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民工群体成为了城市中的特殊群体,需要有关部门关注这一部分特殊群体的保障和发展问题。农民工群体的年收入增速较低,在部分行业中甚至出现了持平甚至下滑的问题。学历水平不足、专业技能缺失、同质化竞争严重等问题制约着农民工自身的发展,对此社会各个组织和主体需要关注到农民工这个弱势群体,能够针对长期发展问题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在培训内容、教学方式以及物资保障等方面提供完善的资源。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欠发达地区的人口不断向着发达地区流动和迁移。农民工群体成为了城市中的特殊群体,需要有关部门关注这一部分特殊群体的保障和发展问题。巨大的农民工群体为城市建设添砖加瓦,但是在務工过程中却不得不面临着收入较低、增收困难等问题,甚至有的农民工被迫返乡。因此城市中的有关部门和单位需要看到农民工群体面临的收入问题,通过多样化的、有效化的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农民工的综合素养,从而产生增收的效果。
一、我国农民工收入水平的现状分析
根据人社部公布的数据,近年来我国农民工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纵观2013-2018年中国农民工总量统计情况,农民工数量稳步增长。2018年全国农民工28836万人,比2013年增加1942万人,年均增加324万人,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4%。与规模同步增长的是农民工的整体收入,从收入来看,2018年农民工月均收入3721元,比上年增加236元,增长6.8%,增速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但是农民工群体的月均收入相对于城市中的其他岗位而言还存在一定的上升空间。
因此从上述的数据来看,农民工群体的收入存在以下问题:第一,收入的总额不高;第二,收入增速放缓;第三,部分行业呈现出衰落的趋势,后续的经济发展空间受限。
二、我国农民工收入水平不高的成因分析
在现有相关的国内的文献研究中,不少专家以及学者对于农民工的收入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其收入水平不高的原因,主要包括学历水平不足、专业技能缺失、同质化竞争严重等几点。
(一)学历水平不高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8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在全部农民工中,未上过学的占1.2%,小学文化程度占15.5%,初中文化程度占55.8%,高中文化程度占16.6%,大专及以上占10.9%。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农民工所占比重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尽管在整体数据上显示,较高学历从事农民工的人数有所上升,但是大部分占比仍旧是学历水平不足的人群,其中高中文化以下学历的人数占比达到89.1%。学历水平不高代表着农民工受教育水平不高,因此其认知能力还存在发展,对于职业规划发展、职业选择等工作实践难以有清晰的认知和逻辑。
(二)专业技能缺失
在城市农民工工作领域、从事工种类型的统计中,可以看到交通运输领域、物流领域、建筑业和制造业中农民工集中。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上述的行业或者领域往往需要大量的劳动力驱动,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并以简单劳动为主,因此劳动的附加值并不高。从上述分布的行业领域可以看到农民工自身的问题,即专业技能缺失,没有从事复杂劳动所需要的素养和技能,因此没有办法赚取到更加高昂的薪酬。
(三)同质化竞争严重
除了部分农民工专业技能缺失以外,在农民工群体中比较常见的一个问题就是同质化竞争比较严重,欠缺个人的核心竞争能力,因此很容易被其他人所替代,导致用工市场的薪酬难以有效、稳定的攀升。例如,在家庭装饰装修行业中,农民工所从事的刮腻子、砌砖等工作的工作方式、工作效率以及最终产出成果都比较相似,没有对现有的技术进行提升,因此在面临装饰装修领域的新材料、新方式以及新技术的时候,农民工会沿用惯性思维,难以进行尝试、学习和创新。
三、职业技能培训对农民工增收的影响效应
因此面对农民工在用工市场上展现的诸多问题,为了才能够根本上解决问题,需要对农民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为其长期稳定发展提供保障。职业技能培训在农民工增收过程中能够发挥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比如扩大就业机会、增加收入、提升社会资本的积累、加速城市生活的融入等。
(一)扩大农民工的就业机会
