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上海无声电影中的现代女性形象探析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cong520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自从1886年,电影被首次成功引入上海以后,逐渐成为上海乃至近代中国最受欢迎且最有力的文化表现形式之一。近代上海无声电影塑造一批现代女性的形象,不同的电影对现代女性形象的理解不同。但所有这些电影中的现代女性形象,无一例外都是在男性话语体系中所建构的。
  【关键词】 上海;电影;女性;现代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05-0090-03
  尽管电影是舶来品,但在中国传统小说和戏剧的巨大影响下,电影在中国仍然能够迅速发展。中国早期的电影过多地借鉴了爱情故事、神鬼故事、侦探故事和武术故事等经典类型,甚至有些电影是对原有舞台剧的模仿或改编。因此,作为舶来品的电影在二十世纪初被称为“西方皮影戏”,而一位有名望的美国电影学者选择将他关于中国电影的著作命名为“电皮影”[1]34,这个词在西方电影学界流行过很长一段时间。
  “影子戏”一词揭示了中国早期电影观念中的文化矛盾。一方面,影子戏起源于中国传统民间艺术中的皮影戏,最早可追溯到北宋(960-1127)时期。另一方面,新的、西方的皮影戏是有国外技术产生的投影戏,因此“电皮影”一词具有双重文化意象,既令人产生新奇的吸引力,又作为非常规事物而令人震惊。在1913年在中国上映了第一部有女演员参演的电影《庄子试妻》,电影演员严珊珊因在剧中扮演庄子的妻子,而成为中国影片中的第一位女演员。当观众们在荧幕上看到一个女人在公共场景下进行表演时,他们的脸上写满了新奇与震撼,这是因为长期以来,中国礼教对于女性的规训是在家相夫教子,只有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能抛头露面。
  本文研究了中国早期的三个无声电影:《野花》(1930)、《三个摩登女性》(1930)、《新女性》(1933),重点探讨电影对新女性、现代女性形象的塑造。本研究将时代背景置于当时的上海,上海不仅作为一个历史名城,也是二十世纪初期几十年的经济和政治的中心,是当时最具有现代意义的城市,被誉为“东方的巴黎”,融合了当时中国的各种文化。在继续讨论这三部电影之前,必须在此关头定义“性别”一词,在本文中,性别不是指生物性别之间的普遍差异,而是指以特定方式产生文本和含义的特定社会结构或表征。关于性别角色,中西方学者尚无统一的定义,大体上经历了从“Sex Roles”到“Gender Roles”的发展,前者注重生理差异对角色的影响,而后者强调文化和社会期望对角色的塑造。
  中国学者罗慧兰认为:“所谓性别角色,是指社会所赋予某一性别的一套稳定的行为模式。”[2]104
  一、《野草闲花》:变革时代的一朵野花
  《野草闲花》是孙瑜导演的一部无声电影,由金焰和阮玲玉领衔主演,并于1930年上映。影片在一开头所展现的画面是一朵月光下的白莲花,正伫立在泥泞的池塘之中。随后所展现出的是洪灾过后的荒芜景象,如倒塌的水坝、满目疮痍的大地、死去的母亲和尚存一息的婴儿。这个濒临死亡的婴儿即是本片的女主角丽莲(阮玲玉饰演),她后来被一对木匠夫妻救走,并带到了上海。
  在王木匠家的房子里,十八岁的丽莲端着碗碟,哼着曲调,而王老和他十一岁的女儿仍躺在床上。两个人吃完早餐后,丽莲和小妹出去在街上卖鲜花。在这一天,他们碰见了年轻的黄云(金焰饰演),黄云刚刚摆脱了他蛮横的父亲,因为后者不赞成他从事音乐行业,而试图强迫他与一位高官的女儿结婚。阴差阳错,黄云从丽莲的养父王木匠那里租了一个房间,在接下来的日子中,黄云惊讶地发现了两姐妹的非凡才华:“小妹妹”跳舞“像燕子一样”,而丽莲则“像黄莺”一样唱歌。由于黄云所从事歌剧工作,因此他为丽莲提供培训的机会,并鼓励丽莲参加歌剧演出。后来演出十分成功,而丽莲也在一夜之间成了明星。在长期的相处当中,黄云与丽莲两人渐生情愫,并坠入爱河。但遭到了黄云父亲的反对,并说服丽莲在婚礼前一天取消订婚,为了不影响黄云的发展,丽莲只好违心与黄云分手。在舞厅里,她通过和其他男人调情,并在公开场合羞辱黄云以使黄云死心。后来,丽莲因情绪高昂,在表演过程中晕倒在地,并失去了声音。然而,当黄云得知一切之后,赶回王家并跪在丽莲的床边,为了减轻丽莲失声的痛苦,向其承诺:“丽莲,没关系。从现在开始,我就是你的声音。”
