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为适应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要,各学科分类别、分层次设计了多样的、可供不同发展潜能学生选择的课程内容,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学会选择,学会自我负责,学会规划人生。
【关键词】学会;选择;规划
学习《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有几个新鲜的词语不断出现:选择性、自主权、个性发展。这些词语,在过去强调统一性、集体性、共性存在的时代和教育中,我们是很难看到的,新课程标准的出台,让人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这种能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能体现时代精神特征、能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能为人类未来生存和发展着想的课程理念,为教师和学生展现了一个全新的天地,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学会选择,在选择中学会负责,学会规划人生,学会生存和发展。
一、现行课程结构学生选择的余地很小
我国现行高中课程结构存在的问题是:必修课程太多,选修课程太少,科目设置统一,要求统一。虽然大多数学科都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但是这种选修,只选择的是是否学这门课程,而不是在学科内选择学习的内容。如文科学生只能选择学习政治、历史、地理,不能选择学习物理、化学、生物;理科学生则正好相反。这种选择,仅仅是为了适应高考文理分科的考试制度。学生做了文理的选择,不同的学生还必须在同样的时间,在同样的地点,按照同样的进度,学习同样的内容,达到同样的要求。这种选择让学生选择的余地实在太小。
二、新课程标准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选择空间
高中新课程方案的最大特点就是给学生装提供较大的选择空间。这种选择有两种不同的情况:一是学科内模块设置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必修模块,一部分是选修模块;另一种情况是学科内所有模块都是选修模块。以语文、艺术为例来说,新的语文课必修课程包含“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方面的目标,组成“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学生修满五个模块便可视为完成了本课程的基本学业,达到高中阶段最低要求。选修课程设计五个系列: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每个系列设计了若干模块,学校可根据本校的课程资源,有选择地设计模块;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未来学习和就业需要,从五个系列的选修课程中任意选择4-7个模块学习。综合的艺术课程标准,从艺术与生活、艺术与情感、艺术与文化、艺术与科学等4个角度设计了“身体表达的艺术”、“舞蹈即兴表演”、“民族民间音乐”等16个模块,这里16个模块全为选修模块,学生只要从中任选6个模块学习,获得6个必修学分,即可视为完成高中阶段艺术综合课的学习任务。
三、新课程标准让学生在选择中学会选择
新课程标准这样用模块设置的方式使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多样化、具体化,其目的是把必修课和选修真正落到实处,让学生在学习必修课程的同时,根据学校选修课程的总体安排,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和发展意向,选择适合自己口味的课程“套餐”,建立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课程修习计划。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时间,走进不同的教室,听自己喜欢地老师上课,学自己喜欢的内容,且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和某个学习模块任务的完成,又适时调整自己的课程修习计划,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选择,在选择的过程中为断学习,真正实现“以人不本”、“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在一种积极主动、宽松愉悦的心境中,使自己的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开掘和发挥,个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展示和张扬,为自己的长足进步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高中阶段正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阶段,是一个人生理和心理趋于成熟的阶段,是个性发展最关键、最活跃的阶段,是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高中生即将步入社会,未来社会是复杂多元的,学生一生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选择,在选择中学会负责,学会规划人生,学会生存和发展,应该成为高中阶段教育担负的重要使命。所以从中学阶段开始,就应该让学生在课程方面有尽可能多的选择机会,就应该培养锻炼学生的选择能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经指出:“高中就是要给学生通向社会的钥匙。”敞开选择的大门,让学生在选择中学会选择,就是这把钥匙
四、 学校和教师要为学生的选择提供优质的选择资源
现在,新课程标准尚处在實验阶段,到2007年秋季开学,将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实施。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已经是当前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学校应认真分析本校和本地的资源特点,积极改善师资状况,根据课程标准各个系列的若干选修模块的情况,组织人员编写适宜本校、本地使用的选修课教科书;并且积极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与社区等建立稳定的联系,拓宽社会实践活动基地;还需要积极创造条件,努力为必修课和选修课教学配置相应的设备。教师更不能坐以待毙,要寻找自身的优势,挖掘自身的潜力,积极参与选修课的建设,力争在某一个或某几个模块建设上独树一帜,这样既能在新课程实施过程的激烈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又能为学生自主、广泛的选择课程提供更广阔的空间,真正让学生在选择中切实受益,健康成长。
