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城市化与抑郁症及更广义的精神健康的关系具有不确定性.基于世界卫生组织对18个国家进行的世界精神健康调查提供的重性抑郁发作患病率数据,并匹配对应年度的城市化及相关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不平等、失业率、国民健康水平、性别不平等、教育水平等相关宏观指标,然后进行相关分析,发现城市化水平与重性抑郁发作终身患病率及12个月患病率之间的相关性并未达到统计上显著的水平,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也不存在统一的规律.这说明从国家层次上看,城市化水平提升与抑郁症患病率增加之间并不完全具备显著相关,更不能推断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为此,
【机 构】
:
南开大学计算社会科学实验室;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社会心理学系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化与抑郁症及更广义的精神健康的关系具有不确定性.基于世界卫生组织对18个国家进行的世界精神健康调查提供的重性抑郁发作患病率数据,并匹配对应年度的城市化及相关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不平等、失业率、国民健康水平、性别不平等、教育水平等相关宏观指标,然后进行相关分析,发现城市化水平与重性抑郁发作终身患病率及12个月患病率之间的相关性并未达到统计上显著的水平,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也不存在统一的规律.这说明从国家层次上看,城市化水平提升与抑郁症患病率增加之间并不完全具备显著相关,更不能推断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为此,对于重性抑郁障碍等具有潜在生物学机制的精神疾病,应慎言城市化等社会因素的致病作用,并应通过更进一步的社会发展来提供有助于促进居民精神健康及整体健康水平的制度与措施.
其他文献
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是推动经济转型的重要手段,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参与全球竞争的空间载体.以粤港澳大湾区珠三角9市为研究对象,构建了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计算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得出珠三角9市2019年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评价值,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各城市文旅产业的耦合协调度.结果 发现,珠三角9市中,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最好的都是广州市;各城市旅游产业的发展水平极不平衡;文旅产业的协调程度整体较为良好,大多数城市处于协调状态.
数字化浪潮已经袭来,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面临越来越多的管理挑战.管理的终结并不是指管理的消亡,而是指以控制劳动为焦点的管理将被取代.管理的重生则是指在数字技术革命推动下,由控制劳动向解放劳动的管理范式突破.为此,笔者基于对管理发展历史脉络及25年周期进化说的梳理,提出在数字技术推动下,2035年将是管理终结与重生的关键时期.通过分析数字技术带来的管理冲击,面向2035,管理重生的方向在于以“解放人”为核心的组织文化与数字技术相融合,实现管理范式转变;同时,中国本土管理创新的出路在于走具有中国文化特点的数字
“文商旅”融合发展对于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城市更新及城市群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文化繁荣及创新驱动发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和推动形成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研究在解构“文商旅”融合与高质量发展关系的基础上,分析粤港澳大湾区“文商旅”融合的三种模式:文化导向型城市更新带动模式、消费升级下场景体验营造模式、产业集群价值链延伸驱动模式,探讨从供给侧改革、需求侧管理、协同治理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文商旅”融合的优化路径.
在多年的城市更新实践中,深圳探索出了一套“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更新模式,该模式在高效推动城市的存量空间再开发的同时,也带来了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城市不堪重负等问题.在反思深圳市场运作式更新的基础上,以深圳的非典型更新样本——罗湖口岸枢纽片区两轮更新实践为例,总结归纳了它所代表的公共产品导向型城市更新的模式及其演进.进而提出从更新目标、更新理念、更新财务模式三个方面实现转变,迈向公共产品导向型城市更新,并结合国内外经验进一步提出探索推广公共产品导向型城市更新开展的多元途径和保障机制.
人口、经济与环境耦合协调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以珠三角城市群为研究对象,探究2005-2018年人口、经济和环境发展格局及耦合协调趋势,为推动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与方向.\'结果表明:①珠三角城市群发达城市之间的人口、经济与环境方面的协调发展差异有所减小,但与欠发达城市间的差异不断扩大;②城市群人口、经济与环境耦合协调性有所增强,但近年来耦合性降低,协调性增速放缓,部分城市出现人口、经济与环境无法相互促进,反而出现了相互制约;③城市群人口、经济和环境耦合协调的空间分布呈现核心—边缘格局.提升珠三
我的家乡常德,沃野千里,东部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北部是全省境内最广阔的澧阳平原.这里诞生了中国最早的城市——城头山,也诞生了直链淀粉含量极高的、最适合制成米粉的早稻米.
文化生态是研究文化体系的重要概念,也是审视文化发展的重要视角,与自然生态概念、生态文明话语体系等形成交叉互释的关系.城市文化生态建设需要将“赋神”与“塑形”结合起来,而不是将两者割裂,在这一基础上挖掘文化内涵,凝聚文化精神,塑造文化形象,彰显文化气质,在这一过程中体现文化生态的一体式整合力量.因此,在城市文化发展中,应以文化生态理念统摄内质与外形,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构建内涵丰富、形象饱满的城市文化生态体系.
作为一种大规模的集体性舞蹈,广场舞成为越来越多中老年人喜好的娱乐健身方式.广场舞和以往的集体性舞蹈是否存在某种联系?与中国集体文化存在何种关联?本文通过对中国集体性舞蹈的历史性分析,探析集体性舞蹈在中国社会结构中的重要功能和价值.早期的集体舞从作为神圣的宗教祭祀转向世俗化的宫廷文化,成为人类交流思想和表达情感的工具.改革开放后,迪斯科的传入使人们的个性化表达需求逐渐苏醒,近十来年出现的广场舞作为一种新兴的大众文化,既是人们独立自主性的表达,又体现为一种新的集体主义文化.城市广场舞和集体性舞蹈带着文化的印记
乡村振兴战略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历史文化游径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在我国,游径的研究和建设刚刚起步.历史文化游径的建设可以满足民众户外运动旅行的需求,助力“健康中国”战略;能提升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助推“文化强国”战略;能带动周边乡村发展,助推“乡村振兴”战略.为更好发挥历史文化游径的多元效益,需完善历史文化游径的基础设施和生态保育,深挖历史文化游径的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历史文化游径的品牌活动,要多方联动,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历史文化游径的建设.
作家萧春雷在《中国的掌纹·华夏边城》中这样说长沙:“没有一座城市的转折像长沙这样决然,仿佛脱臼.一座\'心忧天下\'的伟大城市,在后现代的娱乐狂潮中,告别理想、责任和血性,选择了先天下之乐而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