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奎屯灌区受地理位置影响,干旱等灾害时有发生,本文简要分析了其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奎屯;干旱;成因;措施
Kuitun infuse area in Xinjiang dry disaster to become because of and reply measure analysis
Wang Tian-yun
(Xinjiang produce the construction large unit No.7 agriculture 129 regiments Kuitun Xinjiang 833200)
【Abstract】Kuitun infuse area to be subjected to geography position influence, dry etc. disaster have occurrence, this text synopsis analysis it become because of, and put forward correspond of reply measure.
【Key words】Kuitun;Dry;Become because of;Measure
1. 奎屯灌区基本情况
奎屯灌区位于天山北麓奎屯、乌苏、独山子“金三角”地带,地处准噶尔盆地西南缘,奎屯河流域奎屯河中下游冲积、淤积平原上。北接库尔班通古特沙漠。行政区属塔城地区乌苏市、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奎屯市、克拉玛依市。地理坐标为:东经84°33'~ 85°15',北纬44°18'~45°10'。灌区包括车排子镇、科克兰木镇、苏兴滩镇、前山镇、五五新镇、共青城镇、哈拉苏镇七个大型农牧团场和泉沟分场及乌苏市车排子镇。灌区辖区面积476万亩,规划总耕地面积158万亩。灌区属大陆性干旱气候,气候干燥,冬冷夏热,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雨量稀少,蒸发量大。年平均气温6.5℃,极端最高气温42.1℃,极端最低气温-42.3℃,无霜期163天,多年平均降水量161.5mm,多年平均蒸发量1785mm,干旱指数11,属干旱地区。灌区由于受天山及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影响,干旱、干热风、冰雹、霜冻、大风(8级以上)等农业灾害性气候时有发生。
2. 近年来灌区旱灾成因
灌区位于新疆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西南缘,为奎屯河、四棵树河、古尔图河三条主要河流所控制,灌区位于中温带干旱区,属典型的大陆性干旱气候特征,降水稀少,蒸发量旺盛,年蒸发量是降水量的13倍左右,属全灌溉农业区。受灌区所处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及工程老化等因素影响,灌区内旱灾频繁发生,其成因及特点如下:
2.1 旱情主要发生阶段。
灌区农业旱情普遍发生在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春季4月15日到5月20日,主要是棉花、番茄等经济作物播种期出苗期,作物因土壤缺墒而受旱;第二阶段:7月20日到8月15日,作物用水的高峰期也是高温期,河道来水不足、水库蓄水量不足,造成灌溉不及时而受旱。
2.2 河道来水丰枯不均。
灌区农业灌溉主要依靠奎屯河流域河水,其径流来源主要为高山融雪(冰)水和山区降水,河道来水受气温影响较大,年内和年际间变化较大,丰枯不平。根据资料显示,1992年以来,除1999年和2002年灌区农作物受旱较轻外,其余年份均有不同程度受旱,而且旱情程度与奎屯河流域内三条河来水丰枯不均直接相关。
2.3 灌溉面积的增加和种植结构比较单一,灌溉用水时间集中。
1992年到2006年灌区灌溉面积由118.75万亩增加到155.78万亩,增加37.03万亩,场口需水量增加1.06亿万方,灌溉面积的增加相应扩大了受旱面积。另外,棉花种植是灌区农业经济的支柱,灌区内棉花种植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73.4%。因此,形成灌区内种植结构相对单一,夏季灌水集中,灌溉面积大,需水量大,供水量不能完全满足农作物的灌溉需求。近三年通过作物种植结构调整,棉花比例下调50%,对缓解旱情有所帮助。
3. 抗旱工作应对措施
3.1 严格执行总量控制、按计划配水、超计划停水。
为科学合理用水,保证抗旱水源,在水的管理上,灌区坚持按计划引水、供水、配水的原则,切实加强抗旱水源的统一管理和调度,充分发挥骨干水利工程的抗旱作用,加强水库、闸坝的调度,统筹当地水和过境水、地表水和地下水,协调好灌区各单位的用水关系,用足用好现有水资源,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大的抗旱效益。
年初水利主管部门根据各单位上报的各种作物播种面积,按农作物的实际需水规律,制定各阶段计划水量及计划流量,并将计划下达水管单位具体执行,实行三级调度制,在水的安排调度上,由水利主管部门统一调度,实行总量控制,按计划配水,超计划停水。
3.2 合理利用有限水资源,制定节水限水方案。
防汛抗旱部门及时准确收集旱情信息,加强旱情监测。每年4月初水利部门根据水库蓄水、河道来水、降雨情况及农田土壤墒情,进行水量预测及水土平衡分析。当灌区水土不平衡,不能满足灌溉需求时,按照轻重缓急,力保经济作物,并制定节水限水方案。
