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乡愁 绽放新颜

来源 :农村农业农民·A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ylin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思恋故乡的小河,还有河边那吱吱唱歌的水磨……”一个个村落,承载着中国人绵长的情思乡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建设美丽乡村,“不能大拆大建,特别是古村落要保护好”;新农村建设一定要走符合农村实际的路子,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充分体现农村特点,“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
   在有关部门、各级政府积极响应和高度重视、扶持下,近几年,我国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力度空前,成效显著;不仅留住了“美丽乡愁”,更激发出乡村发展新活力。
   “苍洱毓秀”:“古”味延绵 新韵悠悠
   “苍洱毓秀”——李德昌把家乡“山”“海”间的万种风情写在了自家小院外墙上。
   李德昌的家乡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湾桥镇古生村,青瓦白墻的村子背靠苍山,面朝洱海,是一个典型的白族传统村落。
   李德昌家的小院宽敞明亮,绿意盎然,体现了坊、阁、照壁相结合的白族传统建筑风格。“这个院子是我在1997年盖起来的。”李德昌说。
   2015年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工作时,走进了李德昌家中。看着李德昌家雕梁画栋的房子、干净整洁的院落、生机勃勃的植物,总书记十分高兴,他说:“这里环境整洁,又保持着古朴形态,这样的庭院比西式洋房好,记得住乡愁。”
   “总书记的一番话,让我们更清楚传统村落保护的重要性。”李德昌说,“不但洱海要保护好,传统白族民居的风貌也不能丢。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无论缺了哪个都不行。”
   几年来,古生村按照“保护古建、引导在建、规范未建、改造老建、打击违建”的工作思路,实施建筑民居风格整治,保持青瓦白墙、斜屋顶、淡墨画的白族民居风格。
   村内完成了“三线入地”工程,主要道路硬化、拓宽,对7户有较重历史和民族文化底蕴的白族民居古院落进行挂牌保护,对凤鸣桥、古戏台等文物古迹实施修旧如旧,提升修缮。
   今日古生村,天空更“干净”,湖水更清澈,环境更整洁……
   “拯救老屋”:激活村落 重焕生机
   湘南大山深处,蓝山县祠堂圩镇虎溪村。这个唐宋年间就有烟火的千年古村,2016年入选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2018年,在上级文物部门资金支持下,虎溪村按照“修旧如旧”原则,对古戏台、古建院落等近3000平方米区域实施文物本体修复;通过更换楼板、瓦片、栏杆,修复马头墙、屏风、门窗等部件,古村重焕生机。同时,还成立纪念馆,陈列1934年红六军团长征过境虎溪时的珍贵文物。
   2016年以来,国家文物局支持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实施的传统村落保护公益项目——“拯救老屋行动”在各地推进。
   福建省宁德市屏南县熙岭乡龙潭村,几年前,原户籍人口1400多人的村子常住人口不足200人,部分老宅年久失修,只剩残垣断壁;村里原有120多栋明清建筑,多栋被拆除。
   2017年5月,在政府支持下,龙潭村开始“拯救老屋”,复兴古村。
   “针对古宅多为土木结构的特点,我们聘请老工匠艺人,采取传统工艺进行修复。”驻村第一书记夏兴勇介绍,他们还创新推出“认租15年”运作机制,以吸引社会资金修缮古民居。
   “谁租房谁修缮,与租客签订15年合同,15年内每年每平方米只收3元钱租金。”夏兴勇说,目前,龙潭村有32栋古民居采取这种做法,吸引了国内外100多人前来承租修缮古民居,长期定居。
   一座座荒废的老宅被认领修缮后,既保存了村庄原有风貌,又发展起了新兴业态。江西人曾伟第一眼见到龙潭村,就爱上了这个地方,在村里租下一幢100多年历史的老房子,改造成以读书为主题的“自用+分享”生活空间。
   据了解,“拯救老屋行动”采取政府委托,社会组织运作、监督、管理的项目实施办法,吸引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各地在实践探索中形成了文物建筑保护利用的新机制,吸引了农民回村发展乡村旅游,促进了非遗项目活化和公共文化服务改善,有效激发了传统村落的活力,为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打下重要基础。
   乡村“网红”:魅力倍增 助力振兴
   拯救、保护、利用,让古村落平添“新资源”。
   一幢幢夯土实木的民居古朴静美,一曲曲四平戏曲悠扬悦耳……这是笔者走进龙潭村感受到的。
   “我们不仅注重保护好古村外观,同时在内涵的深挖上下功夫,让村子真正‘活’起来。”夏兴勇说。
   龙潭村一直保留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四平戏,为了“活化”这一珍贵文化遗产,龙潭村建起了四平戏博物馆,戏班子重新开班;为传承红曲制作与黄酒酿造这一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村里也建起博物馆。
   短短几年,龙潭村古厝修复一新,设施齐全;常住人口恢复至600人左右;公益画室、美术馆、四平戏博物馆、黄酒博物馆、咖啡屋、图书馆的出现,让过去无人问津的破旧古村落,变身旅游“网红村”。
   “节假日游客爆满,周末一房难求,农家菜馆门口经常排起长龙,农副产品卖得红红火火。”龙潭村党支部书记陈孝镇开心地介绍。
   据了解,2014年以来,国家文物局选取了270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集中成片的中国传统村落,开展整体保护利用工作。2018年评估结果显示,51处传统村落文物保护项目完工率达84%,有效确保了文物安全,并带动当地农民增收。
   “一半受保护村落的收入高于所在县平均水平,70%村落的旅游收入实现近40%的增长。”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说。
   今年暑假,从杭州到大理旅游的周冬梅女士一家3口,为了在古生村村民何利成家的民宿住上一晚,退订了昆明的酒店。
