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榆县小麦免(少)耕高效栽培技术探讨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com0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介绍赣榆县小麦免(少)耕栽培的关键技术,总结当地实施免(少)耕栽培取得的成效和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结合生产实际,提出今后的发展对策,以促进小麦免(少)耕栽培的推广应用。
  关键词 小麦;免(少)耕;栽培技术;江苏赣榆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4-0044-0120世纪70年代,淮北地区为了解决稻茬土质黏重,整地粗糙,立苗困难以及烂耕烂种的问题,自发形成了小麦免(少)耕种植法。进入80年代,各地农业部门通过多年的实践和调查,积累了大量的资料,农业科研部门也进行了有关的试验,参阅国外有关小麦免(少)耕的资料,从而在理论和实践2个方面肯定了免(少)耕种麦方式。由于该项技术增产节本效益显著,深受广大干群的欢迎,推广发展很快,逐渐成为淮北麦区主要麦作方式。免耕模式也逐渐演变、成熟,由较低级的缮播、穴播、耩播发展到免耕机条播。1990年赣榆县参加省作栽站主持的稻茬麦免耕机条播及其配套技术的研究项目,促进了赣榆县小麦生产的发展。目前已发展到更加轻简的稻田套播,并且在确定播期播量、肥料运筹、综合防治病虫草及抗灾减灾等配套技术措施方面也日趋完善。
  目前,赣榆县小麦免耕栽培面积达到3.33万hm2,占小麦总面积的83.33%,其中稻茬麦2.00万hm2全部实现免耕栽培,一般有稻田套撒、板茬耩播、板茬撒种旋耕、板茬脚踏及免耕机条播等方法,以稻田套撒为主。旱茬麦免耕种植也达到1.33万hm2以上。
  1 免(少)耕方式的关键技术
  目前稻茬小麦种植多稻田套撒为主,在技术上大同小异,因此主要介绍稻套麦关键措施。
  1.1 确定稻麦共生期
  稻套麦的实际播期应该根据水稻的收割期和田间墒情确定,确保共生期在10 d左右,使水稻收割时麦苗的叶龄在2叶左右[1]。一般在10月5—10日播种较为适宜。
  1.2 确定适宜基本苗
  多穗型品种基本苗为300万~375万株/hm2,穗粒兼顾型品种以225万~300万株/hm2较适宜。
  1.3 水稻收后及时开沟覆土
  水稻收获腾茬后及时进行开沟,要求每隔2.5~3.0 m开一条丰产沟,深度在25 cm以上,每隔30~40 m开一条腰沟,深35~40 cm。同时,用碎草或厩杂肥等配合开沟土覆盖麦苗,以起到壅根培土,保护分蘖节,保温防冻的作用。
  1.4 高效肥水管理
  1.4.1 高效施肥。根据试验结果,施纯N 300 kg/hm2为宜,氮肥运筹基(种)肥∶苗肥∶拔节肥∶孕穗肥以3∶3∶2∶2效果最好。基肥可在套种前一天进行套肥,肥料以高浓度复合肥为佳。
  1.4.2 水分管理。套肥前保证稻田有浅水层,如地干可灌跑马水,以利套肥套种,提高出苗率;灌好越冬水、拔节孕穗水。
  1.5 化控化保
  1.5.1 化控。针对稻套麦苗期易窜长形成高脚弱苗、麦苗素质差的缺陷,应采用生化制剂如多效唑、壮丰安、矮壮丰等进行化学调控,以达到控旺促壮、防冻抗倒的目的[2]。
  1.5.2 综合防治病虫草害。冬前搞好化除;中期防治纹枯病、白粉病,后期进行肥药混喷,防治赤霉病、穗蚜,防早衰。
  2 小麦不同免(少)耕方式的成效
  2.1 小麦不同免(少)耕栽培方式经济效益