在水量调度上防汛抗旱综合考虑,制定水源联合调度方案,为了利用好有限的水资源,充分发挥这些水资源的经济效益,防汛抗旱部门根据适时来水情况和农作物的灌溉情况,科学地制定抗旱用水调度方案,合理地给各单位配水。旱情发生时,在抗旱措施和用水调度中,必须坚持“先保生活用水、后保生产用水”的原则,必须先用河道水、地下水、通过开展人工增雨利用空中水,最后统筹安排使用水库工程的蓄水,对水资源实行严格统一调度,按照计划供水。作物布局上先保棉花,其次是其他作物,保高产田。原则上先保加压滴灌棉田,通过减少每次灌水时间,提高轮灌速度等方式节约水量达到抗旱的目的。
3.3 建立农业、水利、气象、电力部门联系制度。
抗旱信息实行分级上报、归口处理、同级共享。每年4~8月,气象、水管部门和各用水单位定时向水利主管部门报告降水、气温、天气形势、河道来水流量、农作物灌溉情况及受旱面积等信息,其中水情为日报,气象、旱情为周报和旬报,水利部门加强水情监测及预报,气象部门加强灾害性天气的监测和预报,并将结果及时报送防汛抗旱有关领导及部门。
气象局向水利局、电力公司及用水单位及时提供长、中、短期天气预报信息;短时天气信息;高温天气预警预报;各种灾害性天气预报及信息;天气过程实况资料等,为水情、旱情预报提供基础数据。
由于灌区90%灌溉面积为设施滴灌,农业生产对电力需求非常重要,为保证灌溉期间停电退水有序进行,节约抗旱水源,电力公司成立滴灌用电领导小组,凡是变电设备及配电设施正常检修停电,应提前7天报水利局及停电单位;凡事故停电,各供电营业所在接道抢修电话后30分钟内赶到事故现场,及时抢修恢复送电,同时将事故停电区域上报水利局及用水单位主管领导。
3.4 严格执行引配水制度,加强引配水管理。
引配水必须既能保证水利工程正常运行,充分发挥引配水作用,又能科学合理蓄水,统筹处理工程安全、下游安全、蓄水兴利三者的关系,在保证工程安全的前提下加大河道引水管理,尽最大努力引水。
建立引配水巡查责任制,实行水利局、水管处、用水单位三级巡查制度,严格查处私配水、抽水行为,在用水高峰期,进一步加大水管工作的监控力度。水利主管部门不定期地对配水单位的配水工作进行抽查,检查水管单位执行计划情况。水管单位领导和水管人员不定期对各配水点实行不定时检查和监督,督察配水的到位率。
3.5 制定退水预案。
制定严格的停电及降雨退水预案,停电分正常检修停电和突发事故停电,当正常检修停电时间较长,电力公司上报水利局,由水利局通知水管单位从水库退水或减水;当突发事故停电时,滴灌设施不能正常运行,由停电团场内部消耗,将水打入滴灌田以外的其他作物进行灌溉。当接到气象部门的降雨预报时,水利局可通知水管部门提前减水,避免连续降雨时退水不及时造成水资源浪费。
3.6 加强水资源优化调度,减少损耗。
灌区河道、水库之间均有干渠连接,河水与地下水之间以及灌区之间可联合调度,可通过水资源优化调度,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切实提高抗旱水源的使用效率和效益。
3.7 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提高抗旱能力。
由于灌区地表水资源的总量有限,且已基本上得到开发利用,要保证农业丰产丰收,必须在节水灌溉方面着手,加大加压滴灌等节水技术的推广,减少田间蒸发量,确保在水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满足灌溉用水需求,并提高作物抗旱能力。
3.8 开源节流,广辟抗旱水源,力保农业生产用水。
为了增加抗旱水源,充分利用地下水资源,灌区大力开发水源地,作为农业灌溉用水的一个重要补充。井灌区必须采取井灌,将地表水量置换出来调往下游灌区,保证下游灌区的灌溉用水。还可在冬季非灌溉期,提取地下水,调配到下游水库。
根据旱情发展的趋势,对地下水资源较丰富的单位,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个人投资打井,尽可能有效增加地下水开采量,确保资源总量的增加。
3.9 抓住有利时机,采取人工影响天气的措施,增加降水量。
由于灌区境内南部海拔高山超过4000米,受垂直带影响大,相对湿度较大,成为干旱区域的一个湿岛,为人工增水提供了有利条件,灌区三河均发源于天山,在河流上游建设增水基地,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影响降雨云团,增加降水的绝对量,从而增加地面水资源的绝对供给量是可行的。根据旱情发展形势,及时组织实施人工增雨进行人工影响天气,从而增加河道来水量,缓解旱情。
[文章编号]1006-7619(2010)06-18-608
【关键词】奎屯;干旱;成因;措施
Kuitun infuse area in Xinjiang dry disaster to become because of and reply measure analysis
Wang Tian-yun
(Xinjiang produce the construction large unit No.7 agriculture 129 regiments Kuitun Xinjiang 833200)
【Abstract】Kuitun infuse area to be subjected to geography position influence, dry etc. disaster have occurrence, this text synopsis analysis it become because of, and put forward correspond of reply measure.
