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对于小学高段学生来讲,他们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他们能将眼中的世界,心中的情感进行一些创造性表述。可以说,这一阶段的学生,作文就成为衡量他们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为了提高学生作文质量,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针对小学高段学生认知实际情况,总结出作文“七字诀”。这七字即为准、明、精、顺、真、清、正。
准,就是审题要准确。教师要首先指导学生从分析作文题目,分析作文要求着手,弄清楚作文的体裁,作文的写作范围、写作重点等。学生作文才不至于出现“走题”、“偏题”现象。
明,就是中心要明确。中心是一篇作文的灵魂。学生在作文之前,教师首先要指导他们明确这篇作文究竟要表现什么,告诉读者什么。要防止学生作文时信手下笔,不知所云。也要防止学生一篇作文表现几个中心。中心明确是最基本的,在此基础上,还要指导学生所表达的中心要有积极意义,要有时代感,要有新鲜感,要有独创性,言人所不言,写人所未写。
精,就是材料要精当。材料是文章的血肉,文章的中心是通过材料来表达的。只有精于选材,才能有利于表现中心。在指导学生选材时,可以分三步走。第一,训练学生有材料可写。这就要求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上,注意观察、感悟、收集平时生活中有意义的、令人感动的事。教师要指导学生养成写日记、周记或随笔的习惯,要求他们把平时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写在小本子上,作为平时作文的资料库,做到作文时有材料可用。第二,让学生尽量挖掘与表现中心有关的材料,让学生感到有所言、有所写。第三,让学生尽量删改材料,集中精力让他们把那些最能表现中心的材料写精、写好,使他们感到所言不能乱,所写不能滥。当然,还要引导学生注意材料要真实,最忌凭空编造,注意材料要新颖,紧扣时代脉搏。
顺,就是结构要自然、合理。结构是作文的筋骨,是作者思路的体现。结构的优劣,是衡量一篇作文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在指导学生练习作文的结构时,可以结合说话训练进行。首先训练学生思维的条理性、连贯性、完整性。小学语文单元作文之前,都有一节口语交际训练内容,口语交际就是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教师要认真上好口语交际课,指导学生能将一件事或一种思想从头到尾说清楚,说完整。教师在学生说话训练的基础上,再要求他们能将口说的东西写出来,经常这样训练,能够帮助学生理清自己的思路。当然,在此基础上,还要指导学生多研究作文的布局与谋篇之道,那就是“巧”。“文似看山不喜平”,平平淡淡不是好文章。当然,作文还要讲究开头与结尾的技巧,段与段之音的过度,前后之间的呼应等等,这都可以结合语文课中的阅读教学进行训练。
真,就是情感要真切。作文要以情动人。目前,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的毛病就是瞎編乱造,无病呻吟,矫揉造作,毫无情感。为了克服这个弊端,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必须要写出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说真话,写真事,动真情。只有真正打动自己,才能打动别人。要切实做到这一点,教师要指导学生平时对周围事物的细致观察,对社会现象作出真实、正确的评判。
清,就是语句要清楚。作文是直接通过语句来表达的,因此,语句是否通顺,文辞是否精炼,也直接关系着作文的成败。课内,指导学生注意对词语的推敲,对句式的选择,对修辞的运用,这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重要途径;课外,引导学生博览群书,多做读书笔记,同时引导学生广泛收集群众健康的、生动活泼的口头语言,借他山之石,攻作文之玉。这样,学生作文时才能顺手拈来,得心应手,也就能克服常见的平铺直叙,语言淡而无味的毛病。当然,也要引导学生摒弃堆砌词句、华而不实的文风。需要注意的是,现在好多学生喜欢使用网络语言,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要从小训练学生使用规范的祖国语言文字,因为文字是写给别人读的,要让绝大多数人读懂才行,切不可赶潮流,切不可哗众取宠,过多运用网络语言来充门面。
正,就是书写要工整,正确。作文是写给别人看的,只有书写工整,字体规范,才能易于读者阅读。如果说作文质量是内容的话,那么,书写则是作文的形式。只有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才能算是一篇优秀作文。
