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分析伴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克隆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临床特点及其对疗效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0月至2012年6月诊断明确的31例伴PNH克隆的MDS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及PNH克隆大小对疗效和生存的影响.结果 ①31例患者均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未见分裂象者1例,正常核型23例(76.7%),异常核型7例(23.3%).其中+8者3例,-Y2例
【机 构】
:
300020天津,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液病医院,300020天津,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液病医院,300020天津,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血液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伴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克隆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临床特点及其对疗效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0月至2012年6月诊断明确的31例伴PNH克隆的MDS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及PNH克隆大小对疗效和生存的影响.结果 ①31例患者均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未见分裂象者1例,正常核型23例(76.7%),异常核型7例(23.3%).其中+8者3例,-Y2例,del(7q)1例,Xp+1例.根据IPSS积分系统,低危组1例,中危-1组27例,中危-2组2例,高危组1例,治疗有效组与无效或稳定组间感染发生率、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NC)、网织红细胞(Ret)计数及IPSS积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49、0.006、0.031及0.043).②免疫抑制治疗(IST)后完全缓解4例(12.9%),显效及有效者17例(54.8%),总体有效.率67.7%.31例患者中位随访19(3 ~59)个月,无一例转化为急性白血病,3年及5年总体生存(OS)率分别为82.7%与55.1%.③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45岁、感染及ANC< 0.5×109/L为影响患者长期生存的高危因素(P值分别为0.050、0.031及0.026).④单因素及COX多因素分析均未发现PNH克隆大小与疗效和长期生存的相关性(P =0.393).结论 伴PNH克隆的MDS异常染色体发生概率相对较低,IST疗效良好,较少转化为急性白血病,且PNH克隆大小对疗效及生存无明显影响。
其他文献
由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和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承办、《中华血液学杂志》杂志社协办的第十二届全国白血病淋巴瘤学术会议暨第三届全国血液肿瘤学术大会定于2013年9月12—15日在成都举办。会议将就目前白血病、淋巴瘤的规范诊治及研究进展等热点问题,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作专题演讲及会议报告,同时将选择优秀论文进行大会和分会场交流。
摘要:研究性学习不仅有利于学生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还有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小区公共设施安全性调查”的综合实践活动,依托思维训练开展研究性学习:在准备阶段,以“提问”为抓手,开展“发散—聚合”的思维训练;在实施阶段,以“探问”为抓手,开展“目标—创新”的思维训练;在总结阶段,以“真问”为抓手,开展“质疑—释疑”的思维训练。 关键词:思维训练;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 2018年
目的 探讨成人原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HPS)的诊断要点、成人患者基因表型特点与疾病发生的关系.方法 对1例根据HLH-2004诊断标准确诊的成人HPS患者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穿孔素基因(PRF1)、STX11、UNC13D、SH2D1A和RAB27A基因序列并探讨其发病机制.结果 确诊病例为48岁男性患者,表现为反复发热、全血细胞减少伴淋巴结肿大,骨髓中存在噬血现象、血清铁蛋白
伊马替尼是FIP1L1-PDGFRA阳性慢性嗜酸粒细胞白血病(CEL)的首选治疗药物[1],CEL患者出现获得性伊马替尼耐药迄今文献报道仅有7例[2-8],突变类型只有PDGFRA-T674I和PDGFRA-D842V两种.我们报道国内首例FIP1L1-PDGFRA阳性的CEL经伊马替尼治疗后PDGFRA-T674I突变致获得性耐药患者,并对相关文献进行了复习。
患者,女,61岁,于2008年10月因手外伤作血常规检查时发现白细胞升高.血常规:WBC 36×109/L,中性粒细胞(N)占0.05,淋巴细胞(L)占0.95,HGB 126 g/L,PLT 205×109/L.乳酸脱氢酶510 U/L.骨髓象:成熟淋巴细胞增多,细胞质稀少,核染色质致密,无明显核仁.骨髓成熟淋巴细胞免疫表型分析:Igλ+细胞98.7%、CD19+细胞95.5%、CD5/CD19
抗凝血酶(AT)为血浆中存在的主要天然抗凝血物质,主要抑制凝血酶活性,对其他丝氨酸蛋白酶(如凝血因子Ⅸa、Ⅺa、Ⅻa)以及纤溶酶、胰蛋白酶和激肽释放酶等的活性也有抑制作用[1],其抗凝活性占血浆总抗凝活性的50% ~70%.AT缺乏症在正常人群中的发生率为2/10 000~5/10 000,在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患者中发生率高达1%~ 2%[2].在临床上可分为2型:Ⅰ型表现为AT活性(AT∶
摘要:教学素材的取用不仅影响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动机以及对数学抽象与应用过程的理解,还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潜能的发挥。把握好素材的取用之道,不仅是教学手段的选择,更是将学生的认知心理特性和数学知识本身特性有机结合的体现。小学数学教学中,可取用更丰富的素材,彰显数学知识的魅力;取用有深度的素材,激发学生思维活力;取用即时生成的素材,调控教学进程弹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素材;数学知识;学生思维;教
移植相关血栓性微血管病(TA-TMA)是指发生于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以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消耗性血小板减少以及脏器功能不全为特征,包括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溶血尿毒症综合征在内的一组疾病的总称,首次报道于1980年[1].TA-TMA起病急骤,多发于HSCT后120 d内,早期死亡率极高,具体发病机制不明,主要与内皮细胞功能失调有关.我们采用脾切除术治疗1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
患者,女,22岁.因“乏力、黄疸3个月”于2009年7月入院.3个月前患者因妊娠后乏力,孕期体检发现贫血,HGB80 g/L.腹部B超显示右侧肾上腺低回声团块,未行进一步检查.2009年6月在输注红细胞后自然分娩.两年前因胆囊结石行胆囊切除术.入院查体:贫血貌,巩膜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未见异常,肝肋缘下未触及,脾肋缘下约4 cm.腹部B超示脾脏肿大,左肋缘下4 cm,右肾上腺见圆形、低回
目的 评价BDH ALL 2000/02方案治疗60岁以下成人Ph染色体/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简称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疗效,并比较分析不同亚组的治疗结果.方法 2001年1月至2011年6月就诊的42例成人Ph+ ALL(年龄15 ~ 60岁)患者纳入前瞻性、非随机BDH ALL2000/02方案临床研究.患者接受标准VDCP±L±伊马替尼(IM)诱导治疗,缓解后予以改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