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这么忙

来源 :职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ndomx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作忙不是问题,但如果一个人忙而无知,甚至不能“忙有所值”,就会产生厌倦和压力。
  戴维·艾伦
  从事作家、讲师、顾问工作30多年。他总结出了一套面向机构的“无压力工作”方法,名叫GTD(Getting Things Done,即“搞定”),在全世界范围内广受追捧。他的著作《搞定:无压力工作的艺术》(Getting ThingsDone)自2001年出版以来,已经售出了150万册,而他本人Twitter账户(@gtdguy)的粉丝数也超过了120万。
  詹姆斯·法洛斯(下文简称JF):我打赌,大部分阅读这篇讨论的人们,都觉得他们在处理电子邮件、短信和全天候网络环境中碰到了“忙碌危机”。今天人们遭遇的压力感,是一种新现象吗?
  戴维·艾伦(下文简称DA):每个人都有忙不过来的时候,都有脑子转不过弯的时候。我刚刚读到巴赫有20个孩子。今天的人们却抱怨说:“带孩子把我忙坏了。”那么,带上20个孩子,看看你会忙成什么样?如果你是一个音乐家,或者作家,那你的工作量就总会比别人多出一截。所以我不知道对那些从事开放职业,或者兴趣广泛的人来说,情况会不会和以前不一样。
  很多人感到茫然无措还有一个原因,是人们其实并不像我们的老祖宗那样,真正处在遭遇危机后的生存模式中。在危机这件事上,有一点挺有意思,那就是危机其实会创造出一种宁静感。为什么?因为在危机中,人们必须整合所有潜在相关的各种信息,他们必须迅速做出决定,随后必须迅速相信自己直觉做出的判断。他们必须采取行动。他们要根据源源不断的数据,调整再调整。而且他们在某些成果上非常专注,而这些成果通常是活命——就是生存。别搞砸,别送命。
  但一旦你不在危机当中之后,生存模式中被你过滤掉的世界就会涌进你的脑海。现在你要操心要扣多少税了,操心车子是不是要换轮胎了,操心“我感冒了”,操心“破打印机坏掉了”。现在,那些涌进你脑子的东西又换成了电子形式,而且还7×24小时不带间断的。
  为了应对这些,你需要学会一些执行技巧和迅速决定如何分配有限资源的能力。阳光下没有新东西。今昔不同的,只是需要做出这种执行决定的人的数量。你觉得忙不过来,只不过是你太低估这种执行上的需求了。
  JF:那我们今天需要处理的巨大信息量呢?在造成某种变化的程度上。这难道不是一种变化吗?
  DA:没有信息过载这回事。要是有的话,你进图书馆的时候早就撑死了,更别说上网的时候会给撑爆了。
  实际上,世界上信息最丰富的地方是最让人放松的地方,那就是自然。它地貌多样,细节丰富,就连输入的形式也各种各样。实际上,你要是想疯掉的话,那就处理掉你接收的所有信息吧:这就是所谓的感官恶化。
  自然所包含的信息丰富,但其中有意义的东西却相对稀少——对人来说,可能也就是些浆果、熊、蛇、暴风雨、毒橡树之类的。正是因为有意义的东西如此稀少,才强迫我们改变行为,做出决断。电子邮件的问题在于,它不仅仅是信息,它还是对潜在行为的需要。浆果、蛇和熊都是信息,但它们是嵌入式的信息,而且你不知道它们当中的具体信息是什么。
  但电子邮件就不是这样,它的特点是随机性的积极强化,这也是其致瘾的根本。
  JF:能再说明一下吗?
