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来的外婆

来源 :意林彩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wo9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时外婆还不老。她时常倒几次车,来小镇看我和我妈。记忆中,她爱穿一件灰色咔叽布外套,冬天是驼色呢大衣、“料作裤”,裤线挺括。非但不老,还有点时髦。下雨天,裤脚会沾一些泥。我很少去汽车站接她,她总是突然出现在我面前,亲热地叫我“囡囡”。我很开心,外婆从不空手来。“上海”旅行包里装的,是外婆厂里做的鸡蛋糕、苔条酥和苏打饼干。酒心巧克力一般日子是吃不到的,除非我生病了,或者是我和我妈的生日。还有方便面,那时叫“梭子面”,是高档食品,我捧在手上干啃,又脆又香,比麻花好吃。听外婆说,她曾在美国人开的“沙利文食品厂”做工,50年代初,沙利文和苏格兰人的“义利食品厂”、香港人的“马宝山糖果饼干公司”合并为上海益民食品四厂。1970年,新中国第一袋油炸方便面,就诞生在外婆的手底。
  我见过外婆年轻时的照片,短发清爽,眼睛明亮,面颊有两朵红晕。外婆笑着说,那是后期上色的。80年代,外婆负责厂里的外调工作,碰到去安亭、黄渡那个方向,她就早早办完事,花一角六分钱买张长途车票,跳上开往小镇的班车。
  外婆通常在下午抵达。我妈说,姆妈你坐,我去弄碗面吃。外婆摆手,说静芝你别忙,我吃过了。据外婆说,汽车站下来有一家饮食店,小馄饨做得好吃,每次她来都要点一碗。外婆说得那么诚恳,配合着喝蛋皮汤的声效,以至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以为外婆是真的喜欢吃小馄饨。
  镇上有两家国营招待所,外婆嫌不卫生,住在家里又添麻烦,往往没说几句话,就急着赶末班车回上海。我妈领着我送外婆,往她旅行包里塞几个咸鸭蛋,有时是一段青鱼干。一角六分钱坐到安亭,三毛钱乘“北安线”到陆家宅,再换40路电车回家。
  来过几次后,外婆的小镇方言就说得有模有样,比我妈地道多了。她笑着跟我们的邻居打招呼,扯些有的没的,临别时再送上一把大白兔,拜托他們多多照顾我。邻居们都说,这个上海老太太真好,和气。我心疼大白兔,对外婆的社交不以为然——我妈平时买菜都讲上海话的。外婆就说我妈笨,死心眼,不懂人情世故——到人家的地方,客气一点总没错的。
  有一次我跟我妈上街,大热天,我吵着要吃奶油雪糕。我妈没同意,我就赖在地上不肯走。我正一把鼻涕一把眼泪,一支雪糕送到面门前,“囡囡吃”。我睁眼一看,是外婆。原来方才我满地打滚时,外婆就坐在马路对面的公交车上。她都看见了。
  更多的时候,我跟我妈去院部打电话。整个小镇医院只有一部长途电话,装在院长办公室外边。电话打到弄堂口的电话亭,接线阿姨去楼下扯一嗓子,外婆再跑出来接。外婆在电话那头讲,囡囡乖吧?我说,乖的。外婆说,囡囡想吃啥?我说,酒心巧克力。外婆就笑了,酒心巧克力哪能天天吃?要吃出酒瘾的。
  那时我爸妈常为一些琐事争吵,我就选择离家出走。不会走远,在医院宿舍区范围内,找一个冷僻角落坐着。我爸妈吵着吵着发现我不见了,赶紧下楼来找我。他们东张西望,焦急地喊我的名字。我一声不响,把头埋进自己的膝盖里。等我爸妈终于找到我,埋怨几句,或是安慰一番,也就忘了刚才吵架的事。后来我长大一点,这招就不太好用了。通常会有两种结果:要么吹半天冷风,实在冻得受不了,自己灰溜溜地跑回家;要么我爸妈发现小赤佬又来这套,两人尽弃前嫌,团结起来对付我。家庭矛盾是解决了,男女混合双打的滋味不太好受。
