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接触书籍最好的途径就是阅读。因此阅读无疑成为初中生最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学生的阅读能力直接影响到他们对知识的学习、理解、吸收能力。阅读教学是一种特殊的阅读活动,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教师长期面临的挑战。在新《课标》的倡导下,许多教师也在积极探索开放性的、创新性的语文教学模式,阅读自然成为其首要研究的对象。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培养自主的阅读习惯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关键,提高学生文学素养,提高学生自身的素养,实现学生自身价值才是提高阅读的最终追求。本文将从实际教学的经验体会入手,简略分析提升初中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方法。
提升初中生阅读能力在某种程度上来讲也是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阅读教学的过程,是通过引导学生读书,使之获得精神感受及体验的独特过程,它通过学生、教师、文本的思维碰撞,情感交流,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初中生在阅读实践中塑造自身的性格特色,学会表达自我,从而实现完善自我,这是学生生疑、解疑再到生疑的过程。如何有效提高初中生的阅读能力,本文将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指导提高学生自身能力两方面着手论述。
一、 培养阅读习惯,丰富课余阅读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在中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是基础的第一步。阅读对于初中生性格的塑造,价值观、人生观、审美观、道德观的形成都有重要的作用。它在提高学生素养的同时,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阅读的重要性显而易见,教师应让学生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并加以有目的的培养,力求使阅读伴随学生的终生。
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助于阅读能力的提高。教师可以推荐优秀的文学作品供学生阅读,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感兴趣的书籍阅读。经过长期的积累,学生不仅可以提高文学素养,而且可也提升自身修养。阅读应广泛而丰富,不仅局限于课本、范文,应全面阅读,不要为了阅读而阅读,坚持每天阅读的习惯,对于初中生来说百利而无一害。教师要督促学生阅读,并且加以正确的引导。
二、引发学生兴趣,刺激学生主动阅读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初中学生好奇心较强,对于能引起其兴趣的事情往往投入更多。教师应积极把握学生的这一特点,从兴趣入手。首先,丰富多彩的课堂内容是引发学生兴趣的最好途径。语文是很有趣的一门学科,其本身就魅力无限,令人神往。教师可以通过幽默的课堂语言、肢体动作,在听觉和视觉上对学生的感官加以刺激,吸引其注意力,引发其兴趣。与课本有关的小故事、文人趣事、写作背景、历史事件等都可以是学生兴趣的切入点,教师只要稍加修饰,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很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其次,师生换位,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引发学生兴趣的关键是使学生加入到课程当中来推动课程的进行。教师可以布置学生提前预习,由学生来讲述课本文章的有关背景、作者简介、涉及到的历史故事等等;或者通过角色扮演,还原文学作品,为学生领悟文学作品铺桥搭路,充分调动学生兴趣。因为有了兴趣,学生对课本涉及的东西想有更多的了解,这就刺激学生主动阅读更多的相关书籍、文学作品等等。从某种程度来讲,是兴趣刺激了阅读,有了量的积累,阅读能力的飞跃指日可待。
三、运用多媒体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多媒体作为教学的工具,在提高阅读教学质量方面效果值得肯定。多媒体教学形象、生动、具体,丰富了课堂的艺术性、直观性,为初中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它通过视觉、听觉等感官的多方面刺激,促进初中生大脑智力的开发,不仅为阅读营造了良好的氛围,而且有效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增加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这一特点,在视觉上以图片或者视频的形式讲解一些作者的生平及背景,在听觉上利用多媒体穿插背景乐,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作者其他的书籍,增加阅读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多媒体运用于阅读教学不仅丰富了课堂形式,并且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各种感官,在多种感官的刺激下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能更加深入地感悟文学作品。