  DA:比方说你从你妈妈那收到一封邮件,或者你从你老板那收到一封邮件一它们都包含着蛇啊浆果啊熊啊这样的信息,但它们却没法一目了然,除非你看了这封邮件之后才行。现在,你脑子里的哪块下意识地不断在想:“这没准有用,这没准有用,这没准有用,这没准能改变我正做的什么事情,刚好那个事情我还不想做决定……”然后你就会把这个想法扩大上千倍,就算没那么多,也会扩大到上百倍。
  做决定的能力就和肌肉一样,这些等着做决定的事情会消磨你的精力。如果才过了半天,你就做出了很多决定的话,那你就没多少毅力去处理剩下那半天的事情了。于是,我们就会带着“可能有比手头上还重要的事情等着处理”的焦灼痛苦感神游。你不记得那件更重要的事情是什么,但总之就是比你正在干的事情重要,所以你就心神不宁了。于是,你在工作的时候就会操心家里面,回到家就又会操心工作上的事情——总之不管在哪,你都是身在曹营心在汉的状态。难怪的你的工作效率一落千丈,也难怪你的压力跟山一样。
  那现在和过去有什么不一样?除了这种情况的发生频率之外,没别的不一样。在过去的72个小时里,你我处理的工作变动和优先级改变已经比你的父辈在一个月,甚至一年内处理的量还要多。我读到有关1912年的描写的时候,人们还抱怨过电话,抱怨的内容和今天人们抱怨电子邮件的内容没什么两样:“天啊,我的生活质量都给毁了”“打电话只是流于形式,没什么意义”“电话只能带来干扰和分心!”读起来就跟现在一样。1983年,我在洛克希德头一次接触这些问题的时候,也听到过类似的抱怨。那几年,你口袋里要是有个日程本的话,那你绝对会被人当做痴迷工作效率方面的怪胎。和过去不一样的是,经历这种紧张感的曾经只有少数人,而如今,则是各行各业的大多数人了。
  而且随着组织结构的层级越来越平面化,各行各业中的“执行责任”也越来越多。在军队,一个下士在今天的战场上要做多少决定?假如我是一个下级军官,碰上了《黑鹰坠落》里的那种情况,CNN拿个麦克风戳在我的面前要采访我,那我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这就是美国空军军事学院连全球政治和环境感知这种将军才需要的东西都教给学生的原因。我们的社会越平面化,我们就越需要更多的职业人士具备刚刚谈到的那些技能。
  JF:我们未来处理“忙碌”的情况会怎么样?会因为技术变得更好?还是会因为过载变得更糟?还是说两者皆有?
  DA:我觉得,总是让你心慌意乱,挣扎摆脱的“忙碌陷阱”,它的程度和深度会继续增加,因为越来越多的人会受到它的影响。
  你头脑中处理的事情需要外在化——用某种信任的方式捕捉下来。你要捕捉那些有潜在意义的事情,你要搞清楚这些事情对你意味着什么,你还要把这一切梳理成思维图,如此你才能从更广阔的角度来看待问题。随着更高的科技的出现,我希望有一套思维图——能够梳理我那些思维图的思维图。然后我可能会说:“好,我现在要处理哪个思维图?有亲戚要过来吃饭,我要不要先处理家庭思维图?”然后,你可以继续处理“哦,我侄女要来,她喜欢吃这个,她最喜欢粉色,她的狗的名字是什么……”之类的事情。然后你把事情放在一边,说:“这个思维图处理得差不多了,接下来处理哪个思维图?或者“算了,去朗读会儿诗歌吧。”
  这些问题其实都是老问题。不过我们能找到更好的工具,让大脑舒坦起来。
其他文献
我是个商人,我这样做公益  天蒙蒙亮的时候,已经有一辆大巴车停在陈祉希家的楼下。车上坐着这些人:拍电影的,做网站的和搞公益基金的,阵容看起来非常跨界。陈祉希一出现,大家就纷纷从这个冬天的清晨中醒过神,准备出发。这天早上这一行人要去往三个小时车程远的张家口万全县,那里的景象和北京将会完全不同,那是离北京最近的国家级贫困县。  如果把陈祉希的生活和工作画出一条线索,我现在所描述的这一天会是一个断点,因
期刊
蓝色人群为何有左思右想却无法定论的习惯?归根结底,是“完美主义”在作祟。蓝色期待把所有的事情都考虑到万无一失时再做行动,却忘记了“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蓝色人群思考过程之周密详尽所向披靡。正因为此,蓝色做决定时,有可能很小的一个事情就超过了预计时间,而他们也有可能因过度谨慎变得非常保守。如果你要做一项新决定,比如在投资、市场策略和价格的制定、公司LOGO和CIS标识的设计上,这些事情最好多让蓝
