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古华夏为九州。同样,陕西也分为三秦。
历史上所谓三秦,实际上指的是现在的关中和陕北大部。秦末项羽入关中,大封诸侯,将秦降将章邯等分封为雍王、塞王、翟王,分别领有秦故地关中的三部分,即今咸阳以西及甘肃东部地区、咸阳以东地区、陕北地区,合称“三秦”。时至今日,“三秦”成为陕西的代称,并非实指地理意义上的陕北、关中、陕南地区。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虽说同属于陕西,但陕北、陕南、关中三地域人的性情差异却很大。这主要是因为地理环境不同。
从地图上看,陕西的版图是一个面西而跪的兵马俑。这个“兵马俑”,不仅襟黄河而带长江,且跨温带、暖温带、亚热带三大气候带,这在中国诸多的省、市、自治区中是少有的。
陕北人:一群赤诚的自然之子
属于黄河水系暖温带气候的陕北,在地图上就是一抹黄褐色,那是广袤的黄土高原,沟壑纵横,像一位风尘仆仆的老人。从远古走来。登上黄土高原的梁峁,就会发现,这片黄土地是那么的空旷苍凉,惟有黄土地的皱褶里,星星点点地点缀着些许绿色。
黄河远上白云间,奔流到海不复回。这条母亲河,在长途奔袭的过程中,把整个陕北纳入怀中。因此,陕北这块黄土高原的底蕴显得特别深厚。闻名于世的黄河壶口瀑布,能将黄河“一壶收”,不仅仅是黄河万里奔袭过程中形成的一个自然现象,更成了一种文化意义上的象征。
自古以来,陕北黄土高原就是汉族政权和北方少数游牧民族政权对垒之地,如果追溯血脉的话,陕北人身上大都流淌着剽悍的少数民族血液。以至于清代翰林御史王培棻曾作《七笔勾》:
这样的黄土高原,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男似吕布、女似貂蝉的陕北人,故又有“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之说。
陕北人是一群自然之子。他们朴实敦厚,性情豪放,大碗喝酒、大块吃肉,浑身洋溢着阳刚之气。在战争年代,陕北人会凭着这种豪气,揭竿而起,金戈铁马驰骋于沙场,杨家将、李自成、张献忠、刘志丹,莫不如此。正如林语堂所说:“他们没有丧失自己种族的活力,他们致使中国产生一代又一代的割据王国,他们也为描写中国战争与冒险的小说提供了人物素材。”
陕北女子,更是百里挑一的俊俏。她们身材高挑,面若桃花,肤色白里透红。特别是米脂,自古以来就盛产美女。
更值得称道的是,陕北女子性情朴实温婉,热情大方,说起话来,悦耳动听。她们敢爱敢恨,视爱情若生命,对恋人敢把心掏出来。听一听那首著名的陕北民歌《走西口》,那陕北女子的痴情,真叫人牵肠挂肚。
陕北女子心灵手巧,她们的拿手好戏是剪纸和窗花。灵巧的手拿着小小的剪刀,在五颜六色的纸上游走。不一会儿,一张张玲珑清新、层次分明、姿态万千的精美图案就出来了,可谓呼之欲出。 也许正是因为如此,陕北这片黄土地上产生了高亢悠扬的信天游,古朴典雅的剪纸,苍凉缠绵的唢呐,粗犷豪放的腰鼓。
陕南人:清秀精明的怪才和鬼才
位于秦岭以南、巴山以北的陕南,和陕北的黄土高原相比,由于地处亚热带,加之属于长江水系,这里的山水显得清秀而有灵气。那山,是地地道道的石山。山上怪石嶙峋,间或从石缝中生出杂树灌木,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两山之间,有水流从山谷穿流而过,小者成溪,清澈见底;涓涓溪流,汇集成江。