多媒体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有助于理清人物关系及其文化背景,增加课堂的涵盖面,突出重点难点,并且可对课本知识进行延伸拓展,在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使课堂教学变成一种对文化艺术的欣赏活动。层层深入地引导学生阅读,有利于其阅读能力的提高。同时还可以增加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四、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正确的阅读方法对提高阅读能力大有裨益。教师应帮助学生总结阅读方法,熟练阅读技巧,掌握答题关键,提高阅读的效率。
1.指导学生有层次有目标地阅读。首先速读,了解文章主旨大意,掌握作者的一个大概的感情倾向,主要阅读文章的首句、末句,关注其转折的地方;接着带着问题精读,做出相应的标记,仔细斟酌作者的选词用句,充分理解文章主旨,关注细节;最后研读耐人寻味的字句,研究作者的写作手法及文章的深层寓意等等。
2.必要的阅读训练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实践。阅读训练要涉及不同题材和体裁的文章,问题要涉及内容、中心思想、写作手法等方方面面,既要有对文章整体把握的考察,又要有个别重点段落的理解考察。还要在阅读中仔细推敲其语言的运用,可以总结、积累、背诵优美经典的句子,逐步提高阅读效率。
3.在训练之余,重视学生的课外延伸,可以推荐学生阅读同一作家的不同作品,同一写作题材的不同文章,同一主题的不同体裁等等,丰富阅读面。当然,提倡课外阅读延伸并不是要忽略课本,课本也是阅读的好材料,要以课本为基础,做好积累。教师要善于利用课本,它既是学习资源,又是课程资源,充分挖掘利用课本内容,使之成为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发展的内容的价值体,让学生在此基础上积累更多阅读技巧。最好的技巧就是积累,语文学习就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基础积累,帮助其完成深层次的理解。
4.现代文作为中考的重点,在阅读训练中应加以重视。首先,纵览全文,理清作者思路,抓住主旨。文章中的关键句体现了作者的观点、情感倾向,主旨在文章结构的本布局谋篇中往往也有迹可循。比如一些过度、转折、链接作用的句子、段落,都有助于梳理文章结构,找出文章主旨。其次,审题要仔细,抓住问题的关键,寻找突破点。题干一般会对应文章顺序,会对文章定位有提示,只要找出问题对应段落,仔细研读揣摩,不难答题。最后,组织语言,准确答题,抓住关键点,既要有结论,还要有分析,语言表达要清晰准确。对于特殊类型的开放式题目,不要肆意拓展,不能脱离文章的主旨,要围绕文章的中心思想进行作答。
五、以学生自我阅读为主,鼓励学生感悟
“言有尽而意未尽”,阅读是一种再创造活动,阅读者根据自己的知识贮存、生活经验、认识能力和审美情趣对其再领悟,再创造。而初中学生的阅读再创造活动就是阅读能力逐步提升的过程。课堂阅读教学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自我体验、自主学习的能力阅读具有个体化的特点,是学生个体选择的体现,教师在学生阅读过程中起引导作用,为学生阅读指明方面,并加以监督指正,帮助其形成阅读思维,培养思维模式以及情感体验。阅读教学的目的在于训练与培养学生阅读与理解的能力,要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其自我学习,通过阅读感悟人生,感悟生活,和作者产生共鸣。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带领其感悟作者所感,提高理解能力,也就提高了阅读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来引导学生感悟,进行深入阅读。朗读是带入学生进入情境的好方法,有效朗读与文字语言、思想情感紧密相连,其需要学生与文本、与作者进行交流对话,激活学生已有的经验与情感,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饱含感情的朗读有助于激发阅读兴趣,让学生深刻体会作者感情,更加全面地理解文章。
新《课标》提倡发散学生的思维,而阅读思维的发散靠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文学作品就是通过文字媒介,对生活及人生感悟的想象艺术化。在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一文的阅读学习中,在作者精美描述的带动下,引导学生想象、感受岳阳楼的宏伟,体味作者当时的情感变化,在与作者产生共鸣的同时,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文章。虽然文字的叙述没有图画的视觉直观性,也没有音乐的听觉感染性,但文字语言的想象空间正是文学作品的魅力所在。对于同样文章的阅读,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其带来的精神享受也就不同。