  故事梗概大致如上所述。影片末尾黄云的表白显然是“利他主義”的,在语气上肯定是胜利的,其意义远不止一个。首先,它标志着一种新兴的爱情理念相对于父权制的胜利(基于金钱和权力关系);其次,它以审美话语代表了原本可以被忽略的美丽(莲花的美德);最后,也是更针对性别的,它支持男性电影话语中的新女性形象包含潜在的颠覆性元素。
  影片中丽莲凭借歌剧的成功,达到了人生的一个巅峰,其他舞者都为认识这位新女星而感到兴奋。在罕见的镜头中,看到丽莲被一群粉丝包围着,仿佛形成了盛开花朵的中心。她的职业成就进一步增强了她与传统父权制进行谈判的能力。当黄云的父亲出价三千元让丽莲离开黄云时,丽莲首先轻蔑地拒绝了他的要求:“你想把你的儿子买回去?你错了,黄云现在是我的了!”在这一举动中,丽莲呼应黄云的早先声明,即爱情中唯一真正重要的是两个人之间的感情而不是他们各自的社会地位。
  从《野草闲花》中也可以看到这样一个现象: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1930年代初期的男性电影话语中,这常常使年轻一代的爱情观与古老的父权制(即包办婚姻和寡妇守节等礼教)相对抗,这些新女性不是一个按照自己意愿行事的形象,而是一个需要不断被警察、法律等规训的对象。正如米歇尔·福柯令人信服表明的那样,警察、纪律和惩罚技术常常使所有相关方都陷入机械的日常运行中,而没有意识到或质疑最初由谁或什么方式实施了该技术。
  二、《三个摩登女性》:现代女性的成长之路   《三个摩登女性》是1933年田汉编剧、卜万苍导演,由当时的联华影业公司拍摄的一部黑白无声故事电影,由金焰、阮玲玉、黎灼灼、陈燕燕领衔主演。故事的梗概是,一位名叫张榆(金焰饰演)的沈阳青年男大学生为了逃避包办婚姻而离家出走。他来到上海,在电影界寻求财富,并很快成为领军人物。同时,他被遗弃的未婚妻周淑贞(阮玲玉饰演)为了不被别人说三道四,下定决心一心求学,奋发向上。1931年日本入侵东北后,周淑贞逃往上海,并担任电话接线员的工作。
  而当时每天身着时尚西服和皮鞋的张榆,正无限风光,每天都会收到一堆粉丝来信。他和一个有钱的姑娘虞玉(黎灼灼饰演)约会,他们一起经常去舞厅和剧院。一天晚上,张榆接到周淑贞打来的电话,周淑贞警告他不要再拍任何一部在国家危机时麻痹观众的电影。1932年1月,日军入侵上海,上海成为战场。张榆加入平民医疗队,在战斗中受了重伤。在医院里,正好碰见兼职志愿者护士的周淑贞,周淑贞通过捐献自己的血液来挽救张榆的生命,这使张榆十分感动,因为他万万想不到被他逃婚的周淑贞能够不计前嫌来救自己。
  在这场战争中,虞玉为了享乐,远嫁给了一位香港商人,但不久后丈夫就意外去世,于是虞玉返回上海。就在这时,张榆的另外一个迷恋者陈若英(陈燕燕饰演)也到了这座城市,她几乎每天都给张榆写一封情书,来表达她那炽热的情愫。张榆向陈若英表明自己已有所爱之人,拒绝了陈若英的爱。但为了回报这份爱意,张榆邀请陈若英合演一部影片,陈若英答应合拍。在拍摄场上,饰演情人的陈若英假戏真做,用刀刺进胸膛,倒在了血泊之中。
  周淑贞也被张榆的真挚所感动,答应和张榆重新在一起。由于参加罢工,周淑贞被流氓打伤。电影结束时,周淑贞和张榆手牵着手,以此表达彼此他们之间的爱意,以及他们的共同立场。