  一是生产成本。不同免(少)耕方式的农药、灌水成本没有变化;种子投入免耕机条播、常规耕翻麦较少;化肥投入稻套麦较多,机播小麦略少[3],机械投入以常规耕翻最高,机播次之。用工费用以人工耩播最高,板茬撒播次之,机播最低。最终成本常规耕翻最高(5 100元/hm2),稻套麦最低(4 725元/hm2)。二是纯收入。常规耕翻最低,仅1 426.5元/hm2,稻套麦最高,达5 382.0元/hm2,比常规耕翻高2.8倍。
  2.2 茬口衔接、生态持续方面的表现
  2.2.1 有利于调节农事。小麦免耕栽培缓解了收种两忙的紧张程度,也解决粳稻收获迟带来的稻、麦争季节以及烂耕烂种问题,减少了冬闲田,增加小麦播种面积。
  2.2.2 有利于稻麦茬口衔接。小麦免耕栽培茬口衔接比较紧凑,稻套麦还有7~10 d的共生期,有利于小麦在最佳播期播种,充分利用温光资源(赣榆县常年10月上旬积温180 ℃,日照75 h)。
  2.2.3 有利于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和生态保护。免耕小麦土壤通透性好,保水排水能力强,而耕翻小麦毛细管被切断,地下水的上升和耕作层水分的下渗不畅,表层土块层叠,间隙大,跑墒重,易旱易涝。免耕小麦肥料入土浅,再加上前茬水稻表层施肥残效及枝叶残留,使表层土壤养分含量高于耕翻麦田。由于不耕或少耕,免耕麦田土壤表层松散性较弱,能有效地减少土壤风蚀和水土流失,保护土壤生态功能。
  2.3 推广应用区域及面积比例
  赣榆县稻茬麦主要集中在南部稻区及北部部分稻区,小麦免耕种植起源于东南部稻茬麦区,逐步向北推广。1995年以前,先是进行人工免耕播种,1984年试验示范免耕机条播,并总结出农机农艺配套技术,以后逐年扩大推广面积。1995年以后,稻套麦逐渐兴起,目前已达90%以上。
  3 免(少)耕栽培经验及存在的问题
  3.1 基本经验
  3.1.1 坚持试验、示范、推广相结合。小麦免耕栽培技术作
  (下转第46页)
  (上接第44页)
  新科技,必须走先试验、示范,后推广的路线,在大量的试验基础上,有步骤的安排示范点,展示免耕技术的增产效果和巨大优势,通过示范引路,带动大面积推广。
  3.1.2 坚持农艺农机相结合。目前应用的免耕条播机对土壤墒情的要求较高,缺乏依墒调节功能,较黏重的田块播种质量差,因而要加强农业、农机部门协作,共同解决技术难题。
  3.2 存在的问题
  3.2.1 基本苗偏高。近几年由于水稻收获推迟,秋播天气恶劣,特别是稻套麦的面积逐年增加等原因,稻茬麦播量加大,基本苗逐年攀升。
  3.2.2 稻茬免耕小麦草害难治。小麦推广免耕栽培以后,由于土壤表层不耕或少耕,稻套麦更是留茬,起不到深翻压草的作用,再加上墒情较好,杂草出苗早,生长迅速,而且经过多年稻麦连作,草相复杂[4]。杂草危害是影响免耕小麦高产的障碍之一。
  3.2.3 土杂肥(秸秆)覆盖较少。目前,农村劳力减少,普遍忽视积造、施用农家肥。免耕小麦特别是稻套麦播种粗放,根系外露,光靠开沟土难以全面覆盖,小麦抗冻抗倒能力降低。
  4 免(少)耕栽培的发展思路和建议
  一是根据天气、墒情及灌溉条件优选免耕方式。虽然目前稻套麦是免耕栽培的主要方式,但其他方式依然具有一定优势。天气干旱无雨、稻田断水较早、墒情较差的情况下,也可采用免耕机条播、板茬撒播旋耕等方式。二是免耕栽培与秸秆还田相结合。可以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耕地质量和小麦抗冻能力。此外,秸秆还田避免了秸秆焚烧和遗弃对大气、水源、土壤等带来的环境污染。三是完善、集成配套技术。强化组装配套和集成创新,形成适合不同区域、不同模式的技术体系。按照标准化要求,建立集免耕播种、秸稈还田、土壤调理、肥料运筹、化控化保等关键技术组装配套的标准化技术体系。
  5 参考文献
  [1] 胡志忠.小麦免少耕扩行机条播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5):218.
