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其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即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英语课堂教学具有不同于其他课程课堂教学的特点。英语教学不是语言知识的教学而是言语技能的教学,“学校即社会,学习即生活”。如今我们已经进入了数字化信息时代。使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结合白板技术、三通两平台系统,努力把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得生动活泼,富有创意,迅速让学生适应特定的语言环境,从而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去进行语言操练,达到熟练运用语言的目的。这样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持续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最大化发挥学生在课堂的主体作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意图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其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即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英语课堂教学具有不同于其他课程课堂教学的特点。英语教学不是语言知识的教学而是言语技能的教学,“学校即社会,学习即生活”,由此我将我的英语课堂教学“生活化”,倡导学生紧跟时代步伐,努力适应引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各种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而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尝试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应用信息技术顺利完成教学目标也成为当代优秀教师的一项标准必备技能。但是,由于受到学校办学条件以及教师自身素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目前仍有对课改理念、微课技术应用比较排斥,他们已经适应了一本教科书加一只粉笔,几张挂图、一台录音机的教学模式。要想使他们的课堂适应现代化信息技术下的高效课堂,恐怕只能先从对教材编排意图及教学理念加以影响,继而让他们接受融入现代信息技术的英语课堂。本人结合自身在英语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体会,分享一下如何让自己的英语课堂富有活力,成功转型的经验。
1 理解教材,把握教材的编排意图是有效融入信息技术的前提。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可能会有以下步骤:找准教学目标→理清重难点分布→了解学生特点→挖掘一切教学资源和方法→设计高效的教学活动(包括学生自学)→完成教学过程→紧扣教学目标的课堂测评和反馈。做到以上几步,一节课也就基本成形了。但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会发现每节课不是孤立的,而是教材编者依据课标,按照自己构建的知识体系和框架展开对知识的传输的。人教2013版英语新教材具有每节课之间、每个单元之间知识即相互关联,重复再现,又存在区别和相互干扰的特点。授课者要想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必须设法做到和编者想法一致。充分理解教材,明白教材中每个单元的地位和作用,搞清楚编者的设计意图,从而才会具备对教材高效利用的基础。要做到很好的了解编者的设计意图,在学习课标的基础上重新审视教材的内容和结构就很重要了。编者的服务对象是天南海北的广大使用者,而教材的实施者面对的是在固定地域,有着特定文化基础和人文背景的一小部分学生。因此,教材实施者必须明白教科书不等于教材,教材的内容也应超越课本的概念。我们都知道,教材的真正价值是在创造性的使用中呈现并不断升华的,教师要做到这一点,不仅要抛弃对教材圣经般的虔诚,做到守而不僵,活而不乱。更重要的是不能没有条理,信手胡来,毫无章法,甚至在过渡中忽略了细节。
2 借力于信息技术,以“任务型”教学法为抓手设计新颖、高效的英语课堂。
信息技术在听力训练提升任务中的作用效果明显。以前的录音机在听力播放时可以自由暂停,循环播放,甚至可以跟读,但有个缺点就是不能精准控制。如果学生对听力材料中的关键词句听不懂,老师需要找准去重新播放。在实际课堂中,老师往往需要几次的尝试才能做到准确。有时在公开课时,老师比较紧张,在不能准确定位的情况下,老师经常采取的步骤就是整片播放,这样又会浪费时间,所以,老师常常会只播放一边,做到形式上完整就行。这样,一节质量高的公开课就有了瑕疵。其次,听力训练往往和其他的教学活动组合进行,老师在PPT播放中,还要操作录音机,显得手忙脚乱。如果老师事先下载好对应的听力MP3格式,只要进行链接操作就可以,并且可以任意拖动播放进度条,满足学生不同的需要。这种组合模式不但可以解放老师,而且打开学生的思路,摆脱传统观念和理念的限制与束缚。如:在九年级《I like music that i can sing along with》这一单元中,老师引入《梁祝》、《泰坦尼克号》的主题曲,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营造了适宜的课堂氛围,也达到了为学生创造宽松的思维环境、满足寓教于乐的目的。这种引入,让学生们感受到学习并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愉悦,一种享受,激发了他们主动参与课堂的兴趣。
3 借助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以多途径开发全新的阅读模式。
云平台的不断优化,使网络成了海量信息的载体。形式多样的信息资源让学生有了更多的学习途径。这些资源通过了老师的筛选、组合,反馈给学生的就是一种全新的阅读体验。老师再设计相应的分析、归纳表格,可以形象及时准确的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老师对于这些有用的英语学习资源,借助计算机的各种处理软件,使得这些大容量的教学资源实现了对学生的因材施教和针对性教学,给他们提供了获取知識的最佳途径,也为教师取得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提供了必要的手段。
其次,老师在每一节阅读课中借助于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量身定做相应的阅读任务,让学生书本阅读与信息技术手段下各种媒体融为一体,在丰富了阅读资源,降低阅读难度的同时,解决了传统课堂无法解决的问题。
运用多媒体课件,挖掘教材资源,提高英语课文教学质量。CAI教学(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具有多种信息功能,能集成文字(Text)、声音(Audio)、图像(Graphics)及动画(Animation)等。教师在选择网上阅读材料时,一定要注意拓展性、时效性、趣味性、科学性。即从网上选取的材料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对教材内容的扩展、延伸。教学资源材料内容要新颖,有时代感,要符合学生特点,这样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注重所选材料要真实,难易适中,适合学生阅读水平。对一些较难的文章,可进行适当改编,从而有梯度地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