农民工相对于其他的群体,就业面比较狭窄,工作的类型以及内容比较单一,因此借助职业技能培训能够提升农民工多样化的职业技能,拓展未来的求职和就业的方向,提升选择面,能够把握住更好的机会。农民工以从事消耗体力劳动的工作为主,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不掌握复杂劳动技术以及能力。借助多样化的职业技能培训,能够为农民工带来更加广泛的培训选择,让其选择能力、兴趣、就业需求为一体的合适技能,提供良好的就业机会。
(二)提高农民工的收入水平
除了能够丰富就业面,为农民工带来更多的职业选择,在职业技能培训中,农民工也有充足的资源和机会接触到某项技术的深入学习,从而逐步积累自己的竞争能力。农民工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着同质化严重的问题,并且劳动的效率和质量还有待提升,因此为了提升自身在工作过程中的附加值,提升工作效率和成果,借助完善的培训体系能够逐步建立适合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从而能够呈现与其他劳动者的差异化特点,更加满足了社会多元化、多样化的工作需求。只要能够建立自我的竞争优势,被劳动力市场认可,能够从事更加深入且复杂的劳动,从单纯的体力劳动逐渐转变为脑力劳动,那么农民工就能够实现薪资的稳步上升。
(三)夯实农民工的社会资本
在参与职业技能培训的过程中,农民工能够接触到比较多样的社会资源,能够跳脱自己的生活圈子和人脉圈子,逐步搭建起来全新的人脉关系和社会资本。在职业技能培训的组织过程中,有众多的参与机构、单位和个体,比如政府机构、企业负责人、社区工作者等,都能给或多或少给农民工带来全新的资源感受。一方面,接触更加多元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能够增长农民工群体的眼界和见识,逐步锻炼其人际沟通和接触的能力。同时在创新化的环境中,农民工也会具有更大的热情思考自身后续的职业规划和职业发展问题,能够焕新自己的思想意识。另一方面,丰富的人脉资源能够带给农民工更多的就业信息,关于岗位选择、职业发展以及劳动保障相关的内容,避免农民工在日后的职业选择中出现问题和不足,欠缺对自我劳动权益的保障意识和能力。 (四)加速农民工城市生活的融入
农民工在务工的过程中往往呈现空间聚集化的表现,往往居住和生活在城中村、城市郊区等生活成本较低的城市区域,因此农民工日常活动的范围比较狭窄,和城市之间的接触和融合还非常不足。因此借助职业技能培训提供的平台,农民工有机会了解城市的方方面面,对城市发展、城市生活、城市风土人情等更加全面的了解,能够加速自身对城市的融合。此外,城市也能够借助这个机会更加了解农民工群体的日常生活和精神、物质需要,转变对农民工群体的偏见和不当看法,能够为其提供更加完善的物质保障和人文关怀,展现城市的温度和热情。
四、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农民工增收的具体建议
(一)做好培训内容的拓展
为了保证职业技能培训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完成对农民工的再教育功能,政府、社区和企业要多方发力,共同建设完善、科学的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其中,影响培训效果的核心因素就是培训的内容。在培训内容的建设上,相关组织需要把握应用性、选择性以及形象性等设计原则。第一,培训内容建设的关键就是要符合市场用工的需求和需要,为了提升农民工对于市场需求的把握,因此在培训内容的设置上需要紧密贴合社会劳动需要。第二,培训内容需要具有选择性,不同的群体、个体在个性特征、能力素质以及生活经历上都是有差异的,因此统一性的培训内容只能是“大水漫灌”,起不到精准教学的作用。对此在设计学科以及项目的过程之前也需要做好前期的调研调查,做好内外环境的匹配,给予农民工更加合适的培训机会。第三,培训内容需要直观形象,要言简意赅、简单易行。农民工群体的认知能力不强,因此理论化的教学教育内容不相适宜,因此在课程设计以及内容讲述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把握好教材的形象性,便于受教育群体的理解和吸收。
(二)确定好培训的具体操作方式
为了使得前期设计的培训内容更好呈现和传递出去,多样化的、灵活性的教学方式方法也是十分有必要的。因此结合农民工群体以及职业技能培训的特点,要关注到以应用型实践教学为主,辅助案例教学、理论教授等内容,让农民工能够从实践中自我成长和发展。对此,在培训模式的构建上,可以由当地的人力资源市场以及社区组建培训课堂,同时政府、企业、非营利性组织等提供充足的物资保障,并且企业后续也可以对接培训好的人力,接收培训好的农民工群體,形成“政府+社区+企业”的培训模式。
(三)完善培训的物资保障
培训需要建设长期的发展机制,因此在培训过程中需要提供非常丰富的资源保障,如人力资源、财务资源、物质资源等,只有后续的配套措施完善保障,才能够确保良好的培训效果。在资源保障的过程中,资金资源是最需要关注的资源类型。农民工群体的职业技能培训工作需要扩展筹资渠道,能够完善“补贴+自费”的筹资模式。一方面,政府需要为企业、社区承办培训教育提供一定的资金补贴,采用政府部分购买服务的方式将专业的培训教育工作承办给专业的组织或者单位。另一方面,劳动者可以根据不同类型、等级的培训内容、级别、周期自我支付少量的费用,或者部分公共课程提供免费上课的机会,而对于特殊性课程再制定额外的收费模式。
五、结语
