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和社会结构的改变,我国对康复人才的需求将进一步扩大。与此同时各个医科院校纷纷招收康复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在此时,如何找准职业院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是摆在广大职业院校面前的一个问题。
康复概念的引进与发展
康复这个概念于20世纪80年代引入中国,至今也就短短30年左右的时间。中国康复研究中心(也就是北京博爱医院)的建成是我国康复事业的里程碑,标志着第一所三级康复专科医院在我国建成,同时也是第一个专门的康复研究机构落成。在此之后,我国康复事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目前全国几乎所有的三级综合医院中都设有康复科,各省、直辖市也都设立了康复专科医院,二级医院中也大都设有康复科或康复门诊。
在康复事业得到发展的同时,我们也需要客观认识,作为一个医学学科,康复在我国发展的时间还非常短,普及率还严重不足。康复的特色化和专业化也并没有得到完善的发展。所以对于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学生就业,同时面临着机遇和挑战。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就业前景
目前,我国有6千万残疾人,约占总人口的5%。同时,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正在加快。2013年8月17日,国务院通过了《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指出未来5年间,中国老年人口将从当前的1.78亿增加到2.21亿,比重也将上升到16%。各种脑血管病、心血管病、糖尿病等都需要进行康复治疗。
随着现代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科技的发展,康复医学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日益提高,现代康复治疗技术也在飞速发展。人们对生活和生命质量的追求愈来愈高,对康复的期望愈来愈强。为此,国家规定在各级医院必须设立康复医学科,满足人们对康复治疗的需要。根据有关部门预测,我国康复治疗师的需求量至少为30~40万人,而目前从业人员只有2万名左右。康复治疗专业人才的匮乏已经严重制约了我国康复事业的发展,而受过正规专业培训的高级康复医疗技术人才更是大受欢迎。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院长李建军指出,目前全国各类康复技术人员不到2万人,其中,专业康复治疗师只有5000多人,我国每年培养的康复治疗师人数仅为700人。据估计,到2015年,中国至少需要35万康复技术人才。按现在的速度估算,大约需要500年才能完成培养任务。2014年4月,卫生部明确指出,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应当按照《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基本标准》独立设置科室开展康复医疗服务。康复治疗学专业社会需求之多、市场之大,可想而知。它已成为当今中国医学领域本科最好就业的专业之一。
康复人才培养的难点和建议
从现有的数据来推断,康复事业在我国必将迎来发展的春天。然而,人才培养和学科的发展却不能划等号,需要更细致的衔接。康复人才的培养也需要重视多元化和市场化,如若不然,很有可能造成一方面用人单位有大批的人才需求,一方面社会上剩余着大量的无法就业的康复人才。康复人才的培养是康复事业发展至关重要的一环,要符合学科发展的一般规律,需要有计划、有发展、有远见,不能一哄而上,不能照搬照抄,不能重量不重质。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决不能短线经营。而作为卫生职业院校,康复人才的培养应本着怎样的指导思想,应采取哪些积极有效的方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两大难题。
为此,笔者与团队成员对学院已经开始实习的康复治疗技术高职生进行了回访,同时也和实习单位进行了交流,还听取了我院康复专业人才培养专家委员会的相关意见,得出职业院校康复人才培养的建议如下:
1.职业院校康复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
(1)高职康复人才的培养应以实用性人才为主。目前,各大医科院校逐步开设了本科康复专业,还有部分院校和研究机构出现了康复专业硕士。面对逐渐增多的康复人才,高职院校应紧紧结合用人单位的需求,培养基础扎实、临床经历丰富的实用性人才,从而提高学生的竞争力。
(2)高职康复人才培养计划应兼顾多元化和特色化。康复学科的发展,现阶段仍不够均衡。大多医院仅开展了神经康复,还有一部分医院开展了骨伤的康复,除此之外,其他病症的康复仍然较少有应用。在这种大背景下,培养学生不仅需要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展开培养,还应兼顾学生今后十年乃至更远的发展考虑,适度开展多元化教育教学,促进学生多样化发展。