总之,信息技术不负众望,已成为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突破教学难点、提升教学成效的重要手段。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进行初中英语教学任重而道远。作为英语教师,要更新观念,更新知识,终身学习;要清醒地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以适应现代化教学手段;利用自身的优势,把英语教学推向新的境界。
作者单位
宁夏中宁县第二中学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宁县 755100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意图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其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即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英语课堂教学具有不同于其他课程课堂教学的特点。英语教学不是语言知识的教学而是言语技能的教学,“学校即社会,学习即生活”,由此我将我的英语课堂教学“生活化”,倡导学生紧跟时代步伐,努力适应引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各种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而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尝试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应用信息技术顺利完成教学目标也成为当代优秀教师的一项标准必备技能。但是,由于受到学校办学条件以及教师自身素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目前仍有对课改理念、微课技术应用比较排斥,他们已经适应了一本教科书加一只粉笔,几张挂图、一台录音机的教学模式。要想使他们的课堂适应现代化信息技术下的高效课堂,恐怕只能先从对教材编排意图及教学理念加以影响,继而让他们接受融入现代信息技术的英语课堂。本人结合自身在英语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体会,分享一下如何让自己的英语课堂富有活力,成功转型的经验。
1 理解教材,把握教材的编排意图是有效融入信息技术的前提。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可能会有以下步骤:找准教学目标→理清重难点分布→了解学生特点→挖掘一切教学资源和方法→设计高效的教学活动(包括学生自学)→完成教学过程→紧扣教学目标的课堂测评和反馈。做到以上几步,一节课也就基本成形了。但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会发现每节课不是孤立的,而是教材编者依据课标,按照自己构建的知识体系和框架展开对知识的传输的。人教2013版英语新教材具有每节课之间、每个单元之间知识即相互关联,重复再现,又存在区别和相互干扰的特点。授课者要想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必须设法做到和编者想法一致。充分理解教材,明白教材中每个单元的地位和作用,搞清楚编者的设计意图,从而才会具备对教材高效利用的基础。要做到很好的了解编者的设计意图,在学习课标的基础上重新审视教材的内容和结构就很重要了。编者的服务对象是天南海北的广大使用者,而教材的实施者面对的是在固定地域,有着特定文化基础和人文背景的一小部分学生。因此,教材实施者必须明白教科书不等于教材,教材的内容也应超越课本的概念。我们都知道,教材的真正价值是在创造性的使用中呈现并不断升华的,教师要做到这一点,不仅要抛弃对教材圣经般的虔诚,做到守而不僵,活而不乱。更重要的是不能没有条理,信手胡来,毫无章法,甚至在过渡中忽略了细节。
2 借力于信息技术,以“任务型”教学法为抓手设计新颖、高效的英语课堂。
信息技术在听力训练提升任务中的作用效果明显。以前的录音机在听力播放时可以自由暂停,循环播放,甚至可以跟读,但有个缺点就是不能精准控制。如果学生对听力材料中的关键词句听不懂,老师需要找准去重新播放。在实际课堂中,老师往往需要几次的尝试才能做到准确。有时在公开课时,老师比较紧张,在不能准确定位的情况下,老师经常采取的步骤就是整片播放,这样又会浪费时间,所以,老师常常会只播放一边,做到形式上完整就行。这样,一节质量高的公开课就有了瑕疵。其次,听力训练往往和其他的教学活动组合进行,老师在PPT播放中,还要操作录音机,显得手忙脚乱。如果老师事先下载好对应的听力MP3格式,只要进行链接操作就可以,并且可以任意拖动播放进度条,满足学生不同的需要。这种组合模式不但可以解放老师,而且打开学生的思路,摆脱传统观念和理念的限制与束缚。如:在九年级《I like music that i can sing along with》这一单元中,老师引入《梁祝》、《泰坦尼克号》的主题曲,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营造了适宜的课堂氛围,也达到了为学生创造宽松的思维环境、满足寓教于乐的目的。这种引入,让学生们感受到学习并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愉悦,一种享受,激发了他们主动参与课堂的兴趣。
3 借助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以多途径开发全新的阅读模式。
云平台的不断优化,使网络成了海量信息的载体。形式多样的信息资源让学生有了更多的学习途径。这些资源通过了老师的筛选、组合,反馈给学生的就是一种全新的阅读体验。老师再设计相应的分析、归纳表格,可以形象及时准确的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老师对于这些有用的英语学习资源,借助计算机的各种处理软件,使得这些大容量的教学资源实现了对学生的因材施教和针对性教学,给他们提供了获取知識的最佳途径,也为教师取得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提供了必要的手段。
其次,老师在每一节阅读课中借助于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量身定做相应的阅读任务,让学生书本阅读与信息技术手段下各种媒体融为一体,在丰富了阅读资源,降低阅读难度的同时,解决了传统课堂无法解决的问题。
运用多媒体课件,挖掘教材资源,提高英语课文教学质量。CAI教学(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具有多种信息功能,能集成文字(Text)、声音(Audio)、图像(Graphics)及动画(Animation)等。教师在选择网上阅读材料时,一定要注意拓展性、时效性、趣味性、科学性。即从网上选取的材料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对教材内容的扩展、延伸。教学资源材料内容要新颖,有时代感,要符合学生特点,这样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注重所选材料要真实,难易适中,适合学生阅读水平。对一些较难的文章,可进行适当改编,从而有梯度地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
总之,信息技术不负众望,已成为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突破教学难点、提升教学成效的重要手段。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进行初中英语教学任重而道远。作为英语教师,要更新观念,更新知识,终身学习;要清醒地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以适应现代化教学手段;利用自身的优势,把英语教学推向新的境界。
作者单位
宁夏中宁县第二中学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宁县 7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