  我偷偷跑去院部打电话,接线阿姨问,寻啥人?我说,35号孙阿姨,谢谢依。阿姨说,等歇。
  第二天,外婆来了。
  我爸还在学校上课,我妈和外婆先吵起来了。我妈说外婆“专制”“包办婚姻”,外婆说我妈没良心。每次我妈对我爸有所不满时,她都会觉得,这一切的问题都是我外婆引起的。我妈十六岁那年,一腔热血地报名去黑龙江插队,“去祖国最艰苦的地方”。外婆偷偷跑去她学校,把志愿改成安徽怀远,只求离上海近一点。大红喜报贴出来,我妈傻了眼。相约去黑龙江的同学说她是“叛徒”,我妈没法辩解,回家大哭一场。在当了三年农民后,我妈被推荐上了当地的卫生学校,毕业后分配在县人民医院。外婆到处求人,给她张罗相亲对象,找到在小镇教书的我爸。两人通信,我妈说怀远的白乳泉在茶经里排名第七,我爸就说他老家无锡的惠山泉是天下第二泉;我妈说自己差点能推荐上复旦,我爸就说要不是一道不该错的题,自己眼下就在清华。我妈对我爸的抬杠行为很不满意,最后是外婆拍了板。外婆的想法很简单:嫁给我爸,我妈就能调到小镇工作,好歹离上海近些。我妈指着外婆说,要不是你,我怎么会认识这个男人?外婆说,不是我,你还有的苦。我妈说,苦就苦,你凭什么替我做主?外婆说,你当时都快三十岁了,我不做主谁做主?我妈说,四十岁也跟你没关系,我可以不结婚的。外婆气得直哆嗦,半晌,她转过头对我说,你讲讲看,你妈这叫什么话?
  听我妈说过,她跟外婆其实不太亲。我妈跟我两个舅舅是太阿婆一手带大的。外公是街道办事处的干部,外婆是厂里的劳动模范,两人经常要忙到深更半夜才回家。第二天姐弟三个醒来时,大床空荡荡,他们已经去上班了。
  外婆是抹着眼泪离开的。我妈赌气没送她。是我目送外婆挤上了末班车。外婆拎着一个大大的旅行包,里面装了床单和被套——她原本打算去招待所住一晚的。车上人很多,车门关了两次才合上。我站在路边哭了。
  第二天晚饭后,我妈拖我去院部。仿佛等了很久,听筒里传来外婆的声音——喂,喂,啥人啊?我妈攥紧话筒,手微微颤抖,不说一个字。
  ……喂,静芝啊,阿是静芝……
  啪的一声,我妈挂掉电话,拉着我走了。
其他文献
每逢节假日,小区门口面包店‘的音乐声就会提高几个分贝,我会绕道而行。不光嫌太吵,还因为店员们过分热情令人不适:进门会被店员挡住前路,端着盘子请你品尝现烤的蛋黄酥,谢绝她的盛情,目标明确地走到面包柜前,戴扩音器的服务员的尖锐声音就在耳边炸开:“新出的盆栽蛋糕买一送一,黑森林蛋糕要不要品尝看看?这边的蝴蝶酥、肉松卷、菠萝包……”遇到这种追着你形影不离,盯着你好像谨防你偷吃的店家,我都真心想说“我不过就
期刊
如果你想描述一段你未曾体验过的生活,又希望将它描述得栩栩如生,仿佛亲身经历过一般,你该怎么做呢?作家大概是最需要思索这个问题的群体,他们在云端穿梭,在地表漫步,在喷发的火山口边静观,在浓雾弥漫的丛林中找寻……那些令人印象深刻的文学作品中的震撼场景,随着阅读的深入,读者也仿佛跟随作家进入了他们所构造的虚拟世界。我们有时会信以为真,以为那就是作家亲历的一切,其实,那也许只是他们的“花招”。  乔治·奥
期刊
87版电视剧《红楼梦》黛玉葬花那一段,黛玉用花帚扫起来的大部分是整朵的花,带着花蕊,花瓣齐整——落在地上的难道不应该是一瓣瓣琐细纤薄的花瓣吗?那些桃李海棠,总还要结果子的,怎么会整朵花都脱落枝头?纵使来了一阵风雨,让绿肥红瘦,也不该如此彻底。想必是节目组为了让葬的花更有辨识度,放入整朵的桃花,方便观众看个清楚。把花装到布袋子里再埋到土里,“质本洁来还洁去”,是行为艺术,林黛玉因为这场著名的行为艺术
