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基于教材,立足课堂
1加强朗读,注重复述。心理学研究表明:朗读和背诵有利于感受语言所描绘的情境,有利于体会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情感,有利于规范语言、培养语感,更有利于积累语言材料,提高读、说、写的能力。教材中选编了一些内容丰富多彩,语言生动有趣的散文、诗歌、小说和戏剧等,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作品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要求学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以及作品中的人物语言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以及利用积累,体验,培养语感。
同时我们可以在朗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对课文的复述,复述课文并不是要求学生机械地搞文字搬家,它既不是背诵课文,又不同于介绍课文大意。复述必须按照一定的要求(不同文体可提出不同的要求),在短时间内对课文的内容进行综合概括、取舍和联想思维,并精心地择词造句、组织安排材料,通过自己的口把课文的主要内容、作者的观点生动地叙述出来。做到语言清楚流畅、动作协调、仪态大方。我在讲授每一篇课文时,都重视学生对课文的复述。复述“武陵打鱼人进桃花源的前后经过”时,学生根据课文内容,一定会考虑到:渔人是怎样发现桃花源的?渔人在桃花源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心里有什么感受?后来又是怎样离开桃花源的?离开桃花源后又做了些什么?我提醒学生:在一连串的内容中哪些是重点?学生思考的结果肯定会是:渔人在桃花源的所见所闻所感,而离开桃花源后的情节应尽量简化。这样既避免学生“死背”,又能够培养学生敢于张口的习惯,克服在众人面前说话容易犯的两种毛病——或张口结舌、羞涩局促、语无伦次或信口开河、离题千里、不知所云。长期训练复述能逐渐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不仅使每个学生能说会道、井井有条,而且促使他们围绕中心思考问题,有利于培养提高学生的思维与表达相协调的能力。
2确立话题,创设情境。话题实质上要反映学生实际交流的需要以及兴趣,选择的话题要利于激发学生说的情趣,有趣味,有现实意义,有教育意义,让他们得到教益和启示,增长知识,开拓眼界,陶冶情操。但关键在于交给学生不同的形式,这些形式要与话题内容有关,与说话的语境相符.。因此,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选择合适的话题,创设情境,营造和谐的交际氛围,使之成为说的最佳情。
创设 课堂平等交流意境。课堂上要建立平等、信任、和谐的师生关系,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师要理解和尊重学生思维与语言的表达,教师要放下作为权威和“知识的化身”的架子,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探究教材中的语言材料,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地进行口语交际,学生只有对口语交际产生兴趣和情感,才能自主地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在教《伤仲永》一课时,曾问学生:“方仲永有天赋,是个奇才,但‘泯然众人矣。’原因在谁身上?”学生一听,纷纷举手发言,阐述自己的看法:有说在其父,有说在其邻,有说在其母,有说在其自己,并都说明了理由,气氛异常活跃,因为这个问题刺激了学生非说不可的兴奋点。“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设问置疑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开启他们的心智,培养其多种思维方式,让学生看到这个问题时,有如鲠在喉,不得不说之感。
开展多种活动创设情境。《语文课程标准》中“口语交际”的目标架构,为设计和达到“口语交际”教学内容提供了操作的和发展的空间,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每一个单元后都安排有“写作口语交际综合学习"。如:“成长的烦恼”,“我也追星”,“关注社区生活”,“世界何时铸剑为犁”“青春随想”,“话说千古风流人物”“微笑着面对生活”等。在这些口语课上,为了加强时代性,可以设置诸如模仿“实话实说”“今日说法”“焦点访谈”“新闻调查”“艺术人生”等节目,在模拟训练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我曾在“成长的烦恼”口语课上,我让学生模仿“实话实说”节目,邀请了学校领导、班主任、任课教师、家长做嘉宾,请同学们做主持人,让同学们根据提前写好的采访提纲现场采访。让被采访的同学能畅所欲言,使学生明白:在采访中,怎样说才是得体的,才能收到理想效果,从而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二、灵活运用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语文教科书上提供的口语交际话题,不一定都符合学生的实际,不一定都是学生感兴趣的和熟知的,教学时,教师要大胆取舍,精心选择,灵活运用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深入挖掘教材的内涵,找出适合学生生活实际的部分作为口语交际的话题,努力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材。口语交际教科书给教师提供的仅仅是一个话题,即说话的引子,让我们由此出发,设计相关情境,进行真实交际行为。因而,我们在教学中不必拘泥于教科书上的一个范例或几幅画,要进行必要的话题拓展。如:邀请好朋友到自己家里做客,自己动手做一张邀请函给他,送邀请函时,你和他都说些什么? 教师不能只限于教科书的提示,而是围绕这一话题设置“今天我当家”的教学环节,并延伸这一话题,设置“介绍我的家”教学环节。让学生在交际的过程中,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又如:在湘教版第三册口语交际《我们的校园》授课时,我先让同学们围绕校园的变化做调查,搜集资料,在上课时请他们谈谈校园的变化。说的时候,要有重点,就是要抓住校园变化最大,给你印象最深的两方面来说。听的同学可以给说的同学做补充,也可以评评哪些地方说得好,哪些地方还可以改进。