陕南秦巴山区,山水清秀,人人爱唱歌。有人说巴山是歌海,青年人谈情说爱,要唱缠绵热情的“情歌”、“盘歌”;为老年人办丧事,要唱凄凉悲哀的“孝歌”、“送葬歌”;在田地里劳动时,要唱高亢激越的“号子”、“锣鼓草”;采茶时,要唱悠扬婉转的“茶山姑娘”、“牧羊恋歌”;婚嫁时,要唱“哭嫁歌”、“迎亲歌”;行路时唱“报路歌”,上山时唱“樵歌”、“山歌”等等。真是“歌的山,歌的海,不唱歌儿口难开”。
陕南人性情少了些陕北人那样的朴实、粗犷豪爽,而多了些精明。 也许是得山水的灵气和仙气,秦巴山地的陕南,多出怪才和鬼才,他们身上,也不乏浪漫的因子。从陕南商洛走出的著名作家贾平凹,就以“鬼才”著称,写人状物,无不显示出空灵之气、浪漫之气。
陕南女子,娇小玲珑,肤色白皙润泽,清秀可人,性情温婉,但不似江浙女子那样娇羞,也没有陕北女子那样质朴,而是温婉不失大方,清秀而又能干。
关中人:质朴而不失精明的冷娃
秦岭如一头巨大的苍龙,从青藏高原逶迤西来,随意地摆了一下尾巴后就安卧在了陕西中部,它的躯体也就把陕西的南、北分割得泾渭分明,甚至连陕南、关中的气候也因它的安卧而呈现出巨大的差异。
关中这块土地,只因西有大散关,东有函谷关,北有崤关,南有武关,为四塞之国,故称关中。在冷兵器时代,这四关堪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真是固若金汤。更令古人看重的是这里气候温和湿润,泾、渭、沣、涝、浐、灞、高、橘纵横,可谓“八水绕长安”。
这块皇天后土养育的关中人,身材、相貌不如陕南人清秀,也没有陕北人高大,大多长得粗壮敦实。他们大多性格内向,寡言少语,外冷内热,情感深藏。不知是负重太多,还是“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的古训影响深远,关中的男人一般话很少。对妻子儿女,他们纵然有满腔的感情,也不会挂在嘴上。关中的男人,既不如老北京能说会道、幽默风趣,也不像南方人言语和婉、抑扬顿挫。无论老少,言传起来,可谓底气十足,直来直去,有时简直要撞倒南墙。
关中人实诚、豪爽、面冷心热,交朋友义气为先。
关中人好面子。请客必定七碟子八碗,劝酒非让客人喝个酩酊大醉方肯罢休。常说人生三件大事——娶媳妇、盖房、安顿老人,更是好摆排场,惟恐被人讥为“啬皮”。
关中人讲究“咥实活”,一步一个脚印。做事不喜张扬、咋咋虎虎、虚张声势。
关中人常说的一句话是“佛争一炷香,人争一口气”。在农村,衡量一个人能耐如何,主要看房屋盖得咋样,子女是否有出息,对待老人如何;在城里,也看其事业成就,房子多大、装修得咋样,子女是否考上大学,是否留洋读博士。
这就是这块皇天后土上的关中人。
万里遨游,百日山河无尽头,山秃穷而陡,水恶虎狼吼,四月柳絮稠,山花无锦绣,狂风阵起哪辨昏与昼,因此上把万紫千红一笔勾。
窑洞茅屋,省上砖木措上土,夏日晒难透,阴雨更肯露,土块砌墙头,灯油壁上流,掩藏臭气马粪与牛溲,因此上把雕梁画栋一笔勾。
没面皮裘,四季常穿不肯丢,纱葛不需求,褐衫耐久留,裤腿宽且厚,破烂亦将就,毡片遮体被褥全没有,因此上把绫罗绸缎一笔勾。
客到久留,奶子熬茶敬一瓯,面饼葱汤醋,锅盔蒜盐韭,牛蹄与羊首,连毛吞入口,风卷残云吃罢方丢手,因此上把山珍海味一笔勾。
勘叹儒流,一领蓝衫便罢休,才入簧门,文章便丢手,额匾挂门楼,不向长安走,飘风浪荡荣华坐享够,因此上把金榜题名一笔勾。
可笑女流,鬓发蓬松灰满头,腥膻乎乎口,面皮晒铁锈,黑漆钢叉手,驴蹄宽且厚,云雨巫山哪辨秋波流,因此上把粉黛佳人一笔勾。
塞外荒丘,土鞑回番族类稠,形容如猪狗,性心似马牛,嘻嘻推个球,哈哈会拍手,圣人传道此处偏遗漏,因此上把礼仪廉耻一笔勾。
