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中德美术交流研究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rryamar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德国艺术在中国有着近一个世纪的传播和影响史,中德两国美术交流在美术引入以及输出方面基本处于大国间平等交流的文化关系。本文试图突破一般美术学研究的范式,从中德美术交流的事实出发,以三个时间段为线索对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至今的中德美术交流的历史进行大致梳理。
  【关键词】 中德美术;艺术交流展;研究
  【中图分类号】J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05-0112-02
  基金项目:本文为河南省教育厅2020年度人文社科一般指导性计划项目《中德美术交流与比较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0-ZDJH-318。
  中德两国之间拥有深厚的文化历史积淀,良好的政治氛围以及深厚的社会根基为两国之间开展美术交流奠定了基础;另外,两个国家在艺术思维、情感表现方面存在着某种程度的共同点,拥有相似的文化价值追求。本文试图对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至今的中德美术交流的历史进行大致梳理,试图阐述两国文化交流的历史以及交流的特点,找出美术交流以及文化传播的基础以及存在的差异性,在相互的比较中找出异同点,深入挖掘和理性分析中德两个国家民族的艺术特点,以及两国如何对人类共同的终极价值的民族个性、生命个体的差异性进行表达,思索通过交流德国当代艺术给中国当代绘画所带来的启示,我国艺术如何更好地实现本土化的问题,从而塑造当代中国美术的主流形态和国家形象。
  一、1949年—1971年中国与民主德国的美术交流
  中华人民共和国刚成立的时候,国际局势十分紧张,与德国开展的美术交流呈现出“间歇性”的特点。
  此阶段的对外交流展数量不多,能清晰地看到在“引进来”的德国展览中以版画形式居多,而中国“走出去”的展览比较少。通过梳理中德两国之间的美术展览,而表现主义艺术与德国造型艺术关系是最密切的,尤其是版画中拿黑白分明的色块、错综复杂的线条是德国表现主义艺术家所钟情的艺术风格。德国的珂勒惠支和中国的鲁迅先生可以说是两个关键性的人物,为表现主义引入中国做好了铺垫。(如表一)
  二、1972年—1989年的中德美术交流
  中德1972年10月11日建交,随着冷战结束,两德统一,中德关系在曲折中迅速发展深化,两国关系发展逐步顺利起来,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個领域的合作关系均有较快发展。②
  来华艺术展览是中外美术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期间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对外交流过程几经波折,直到1978年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多层次、多渠道的来华艺术展可谓盛况空前。西方大量艺术思潮如潮水般涌入中国,被“拿来主义”的艺术家大胆效仿、借鉴,这种借鉴在今天看来绝大多数是盲目的,也存在着某种程度“误读”。但在诸多的艺术思潮中,德国表现主义绘画因其精神要素与中国当时要求变革的文化心态相适应,两度在中国进行传播,极大地影响了中国的绘画发展历程。
  据不完全统计,1949年—2000年,外国来华艺术展览共计600多次,包括各种绘画、雕塑、书法、摄影等展览。此阶段从当时的展览题材中可以明显看出德国表现主义绘画展所占的分量。这个阶段我国的对外美术交流基本上“引入”大于“走出”,非常清晰地看到以作为德国艺术的重要流派之一的表现主义是怎样逐步引入、影响中国艺术家的创作思维和精神领域的。(如表二)
  三、1992年至今中国与德国的美术交流
  90年代末,海外中国当代艺术展览数量呈现井喷式增长态势,此阶段德国来华展览数量不算多,但是“分量”很重,影响很大。首先是1993年德国新表现主义画家伊门道夫展在北京国际艺苑展出,让中国认识了“新表现主义”绘画潮流。④其次,1996年5月“德国收藏家路德维希捐赠国际艺术品展览”在北京举行,路德维希夫妇成为西方向中国捐赠的第一人,他们无偿赠送的117件作品几乎囊括了世界级大师的一流作品,除了4件艺术大师毕加索的原作外,还包括了德国艺术家彭克、吕佩茨、基弗、里希特等新表现主义大师的作品。此外影响比较大的展览就是2008年举办的“灵动的风景——穿越德意志艺术时空以及格哈德 · 里希特艺术展”。中国人民也亲眼见到了西方当代艺术。
  同样,中国在德国的艺术展也同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93年“中国前卫艺术展”在德国柏林展出,这是一场非官方性质的中国前卫艺术展,而且是群展。
  2000年以后,国际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就中德美术交流展来说,“引进来”与“走出去”的比例基本均衡,可以用“平等交流,塑造国家形象”来概括中德两国之间的展览交流及特征。展览围绕“融合、共振、互补”为主题,实现中德两国之间的平等对话,展现大国风采,塑造主流形态。以“走出去”的大型展览为例,如我国政府在德举办了“中国文化年”系列活动,参展作者包括刘大为等40位当代知名艺术家,作品以中国西部少数民族题材为主,涵盖了国、油、版、雕等多个艺术门类,多视角地展示了中国艺术家们对西部题材的探索与思考。
