各样的庆祝和图书宣传活动 。要求社会成员人人读书,让读书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十分精辟。
  “孔孟之道”“知行合一”的历史圣贤们,无一不是读书人,是读书大师! 。
  新中国成立,我们最敬仰的伟大领袖毛主席常说:“我一生最大的爱好是读书。”“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他在日常读书生活中,对喜欢读的书,都是一遍又一遍地研读,读懂弄通吃透书的主要内容。
  著名书法家戴明贤前几天在中华诗乡青岩古镇的“百无一用”书店题字:“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市社区教育办吴教授发表之文“青岩古镇是我们贵阳人最熟悉的一座古镇。以往去青岩,多是为了那里的特色小吃。如今去青岩,更多会感受到那里浓浓的文化氛围。穿过古镇熙攘的人流,走在文韵飘香,曲径通幽的古镇老街上,自觉不自觉的会去寻访当地的“菊林书院”,在那里,文友们挥笔弄墨、乐中起舞、风趣侃谈、吟咏性情,终日乐道好善不疲,历史有古韵,而今有传承。”
  贵州儒学家张新民特为办书院创诗乡撰《诗乡铭》:“青巖山川清淑灵秀,人物磊落英拔,郁积勃发,文风浸盛,诗家结伍成队,菊林书院领缨,俨然负重位于黔中,享高誉于西南,乃至惊动京师,腾声海外,遂获中华诗词之乡称号,诚实至而名亦归之也。诗为时代之心声,足可达民隐树风声,故孟子谓诗息而后《春秋》作,顾炎武称诗亡而斩木揭竿之变起,则诗之兴亡,亦关系世运隆替。青岩虽西南一隅之地,而人人皆知奋志为诗,乃至鸣声蔚成山音海潮,亦可见国家政通人和之盛云尔。”
  我也已愈古稀体会也深。退休办“菊林书院”已十七年,微信建“菊林书香群”把“菊品”“林谐”於心,把“读书”为旨,真很受益。
其他文献
什么最光荣、最崇高、最伟大、最美丽?习近平总书记说:劳动!  2020年4月30日,在“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郑州圆方集团全体职工回信,称赞他们以实际行动为抗击疫情作出了贡献。  这些年,对劳动群众的杰出代表、最美的劳动者——“劳动模范”,总书记从来不吝赞美。是什么样的力量和精神,让总书记念兹在兹、一再赞美?在“五一”国际劳动节这个崇尚劳动、赞美劳动者的日子里,我们选取几位总书记
期刊
他被称为中国航天的“大总师”,从“东方红一号”到“嫦娥一号”,从“风云气象卫星”到“北斗导航卫星”,背后都有他主持负责的身影;翻开他的人生履历,就如同阅读一部新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史……  他,就是我国人造卫星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的开创者之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原高级技术顾问孙家栋院士。  中国航天“大总师”  提起“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孙家栋,有无数个“中国第一”跟他的名字紧紧联系在一起:中國
期刊
从党建顾问到党支部书记,他成了党支部的“领头羊”  “为党工作,是我一辈子的荣耀”,作为一名拥有30多年党龄的离退休老同志,他时常对身边的人这样讲。他不仅这样说,还用满腔的热情这样做。  2016年,在平塘县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委的引导下,他积极发挥自身余热,主动请缨担任党建顾问,在一年的时间里,他积极发挥自身特长,教育引导协会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发挥党支部在社会救助等公益事业中的政治引领和把方向作
期刊
青春,一个闪光又绚丽的字眼。  不同的人对它都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悟与界定。有的人把青春与年龄岁月界定在一起,年龄一老,青春已逝;有的人把青春与梦想追求界定在一起,青春年华虽已逝去,但青春的心却可以永存;有的人认为青春是年轻人的专利,是一种外表容颜的美丽,整日忙于自己外表装饰,认为自己的容颜美丽,着装时尚就是留住了青春。  其实,年轻只是青春的资本,但不是青春的全部。青春不仅是年轻人的权利,而且也是
期刊
历经百年沧桑  香山早在金代金世宗大定二十六年(1186年)就已建成皇家园林。清代乾隆皇帝又于乾隆十年(1745年)大兴土木,建成了拥有二十八景的“静宜园”。香山静宜园,曾于1860年遭英法联军及1900年遭八国联军两度劫掠焚烧,乾隆时期兴建的楼台亭阁大都被毁,昔日巍峨辉煌的皇家园林皆成断壁残垣。  1917年,河北发生水灾,大批难民涌入北京。曾任袁世凯政府国务总理的熊希龄,被北平各界推举出面主持
期刊
他是创造了中国航天史上一个又一个第一的王希季院士——中国第一枚探空火箭的技术负责人、中国第一枚卫星运载火箭总体方案设计者、中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首任总设计师……航天,原本并不是最初的梦想1949年10月,正在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学院攻读动力和燃料专业硕士的王希季听到新中国成立的消息,喜不自禁,毅然放弃了美国政府为留住中国留学生给予的
期刊
黄贤梅上世纪60年代生于道真自治县三桥区的一户仡佬族人家。长期生活在大山之中的仡佬族人喜欢剪纸,黄贤梅的外婆、母亲都是心灵手巧的人,一张纸、一把剪,轻轻松松、折折剪剪,剪出的人物眉目传情,剪出的动物栩栩如生,剪出的植物呼之欲出,剪出的器具纹理分明。  受家庭环境的影响,黄贤梅从小就热爱剪纸,闲暇时光,总喜欢找来纸张、拿起剪子,比照心中的图案,认认真真地剪起来,春夏秋冬、年復一年,慢慢地,她的剪纸技
期刊
风雷激荡撼动江城  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这场反帝爱国运动风暴同时席卷武汉。5月5日,武汉《大公报》《汉口日报》等连续刊登北京游行示威的消息。5月6日,武昌中华大学中学部主任恽代英和中华大学学生林育南拟出一份宣传单,呼吁有血性的炎黄子孙“不应该忘记(民国)四年五月七日之事”,并走上街头广为散发。与此同时,武汉各校学生纷纷举行集会、游行、演讲,并成立武昌学生团,向北京学界发电声援,
期刊
王仲一一生都埋头于基层科研事业,由于国家发起了扶贫攻坚计划,他便将科研与脱贫相结合,梦想着要将县里人们住的矮平房变成小楼房,让大家都能过上小康生活。于是,王仲一提前退休,与刺梨再续前缘,继续投身脱贫攻坚战中。  缔结刺梨之情,缘驻科技之梦  作为一名基层科技工作者的王仲一,在长期的基层工作经验积累和科技知识沉淀下,对刺梨所蕴藏的广阔市场前景和药用开发价值深有感触,立志在有生之年全身心投入到刺梨的种
期刊
唐朝诗人李商隐有云:“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道出很多老年人对青春的留恋。其实老年时期也是人生的重要阶段,仍然可以有所作为。  在贵州各行各业,活跃着许多离退休老同志,他们不忘初心、老骥伏枥,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群众克服困难增产增资;他们退休不褪色,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对学习的熱情;他们曾经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退休后依然本色不减,为祖国发展奉献余光和热。  正如改字诗所言“夕阳无限好,正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