期刊
日前,美国CareerCast网站基于包括出差、增长潜力、任务期限、工作伤害、生命危险等11项因素,评出了2012年压力最大的10份职业。其中公关人员名列第七——这是公关连续第三年登上这个榜单,而它的“竞争对手”们则是军队服役人员、消防员这类可能有生命危险的工作。  相对来说,压力较小的工作的共同点是,以独立完成任务,接受监督较少。没有人追赶你、提醒你时间点在哪里。像裁缝,虽然并不是我们通常意义的
期刊
如果你在中年时期还被动地面临一次择业,你可以重新梳理一下自己的人脉网络,重建自己的信心。  随着社会经济环境波动的加剧,这一代年轻人已经无法再像其父辈那样,一辈子安稳地待在一家公司。当经济衰退的风潮袭来,被裁员已经不是因为能力不够,或是职业态度不佳,只是源于公司糟糕的业务状况。如果在二十多岁时被裁,也许我们还有未来;但如果在四十岁左右的年纪,已经成为公司的中高层人员时,人生得被迫面对重启的状态,更
期刊
黄志方 深圳三思纵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1.遇到问题先自省  “会反省的怪自己,不会反省的怪别人。”这是我大学毕业一年后学会的一句话。  我在外面受到委屈,极其恼火,回到宿舍后便向我的一个室友抱怨。我满以为能够得到他的理解或者一些安慰,结果他毫不客气地给我一通雪上加霜、落井下石般的打击。这句话对我的影响是终生的,正是因为在我大学刚刚毕业一年后就收获了这句话,我才特别感谢我的这个诤友。  李大
期刊
回顾2012年,我们可以对自己的工作像电脑一样做一个自检,看是否存在过多的冗余,这些冗余也许是因为你的“程序”加载过多造成的。想想看,你是不是很容易陷入一种被工作追着跑的境地——这件事还没有做完,汉有新的事情需要你解决。一天只有1440分钟,在信息庞杂、速度加快的职场环境里,我们必须在越来越少的时间内,完成越来越多的事情。  在如今越来越复杂与紧凑的工作步调中,“保持简单”是最好的应对原则。“简单
期刊
当一个人小小的梦想超前或者说偏离公司的发展步伐时,到底是冲出去无所顾忌地闯荡还是让自己有点耐心,花点时间脚踏实地从现有业务学起?我选择了后者。  欧莱雅每年都会在校园举办招聘会,年年都有新人作为管理培训生进入欧莱雅,加入我们的“小树苗”培养计划,一步步地成长为公司的中间力量。欧莱雅集团全球董事长及CEO安巩和中国CEO贝瀚青多年前都是以管理培训生的身份开始在欧莱雅的职业生涯。11年前,从复旦大学毕
期刊
短板虽然会让你看起来不那么完美,但是与其事倍功半地去弥补,还不如把自己放到一个能发挥长板的位置。  在我工作用的电脑里,有一段视频,是我的儿子和女儿在学校晚会表演的一段合奏。哥哥站在舞台的中央拉奏小提琴,妹妹则在旁边用钢琴伴奏。我经常会和同事、客户甚至我的老板分享这段视频。作为妈妈,这是我的骄傲,但是我更愿意说的其实是视频后的故事和感悟。  上天给了我一个完美的女儿,用中国式家长的形容,就是听话、
期刊
知道自己背负包袱并不难,难的是如何分辨,并且最终把它们丢掉。  日本有一档黄金节目,叫做《电视冠军》,会搜罗来自各个领域中的冠军,其中有一位水果达人,为了让果树结出最硕大、最甜美的果实,会在果树开花后摘掉大部分的花朵,仅留下两三个花苞。“我要让全部的养分都灌注在这几个花苞上,这样自然能够结出最大、最甜的果实。”达人很有心得地说。  这个道理,种过果子的人都懂,职场也如同一株小树,状似茂密,但向侧边
期刊
2013年的人才市场展望,可以形容为月亮的两面。对整体经济环境和人员招聘、加薪、晋升前景应该持审慎态度,而且就职压力和对职业前景的不满很可能还会进一步加剧。但2013年,最可靠的投资是投给你自己。如果你足够好,你也将发现,公司真的可谓求贤若渴,他们对优秀人才十分慷慨。  你是被急需的人吗?  对未来的预测,我们很难只通过数字预测,但看到一些大的趋势,起码多了些趋利避害的参考。2013年,中国的就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