以上“七字诀”,既可以分步骤,分单元指导学生训练,也可以作为指导学生一篇完整作文时注意的七个方面。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这对于大面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确实有一定的作用。
准,就是审题要准确。教师要首先指导学生从分析作文题目,分析作文要求着手,弄清楚作文的体裁,作文的写作范围、写作重点等。学生作文才不至于出现“走题”、“偏题”现象。
明,就是中心要明确。中心是一篇作文的灵魂。学生在作文之前,教师首先要指导他们明确这篇作文究竟要表现什么,告诉读者什么。要防止学生作文时信手下笔,不知所云。也要防止学生一篇作文表现几个中心。中心明确是最基本的,在此基础上,还要指导学生所表达的中心要有积极意义,要有时代感,要有新鲜感,要有独创性,言人所不言,写人所未写。
精,就是材料要精当。材料是文章的血肉,文章的中心是通过材料来表达的。只有精于选材,才能有利于表现中心。在指导学生选材时,可以分三步走。第一,训练学生有材料可写。这就要求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上,注意观察、感悟、收集平时生活中有意义的、令人感动的事。教师要指导学生养成写日记、周记或随笔的习惯,要求他们把平时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写在小本子上,作为平时作文的资料库,做到作文时有材料可用。第二,让学生尽量挖掘与表现中心有关的材料,让学生感到有所言、有所写。第三,让学生尽量删改材料,集中精力让他们把那些最能表现中心的材料写精、写好,使他们感到所言不能乱,所写不能滥。当然,还要引导学生注意材料要真实,最忌凭空编造,注意材料要新颖,紧扣时代脉搏。
顺,就是结构要自然、合理。结构是作文的筋骨,是作者思路的体现。结构的优劣,是衡量一篇作文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在指导学生练习作文的结构时,可以结合说话训练进行。首先训练学生思维的条理性、连贯性、完整性。小学语文单元作文之前,都有一节口语交际训练内容,口语交际就是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教师要认真上好口语交际课,指导学生能将一件事或一种思想从头到尾说清楚,说完整。教师在学生说话训练的基础上,再要求他们能将口说的东西写出来,经常这样训练,能够帮助学生理清自己的思路。当然,在此基础上,还要指导学生多研究作文的布局与谋篇之道,那就是“巧”。“文似看山不喜平”,平平淡淡不是好文章。当然,作文还要讲究开头与结尾的技巧,段与段之音的过度,前后之间的呼应等等,这都可以结合语文课中的阅读教学进行训练。
真,就是情感要真切。作文要以情动人。目前,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的毛病就是瞎編乱造,无病呻吟,矫揉造作,毫无情感。为了克服这个弊端,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必须要写出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说真话,写真事,动真情。只有真正打动自己,才能打动别人。要切实做到这一点,教师要指导学生平时对周围事物的细致观察,对社会现象作出真实、正确的评判。
清,就是语句要清楚。作文是直接通过语句来表达的,因此,语句是否通顺,文辞是否精炼,也直接关系着作文的成败。课内,指导学生注意对词语的推敲,对句式的选择,对修辞的运用,这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重要途径;课外,引导学生博览群书,多做读书笔记,同时引导学生广泛收集群众健康的、生动活泼的口头语言,借他山之石,攻作文之玉。这样,学生作文时才能顺手拈来,得心应手,也就能克服常见的平铺直叙,语言淡而无味的毛病。当然,也要引导学生摒弃堆砌词句、华而不实的文风。需要注意的是,现在好多学生喜欢使用网络语言,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要从小训练学生使用规范的祖国语言文字,因为文字是写给别人读的,要让绝大多数人读懂才行,切不可赶潮流,切不可哗众取宠,过多运用网络语言来充门面。
正,就是书写要工整,正确。作文是写给别人看的,只有书写工整,字体规范,才能易于读者阅读。如果说作文质量是内容的话,那么,书写则是作文的形式。只有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才能算是一篇优秀作文。
以上“七字诀”,既可以分步骤,分单元指导学生训练,也可以作为指导学生一篇完整作文时注意的七个方面。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这对于大面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确实有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