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种方法提取温郁金挥发油成分比较

来源 :安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guang_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比较2种不同的提取方法对温郁金挥发油的产率及成分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共水蒸馏法和乙醚提取法提取温郁金挥发油,采用GC-MS联用技术分离鉴定挥发油成分,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共水蒸馏法出油率为2.91%,乙醚提取法出油率为1.68%。从共水蒸馏法和乙醚提取法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46和40种成分,共水蒸馏法所提挥发油主要成分为莪术烯、β-榄香烯酮、5-羟基-3-甲基-1-茚酮等,乙醚提取法所提挥发油主要成分有β-榄香烯、(+)-香橙烯、异龙脑等。[结论]2种方法以共水蒸馏法产率更高,乙醚提取法挥发油色泽更佳;2种方法中挥发油成分的主要类型均为萜类,其中乙醚提取法萜类含量更高,达到85%,其共有成分为20种,主要为β-榄香烯、异龙脑、β-榄香烯酮、桉油烯醇、β-瑟林烯、吉马酮等,但在含量上有一定差异,为温郁金挥发油的质量控制提供一定依据。
  关键词 温郁金;挥发油;产率;成分;气相-质谱联用
  中图分类号 R 28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1)21-0181-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1.21.046
  開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Comparison of Essential Oil in Curcuma aromatica Salisb.Extracted by Two Methods
  ZOU Chuan-zong,LI Hui-fang
  (Gansu Medical College,Pingliang,Gansu 744000)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ffects of two different extraction methods on the yield and composition of the volatile oil in Curcuma aromatica Salisb..[Method] The volatile oil of C.aromatica was extracted by co-water distillation and ether extraction respectively,and the components of the volatile oil were separated and identified by GC-MS combined technology,and the relative content of each component was determined by the area normalization method.[Result] The oil yield of co-water distillation method was 2.91%,and the oil yield of ether extraction method was 1.68%.46 and 40 components were identified from the volatile oils by co-water distillation and ether extraction,respectively.The main components of the volatile oil extracted by the co-water distillation method were curzerene,β-elemenone,5-hydroxy-3-methyl-1-indanone;the main chemical components by ether extraction method were β-elemene,(+)-aromadendrene,isoborneol.[Conclusion]For the two methods,the yield of co-water distillation method is higher,and the color of volatile oil by ether extraction method is better.The main components of volatile oil from two method are terpenes,among them,the content of terpenoids in the ether extraction method is higher,reaching 85%.There are 20 common compounds in the volatile oil,mainly β-elemene,isoborneol,β-elemenone,eucalyptol,β-cerinene,gemarone,etc.,but but their contents were different,which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quality control of the essential oil in C.aromatica.