  《三个摩登女性》介绍了三种不同类型的新女性。毫无疑问,陈若英名字“若英”,可以直接理解为“像一朵花一样”,表达出她属于那种多情的女孩,她的生活完全是出于自己的激情,在一个幻想的世界中而不是现实中,她从字面上就暗示了她后来的命运,正如“漂亮的女孩年轻去世”就像“一朵盛开后注定要凋谢的花朵”,几乎没有向人们展示任何现代性的东西。独自一人从南方的城市来到上海这样一个陌生的城市,只为追求自己所仰慕的电影明星。而陈若英的死,也恰恰是影片中张榆转型的一个转折点。相比之下,在许多方面,虞玉是具有“现代性”的。她穿着时尚,拥有汽车和豪宅,并且有能力在一次盛大的聚会上招待众多的名人。此外,她敢于公开展示她对张榆的爱意,从而违反了有关传统中国妇女“体面”举止的规则。正如她的名字,“精美的玉”所暗示的那样,她的身体在电影中被感性和色情投射。热切地注视着张榆的眼睛,将手臂温柔地放在脖子上,悠闲地坐在沙发上,抽着烟。这些图像在中国电影制片人的想象中勾勒出一个典型的追求现代的女人。虞玉的身体犹如一块精美的玉石,散发出冷酷的光泽,散发着异国情调的芬芳。在这种情况下,她是蛇蝎美人,是进步男性的危险陷阱。
  在这三个女孩中,周淑贞在电影中崭露头角,代表着与虞玉和陈若英都不同的女性形象,这也是本电影编剧田汉所赞扬的女性形象。她直言不讳地反对后者过度放纵生活。在电影中,张榆对革命的重新定位不是通过情感实现的,而是通过阶级意识、民族意识实现的。在最初,张榆带着周淑贞去了剧院、夜总会和舞厅,这些地点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它代表着奢靡、放纵的生活景象,是资产阶级世界的图像。而后来,周淑贞带着张榆去了上海的另一个世界“码头”“工厂”“建筑工地”“夜校”和“贫民窟”,周淑贞对工人的同情,使她在对虞玉的宴会十分反感,对这种不顾社会现实、纸醉金迷的生活态度感到愤慨。影片向观众表达了新时代女性的标准,即像周淑贞一样,即能够自力更生而又理性勇敢,并关注现实社会与公共福利。
  三、《新女性》:独立职业女性的坎坷之路
  《新女性》是由孙师毅编剧,蔡楚生导演的一部电影,这部电影展现了一个更复杂的女性作家形象。本片女主角韦明(阮玲玉饰演)是北京一名典型的五四女学生,她不顾家人反对与一个相爱的男性私奔,但几年后,这个男人抛弃了她和他们所生的女儿。韦明对爱情的幻想破灭,将女儿托付给姐姐,独自一人前往上海,她通过在女子学校教音乐并在业余时间写小说来维持生活。她被学校的校董王博士看中,但韦明对王博士并不感兴趣,她爱上了出版公司的编辑余海俦。王博士因此怀恨在心,找理由辞退了韦明。后来韦明女儿身患重症,在生活逼迫下,韦明只得做了“一夜的奴隶”,没料到嫖客竟是王博士。韦明羞愤之下,跑了出来,并服毒自杀。
  韦明对独立职业的追求具有讽刺意味,作为一个独立的新女性,她打破传统,试图冲破父权制体系,努力在艰难的环境中生存下去。但是在当时以男性为主导的话语体系中,她被生活所迫,而不得不放弃尊严,用身体交换给女儿治病的金钱。这也暗示了当时虽然提倡新女性、现代女性,但女性仍然处在男性制定的各种规范之中。正如电影中的娃娃,它是一种可以用货币交换的商品,象征性地与韦明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是一种吸引人的“玩物”,其身体和智力被父权制社会暴力虐待和剥削。
  電影的最后体现了“新女性”用自身力量来抵抗邪恶的男性力量。为了响应工厂警笛声,工人们挤上马路,挡住了从舞厅返回的王博士的汽车。报纸从汽车中飞出,由一群女工接住,这些女工从李英那里学到了“新女性”的歌,歌词似乎是用男性来定义新女性或现代女性。在定义中,新女性可以与其他广义的和无性别的术语互换,例如“力量”“劳动”和“先锋”,其中男女之间没有区别。
  四、总结
  近代无声电影中出现了许多女性形象,因制作人不同,对“现代女性”的理解不同,因而电影中所呈现的女性形象也有所不同。电影《野草闲花》中的丽莲为了担负起传统观念赋予女性的角色,努力完善自己的才能,以享受“幸福”的家庭生活。《三个摩登女性》中的陈若英和虞玉沉迷于感性,追求不切实际的感官体验而最终走向沉沦或者死亡。而周淑贞则关注社会现实,民生疾苦,乐于奉献而被人们赞扬。《新女性》中的韦明虽然是一个悲剧角色,但她为了追求爱情冲破家长制樊篱,为了生存努力工作,体现“现代女性”独立、抗争的一面。
  参考文献:
  [1]Jay Leyda.Electric Shadows:An Account of Films and the Film Audience in China[M].Cambridge:M IT Press,1972.
