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社区与社区教育
“社区”的概念最早是社会学家滕尼斯提出来的,他在1887年出版的《社区与社会》中首次使用了“社区”一词,我国学者在介绍西方社区研究的成果的同时, 也逐渐提出了结合中国社会特征的社区定义, 胡敏捷在《社区定义辨析》中对社区定义进行归纳,发现 “地域空间”和“人口构成”是我国学术界目前社区定义几乎都会包括的要素,“人际、群体互动”等要素有一定比重。
一些学者认为社区发展中,社区非仅是单纯物理学意义上的地理空间,还是公众广泛参与的领域。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社区教育的定义指出:“基于所有教育起始于社区,且并不是以获取社区的利益为目标,而是以提高社区住民生活质量为目的的原理,因此,实现这一原理的活动即为社区教育。”
二、社区教育特点
我国社区教育经历30年的发展历程。从20世纪80年代兴起至今,社区教育经历了初步发展与迅速扩张,已经进入全面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我国高等教育高速发展,逐步实现大众化,但是, 我国现有高等教育不能满足学习需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单位人”向“社区人”过渡,要求社区的功能不断丰富,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社区教育。
三、英语教学规律特点
(一)义务教育阶段
在刘涛硕士论文《中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研究》中,认为中小学英语教学主要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引导学生掌握语音、词汇和语法规则。由于英语教学中缺乏文化内涵,学生能够认识单词、短语,却不能够正确理解其英语本土文化中的涵义。
(二)高等教育阶段
根据朱梅红、阎莉、张媛媛等在《大學公共英语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反思》中体现了大学生对公共英语的反馈,大学英语是本科阶段的重要课程,对大学生今后工作有很大帮助,有必要增加课时,改变“哑巴”英语的情况。英语教学应更加侧重解决教学方法和自主学习。朱梅红、阎莉、张媛媛等认为大学英语教学应增加听说学时;在重视课堂教学的同时强调自主学习;增大英语课程的选择性、多样性和发展性,本科期间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提供不间断的选修课。
(三)职业学校阶段
楼青青在《基于职业需求下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中提出,很多高职学校都有“高付出,低回报”“学无致用”“哑巴英语”的问题,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成为高职英语教学中亟需解决的问题。面对多数 “填鸭式”教学;教学内容未能考虑学生的就业需求与工作需求;没有根据高职学生英语的具体情况做到分层教学;忽视语言的表达功能等问题。楼青青提出,高职英语教学应重新定位教学理念,优化课程设置,提倡构建由基础英语、专业英语、职场英语、行业英语组成的英语教学体系。
四、如何结合社区教育特点推进英语教学
教育使人类社会得以继续,主要指学校对适龄儿童、少年、青年的培养过程。广义上讲,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
社区教育是以社区建设发展为目标的教育,社区学习者可以通过参加相关的课程,最终实现提升素质的目的。社区学习是全方位的终身教育,社区教育是各年龄段的学习者共同参与的学习活动。社区教育是多样化的教育,教育内容固定且满足学习者需求。
义务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阶段,听、说方面的交际能力是目前英语教学的瓶颈,也是今后英语教学应该努力的方向。同时,社会对于英语教学的需求主要是实用性,在义务教育阶段主要表现为交际能力,在高等教育主要表现为专业英语能力,在职业教育阶段主要表现为职场英语能力。
社区英语教育应借鉴学校英语教学经验,避免“哑巴”英语的现象出现,其次,是重视实用性。
社区英语教育应成为百姓的日常课程,帮助居民打造日常英语,方便居民与外国友人沟通。同时,帮助居民掌握实用旅游英语,方便居民在国外旅游,提升国民素质,塑造强国形象,
在学习对象上,尊重社区学员个体的差异,对零基础学员进行英语普及教育,补充教育、特色教育或针对性教育。
在课程安排上,社区学习者,主要是社区内有学习热情的自发群体,这就要求社区课程灵活便捷,以服务满足学习为目的,尊重学习者学习热情。
五、结语
“社区”一词可以追溯到1887年的著作,学者多从地理空间、人口构成、互动关系对社区定义,在我国社区教育由于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应运而生。社区教育在30年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发展与扩张。在发展中得出,社区教育与社区发展密不可分;尊重社区学员个体差异,普惠社区学习群体;以社区实用为目的,推进教育活动;做到以服务促发展。
社区教育继承教育属性,还应具备社会属性。在对学校英语教学的总结与分析中得出,英语教学应注重实用性,面对目前英语学者交际能力薄弱的情况,应加强听、说的课时与训练。这对社区英语教学同样适用,同时,社区英语教学应当更强调社区性和贴近百姓生活的课程,根据学员的特征进行针对性教学,在办学上,尊重学员的学习热情。总之,社区教育应当抓住社区教育的特点,推进英语教育时注重实用性、交际性、社区性、针对性、灵活性。