同时,在培养学生实用能力的时候,各职业院校要形成自己的特色,在重视基础知识教育的同时,把特色的、先进的治疗手段引入到教学中,使学生掌握特殊的过硬技能,从而形成学院的人才特色,避免千篇一律,以增强学生在就业时的竞争力。
(3)职业院校的“学习--实习--就业”一条龙。和学科型人才不同,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是供求更加明确的。从学历上而言,他们不具备和本科生、研究生的竞争实力,所以职业院校的学生不仅需要在知识结构上紧紧贴合用人单位实际需求,在人才培养路径上也应积极探索“学习--实习--就业”一条龙的思路,增强用人单位对学生的了解。
2.职业院校康复人才的培养方法
第一,提高学生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能力。
目前职业院校的教育,都融入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理念,在人才培养方面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课程设置中加强实训的内容。但这样做仍有不足,尤其是临床课程。比如诊断学、康复治疗技术等,如果离开临床实践的支持,学生的学习将陷入困境。有必要创造条件让学生适时接触临床,邀请临床经验丰富的医学一线人员参与课程,或者将临床教育搬进医院,这些都是增强学生理论、实践一体化能力的重要手段。
第二,加强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职业院校康复人才的培养,应进一步加强医学基础的培养。尤其是主干课程,要对学生提出较高的要求,这是满足用人单位需求的重要方法,也是对于医学生基本素质的要求,对于学生本身和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三,引入素质教育。职业院校有必要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包括道德、礼仪、语言、特长等多方面。这些方面的素质,职业院校学生和本科乃至研究生学生还是有较大差距,因此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是提高学生竞争力,奠定学生长远发展的重要手段。职业院校的学生教育应兼顾多种素质的教育。
总之,随着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和社会结构的改变,我国对康复人才的需求将进一步扩大,这是康复人才培养和发展的机遇。与此同时随着各个医科院校纷纷招收康复专业本科生、研究生,职业院校的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也面临着新的冲击。康复人才需求是多元化、市场化的,博士生、本科生、高职生的培养应有所针对性,形成人才阶梯,这样才不容易造成人才的浪费。培养有竞争力的高职人才,有利于整个康复人才梯队的发展。其意义不亚于本科、研究生阶段的康复人才培养。
(作者单位:北京卫生职业学院)
康复概念的引进与发展
康复这个概念于20世纪80年代引入中国,至今也就短短30年左右的时间。中国康复研究中心(也就是北京博爱医院)的建成是我国康复事业的里程碑,标志着第一所三级康复专科医院在我国建成,同时也是第一个专门的康复研究机构落成。在此之后,我国康复事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目前全国几乎所有的三级综合医院中都设有康复科,各省、直辖市也都设立了康复专科医院,二级医院中也大都设有康复科或康复门诊。
在康复事业得到发展的同时,我们也需要客观认识,作为一个医学学科,康复在我国发展的时间还非常短,普及率还严重不足。康复的特色化和专业化也并没有得到完善的发展。所以对于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学生就业,同时面临着机遇和挑战。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就业前景
目前,我国有6千万残疾人,约占总人口的5%。同时,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正在加快。2013年8月17日,国务院通过了《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指出未来5年间,中国老年人口将从当前的1.78亿增加到2.21亿,比重也将上升到16%。各种脑血管病、心血管病、糖尿病等都需要进行康复治疗。
随着现代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科技的发展,康复医学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日益提高,现代康复治疗技术也在飞速发展。人们对生活和生命质量的追求愈来愈高,对康复的期望愈来愈强。为此,国家规定在各级医院必须设立康复医学科,满足人们对康复治疗的需要。根据有关部门预测,我国康复治疗师的需求量至少为30~40万人,而目前从业人员只有2万名左右。康复治疗专业人才的匮乏已经严重制约了我国康复事业的发展,而受过正规专业培训的高级康复医疗技术人才更是大受欢迎。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院长李建军指出,目前全国各类康复技术人员不到2万人,其中,专业康复治疗师只有5000多人,我国每年培养的康复治疗师人数仅为700人。据估计,到2015年,中国至少需要35万康复技术人才。按现在的速度估算,大约需要500年才能完成培养任务。2014年4月,卫生部明确指出,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应当按照《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基本标准》独立设置科室开展康复医疗服务。康复治疗学专业社会需求之多、市场之大,可想而知。它已成为当今中国医学领域本科最好就业的专业之一。