  Key words Curcuma aromatica Salisb.;Volatile oil;Yield;Composition;GC-MS
  基金项目
  甘肃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44FKCL076)。
  作者简介 邹传宗(1975—),男,湖北罗田人,副教授,硕士,从事天然药物活性成分研究。
  收稿日期 2021-04-08
  温郁金(Curcuma aromatica Salisb.)为姜科(Zingiberaceae)姜黄属(Curcuma)植物,其块状根茎作为中药材“姜黄”使用,主产于我国东南部至西南部各省区,具有行气解郁、破瘀、止痛的功效[1-2]。温郁金中富含挥发油,主要为萜类物质,现代研究表明温郁金挥发油有很好的抗肿瘤、抗炎、抗病毒作用[3-4],其抗肿瘤活性成分主要为β-榄香烯、莪术醇、莪术酮、莪术二酮和异莪术醇等,其中β-榄香烯为我国研制的广谱抗癌二类新药,温郁金油抗癌作用大小依次为莪术醇>莪术二酮>β-榄香烯>吉马酮[5-8]。温郁金挥发油提取方法主要有水蒸气蒸馏法、溶剂萃取法、超临界CO2萃取法等[9-12],该试验采用共水蒸馏法和乙醚提取法提取挥发油,通过气相-质谱联用技术比较2种方法中温郁金挥发油含量及其成分的异同点,旨在为温郁金挥发油的提取提供质量控制标准。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该试验所用温郁金购于安徽亳州,经甘肃医学院樊敏副教授鉴定为姜科姜黄属温郁金(Curcuma aromatica Salisb.)的干燥成熟块状根茎,标本存放于甘肃医学院天然药物化学实验室。
  1.2 试验仪器与设备
  Sartorius Sartorious 系列电子天平(BS224S,京制000000249号,北京赛多利斯仪器有限公司);Agilent 6890 GC气相色谱/5973 MSD质谱联用仪(美国安捷伦公司);美国 Agilent5973N-6890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色谱柱为 HP-5MS 5% Pheny l Methyl Silo xane ( 30 m×0.25 mm×0.25 μm) 弹性石英毛细管柱;挥发油提取器。美国 Agilent GC-MS 仪(Agilent 公司);5975C 气相色谱仪和 HP 5973 质谱检测器;HP-5 MS 气相色谱柱( 苯甲基硅氧烷,30 m×0.25 mm,0.25 μm);DS 电热三用水浴锅(北京医疗设备厂)。
  1.3 试验方法 采用共水蒸馏法和乙醚提取法提取挥发油,并用 GC-MS 方法对各挥发油的成分进行分析。
  1.3.1 挥发油的提取。
  温郁金生药粉碎过筛,称取粉末100 g置于圆底烧瓶中,加6倍量的水进行共水蒸馏,分液挥干水分得挥发油;称取粉末100 g加3倍量乙醚回流,回收乙醚得浸膏,加100 mL水共水蒸馏1 h,分液挥干水分得挥发油。
  1.3.2 GC-MS分析方法。
  1.3.2.1 色谱条件。
  TG-5MS毛细管柱(30 m×0.25 mm,0.25 μm);进样量1 μL;进样模式为分流进样;进样口温度270 ℃;流量1.0 mL/min;载气为高纯氦气(99.999 6%);升温程序,180 ℃(保持0 min),8 ℃/min升至240 ℃,15 ℃/min升至280 ℃,保持2 min;分流比50∶1;溶剂延迟3 min。
  1.3.2.2 质谱条件。
  EI源;电离电压70 eV;离子源温度230 ℃;四级杆温度150 ℃;传输杆温度280 ℃;扫描方式为全扫描;检测质荷比范围为50~650 m/z。经 NIST 2.0标准谱库检索鉴定成分并按峰面积归一化计算各成分百分含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挥发油的产率 从表1可以看出,共水蒸馏6 h挥发油质量和产率均最高,分别为2.911 2 g、2.91%;乙醚回流6 h挥发油质量和产率均最高,分别为1.684 6 g、1.68%。