【Key words】Kuitun;Dry;Become because of;Measure
1. 奎屯灌区基本情况
奎屯灌区位于天山北麓奎屯、乌苏、独山子“金三角”地带,地处准噶尔盆地西南缘,奎屯河流域奎屯河中下游冲积、淤积平原上。北接库尔班通古特沙漠。行政区属塔城地区乌苏市、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奎屯市、克拉玛依市。地理坐标为:东经84°33'~ 85°15',北纬44°18'~45°10'。灌区包括车排子镇、科克兰木镇、苏兴滩镇、前山镇、五五新镇、共青城镇、哈拉苏镇七个大型农牧团场和泉沟分场及乌苏市车排子镇。灌区辖区面积476万亩,规划总耕地面积158万亩。灌区属大陆性干旱气候,气候干燥,冬冷夏热,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雨量稀少,蒸发量大。年平均气温6.5℃,极端最高气温42.1℃,极端最低气温-42.3℃,无霜期163天,多年平均降水量161.5mm,多年平均蒸发量1785mm,干旱指数11,属干旱地区。灌区由于受天山及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影响,干旱、干热风、冰雹、霜冻、大风(8级以上)等农业灾害性气候时有发生。
2. 近年来灌区旱灾成因
灌区位于新疆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西南缘,为奎屯河、四棵树河、古尔图河三条主要河流所控制,灌区位于中温带干旱区,属典型的大陆性干旱气候特征,降水稀少,蒸发量旺盛,年蒸发量是降水量的13倍左右,属全灌溉农业区。受灌区所处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及工程老化等因素影响,灌区内旱灾频繁发生,其成因及特点如下:
2.1 旱情主要发生阶段。
灌区农业旱情普遍发生在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春季4月15日到5月20日,主要是棉花、番茄等经济作物播种期出苗期,作物因土壤缺墒而受旱;第二阶段:7月20日到8月15日,作物用水的高峰期也是高温期,河道来水不足、水库蓄水量不足,造成灌溉不及时而受旱。
2.2 河道来水丰枯不均。
灌区农业灌溉主要依靠奎屯河流域河水,其径流来源主要为高山融雪(冰)水和山区降水,河道来水受气温影响较大,年内和年际间变化较大,丰枯不平。根据资料显示,1992年以来,除1999年和2002年灌区农作物受旱较轻外,其余年份均有不同程度受旱,而且旱情程度与奎屯河流域内三条河来水丰枯不均直接相关。
2.3 灌溉面积的增加和种植结构比较单一,灌溉用水时间集中。
1992年到2006年灌区灌溉面积由118.75万亩增加到155.78万亩,增加37.03万亩,场口需水量增加1.06亿万方,灌溉面积的增加相应扩大了受旱面积。另外,棉花种植是灌区农业经济的支柱,灌区内棉花种植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73.4%。因此,形成灌区内种植结构相对单一,夏季灌水集中,灌溉面积大,需水量大,供水量不能完全满足农作物的灌溉需求。近三年通过作物种植结构调整,棉花比例下调50%,对缓解旱情有所帮助。
3. 抗旱工作应对措施
3.1 严格执行总量控制、按计划配水、超计划停水。
为科学合理用水,保证抗旱水源,在水的管理上,灌区坚持按计划引水、供水、配水的原则,切实加强抗旱水源的统一管理和调度,充分发挥骨干水利工程的抗旱作用,加强水库、闸坝的调度,统筹当地水和过境水、地表水和地下水,协调好灌区各单位的用水关系,用足用好现有水资源,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大的抗旱效益。
年初水利主管部门根据各单位上报的各种作物播种面积,按农作物的实际需水规律,制定各阶段计划水量及计划流量,并将计划下达水管单位具体执行,实行三级调度制,在水的安排调度上,由水利主管部门统一调度,实行总量控制,按计划配水,超计划停水。
3.2 合理利用有限水资源,制定节水限水方案。
防汛抗旱部门及时准确收集旱情信息,加强旱情监测。每年4月初水利部门根据水库蓄水、河道来水、降雨情况及农田土壤墒情,进行水量预测及水土平衡分析。当灌区水土不平衡,不能满足灌溉需求时,按照轻重缓急,力保经济作物,并制定节水限水方案。