康复人才培养的难点和建议
从现有的数据来推断,康复事业在我国必将迎来发展的春天。然而,人才培养和学科的发展却不能划等号,需要更细致的衔接。康复人才的培养也需要重视多元化和市场化,如若不然,很有可能造成一方面用人单位有大批的人才需求,一方面社会上剩余着大量的无法就业的康复人才。康复人才的培养是康复事业发展至关重要的一环,要符合学科发展的一般规律,需要有计划、有发展、有远见,不能一哄而上,不能照搬照抄,不能重量不重质。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决不能短线经营。而作为卫生职业院校,康复人才的培养应本着怎样的指导思想,应采取哪些积极有效的方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两大难题。
为此,笔者与团队成员对学院已经开始实习的康复治疗技术高职生进行了回访,同时也和实习单位进行了交流,还听取了我院康复专业人才培养专家委员会的相关意见,得出职业院校康复人才培养的建议如下:
1.职业院校康复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
(1)高职康复人才的培养应以实用性人才为主。目前,各大医科院校逐步开设了本科康复专业,还有部分院校和研究机构出现了康复专业硕士。面对逐渐增多的康复人才,高职院校应紧紧结合用人单位的需求,培养基础扎实、临床经历丰富的实用性人才,从而提高学生的竞争力。
(2)高职康复人才培养计划应兼顾多元化和特色化。康复学科的发展,现阶段仍不够均衡。大多医院仅开展了神经康复,还有一部分医院开展了骨伤的康复,除此之外,其他病症的康复仍然较少有应用。在这种大背景下,培养学生不仅需要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展开培养,还应兼顾学生今后十年乃至更远的发展考虑,适度开展多元化教育教学,促进学生多样化发展。
同时,在培养学生实用能力的时候,各职业院校要形成自己的特色,在重视基础知识教育的同时,把特色的、先进的治疗手段引入到教学中,使学生掌握特殊的过硬技能,从而形成学院的人才特色,避免千篇一律,以增强学生在就业时的竞争力。
(3)职业院校的“学习--实习--就业”一条龙。和学科型人才不同,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是供求更加明确的。从学历上而言,他们不具备和本科生、研究生的竞争实力,所以职业院校的学生不仅需要在知识结构上紧紧贴合用人单位实际需求,在人才培养路径上也应积极探索“学习--实习--就业”一条龙的思路,增强用人单位对学生的了解。
2.职业院校康复人才的培养方法
第一,提高学生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能力。
目前职业院校的教育,都融入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理念,在人才培养方面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课程设置中加强实训的内容。但这样做仍有不足,尤其是临床课程。比如诊断学、康复治疗技术等,如果离开临床实践的支持,学生的学习将陷入困境。有必要创造条件让学生适时接触临床,邀请临床经验丰富的医学一线人员参与课程,或者将临床教育搬进医院,这些都是增强学生理论、实践一体化能力的重要手段。
第二,加强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职业院校康复人才的培养,应进一步加强医学基础的培养。尤其是主干课程,要对学生提出较高的要求,这是满足用人单位需求的重要方法,也是对于医学生基本素质的要求,对于学生本身和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三,引入素质教育。职业院校有必要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包括道德、礼仪、语言、特长等多方面。这些方面的素质,职业院校学生和本科乃至研究生学生还是有较大差距,因此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是提高学生竞争力,奠定学生长远发展的重要手段。职业院校的学生教育应兼顾多种素质的教育。
总之,随着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和社会结构的改变,我国对康复人才的需求将进一步扩大,这是康复人才培养和发展的机遇。与此同时随着各个医科院校纷纷招收康复专业本科生、研究生,职业院校的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也面临着新的冲击。康复人才需求是多元化、市场化的,博士生、本科生、高职生的培养应有所针对性,形成人才阶梯,这样才不容易造成人才的浪费。培养有竞争力的高职人才,有利于整个康复人才梯队的发展。其意义不亚于本科、研究生阶段的康复人才培养。
(作者单位:北京卫生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