“社区”的概念最早是社会学家滕尼斯提出来的,他在1887年出版的《社区与社会》中首次使用了“社区”一词,我国学者在介绍西方社区研究的成果的同时, 也逐渐提出了结合中国社会特征的社区定义, 胡敏捷在《社区定义辨析》中对社区定义进行归纳,发现 “地域空间”和“人口构成”是我国学术界目前社区定义几乎都会包括的要素,“人际、群体互动”等要素有一定比重。
一些学者认为社区发展中,社区非仅是单纯物理学意义上的地理空间,还是公众广泛参与的领域。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社区教育的定义指出:“基于所有教育起始于社区,且并不是以获取社区的利益为目标,而是以提高社区住民生活质量为目的的原理,因此,实现这一原理的活动即为社区教育。”
二、社区教育特点
我国社区教育经历30年的发展历程。从20世纪80年代兴起至今,社区教育经历了初步发展与迅速扩张,已经进入全面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我国高等教育高速发展,逐步实现大众化,但是, 我国现有高等教育不能满足学习需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单位人”向“社区人”过渡,要求社区的功能不断丰富,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社区教育。
三、英语教学规律特点
(一)义务教育阶段
在刘涛硕士论文《中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研究》中,认为中小学英语教学主要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引导学生掌握语音、词汇和语法规则。由于英语教学中缺乏文化内涵,学生能够认识单词、短语,却不能够正确理解其英语本土文化中的涵义。
(二)高等教育阶段
根据朱梅红、阎莉、张媛媛等在《大學公共英语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反思》中体现了大学生对公共英语的反馈,大学英语是本科阶段的重要课程,对大学生今后工作有很大帮助,有必要增加课时,改变“哑巴”英语的情况。英语教学应更加侧重解决教学方法和自主学习。朱梅红、阎莉、张媛媛等认为大学英语教学应增加听说学时;在重视课堂教学的同时强调自主学习;增大英语课程的选择性、多样性和发展性,本科期间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提供不间断的选修课。
(三)职业学校阶段
楼青青在《基于职业需求下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中提出,很多高职学校都有“高付出,低回报”“学无致用”“哑巴英语”的问题,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成为高职英语教学中亟需解决的问题。面对多数 “填鸭式”教学;教学内容未能考虑学生的就业需求与工作需求;没有根据高职学生英语的具体情况做到分层教学;忽视语言的表达功能等问题。楼青青提出,高职英语教学应重新定位教学理念,优化课程设置,提倡构建由基础英语、专业英语、职场英语、行业英语组成的英语教学体系。
四、如何结合社区教育特点推进英语教学
教育使人类社会得以继续,主要指学校对适龄儿童、少年、青年的培养过程。广义上讲,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
社区教育是以社区建设发展为目标的教育,社区学习者可以通过参加相关的课程,最终实现提升素质的目的。社区学习是全方位的终身教育,社区教育是各年龄段的学习者共同参与的学习活动。社区教育是多样化的教育,教育内容固定且满足学习者需求。
义务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阶段,听、说方面的交际能力是目前英语教学的瓶颈,也是今后英语教学应该努力的方向。同时,社会对于英语教学的需求主要是实用性,在义务教育阶段主要表现为交际能力,在高等教育主要表现为专业英语能力,在职业教育阶段主要表现为职场英语能力。
社区英语教育应借鉴学校英语教学经验,避免“哑巴”英语的现象出现,其次,是重视实用性。
社区英语教育应成为百姓的日常课程,帮助居民打造日常英语,方便居民与外国友人沟通。同时,帮助居民掌握实用旅游英语,方便居民在国外旅游,提升国民素质,塑造强国形象,
在学习对象上,尊重社区学员个体的差异,对零基础学员进行英语普及教育,补充教育、特色教育或针对性教育。
在课程安排上,社区学习者,主要是社区内有学习热情的自发群体,这就要求社区课程灵活便捷,以服务满足学习为目的,尊重学习者学习热情。
五、结语
“社区”一词可以追溯到1887年的著作,学者多从地理空间、人口构成、互动关系对社区定义,在我国社区教育由于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应运而生。社区教育在30年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发展与扩张。在发展中得出,社区教育与社区发展密不可分;尊重社区学员个体差异,普惠社区学习群体;以社区实用为目的,推进教育活动;做到以服务促发展。
社区教育继承教育属性,还应具备社会属性。在对学校英语教学的总结与分析中得出,英语教学应注重实用性,面对目前英语学者交际能力薄弱的情况,应加强听、说的课时与训练。这对社区英语教学同样适用,同时,社区英语教学应当更强调社区性和贴近百姓生活的课程,根据学员的特征进行针对性教学,在办学上,尊重学员的学习热情。总之,社区教育应当抓住社区教育的特点,推进英语教育时注重实用性、交际性、社区性、针对性、灵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