  2.2 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挥发油进样后得到气相色谱图(圖1),用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出挥发油成分的相对含量,利用质谱图经计算机NIST 2.0标准谱库检索,分析鉴定结果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共水蒸馏法提取的温郁金挥发油中鉴定出46个化学成分,其主要成分为莪术烯(11.02%)、β-榄香烯酮(10.17%)、5-羟基-3-甲基-1-茚酮(9.08%)、2-( 5-二甲氧基苯基)环己烯-2-烯酮(8.67%)等;乙醚提取法温郁金挥发油中鉴定出40个成分,其主要成分为β-榄香烯(24.05%)、(+)-香橙烯(7.65%)、异龙脑(6.70%)、桉油烯醇(6.52%)等。从2种方法中挥发油中共鉴定出66个化合物,其中共有化合物20个,其主要共有成分有β-榄香烯、异龙脑、β-榄香烯酮、桉油烯醇、β-瑟林烯等。2种方法中挥发油成分的主要类型均为萜类;共水蒸馏法得到的挥发油成分中萜类占66.43%,含氧成分占77.64%,而乙醚提取法萜类占85.00%,含氧成分占43.45%。
  3 讨论
  分析结果显示,2种方法以共水蒸馏法提取的挥发油产率较高,最高达到2.91%,但颜色较深,为深褐色液体,乙醚提取法产率较低,最高为1.68%,但颜色较浅,为黄色液体,2个方法提取的挥发油含量均能达到中国药典标准[2];2种方法提取的挥发油共有成分有20种,但含量存在一定差异,共有成分有β-榄香烯、异龙脑、β-榄香烯酮、桉油烯醇、β-瑟林烯等;共水蒸馏法得到的挥发油成分中萜类占66.43%,含氧成分占77.64%,而乙醚提取法萜类占85.00%,含氧成分占43.45%,由此可见乙醚提取法得到的挥发油氧化程度较低,萜类成分更高,这可能与提取过程的温度直接相关[13]。β-榄香烯为温郁金挥发油的主要特征性成分,其抗肿瘤谱广,对肝癌、肺癌、乳腺癌、直肠癌、结肠癌、膀胱癌等都有很好的治疗作用[14-15];乙醚提取法中β-榄香烯含量达到24.05%,远高于共水蒸馏法,由此可见在温郁金挥发油的提取方法中乙醚提取法优于共水蒸馏法。通过对温郁金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分析,2种方法在挥发油的提取率、成分组成及含量上均有较大差异,可为温郁金挥发油的提取提供一定的依据。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第16卷第2分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1:61.
  [2]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 一部[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194.
  [3] 王琰,王慕邹.莪术的质量研究[J].药学学报,200 36(11):849-853.
  [4] 王德立.中药莪术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 42(11):3240-324 3258.
  [5] 李大景,邵金良,张忠录,等.榄香烯的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J].时珍国医国药,200 12(12):1123-1124.
  [6] 陈淑莲,游静,王国俊.超临界流体萃取分析蓬莪术挥发性成分[J].中草药,2000,31(12):902-904.
  [7] 张贵杰,黄克斌.广西莪术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广州化工,2015,43(11):24-26.
  [8] 朱凯,李军,罗桓,等.广西莪术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09,26(1):27-29.
  [9] 李希,谢守德,吕琳,等.中药挥发油提取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6,21(3):179-180.
  [10] 程孟春,张峰,徐青,等.三种细辛属植物挥发油的镇痛消炎作用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6,21(5):307-308.
  [11] 李勇,孙秀燕,林翠英,等.3个品种莪术挥发油化学成分的比较[J].中草药,2005,36(12):1785-1787.
  [12] 王道平,张雪琴,周欣,等.正交试验研究莪术挥发油的提取工艺[J].中成药,2005,27(9):1085-1086.
  [13] 侯杰,王勇,李永辉,等.三种方法提取益智挥发油的比较研究[J].广州化工,2016,44(15):1-3,6.
  [14] PAJEAN M,HERBAGE D.Effect of collagen on liposome permeability[J].Int J Pharm,1993,91(2/3):209-216.
  [15] 鞠建峰,于维萍,傅春升,等.β-榄香烯的现代研究及临床应用概况[J].齐鲁药事,2008,27(9):546-548.