  [2]罗慧兰.女性学[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
  陈华溶,女,土家族,重庆石柱人,重庆师范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
其他文献
【摘要】 艾旺寺位于今西藏日喀则市康马县萨玛达乡萨鲁村,离康马县城约15公里。艾旺寺的艺术特色迥异,汇聚多种风格,这种风格不同于西藏阿里的中亚风格艺术形式,也不同于卫藏其他地方的特色,图齐先生把这种风格定为“波罗——中亚”风格,即“萨玛达类型”。本文围绕目前关于艾旺寺的主要研究成果及题记内容,再探艾旺寺断代。  【关键词】 艾旺寺;吐蕃时期说;11世纪说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
期刊
【摘要】 在新闻信息传递过程中,借助出镜报道的形式更易传递新闻真实感,出镜语作为新闻表达的主要载体,与后经典叙事学融合下产生新的发展方向。基于此,本文首先阐述了出镜语元素构成及作用,并结合后经典叙事学理论展开出镜语分析,进一步从多个角度提出后经典叙事学视角下的出镜语创作策略,旨在借助后经典叙事学理论优化出镜语创作,在融媒体时代真实传达新闻事件。  【关键词】 融媒体;电视新闻;镜头语言  【中图分
期刊
【摘要】 2018年12月,教育部和中共中央宣传部发布《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影视教育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要充分发挥优秀影片在促进中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要加强中小学影视教育。本文以自我同一性发展理论为研究切入点,对优秀影片促进青少年的人格发展进行探究。指出优秀影片对青少年同一性形成的促
期刊
【摘要】 在艺术理论发展史上,艺术是否为表现情感的问题,一直争议不断,中西方都有过不同的观点。二十世纪苏珊 · 朗格在卡西尔符号学理论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认为艺术是为表达情感的需要而存在,肯定了艺术情感论的观点。我们不能否认情感在艺术中的重要作用,但绝对不能片面的认为艺术就是纯粹为表现情感而存在。本文简要分析了其情感理论中的局限性,并论述了情感在艺术创作和欣赏中的作用。  【关键词】 苏珊 ·
期刊
【摘要】 音乐是舞蹈的灵魂。但对于音乐和舞蹈动作表现之间的具体联动机制,则尚有不同的论述。有鉴于此,本文将依次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展开论述,结合具体的舞蹈表演案例,分别解析音乐节奏与舞蹈韵律、音乐旋律与舞蹈动作衔接展开、音乐织体与舞蹈意象塑造这三个层面的融合共生关系,希望借此能为舞蹈伴奏音乐创作及舞蹈表演活动开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 舞蹈表演;音乐;舞蹈;融合共生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 德国艺术在中国有着近一个世纪的传播和影响史,中德两国美术交流在美术引入以及输出方面基本处于大国间平等交流的文化关系。本文试图突破一般美术学研究的范式,从中德美术交流的事实出发,以三个时间段为线索对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至今的中德美术交流的历史进行大致梳理。  【关键词】 中德美术;艺术交流展;研究  【中图分类号】J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
期刊
【摘要】 埃斯库罗斯作为古希腊悲剧之父,因其政治色彩鲜明且内涵深厚的戏剧作品深深地影响着当代西方文化。分析埃斯库罗斯如何将古希腊的智慧和意识形态凝聚到文艺作品中,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 希腊悲剧;埃斯库罗斯;文化霸权;话语体系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05-0024-05  一、西方文明的起点——古希腊  西
期刊
【摘要】 在河北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开展中,民间舞蹈文化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如何结合当前形势,展开丰富有效的民间舞蹈文化传承工作也成为研究重点。在本文的研究中,着重对河北民间舞蹈文化传承存在的关键性问题进行了分析,从提高认识加强民间舞蹈的文化特色保护、创造丰富的文化环境促进民间舞蹈文化传承、深入拓展渠道发挥民间舞蹈教育作用等三个层面,多角度、多维度地进行了河北民间舞蹈文化传承的创新实践。  【
期刊
【摘要】 象征技术是传统绘画中最常用的表达技术之一。主要是使图像更有意义,从而通过现实场景表达情感并通过图像诠释理性。本文列举了西方传统绘画在不同时期和地区的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家和艺术作品的案例进行研究,专注于视觉图像的解构,并摘取其中的传统图样和意义进行比较分析,以完善优秀艺术作品中所具有的象征意义的正确性和出处。与此同时,普通的具体的视觉图像在这一完善的过程当中直接叙述着对西方传统绘画观念的思考
期刊
【摘要】 在中国最早的远古夏商时期,骨笛的出现标志着我国音乐文化已经有9000年的可考历史。经历着从春秋战国的乐舞到后来的魏晋南北朝的相和,从隋唐宫廷音乐的繁荣到宋元民间音乐的兴起,从明清四大徽班的进京到西洋文化的传入和中国新音乐的萌芽,从学堂乐歌到音乐学院的发展,无不标志着我国音乐在历史的轨迹。20世纪中国音乐开始走向了全盘西化的道路,甚至出现了以西方音乐文化的审美和教育来评判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