历史上所谓三秦,实际上指的是现在的关中和陕北大部。秦末项羽入关中,大封诸侯,将秦降将章邯等分封为雍王、塞王、翟王,分别领有秦故地关中的三部分,即今咸阳以西及甘肃东部地区、咸阳以东地区、陕北地区,合称“三秦”。时至今日,“三秦”成为陕西的代称,并非实指地理意义上的陕北、关中、陕南地区。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虽说同属于陕西,但陕北、陕南、关中三地域人的性情差异却很大。这主要是因为地理环境不同。
从地图上看,陕西的版图是一个面西而跪的兵马俑。这个“兵马俑”,不仅襟黄河而带长江,且跨温带、暖温带、亚热带三大气候带,这在中国诸多的省、市、自治区中是少有的。
陕北人:一群赤诚的自然之子
属于黄河水系暖温带气候的陕北,在地图上就是一抹黄褐色,那是广袤的黄土高原,沟壑纵横,像一位风尘仆仆的老人。从远古走来。登上黄土高原的梁峁,就会发现,这片黄土地是那么的空旷苍凉,惟有黄土地的皱褶里,星星点点地点缀着些许绿色。
黄河远上白云间,奔流到海不复回。这条母亲河,在长途奔袭的过程中,把整个陕北纳入怀中。因此,陕北这块黄土高原的底蕴显得特别深厚。闻名于世的黄河壶口瀑布,能将黄河“一壶收”,不仅仅是黄河万里奔袭过程中形成的一个自然现象,更成了一种文化意义上的象征。
自古以来,陕北黄土高原就是汉族政权和北方少数游牧民族政权对垒之地,如果追溯血脉的话,陕北人身上大都流淌着剽悍的少数民族血液。以至于清代翰林御史王培棻曾作《七笔勾》:
这样的黄土高原,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男似吕布、女似貂蝉的陕北人,故又有“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之说。
陕北人是一群自然之子。他们朴实敦厚,性情豪放,大碗喝酒、大块吃肉,浑身洋溢着阳刚之气。在战争年代,陕北人会凭着这种豪气,揭竿而起,金戈铁马驰骋于沙场,杨家将、李自成、张献忠、刘志丹,莫不如此。正如林语堂所说:“他们没有丧失自己种族的活力,他们致使中国产生一代又一代的割据王国,他们也为描写中国战争与冒险的小说提供了人物素材。”
陕北女子,更是百里挑一的俊俏。她们身材高挑,面若桃花,肤色白里透红。特别是米脂,自古以来就盛产美女。
更值得称道的是,陕北女子性情朴实温婉,热情大方,说起话来,悦耳动听。她们敢爱敢恨,视爱情若生命,对恋人敢把心掏出来。听一听那首著名的陕北民歌《走西口》,那陕北女子的痴情,真叫人牵肠挂肚。
陕北女子心灵手巧,她们的拿手好戏是剪纸和窗花。灵巧的手拿着小小的剪刀,在五颜六色的纸上游走。不一会儿,一张张玲珑清新、层次分明、姿态万千的精美图案就出来了,可谓呼之欲出。 也许正是因为如此,陕北这片黄土地上产生了高亢悠扬的信天游,古朴典雅的剪纸,苍凉缠绵的唢呐,粗犷豪放的腰鼓。
陕南人:清秀精明的怪才和鬼才
位于秦岭以南、巴山以北的陕南,和陕北的黄土高原相比,由于地处亚热带,加之属于长江水系,这里的山水显得清秀而有灵气。那山,是地地道道的石山。山上怪石嶙峋,间或从石缝中生出杂树灌木,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两山之间,有水流从山谷穿流而过,小者成溪,清澈见底;涓涓溪流,汇集成江。