期刊
人退休后爱种菜可能真的是宇宙真理,连灭霸都过上了田园牧歌的生活。是的,你爸妈早已超越了伺候“花花草草”的阶段,直接进入“葱葱苗苗”的高级领域,并以收获“瓜瓜果果”为人生中的最大乐趣。  虽然在蚂蚁森林天天浇水的你,也看着长大的树露出姨母般的笑容,但有钱有闲的爸妈却动了真格——买一栋带小院子的远郊别墅,就为了种菜种树。  每逢周末,他们从城市驱车百里,不辞辛苦来到远郊小院,给菜园子浇水施肥。他们嗅着
期刊
老妈,没错,我是一个追星族。虽然这件事你很早就知道了,就像你知道我的年龄,我是个女生,我读完了硕士一样,也仅仅是知道而已。你从来不问我为什么,前几天楼下的阿姨来家里跟你聊天,说起她自己现在读高中的女儿沉迷于男偶像这件事,你特别无奈地说,还能怎么办呢?别让她耽误学习就好了。  第一次痴迷于追星这件事,是初中,一个韩国偶像男团的鼻祖,2001年解散,然而在2018年年初突然合体上了一档综艺节目。201
期刊
爱看老大爷下棋的公鸡王大花因为重情重义,愣是在楚河汉界的棋盘上守了三天,等待它的棋友,可是那位爷爷再也来不了了。我不知道这样的悲伤在一只鸡的心里会有多长的记忆,但作为人,特别服这种“仁义”,小区里再没有人欺负它。这是没法选它进业主委员会,要是能,估计得全票通过。为了表达人对一只鸡的喜爱,一位大爷居然给王大花介绍了个对象!一个艳阳高照的上午,王大花的对象被穿白背心的大爷拎着俩膀子就给带过来了,大爷很
期刊
那年我也就六岁吧,是一个夏天的风雨之夜。我不知道是不是所有的不好的故事,都发生在风雨交加的夜晚,但我却至此对雨夜格外敏感,听见雨声,便会想起那晚母亲痛苦的呻吟、小妹的哭声,还有接生婆的叹息,以及前来等着抱走孩子的远方亲戚欢喜的模样。  在我出生以后,父母便希望再要一个男孩。事实上,他们大约希望我能是一个男孩吧,这样便会将更多的精力用在改善家中经济条件上。可惜,我这么不争气,没能让母亲在人前显得荣耀
期刊
你凭什么弱小  第一次正式拍戏,是去周润发主演的《孔子》里客串一个角色,饰演在城门前迎接孔子及弟子的卫国特使,只有一句台词。我事先做了好多功课,捋顺这句台词的逻辑,标出重音,设计好断句,但真正进入片场,才发现自己天崩地裂式地蒙了。對手演员、摄影师、灯光师、现场副导演、各个部门……就连胶片转动的声音,都会给你带来无形的压力。  我在那候场,反复背那一句词:“本使受卫国国君和君夫人之托,欢迎孔夫子一行
期刊
我不知道我是不是对世界对万物有一份说不清楚的敬畏,我是那么希望神的存在,哪怕它的存在会有相反的存在对应着,即使影响着我,我也愿意它存在的。  小老百姓信神也信得小家碧玉,根本不会有更大的心愿诉诸神,以求神的庇佑,比如升官发财,前程似锦。老百姓的心思不会出离生活本身三尺:身体健康,子女平安。如此而已。如我父母般,他们根本不会想到生死轮回,也不会祈求一个好的死亡,继而有一个好的轮回,这些都是生活以外的
期刊
明朝何良俊的笔记《四友斋丛说》卷三十一,告诫我们,将自己的情绪控制好,是养生的一个重要内容。  有人问忠靖公夏原吉:人的气量,是可以通过学习达到的吗?  夏公回答:当然可以。我年轻的时候,碰到事情,也是经常愤怒的。起初,能做到脸上不愤怒,后来逐渐做到从心里不愤怒,最后,内心已经养成习惯,任何事情,从来都不与人计较。  夏公回答完这些体会后,又告诫道:处有事,当如无事;处大事,当如小事。碰到事情,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