   “我们被古生村的美景和美食迷住了。”周冬梅笑着说。
   “苍洱毓秀”的主人李德昌也辟出空间,陈列和销售下关沱茶、鹤庆银器等当地名产。“每天来的游客络绎不绝。”李德昌欣喜地说。
   今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等6部门公布了第5批2666个中国传统村落。中国传统村落总数已达6819个。
其他文献
“原阳,哦,原阳大米!”提到原阳,许多人不知原阳,但知原阳大米。20世纪90年代,原阳大米开始风靡全国。时至今日,原阳大米虽有波折,但始终是原阳的一张闪光名片,依然被人称道。   2010年2月,经河南省政府批准,新乡平原新区成立(2013年更名为新乡市平原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简称平原示范区)。从此,原阳县的原武镇、师寨镇、祝楼乡、桥北乡、韩董庄镇、农牧场等6个乡镇场隶属平原示范区,其中原武镇被公认
期刊
疫情防控工作仍是当前压倒一切的首要任务,但是发展是解决问题的总钥匙,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同样离不开发展强有力的支撑。疫情发生以来,河南省永城市坚决贯彻落实中央、河南省委和商丘市委的决策部署,积极推动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疫情防控工作中作表率、在复工复产工作中当先锋,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疫情防控工作优势,奋力争取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双胜利”,让党徽在战“疫”前线闪闪发
期刊
鹿邑县万顷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位于河南省鹿邑县杨湖口镇吴小庙村,2015年3月注册成立,注册资金2000万元,年生产总值7200万元,年利润720万元。该公司项目总投资1.5亿元,分三期建设一个1.5万亩的供港澳蔬菜基地。2017年年初,2000亩菜心和芥蓝获得绿色食品认证。获证后,仅一个绿色食品品牌就使每千克蔬菜价格增加2元,按亩产4200千克计算,亩增收8400元。同时,
期刊
鹿邑县冷庄种植专业合作社位于河南省鹿邑县任集乡冷庄村。鹿邑芹菜栽培历史悠久,独特的产地环境使芹菜的质量上乘,维生素C、铁、钙的含量是同类芹菜的2~3倍,深受菜商和群众的喜爱,已成为地方特产。2014年,合作社芹菜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017年,鹿邑芹菜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对“鹿邑芹菜”的品种保护、品牌价值提高很大,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产品畅销北京、上海等十幾个大中城市,鹿邑芹菜四季生
期刊
帕邦乡的农田里有一座观光桥,不少游客在桥上观赏玉米、油菜花、花生等农作物。这是村委会自费修建的,被当地村民称为“幸福桥”。   泰国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委员会的调查显示,泰国77个府中,位于西北部的夜丰颂府幸福指数最高,被称为“泰国最幸福之地”。1969年起,夜丰颂府开始种植经济作物。如今,夜丰颂府的高品质经济作物全国有名,农民们过上了富足的生活,当地的生态旅游农业也得到蓬勃发展。   在当地政府
期刊
永城市付利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位于河南省永城市十八里镇郭李庄村,2010年2月注册成立。该合作社农产品品种齐全、品质优良,但未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之前,仅在永城市及周边地区销售,销售量少且價格低。2014年,合作社生产的青麦仁、鲜玉米、大豆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产品面向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销售,品牌效应优势凸显,产品价格大大提升,年销售量增加到25万千克,营业收入达350万元。合作社发挥品牌带动效
期刊
永城市中凯种植专业合作社位于河南省永城市侯岭乡张菜园村,成立于2013年11月。合作社主要種植番茄、黄瓜、茄子等经济作物,在未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之前,销售量少且价格低。2015年,合作社的辣椒、黄瓜、茄子获得了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产品价格翻了一番,销量也有很大的提高。合作社现有温室大棚31栋、拱形大棚56栋、露天蔬菜460余亩,常年生产无公害蔬菜250万千克,销售额达950万元。合作社吸纳周边贫困
期刊
河南是姓氏资源第一大省,华人的祖根大半在河南,湖北疫情的出现牵动着家乡亿万人民的心,在此次抗“疫”期间,河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第一时间响应党中央和河南省委、省政府号召,开工复产全力保供给,发挥各自优势,积极捐款捐物献爱心,充分展现了企业家的担当精神,全力为控制疫情而努力。截至2020年2月18日,疫情保供重点企业1558家,开工企业755家,占重点保障企业的48%,企业的平均开工率约为47%。
期刊
这个春天,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打响了,白衣“战士”与时间赛跑,与病毒较量。在这个争分夺秒的“战场”上,中医药大省浙江贡献了传统医学的力量。   博大精深的传统中医药如何在新冠肺炎面前发挥作用?“中医提倡以人为本、天人合一,浙江省中医医务工作者结合浙江的地域特色,摸索出了一套‘浙江方案’”。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目前,全省中医药系统医务人员在战“疫”一线,参与救治确诊病例的比例逾95
期刊
“我到了协心村,就是协心人。富裕协心、文明协心、美丽协心、幸福协心,这是每一个协心人的梦想。怎么实现这个梦想?我们要树立更高标准,拿出绣花功夫,在完善提升上下功夫,在创新发展上做文章,真正做出能够经受历史考验的实实在在的事业来。”这是河南省政府研究室驻栾川县陶湾镇协心村第一书记夏峰在和全村村民见面会上讲的话,也是他从2017年11月8日驻村以来一直“下茬”干的事。   立规矩的“党代表”   把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