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已经成为中学历史教学的一个突出问题,它反映出当前历史教学有效性的缺失,进而造成教学效率的低下。有效教学的首要目标,就是要关注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关注教学效益的提升与教学方法的改进,把教与学有机统一起来。当然,有效教学也要讲究方略,笔者列举了提高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几条途径,希望对其他教师有所启示。
一、明确课标要求,准确定位课堂教学目标
现代教学理论和实践证明:有效教学必须具备有效的教学目标,即准确而又明确的教学目标。传统的历史教学目标着重强调对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如要求在这节课上,学生必须掌握哪些基础知识,以应对考试,而对于思想要求则不高。其实,历史课是一门对中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课程,在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就必须加强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有效教学,使学生能分清是非,尤其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民族观和国家观。
二、转变课堂教学观念,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
历史学科虽然具备许多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因素,但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传授知识、训练应试技能成为中学历史教学的主要目标,教师落后的观念、陈旧的教学方法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必须改变教师一味讲、学生被动听的传统教学模式,积极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情境,促使学生认真思考,大胆探索,并且让学生勇于发表不同意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让学生真正体验到自主学习的乐趣。
心理学家罗杰斯曾指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其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教育学研究也表明,人在轻松、自由的心理状态下才能产生丰富的想象,才会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由此看来,要实现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营造一个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必不可少。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先生就是一个典型代表,他不仅班级管理依靠民主,讨论问题发扬民主,就连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跟学生共同商讨。这种民主作风将教师的意愿在潜移默化中化作了学生自己的意愿,为枯燥、呆板的课堂注入了活力,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当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满足学生的主体需要,已经成为广大历史教师的共识。基于此,如果学生敢于表现自我、推销自我,那么学生的个性势必得到张扬,教学的有效性也能得到极大的提高。但是,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呢?聂幼犁教授认为:“‘学生主体’的核心是教师的教学设计,如教学目标、认知逻辑、实施方式、处理方法是否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实际情况,而不能流于形式。”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为学生创造有利条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向权威挑战,批判地对待人类的认识成果,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也正是历史教学追求的目标,是历史教学有效性的本质体现,也印证了启蒙思想家卢梭的一句话:“大自然塑造了我之后,就把模型打碎了,所以我正是这世界上第一个‘我’,也是最后一个‘我’。”教师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发展个性的良好空间,使学生在标准中有变化,在规范中有自由,在一致中有特色,在统一中有个性,这是提高教学有效性必不可少的养料与气候。
当前,众多历史教师探索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是如何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进行有效的历史教学,这也必将成为今后历史教学的核心问题。笔者认为:“有效是‘下位’目标,它从属于终极取向这个‘上位’目标。终极取向错了,教学可能越无效,甚至越有害。”以此共勉。
(作者单位:江苏省宿迁中学)
一、明确课标要求,准确定位课堂教学目标
现代教学理论和实践证明:有效教学必须具备有效的教学目标,即准确而又明确的教学目标。传统的历史教学目标着重强调对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如要求在这节课上,学生必须掌握哪些基础知识,以应对考试,而对于思想要求则不高。其实,历史课是一门对中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课程,在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就必须加强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有效教学,使学生能分清是非,尤其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民族观和国家观。
二、转变课堂教学观念,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
历史学科虽然具备许多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因素,但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传授知识、训练应试技能成为中学历史教学的主要目标,教师落后的观念、陈旧的教学方法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必须改变教师一味讲、学生被动听的传统教学模式,积极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情境,促使学生认真思考,大胆探索,并且让学生勇于发表不同意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让学生真正体验到自主学习的乐趣。
心理学家罗杰斯曾指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其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教育学研究也表明,人在轻松、自由的心理状态下才能产生丰富的想象,才会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由此看来,要实现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营造一个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必不可少。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先生就是一个典型代表,他不仅班级管理依靠民主,讨论问题发扬民主,就连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跟学生共同商讨。这种民主作风将教师的意愿在潜移默化中化作了学生自己的意愿,为枯燥、呆板的课堂注入了活力,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当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满足学生的主体需要,已经成为广大历史教师的共识。基于此,如果学生敢于表现自我、推销自我,那么学生的个性势必得到张扬,教学的有效性也能得到极大的提高。但是,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呢?聂幼犁教授认为:“‘学生主体’的核心是教师的教学设计,如教学目标、认知逻辑、实施方式、处理方法是否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实际情况,而不能流于形式。”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为学生创造有利条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向权威挑战,批判地对待人类的认识成果,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也正是历史教学追求的目标,是历史教学有效性的本质体现,也印证了启蒙思想家卢梭的一句话:“大自然塑造了我之后,就把模型打碎了,所以我正是这世界上第一个‘我’,也是最后一个‘我’。”教师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发展个性的良好空间,使学生在标准中有变化,在规范中有自由,在一致中有特色,在统一中有个性,这是提高教学有效性必不可少的养料与气候。
当前,众多历史教师探索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是如何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进行有效的历史教学,这也必将成为今后历史教学的核心问题。笔者认为:“有效是‘下位’目标,它从属于终极取向这个‘上位’目标。终极取向错了,教学可能越无效,甚至越有害。”以此共勉。
(作者单位:江苏省宿迁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