  [2] 江苏省丘陵地区小麦模式栽培协作组.免耕机条播种麦的几个栽培技术问题[J].江苏农业科学,1987(9):4-6.
  [3] 陈保国.影响三麦免耕机条播产量的原因分析[J].江苏农机化,1994(1):15.
  [4] 梅泉生,郭连生.三麦免耕栽培的增产原因和技术[J].江苏农业科学,1985(10):4-6.
其他文献
摘要 介绍溧水县青梅特色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其产业升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快青梅产业发展的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 青梅产业;現状;对策;江苏溧水  中图分类号 S62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4-0317-021 溧水县青梅产业发展现状  溧水是南京秦淮河的发源地,境内山清水秀,生态优良,
摘要 介绍了水稻抛秧栽培的优点,从育秧准备、播种、苗期管理、抛前准备、大田抛栽、大田管理等方面总结了粳稻抛秧高产栽培技术,以为水稻抛秧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 粳稻;抛秧;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1.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4-0021-01水稻抛秧栽培在邳州市张楼办事处推广10余年,已成
摘要分析了稻瘟病的发生原因,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防治措施,以期为稻瘟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稻瘟病;发生原因;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435.111.4 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05-0153-01    稻瘟病是由子囊菌Magnaprthe grisea(Hebert)Barr(无性世代为Pyricularia grisea(Cooke)Sacc.)引起的真菌性病
摘要 对比分析井水灌区、江水灌区水稻生产现状,指出井灌区水田由于漏水较重,导致浅水天天灌。因此,土壤和根系通气性好,水稻分蘖充足,稻谷成熟度好,产量高于江水灌区。  关键词 井灌区;水稻;高产;成因;吉林白城  中图分类号 S511.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4-0048-02白城市有水田逾13.3万hm
摘要 以鲁麦22为试材,研究微晶化磷矿粉对小麦生长、吸磷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晶化磷矿粉能显著提高小麦分蘖数,促进植株生长,增加叶片SPAD值和干物质含量;也可以促进小麦秸秆和籽粒磷素的积累;还可以提高小麦产量。微晶化磷矿粉较过磷酸钙节约成本202.5元/hm2,纯收入增加0.69%,有利于农民增收。由此认为,微晶化磷矿粉是一种增产、经济的新型磷肥。  关键词 微晶化;磷矿粉;小
摘要 在对衢州市西区常山港左岸生态防洪堤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其景觀设计进行规划,并提出植物配置方案,以供参考。  关键词 生态防洪堤;常山港;景观设计;浙江衢州  中图分类号 TU985.12 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4-0180-03
摘要介绍了中浙优1号在浙南山区种植的产量表现与特征特性,总结了该组合的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促进中浙优1号的推广种植。  关键词中浙优1号;栽培技术;浙南山区  中图分类号S51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4-0176-01    中浙优1号(中浙A/航恢570)是中国水稻研究所与浙江省杂交水稻种业有限公司合作育成的杂交稻新组合,2004年4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
摘要总结了超试6号玉米示范方高产栽培技术,包括选用良种、科学施肥、适时播种与合理密植、苗期管理、穗期管理、花粒期管理、适时收获等内容,以期促进该品种的推广应用。  关键词 超试6号;高产栽培;测土配方施肥;播种;田间管理  中图分类号 S513.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1-0197-02    超试6号(示范代号)是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最新研究成功的玉
摘要阐述了我国运动环境的现状,通过分析气候环境条件对人体运动产生不利影响的主要因素,提出科学合理利用植物、改善体育运动场所环境的建议,以期降低不利因素对人运动能力与健康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运动环境;现状;不利因素;改善建议  中图分类号 G80-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07-0229-02    近些年,随着社会进步、生产发展和环境恶化,体育、环境和健康三者的辩
摘要 介绍臭椿沟眶象的形态特征、生物学习性、危害特点,并提出防治方法,以为臭椿沟眶象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 臭椿沟眶象;发生;防治方法;宁夏  中图分类号 S763.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4-0120-01臭椿树干通直高大,树冠圆整如半球状,颇为壮观,叶大荫浓,秋季红果满树,适应性强、萌蘗力强,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