【关键词】学会;选择;规划
学习《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有几个新鲜的词语不断出现:选择性、自主权、个性发展。这些词语,在过去强调统一性、集体性、共性存在的时代和教育中,我们是很难看到的,新课程标准的出台,让人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这种能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能体现时代精神特征、能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能为人类未来生存和发展着想的课程理念,为教师和学生展现了一个全新的天地,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学会选择,在选择中学会负责,学会规划人生,学会生存和发展。
一、现行课程结构学生选择的余地很小
我国现行高中课程结构存在的问题是:必修课程太多,选修课程太少,科目设置统一,要求统一。虽然大多数学科都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但是这种选修,只选择的是是否学这门课程,而不是在学科内选择学习的内容。如文科学生只能选择学习政治、历史、地理,不能选择学习物理、化学、生物;理科学生则正好相反。这种选择,仅仅是为了适应高考文理分科的考试制度。学生做了文理的选择,不同的学生还必须在同样的时间,在同样的地点,按照同样的进度,学习同样的内容,达到同样的要求。这种选择让学生选择的余地实在太小。
二、新课程标准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选择空间
高中新课程方案的最大特点就是给学生装提供较大的选择空间。这种选择有两种不同的情况:一是学科内模块设置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必修模块,一部分是选修模块;另一种情况是学科内所有模块都是选修模块。以语文、艺术为例来说,新的语文课必修课程包含“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方面的目标,组成“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学生修满五个模块便可视为完成了本课程的基本学业,达到高中阶段最低要求。选修课程设计五个系列: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每个系列设计了若干模块,学校可根据本校的课程资源,有选择地设计模块;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未来学习和就业需要,从五个系列的选修课程中任意选择4-7个模块学习。综合的艺术课程标准,从艺术与生活、艺术与情感、艺术与文化、艺术与科学等4个角度设计了“身体表达的艺术”、“舞蹈即兴表演”、“民族民间音乐”等16个模块,这里16个模块全为选修模块,学生只要从中任选6个模块学习,获得6个必修学分,即可视为完成高中阶段艺术综合课的学习任务。
三、新课程标准让学生在选择中学会选择
新课程标准这样用模块设置的方式使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多样化、具体化,其目的是把必修课和选修真正落到实处,让学生在学习必修课程的同时,根据学校选修课程的总体安排,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和发展意向,选择适合自己口味的课程“套餐”,建立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课程修习计划。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时间,走进不同的教室,听自己喜欢地老师上课,学自己喜欢的内容,且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和某个学习模块任务的完成,又适时调整自己的课程修习计划,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选择,在选择的过程中为断学习,真正实现“以人不本”、“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在一种积极主动、宽松愉悦的心境中,使自己的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开掘和发挥,个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展示和张扬,为自己的长足进步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高中阶段正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阶段,是一个人生理和心理趋于成熟的阶段,是个性发展最关键、最活跃的阶段,是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高中生即将步入社会,未来社会是复杂多元的,学生一生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选择,在选择中学会负责,学会规划人生,学会生存和发展,应该成为高中阶段教育担负的重要使命。所以从中学阶段开始,就应该让学生在课程方面有尽可能多的选择机会,就应该培养锻炼学生的选择能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经指出:“高中就是要给学生通向社会的钥匙。”敞开选择的大门,让学生在选择中学会选择,就是这把钥匙
四、 学校和教师要为学生的选择提供优质的选择资源
现在,新课程标准尚处在實验阶段,到2007年秋季开学,将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实施。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已经是当前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学校应认真分析本校和本地的资源特点,积极改善师资状况,根据课程标准各个系列的若干选修模块的情况,组织人员编写适宜本校、本地使用的选修课教科书;并且积极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与社区等建立稳定的联系,拓宽社会实践活动基地;还需要积极创造条件,努力为必修课和选修课教学配置相应的设备。教师更不能坐以待毙,要寻找自身的优势,挖掘自身的潜力,积极参与选修课的建设,力争在某一个或某几个模块建设上独树一帜,这样既能在新课程实施过程的激烈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又能为学生自主、广泛的选择课程提供更广阔的空间,真正让学生在选择中切实受益,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