读是语文学习必备的基本功,因此提高初中生的阅读能力很重要。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初中语文老师的一项根本任务。以上是笔者的一些教学经验和感悟,期待广大同仁批评指正。
提升初中生阅读能力在某种程度上来讲也是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阅读教学的过程,是通过引导学生读书,使之获得精神感受及体验的独特过程,它通过学生、教师、文本的思维碰撞,情感交流,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初中生在阅读实践中塑造自身的性格特色,学会表达自我,从而实现完善自我,这是学生生疑、解疑再到生疑的过程。如何有效提高初中生的阅读能力,本文将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指导提高学生自身能力两方面着手论述。
一、 培养阅读习惯,丰富课余阅读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在中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是基础的第一步。阅读对于初中生性格的塑造,价值观、人生观、审美观、道德观的形成都有重要的作用。它在提高学生素养的同时,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阅读的重要性显而易见,教师应让学生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并加以有目的的培养,力求使阅读伴随学生的终生。
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助于阅读能力的提高。教师可以推荐优秀的文学作品供学生阅读,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感兴趣的书籍阅读。经过长期的积累,学生不仅可以提高文学素养,而且可也提升自身修养。阅读应广泛而丰富,不仅局限于课本、范文,应全面阅读,不要为了阅读而阅读,坚持每天阅读的习惯,对于初中生来说百利而无一害。教师要督促学生阅读,并且加以正确的引导。
二、引发学生兴趣,刺激学生主动阅读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初中学生好奇心较强,对于能引起其兴趣的事情往往投入更多。教师应积极把握学生的这一特点,从兴趣入手。首先,丰富多彩的课堂内容是引发学生兴趣的最好途径。语文是很有趣的一门学科,其本身就魅力无限,令人神往。教师可以通过幽默的课堂语言、肢体动作,在听觉和视觉上对学生的感官加以刺激,吸引其注意力,引发其兴趣。与课本有关的小故事、文人趣事、写作背景、历史事件等都可以是学生兴趣的切入点,教师只要稍加修饰,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很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其次,师生换位,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引发学生兴趣的关键是使学生加入到课程当中来推动课程的进行。教师可以布置学生提前预习,由学生来讲述课本文章的有关背景、作者简介、涉及到的历史故事等等;或者通过角色扮演,还原文学作品,为学生领悟文学作品铺桥搭路,充分调动学生兴趣。因为有了兴趣,学生对课本涉及的东西想有更多的了解,这就刺激学生主动阅读更多的相关书籍、文学作品等等。从某种程度来讲,是兴趣刺激了阅读,有了量的积累,阅读能力的飞跃指日可待。
三、运用多媒体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多媒体作为教学的工具,在提高阅读教学质量方面效果值得肯定。多媒体教学形象、生动、具体,丰富了课堂的艺术性、直观性,为初中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它通过视觉、听觉等感官的多方面刺激,促进初中生大脑智力的开发,不仅为阅读营造了良好的氛围,而且有效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增加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这一特点,在视觉上以图片或者视频的形式讲解一些作者的生平及背景,在听觉上利用多媒体穿插背景乐,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作者其他的书籍,增加阅读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多媒体运用于阅读教学不仅丰富了课堂形式,并且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各种感官,在多种感官的刺激下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能更加深入地感悟文学作品。多媒体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有助于理清人物关系及其文化背景,增加课堂的涵盖面,突出重点难点,并且可对课本知识进行延伸拓展,在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使课堂教学变成一种对文化艺术的欣赏活动。层层深入地引导学生阅读,有利于其阅读能力的提高。同时还可以增加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四、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正确的阅读方法对提高阅读能力大有裨益。教师应帮助学生总结阅读方法,熟练阅读技巧,掌握答题关键,提高阅读的效率。