其他文献
摘要 以2种马鞍菌为供试菌株,通过对其菌丝颜色、密度、均匀度、长势、菌丝生长速度及菌丝生长指数进行比较,探讨7种氮源对2种野生马鞍菌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2种马鞍菌对有机氮源、无机氮源、氨基酸氮源均能利用,说明其有较广的氮源谱,但利用程度有所差异,表现为有机氮源的培养基优于无机氮源和氨基酸氮源的培养基。2种马鞍菌在以牛肉膏为氮源时,菌丝洁白、浓密、均匀,菌丝长势为5分,菌丝生长速度较快,菌丝
摘要 [目的]探究油茶幼林套種西瓜在赣南地区的可行性。[方法]在赣南油茶种植山区以西瓜和油茶为试验材料,采用油茶幼林套种西瓜和幼林油茶纯种(对照)2个不同种植方法,比较研究了浪潮甜王西瓜03号、雪峰黑媚娘、农科大6号、荃银高科4个西瓜品种在赣南油茶幼林的产量、经济效益及生长势方面的差异,然后以筛选出的套种西瓜品种作为套种材料,比较研究了油茶幼林套种西瓜对油茶生长、经济效益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
摘要 [目的]探究高密植对巨尾桉生长量及生物量的影响。[方法]对桉树连栽迹地6年生巨尾桉高密植林(3 333株/hm2)、对照林(1 667株/hm2 )的生长量和生物量进行分析。[结果]高密植林的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单株材积比对照林的小14.1%、19.6%、42.1%,但单位面积蓄积量比对照林的大11.3%;胸径分级中,密植林胸径<14 cm所占比例比对照林的大37.98%;树高分级中,密植林
摘要 通过对旅游真实性理论和旅游产品模式的研究,以及对实践应用的分析,提出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策略,进一步提升乡村旅游产品的吸引力,促进旅游目的地及当地旅游产品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旅游真实性;乡村旅游产品;实践应用;开发策略  中图分类号 F 59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1)21-0157-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
摘要 [目的]揭示19种高原灌木对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和抗寒性差异。[方法]以栽植苗木的一年生枝条为材料,研究低温处理(-5、-15和-25 ℃)对参试树种相对电导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及脯氨酸含量的影响,并采用隶属函数法对参试树种的抗寒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随胁迫程度的加剧,参试树种的相对电导率均呈逐渐升高趋势;多数参试树种的SOD和P
摘要 通过田间试验,探讨沼液水肥一体化技术模式对茶叶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满足土壤肥力标准下,氮肥是影响茶树生长最主要因素,“沼液+化肥”能满足茶树生长所需养分;茶园水肥一体化喷施沼液较常规化肥节肥16.23%,增产6.67%,增值5.17%,施肥效率提高10倍以上,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 茶园;沼液;水肥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 S 36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
摘要 为得到可用于黄水酯化的产酯酵母,以四大酯为评价指标,将分离自浓香型白酒产区的17株酵母先通过改良酸醇酯化体系进行产酯能力初筛,再将初筛得到的7株酵母应用于黄水酯化进行复筛。结果表明:在改良酸醇酯化体系中有16株酵母能促进己酸乙酯合成,有7株与对照差异显著;7株酵母均能提高黄水己酸乙酯,其中H1Y-24与对照差异极显著,并且能降低乳酸乙酯,使酯化液四大酯量比关系更加协调。  关键词 黄水;酵母
摘要 为研究药剂拌种对田间蛴螬的预防效果,有效防控花生田蛴螬的危害,采用田间试验法测定6 种药剂拌种对花生出苗率的影响以及对田间蛴螬的防治效果,从而筛选安全、可靠、高效的种子包衣剂。结果表明,6种药剂对作物均安全,对蛴螬均有防治效果,防治效果为46.30%~74.07%。其中,25%噻虫嗪咯菌腈精甲霜灵悬浮剂防治效果最好,增产幅度最高。  关键词 花生;药剂;蛴螬;防效  中图分类号 S 435.
以桂北桉树人工林红壤为研究对象,测定了不同土壤速效钾含量样品的光谱数据,分析其光谱特征,采用PLS法建立反演模型。结果表明:该区域红壤速效钾含量的光谱敏感波段集中于400~600、1 450、2 200 nm等区域。经过一阶导数变换后,能显著减少原始光谱数据中的冗余信息,提高光谱指标与土壤速效钾含量之间的相关性。R、FDR 2种光谱指标的全波段建模结果均优于显著性波段的建模结果,最优模型为全波段-
摘要 為研究东北碳酸盐型盐碱池塘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与水质因子变化特征之间的相关性,于2020年8—10月在黑龙江水产研究所盐碱水渔业利用(大庆)研究中心对3个中低碱度池塘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鉴定出浮游植物共计6门、65种,各池塘不同月份的优势种存在差异,但均表现出优势种较多且优势度较低的特点,浮游植物分布较为均匀,生态系统较为稳定。基于浮游植物群落的生物多样性指数对各养殖池塘进行水质评价,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