随着城市化发展,外来务工的农民工群体的保障和发展问题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对此,社会各个组织和主体需要关注到农民工这个弱势群体,能够针对长期发展问题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在培训内容、教学方式以及物资保障等方面提供完善的资源。
(作者单位:河北省定州市就业服务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欠发达地区的人口不断向着发达地区流动和迁移。农民工群体成为了城市中的特殊群体,需要有关部门关注这一部分特殊群体的保障和发展问题。巨大的农民工群体为城市建设添砖加瓦,但是在務工过程中却不得不面临着收入较低、增收困难等问题,甚至有的农民工被迫返乡。因此城市中的有关部门和单位需要看到农民工群体面临的收入问题,通过多样化的、有效化的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农民工的综合素养,从而产生增收的效果。
一、我国农民工收入水平的现状分析
根据人社部公布的数据,近年来我国农民工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纵观2013-2018年中国农民工总量统计情况,农民工数量稳步增长。2018年全国农民工28836万人,比2013年增加1942万人,年均增加324万人,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4%。与规模同步增长的是农民工的整体收入,从收入来看,2018年农民工月均收入3721元,比上年增加236元,增长6.8%,增速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但是农民工群体的月均收入相对于城市中的其他岗位而言还存在一定的上升空间。
因此从上述的数据来看,农民工群体的收入存在以下问题:第一,收入的总额不高;第二,收入增速放缓;第三,部分行业呈现出衰落的趋势,后续的经济发展空间受限。
二、我国农民工收入水平不高的成因分析
在现有相关的国内的文献研究中,不少专家以及学者对于农民工的收入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其收入水平不高的原因,主要包括学历水平不足、专业技能缺失、同质化竞争严重等几点。
(一)学历水平不高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8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在全部农民工中,未上过学的占1.2%,小学文化程度占15.5%,初中文化程度占55.8%,高中文化程度占16.6%,大专及以上占10.9%。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农民工所占比重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尽管在整体数据上显示,较高学历从事农民工的人数有所上升,但是大部分占比仍旧是学历水平不足的人群,其中高中文化以下学历的人数占比达到89.1%。学历水平不高代表着农民工受教育水平不高,因此其认知能力还存在发展,对于职业规划发展、职业选择等工作实践难以有清晰的认知和逻辑。
(二)专业技能缺失
在城市农民工工作领域、从事工种类型的统计中,可以看到交通运输领域、物流领域、建筑业和制造业中农民工集中。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上述的行业或者领域往往需要大量的劳动力驱动,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并以简单劳动为主,因此劳动的附加值并不高。从上述分布的行业领域可以看到农民工自身的问题,即专业技能缺失,没有从事复杂劳动所需要的素养和技能,因此没有办法赚取到更加高昂的薪酬。
(三)同质化竞争严重
除了部分农民工专业技能缺失以外,在农民工群体中比较常见的一个问题就是同质化竞争比较严重,欠缺个人的核心竞争能力,因此很容易被其他人所替代,导致用工市场的薪酬难以有效、稳定的攀升。例如,在家庭装饰装修行业中,农民工所从事的刮腻子、砌砖等工作的工作方式、工作效率以及最终产出成果都比较相似,没有对现有的技术进行提升,因此在面临装饰装修领域的新材料、新方式以及新技术的时候,农民工会沿用惯性思维,难以进行尝试、学习和创新。
三、职业技能培训对农民工增收的影响效应
因此面对农民工在用工市场上展现的诸多问题,为了才能够根本上解决问题,需要对农民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为其长期稳定发展提供保障。职业技能培训在农民工增收过程中能够发挥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比如扩大就业机会、增加收入、提升社会资本的积累、加速城市生活的融入等。
(一)扩大农民工的就业机会
农民工相对于其他的群体,就业面比较狭窄,工作的类型以及内容比较单一,因此借助职业技能培训能够提升农民工多样化的职业技能,拓展未来的求职和就业的方向,提升选择面,能够把握住更好的机会。农民工以从事消耗体力劳动的工作为主,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不掌握复杂劳动技术以及能力。借助多样化的职业技能培训,能够为农民工带来更加广泛的培训选择,让其选择能力、兴趣、就业需求为一体的合适技能,提供良好的就业机会。
(二)提高农民工的收入水平
