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毕业生基层就业的路径选择

来源 :大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AQS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城乡卫生资源分配不均衡,卫生人力资源更是如此;而医学院校毕业生在大中城市就业难也成了不争的事实。因此,应积极引导医学毕业生选择到基层就业的路径,并通过细分基层就业市场、改变择业观、提高待遇、满足情感需求以及加强培养方面来实现基层就业的可持续性。
  [关键词]基层 基层就业 医学毕业生 路径选择
  [中图分类号] G4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2)05-0034-02
  一、基层的涵义
  教育部高校学生司2006年3月认定基层就业的范围包括:一是县及县以下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组织;二是农村建制村;三是城镇社区;四是中小企业;五是国家和地方服务基层项目;六是自主创业;七是部队;八是艰苦行业企业、事业单位。
  明确了基层和基层就业的涵义后,对消除固有的偏见,拓宽视野,帮助大学生正确定位和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具有基础性的作用。
  二、医学毕业生就业现状
  1.就业质量呈下降趋势
  由于国家招生政策的调整,从1998年起连续几年高等教育的扩招,招生计划增幅较大,各层次医学毕业生出现了本、专科生供过于求的现象。就业质量呈下降趋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就业率逐年下降。以湖北省为例,2006-2008年医学类毕业生就业率分别为90.82%、89.74%、88.12%。二是签约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以湖北省为例,2005-2008年各高校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变化不大,但签约人数不足毕业生总数的一半,且签约率逐年下降。
  2.城市医疗人才呈饱和状态,进入门槛提高
  经过多年的不断发展,城市的医疗人才状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大部分毕业生也倾向于发达地区,少数发达地区甚至出现了饱和。医疗机构正在进行人事改革,用人指标有限,难以接受大量的毕业生。
  3.基层医疗人才匮乏
  基层医疗机构对医学毕业生有强烈的需求,但由于医疗条件、生活条件的艰苦,很多毕业生不愿意去基层医疗单位。据统计,2007年到县以下单位就业的毕业生为58万人,仅占已就业毕业生的16.6%,显然不能满 足基层对人才的需求。
  三、医学毕业生就业的路径选择
  对其他专业毕业生来说,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但对医学毕业生来说,就业空间之大,是前所未有的。随着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逐步推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也将全面推行,国家医疗卫生政策的全面实施,为医学毕业生就业创造了巨大的空间,这也是医学毕业生今后就业的路径选择。
  四、引导医学毕业生去基层就业的对策
  1.细分基层就业市场
  目前,我国基层医疗单位主要是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体系,现阶段县级医疗卫生单位主要需要一些紧俏专业,如麻醉学、医学影像学、医学检验专业,而在县级医疗单位基本饱和的临床医学专业在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所显得尤为稀缺。因此,应细分基层就业市场,鼓励毕业生到广大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展示自己的才能,在实现自身的价值的同时提高乡镇及村卫生医疗机构的医疗水平。
  在实际工作中,就业工作者应该增强大学生“平民化”就业意识,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响应国家号召,树立到基层就业的观念,实现先就业后择业,从不断的经验积累中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
  2.加强基层建设,逐步提高待遇
  加大对基层的投入和建设,改善大学生基层就业条件。加大对基层经济的投入力度,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为 毕业生基层就业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医学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努力提高各方面的待遇。
  医学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这是由社会各方面因素所决定的路径。尽管目前还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但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医学毕业生到基层就业一定会大有可为。
  [ 参 考 文 献 ]
  [1] 唐勇.构建大学毕业生基层就业指导服务体系[EB/OL].湖南农业大学学工在线,2006-12-01.
  [2] 涂延,包忠荣.医学院校毕业生基层就业:现状与问题[J].南昌高专学报,2008(6).
  [3] 雷五明,赵北平.大学生去西部与基层就业的心理学思考[J].科技创业月刊,2006(10).
  [4] 李外流,贺小华.双因素理论在引导和鼓励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07(21).
  [5] 赵希男,王邦林,王玉琦.双因素理论在高校人才集聚过程中的应用[J].辽宁教育研究,2006(7).
  [责任编辑:庞丹丹]
其他文献
英语语感和英语思维习惯对英语教学和英语的运用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分析思维差异的存在原因并通过富有目的的指导和练习,我们可以正面积极引导帮助学生练习英语进行思维。
[摘 要]本科教学是高校教育教学的基本部分。客观、有效的教学质量评价是促进学生成长、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浙江大学在以往终极性本科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基础上,构建符合该校特色的实时本科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及网络平台。  [关键词]教学质量 实时评价 大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2)12-0025-02  本科教学
随着高校图书馆数字化服务主要对象向不断增长的手机、网民群体转移,高校图书馆服务应对手机等移动设备阅读与搜索做好各种相关服务工作,并搭建手机图书馆服务系统。
近斯,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就未来可能暴发全球性流感发出警告;世界著名生物医学专家何大一也提醒说:"产生一个新的流感大流行的必要因素都已具备".
[摘 要] 硕士生招生规模扩大、培养类型多样化对硕士生培养质量的提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目前硕士生课程已经成为制约其培养质量提高的瓶颈。在改进学术型和专业学位硕士生课程体系设置的基础上,从提高认识、完善制度与国际化运作三个层面促进两类课程体系在各具特色的基础上和谐并存,有助于提升硕士生课程层次,提高硕士生培养质量。  [关键词]学术型 专业型 硕士生课程体系 构建  [中图分类号] G642.0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所有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经过多年的教学与研究,我发现课程的教学内容、考核方式应随着学生学习需求及各专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本文从高等职业教育
编者按:一盏没有金属丝、玻璃管(泡)纽扣大小的半导体灯,正在谋划一场天翻地覆的照明革命--替代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白炽灯和荧光灯.同样亮度下,半导体灯耗电仅为普通白炽灯
如果你到了一个陌生的地点,找不到地图或别人指路,那你就打开手机,按几下按键,屏幕上就会标出所在的位置;当你奔波了一天,饥肠辘辘地急于找到一家快餐店时,只要你打开手机,点击相应的服务栏,手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