三、口语交际的话题来源与生活,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学生的活动范围不像成年人那样广阔,知识的阅历也不像成年人那样丰富。因此,话题的选择一定要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连。话题必须是学生感兴趣的、熟知的或亲身经历的。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交朋友,深入地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知识范围和认知水平,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口语交际话题。如:这学期开学的时候了,我就设计了一堂《新学期,新气象》的口语交际课,我认为学生在新的一年,师生之间、同学之间都有新的打算和美好的祝愿。我请同学们先想好自己在新年里有什么新的打算,再把美好的祝愿送给自己的好朋友,并考虑好赠言的内容,先写下来,再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写。在教学的过程中,我通过1、激情导入。2、深情回忆。3、动笔书写。4、欣赏赠言、范例引路。5、动情交流等环节,充分利用话题的现实感,创设了完全真实的“赠言”情境,使师生置身其中,情动辞发。在情感的推动下,学生间的交流都成了主体内在的需要。特别是师生、生生互赠祝愿这一环节的设计,课堂上学生不断转换听者与说者的角色,彼此进行着积极的情感交流、思维碰撞,形成了健康美好的人际交往,使口语交际教学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四、评价激励 增强信心
教师对于学生的口头表达要及时评讲,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对其进步应给予表扬鼓励,对其口语中出现的这样那样的问题,要善于引导,热情帮助。特别是对待内向、害羞的学生更应该鼓励其开口。即便有的学生说的确实不好,也要通过纵的比较发现他的进步并给予鼓励,增强他们自信心。心理学告诉我们,任何一个人都有其表现欲。内向的同学有时不是不想说,而是不敢说,不好意思说。教师对这部分学生的态度尤其需要热情、中肯,要帮助他们扫除心理障碍,切不可有语言的打击、表情上冷漠的现象,以防扼杀学生的表现欲。对口语表达水平层次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年级,应有不同的要求,要注意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简到繁,脚踏楼梯“步步高”,不宜操之过急,教师要铺设台阶,让学生逐步“升级”,向更高层次迈进。
1加强朗读,注重复述。心理学研究表明:朗读和背诵有利于感受语言所描绘的情境,有利于体会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情感,有利于规范语言、培养语感,更有利于积累语言材料,提高读、说、写的能力。教材中选编了一些内容丰富多彩,语言生动有趣的散文、诗歌、小说和戏剧等,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作品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要求学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以及作品中的人物语言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以及利用积累,体验,培养语感。
同时我们可以在朗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对课文的复述,复述课文并不是要求学生机械地搞文字搬家,它既不是背诵课文,又不同于介绍课文大意。复述必须按照一定的要求(不同文体可提出不同的要求),在短时间内对课文的内容进行综合概括、取舍和联想思维,并精心地择词造句、组织安排材料,通过自己的口把课文的主要内容、作者的观点生动地叙述出来。做到语言清楚流畅、动作协调、仪态大方。我在讲授每一篇课文时,都重视学生对课文的复述。复述“武陵打鱼人进桃花源的前后经过”时,学生根据课文内容,一定会考虑到:渔人是怎样发现桃花源的?渔人在桃花源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心里有什么感受?后来又是怎样离开桃花源的?离开桃花源后又做了些什么?我提醒学生:在一连串的内容中哪些是重点?学生思考的结果肯定会是:渔人在桃花源的所见所闻所感,而离开桃花源后的情节应尽量简化。这样既避免学生“死背”,又能够培养学生敢于张口的习惯,克服在众人面前说话容易犯的两种毛病——或张口结舌、羞涩局促、语无伦次或信口开河、离题千里、不知所云。长期训练复述能逐渐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不仅使每个学生能说会道、井井有条,而且促使他们围绕中心思考问题,有利于培养提高学生的思维与表达相协调的能力。
2确立话题,创设情境。话题实质上要反映学生实际交流的需要以及兴趣,选择的话题要利于激发学生说的情趣,有趣味,有现实意义,有教育意义,让他们得到教益和启示,增长知识,开拓眼界,陶冶情操。但关键在于交给学生不同的形式,这些形式要与话题内容有关,与说话的语境相符.。因此,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选择合适的话题,创设情境,营造和谐的交际氛围,使之成为说的最佳情。