除了能够丰富就业面,为农民工带来更多的职业选择,在职业技能培训中,农民工也有充足的资源和机会接触到某项技术的深入学习,从而逐步积累自己的竞争能力。农民工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着同质化严重的问题,并且劳动的效率和质量还有待提升,因此为了提升自身在工作过程中的附加值,提升工作效率和成果,借助完善的培训体系能够逐步建立适合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从而能够呈现与其他劳动者的差异化特点,更加满足了社会多元化、多样化的工作需求。只要能够建立自我的竞争优势,被劳动力市场认可,能够从事更加深入且复杂的劳动,从单纯的体力劳动逐渐转变为脑力劳动,那么农民工就能够实现薪资的稳步上升。
(三)夯实农民工的社会资本
在参与职业技能培训的过程中,农民工能够接触到比较多样的社会资源,能够跳脱自己的生活圈子和人脉圈子,逐步搭建起来全新的人脉关系和社会资本。在职业技能培训的组织过程中,有众多的参与机构、单位和个体,比如政府机构、企业负责人、社区工作者等,都能给或多或少给农民工带来全新的资源感受。一方面,接触更加多元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能够增长农民工群体的眼界和见识,逐步锻炼其人际沟通和接触的能力。同时在创新化的环境中,农民工也会具有更大的热情思考自身后续的职业规划和职业发展问题,能够焕新自己的思想意识。另一方面,丰富的人脉资源能够带给农民工更多的就业信息,关于岗位选择、职业发展以及劳动保障相关的内容,避免农民工在日后的职业选择中出现问题和不足,欠缺对自我劳动权益的保障意识和能力。 (四)加速农民工城市生活的融入
农民工在务工的过程中往往呈现空间聚集化的表现,往往居住和生活在城中村、城市郊区等生活成本较低的城市区域,因此农民工日常活动的范围比较狭窄,和城市之间的接触和融合还非常不足。因此借助职业技能培训提供的平台,农民工有机会了解城市的方方面面,对城市发展、城市生活、城市风土人情等更加全面的了解,能够加速自身对城市的融合。此外,城市也能够借助这个机会更加了解农民工群体的日常生活和精神、物质需要,转变对农民工群体的偏见和不当看法,能够为其提供更加完善的物质保障和人文关怀,展现城市的温度和热情。
四、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农民工增收的具体建议
(一)做好培训内容的拓展
为了保证职业技能培训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完成对农民工的再教育功能,政府、社区和企业要多方发力,共同建设完善、科学的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其中,影响培训效果的核心因素就是培训的内容。在培训内容的建设上,相关组织需要把握应用性、选择性以及形象性等设计原则。第一,培训内容建设的关键就是要符合市场用工的需求和需要,为了提升农民工对于市场需求的把握,因此在培训内容的设置上需要紧密贴合社会劳动需要。第二,培训内容需要具有选择性,不同的群体、个体在个性特征、能力素质以及生活经历上都是有差异的,因此统一性的培训内容只能是“大水漫灌”,起不到精准教学的作用。对此在设计学科以及项目的过程之前也需要做好前期的调研调查,做好内外环境的匹配,给予农民工更加合适的培训机会。第三,培训内容需要直观形象,要言简意赅、简单易行。农民工群体的认知能力不强,因此理论化的教学教育内容不相适宜,因此在课程设计以及内容讲述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把握好教材的形象性,便于受教育群体的理解和吸收。
(二)确定好培训的具体操作方式
为了使得前期设计的培训内容更好呈现和传递出去,多样化的、灵活性的教学方式方法也是十分有必要的。因此结合农民工群体以及职业技能培训的特点,要关注到以应用型实践教学为主,辅助案例教学、理论教授等内容,让农民工能够从实践中自我成长和发展。对此,在培训模式的构建上,可以由当地的人力资源市场以及社区组建培训课堂,同时政府、企业、非营利性组织等提供充足的物资保障,并且企业后续也可以对接培训好的人力,接收培训好的农民工群體,形成“政府+社区+企业”的培训模式。
(三)完善培训的物资保障
培训需要建设长期的发展机制,因此在培训过程中需要提供非常丰富的资源保障,如人力资源、财务资源、物质资源等,只有后续的配套措施完善保障,才能够确保良好的培训效果。在资源保障的过程中,资金资源是最需要关注的资源类型。农民工群体的职业技能培训工作需要扩展筹资渠道,能够完善“补贴+自费”的筹资模式。一方面,政府需要为企业、社区承办培训教育提供一定的资金补贴,采用政府部分购买服务的方式将专业的培训教育工作承办给专业的组织或者单位。另一方面,劳动者可以根据不同类型、等级的培训内容、级别、周期自我支付少量的费用,或者部分公共课程提供免费上课的机会,而对于特殊性课程再制定额外的收费模式。
五、结语
随着城市化发展,外来务工的农民工群体的保障和发展问题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对此,社会各个组织和主体需要关注到农民工这个弱势群体,能够针对长期发展问题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在培训内容、教学方式以及物资保障等方面提供完善的资源。
(作者单位:河北省定州市就业服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