陕南秦巴山区,山水清秀,人人爱唱歌。有人说巴山是歌海,青年人谈情说爱,要唱缠绵热情的“情歌”、“盘歌”;为老年人办丧事,要唱凄凉悲哀的“孝歌”、“送葬歌”;在田地里劳动时,要唱高亢激越的“号子”、“锣鼓草”;采茶时,要唱悠扬婉转的“茶山姑娘”、“牧羊恋歌”;婚嫁时,要唱“哭嫁歌”、“迎亲歌”;行路时唱“报路歌”,上山时唱“樵歌”、“山歌”等等。真是“歌的山,歌的海,不唱歌儿口难开”。
陕南人性情少了些陕北人那样的朴实、粗犷豪爽,而多了些精明。 也许是得山水的灵气和仙气,秦巴山地的陕南,多出怪才和鬼才,他们身上,也不乏浪漫的因子。从陕南商洛走出的著名作家贾平凹,就以“鬼才”著称,写人状物,无不显示出空灵之气、浪漫之气。
陕南女子,娇小玲珑,肤色白皙润泽,清秀可人,性情温婉,但不似江浙女子那样娇羞,也没有陕北女子那样质朴,而是温婉不失大方,清秀而又能干。
关中人:质朴而不失精明的冷娃
秦岭如一头巨大的苍龙,从青藏高原逶迤西来,随意地摆了一下尾巴后就安卧在了陕西中部,它的躯体也就把陕西的南、北分割得泾渭分明,甚至连陕南、关中的气候也因它的安卧而呈现出巨大的差异。
关中这块土地,只因西有大散关,东有函谷关,北有崤关,南有武关,为四塞之国,故称关中。在冷兵器时代,这四关堪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真是固若金汤。更令古人看重的是这里气候温和湿润,泾、渭、沣、涝、浐、灞、高、橘纵横,可谓“八水绕长安”。
这块皇天后土养育的关中人,身材、相貌不如陕南人清秀,也没有陕北人高大,大多长得粗壮敦实。他们大多性格内向,寡言少语,外冷内热,情感深藏。不知是负重太多,还是“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的古训影响深远,关中的男人一般话很少。对妻子儿女,他们纵然有满腔的感情,也不会挂在嘴上。关中的男人,既不如老北京能说会道、幽默风趣,也不像南方人言语和婉、抑扬顿挫。无论老少,言传起来,可谓底气十足,直来直去,有时简直要撞倒南墙。
关中人实诚、豪爽、面冷心热,交朋友义气为先。
关中人好面子。请客必定七碟子八碗,劝酒非让客人喝个酩酊大醉方肯罢休。常说人生三件大事——娶媳妇、盖房、安顿老人,更是好摆排场,惟恐被人讥为“啬皮”。
关中人讲究“咥实活”,一步一个脚印。做事不喜张扬、咋咋虎虎、虚张声势。
关中人常说的一句话是“佛争一炷香,人争一口气”。在农村,衡量一个人能耐如何,主要看房屋盖得咋样,子女是否有出息,对待老人如何;在城里,也看其事业成就,房子多大、装修得咋样,子女是否考上大学,是否留洋读博士。
这就是这块皇天后土上的关中人。
万里遨游,百日山河无尽头,山秃穷而陡,水恶虎狼吼,四月柳絮稠,山花无锦绣,狂风阵起哪辨昏与昼,因此上把万紫千红一笔勾。
窑洞茅屋,省上砖木措上土,夏日晒难透,阴雨更肯露,土块砌墙头,灯油壁上流,掩藏臭气马粪与牛溲,因此上把雕梁画栋一笔勾。
没面皮裘,四季常穿不肯丢,纱葛不需求,褐衫耐久留,裤腿宽且厚,破烂亦将就,毡片遮体被褥全没有,因此上把绫罗绸缎一笔勾。
客到久留,奶子熬茶敬一瓯,面饼葱汤醋,锅盔蒜盐韭,牛蹄与羊首,连毛吞入口,风卷残云吃罢方丢手,因此上把山珍海味一笔勾。
勘叹儒流,一领蓝衫便罢休,才入簧门,文章便丢手,额匾挂门楼,不向长安走,飘风浪荡荣华坐享够,因此上把金榜题名一笔勾。
可笑女流,鬓发蓬松灰满头,腥膻乎乎口,面皮晒铁锈,黑漆钢叉手,驴蹄宽且厚,云雨巫山哪辨秋波流,因此上把粉黛佳人一笔勾。
塞外荒丘,土鞑回番族类稠,形容如猪狗,性心似马牛,嘻嘻推个球,哈哈会拍手,圣人传道此处偏遗漏,因此上把礼仪廉耻一笔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