创设 课堂平等交流意境。课堂上要建立平等、信任、和谐的师生关系,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师要理解和尊重学生思维与语言的表达,教师要放下作为权威和“知识的化身”的架子,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探究教材中的语言材料,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地进行口语交际,学生只有对口语交际产生兴趣和情感,才能自主地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在教《伤仲永》一课时,曾问学生:“方仲永有天赋,是个奇才,但‘泯然众人矣。’原因在谁身上?”学生一听,纷纷举手发言,阐述自己的看法:有说在其父,有说在其邻,有说在其母,有说在其自己,并都说明了理由,气氛异常活跃,因为这个问题刺激了学生非说不可的兴奋点。“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设问置疑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开启他们的心智,培养其多种思维方式,让学生看到这个问题时,有如鲠在喉,不得不说之感。
开展多种活动创设情境。《语文课程标准》中“口语交际”的目标架构,为设计和达到“口语交际”教学内容提供了操作的和发展的空间,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每一个单元后都安排有“写作口语交际综合学习"。如:“成长的烦恼”,“我也追星”,“关注社区生活”,“世界何时铸剑为犁”“青春随想”,“话说千古风流人物”“微笑着面对生活”等。在这些口语课上,为了加强时代性,可以设置诸如模仿“实话实说”“今日说法”“焦点访谈”“新闻调查”“艺术人生”等节目,在模拟训练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我曾在“成长的烦恼”口语课上,我让学生模仿“实话实说”节目,邀请了学校领导、班主任、任课教师、家长做嘉宾,请同学们做主持人,让同学们根据提前写好的采访提纲现场采访。让被采访的同学能畅所欲言,使学生明白:在采访中,怎样说才是得体的,才能收到理想效果,从而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二、灵活运用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语文教科书上提供的口语交际话题,不一定都符合学生的实际,不一定都是学生感兴趣的和熟知的,教学时,教师要大胆取舍,精心选择,灵活运用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深入挖掘教材的内涵,找出适合学生生活实际的部分作为口语交际的话题,努力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材。口语交际教科书给教师提供的仅仅是一个话题,即说话的引子,让我们由此出发,设计相关情境,进行真实交际行为。因而,我们在教学中不必拘泥于教科书上的一个范例或几幅画,要进行必要的话题拓展。如:邀请好朋友到自己家里做客,自己动手做一张邀请函给他,送邀请函时,你和他都说些什么? 教师不能只限于教科书的提示,而是围绕这一话题设置“今天我当家”的教学环节,并延伸这一话题,设置“介绍我的家”教学环节。让学生在交际的过程中,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又如:在湘教版第三册口语交际《我们的校园》授课时,我先让同学们围绕校园的变化做调查,搜集资料,在上课时请他们谈谈校园的变化。说的时候,要有重点,就是要抓住校园变化最大,给你印象最深的两方面来说。听的同学可以给说的同学做补充,也可以评评哪些地方说得好,哪些地方还可以改进。
三、口语交际的话题来源与生活,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学生的活动范围不像成年人那样广阔,知识的阅历也不像成年人那样丰富。因此,话题的选择一定要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连。话题必须是学生感兴趣的、熟知的或亲身经历的。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交朋友,深入地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知识范围和认知水平,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口语交际话题。如:这学期开学的时候了,我就设计了一堂《新学期,新气象》的口语交际课,我认为学生在新的一年,师生之间、同学之间都有新的打算和美好的祝愿。我请同学们先想好自己在新年里有什么新的打算,再把美好的祝愿送给自己的好朋友,并考虑好赠言的内容,先写下来,再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写。在教学的过程中,我通过1、激情导入。2、深情回忆。3、动笔书写。4、欣赏赠言、范例引路。5、动情交流等环节,充分利用话题的现实感,创设了完全真实的“赠言”情境,使师生置身其中,情动辞发。在情感的推动下,学生间的交流都成了主体内在的需要。特别是师生、生生互赠祝愿这一环节的设计,课堂上学生不断转换听者与说者的角色,彼此进行着积极的情感交流、思维碰撞,形成了健康美好的人际交往,使口语交际教学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四、评价激励 增强信心
教师对于学生的口头表达要及时评讲,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对其进步应给予表扬鼓励,对其口语中出现的这样那样的问题,要善于引导,热情帮助。特别是对待内向、害羞的学生更应该鼓励其开口。即便有的学生说的确实不好,也要通过纵的比较发现他的进步并给予鼓励,增强他们自信心。心理学告诉我们,任何一个人都有其表现欲。内向的同学有时不是不想说,而是不敢说,不好意思说。教师对这部分学生的态度尤其需要热情、中肯,要帮助他们扫除心理障碍,切不可有语言的打击、表情上冷漠的现象,以防扼杀学生的表现欲。对口语表达水平层次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年级,应有不同的要求,要注意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简到繁,脚踏楼梯“步步高”,不宜操之过急,教师要铺设台阶,让学生逐步“升级”,向更高层次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