1.指导学生有层次有目标地阅读。首先速读,了解文章主旨大意,掌握作者的一个大概的感情倾向,主要阅读文章的首句、末句,关注其转折的地方;接着带着问题精读,做出相应的标记,仔细斟酌作者的选词用句,充分理解文章主旨,关注细节;最后研读耐人寻味的字句,研究作者的写作手法及文章的深层寓意等等。
2.必要的阅读训练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实践。阅读训练要涉及不同题材和体裁的文章,问题要涉及内容、中心思想、写作手法等方方面面,既要有对文章整体把握的考察,又要有个别重点段落的理解考察。还要在阅读中仔细推敲其语言的运用,可以总结、积累、背诵优美经典的句子,逐步提高阅读效率。
3.在训练之余,重视学生的课外延伸,可以推荐学生阅读同一作家的不同作品,同一写作题材的不同文章,同一主题的不同体裁等等,丰富阅读面。当然,提倡课外阅读延伸并不是要忽略课本,课本也是阅读的好材料,要以课本为基础,做好积累。教师要善于利用课本,它既是学习资源,又是课程资源,充分挖掘利用课本内容,使之成为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发展的内容的价值体,让学生在此基础上积累更多阅读技巧。最好的技巧就是积累,语文学习就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基础积累,帮助其完成深层次的理解。
4.现代文作为中考的重点,在阅读训练中应加以重视。首先,纵览全文,理清作者思路,抓住主旨。文章中的关键句体现了作者的观点、情感倾向,主旨在文章结构的本布局谋篇中往往也有迹可循。比如一些过度、转折、链接作用的句子、段落,都有助于梳理文章结构,找出文章主旨。其次,审题要仔细,抓住问题的关键,寻找突破点。题干一般会对应文章顺序,会对文章定位有提示,只要找出问题对应段落,仔细研读揣摩,不难答题。最后,组织语言,准确答题,抓住关键点,既要有结论,还要有分析,语言表达要清晰准确。对于特殊类型的开放式题目,不要肆意拓展,不能脱离文章的主旨,要围绕文章的中心思想进行作答。
五、以学生自我阅读为主,鼓励学生感悟
“言有尽而意未尽”,阅读是一种再创造活动,阅读者根据自己的知识贮存、生活经验、认识能力和审美情趣对其再领悟,再创造。而初中学生的阅读再创造活动就是阅读能力逐步提升的过程。课堂阅读教学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自我体验、自主学习的能力阅读具有个体化的特点,是学生个体选择的体现,教师在学生阅读过程中起引导作用,为学生阅读指明方面,并加以监督指正,帮助其形成阅读思维,培养思维模式以及情感体验。阅读教学的目的在于训练与培养学生阅读与理解的能力,要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其自我学习,通过阅读感悟人生,感悟生活,和作者产生共鸣。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带领其感悟作者所感,提高理解能力,也就提高了阅读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来引导学生感悟,进行深入阅读。朗读是带入学生进入情境的好方法,有效朗读与文字语言、思想情感紧密相连,其需要学生与文本、与作者进行交流对话,激活学生已有的经验与情感,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饱含感情的朗读有助于激发阅读兴趣,让学生深刻体会作者感情,更加全面地理解文章。
新《课标》提倡发散学生的思维,而阅读思维的发散靠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文学作品就是通过文字媒介,对生活及人生感悟的想象艺术化。在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一文的阅读学习中,在作者精美描述的带动下,引导学生想象、感受岳阳楼的宏伟,体味作者当时的情感变化,在与作者产生共鸣的同时,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文章。虽然文字的叙述没有图画的视觉直观性,也没有音乐的听觉感染性,但文字语言的想象空间正是文学作品的魅力所在。对于同样文章的阅读,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其带来的精神享受也就不同。
读是语文学习必备的基本功,因此提高初中生的阅读能力很重要。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初中语文老师的一项根本任务。以上是笔者的一些教学经验和感悟,期待广大同仁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