在水量调度上防汛抗旱综合考虑,制定水源联合调度方案,为了利用好有限的水资源,充分发挥这些水资源的经济效益,防汛抗旱部门根据适时来水情况和农作物的灌溉情况,科学地制定抗旱用水调度方案,合理地给各单位配水。旱情发生时,在抗旱措施和用水调度中,必须坚持“先保生活用水、后保生产用水”的原则,必须先用河道水、地下水、通过开展人工增雨利用空中水,最后统筹安排使用水库工程的蓄水,对水资源实行严格统一调度,按照计划供水。作物布局上先保棉花,其次是其他作物,保高产田。原则上先保加压滴灌棉田,通过减少每次灌水时间,提高轮灌速度等方式节约水量达到抗旱的目的。
3.3 建立农业、水利、气象、电力部门联系制度。
抗旱信息实行分级上报、归口处理、同级共享。每年4~8月,气象、水管部门和各用水单位定时向水利主管部门报告降水、气温、天气形势、河道来水流量、农作物灌溉情况及受旱面积等信息,其中水情为日报,气象、旱情为周报和旬报,水利部门加强水情监测及预报,气象部门加强灾害性天气的监测和预报,并将结果及时报送防汛抗旱有关领导及部门。
气象局向水利局、电力公司及用水单位及时提供长、中、短期天气预报信息;短时天气信息;高温天气预警预报;各种灾害性天气预报及信息;天气过程实况资料等,为水情、旱情预报提供基础数据。
由于灌区90%灌溉面积为设施滴灌,农业生产对电力需求非常重要,为保证灌溉期间停电退水有序进行,节约抗旱水源,电力公司成立滴灌用电领导小组,凡是变电设备及配电设施正常检修停电,应提前7天报水利局及停电单位;凡事故停电,各供电营业所在接道抢修电话后30分钟内赶到事故现场,及时抢修恢复送电,同时将事故停电区域上报水利局及用水单位主管领导。
3.4 严格执行引配水制度,加强引配水管理。
引配水必须既能保证水利工程正常运行,充分发挥引配水作用,又能科学合理蓄水,统筹处理工程安全、下游安全、蓄水兴利三者的关系,在保证工程安全的前提下加大河道引水管理,尽最大努力引水。
建立引配水巡查责任制,实行水利局、水管处、用水单位三级巡查制度,严格查处私配水、抽水行为,在用水高峰期,进一步加大水管工作的监控力度。水利主管部门不定期地对配水单位的配水工作进行抽查,检查水管单位执行计划情况。水管单位领导和水管人员不定期对各配水点实行不定时检查和监督,督察配水的到位率。
3.5 制定退水预案。
制定严格的停电及降雨退水预案,停电分正常检修停电和突发事故停电,当正常检修停电时间较长,电力公司上报水利局,由水利局通知水管单位从水库退水或减水;当突发事故停电时,滴灌设施不能正常运行,由停电团场内部消耗,将水打入滴灌田以外的其他作物进行灌溉。当接到气象部门的降雨预报时,水利局可通知水管部门提前减水,避免连续降雨时退水不及时造成水资源浪费。
3.6 加强水资源优化调度,减少损耗。
灌区河道、水库之间均有干渠连接,河水与地下水之间以及灌区之间可联合调度,可通过水资源优化调度,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切实提高抗旱水源的使用效率和效益。
3.7 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提高抗旱能力。
由于灌区地表水资源的总量有限,且已基本上得到开发利用,要保证农业丰产丰收,必须在节水灌溉方面着手,加大加压滴灌等节水技术的推广,减少田间蒸发量,确保在水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满足灌溉用水需求,并提高作物抗旱能力。
3.8 开源节流,广辟抗旱水源,力保农业生产用水。
为了增加抗旱水源,充分利用地下水资源,灌区大力开发水源地,作为农业灌溉用水的一个重要补充。井灌区必须采取井灌,将地表水量置换出来调往下游灌区,保证下游灌区的灌溉用水。还可在冬季非灌溉期,提取地下水,调配到下游水库。
根据旱情发展的趋势,对地下水资源较丰富的单位,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个人投资打井,尽可能有效增加地下水开采量,确保资源总量的增加。
3.9 抓住有利时机,采取人工影响天气的措施,增加降水量。
由于灌区境内南部海拔高山超过4000米,受垂直带影响大,相对湿度较大,成为干旱区域的一个湿岛,为人工增水提供了有利条件,灌区三河均发源于天山,在河流上游建设增水基地,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影响降雨云团,增加降水的绝对量,从而增加地面水资源的绝对供给量是可行的。根据旱情发展形势,及时组织实施人工增雨进行人工影响天气,从而增加河道来水量,缓解旱情。
[文章编号]1006-7619(2010)06-18-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