  2001年“柏林亚太周 · 中国主宾国”活动中的“生活在此时——中国当代艺术展”,是首个以中国政府名义举办的海外中国当代艺术展,将中国当代29位艺术家的作品,带入到西方当代艺术的重镇——德国。⑤
  四、结语
  我国自建国以来与德国的美术交流展引进来的形式居多,可以说在绘画风格受德国影响较大,1949年—1971年中国与民主德国的美术交流为表现主义引入中国做好了铺垫;1972年—1989年的中德美术交流两度在中国进行传播,盛况空前,极大地影响了中国绘画发展历程;1992年以后中德展览呈现井喷式状况,2000年以后的交流展,实现中德两国之间的平等对话,展现大国风采,塑造主流形态。
  21世纪中国当代艺术也和德国当代艺术一样在世界艺术发展史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如今中国艺术家走出国门办展览的姿态更加积极主动。可以说,中德艺术交流展是一种异国文化的共生、交融。
  注释:
  ①表格资料、数据主要参考了中国美术馆主编:《中国美术年鉴(1949-1989)》,广西美术出版社1997年版;《新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史略》,新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9年版;以及《美术》《世界美术》《人民日报》等期刊。
  ②徐沛君:《德国美术史话》,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年版,第85-89页。
  ③表格资料、数据主要参考了中国美术馆主编:《中国美术年鉴(1949-1989)》,广西美术出版社1997年版。
  ④(德)沃尔夫 · 迪特尔 · 杜贝著、张言梦译:《表现主义艺术家》,生活 · 读书 · 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版,第35页。
  ⑤赵毅、赵剑:《世界大国(地区)文化外交 · 中国卷》,世界知识出版社2014年版,第235页。
  参考文献:
  [1]王镛.中外美术交流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3.
  [2]徐沛君.德国美术史话[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
  [3]邢新宇,柳思思等.世界大国(地区)文化外交 · 德国卷[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14.
  [4](德)沃尔夫 · 迪特尔 · 杜贝.表现主义艺术家[M].张言梦译.北京:生活 · 读书 · 新知三联书店,2005.
  [5]曹卫东.审美政治化:德国表现主义问题[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
  [6](瑞士)沃尔夫林.意大利和德国的形式感[M].张坚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7]傅中望.韵律与方法——中德当代绘画艺术交流[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13.
  [8]赵毅,赵剑.世界大国(地区)文化外交 · 中国卷[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14.
其他文献
【摘要】 近来有人指出,人要成功,必须有智商、情商外,还要再加一乐商。且看《论语》,孔子开宗明义第一章,正好从学习中见智商,从交友中见情商,从不愠中见乐商,穿越时空,与此遥相呼应。本文结合易学,分析阐述了孔子成功学的三动力:乐学勤习以养学问永动力;广交学友以养见识互动力;不愠不火以养气质定力。  【关键词】 乐学勤习;广交学友;不愠不火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 关于启蒙的主要争论点在于启蒙所宣扬的理性是否给人类带来光明。反对者分为两类,一类认为只有激情才能给人类带来光明,另一类认为理性只会自我毁灭,给人类带来专制和恐怖。对于前者,浪漫主义本身可视为对启蒙的补充;对于后者,启蒙的灾难性后果源自启蒙被统治者篡夺。总的来看,知识分子难以阻止统治者对启蒙的篡夺,唯一的解决办法可能是不断研究和写作,继续启蒙的事业。  【关键词】 启蒙;浪漫主义;启蒙辩证
期刊
【摘要】 壮族干栏建筑文化自身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山区特点,受自然环境影响深远。本文通过对广西壮族干栏建筑艺术特点的研究,分析得出今后在干栏建筑中的可持续性发展,将更注重民族特色元素和现代科学设计的结合。  【关键词】 壮族;干栏式建筑;艺术特点  【中图分类号】TU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05-0077-02  我国西南地区气候潮湿炎热,地势
期刊
【摘要】 儒学是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传而未断且行之有效。新生代农民工相比于老一代农民工面临更多的认同危机。在新生代农民工中建构儒学认同,要注意一些问题,比如激活天道信仰以培养敬畏感,注意乡规民约、标语口号等文化景观中的德性价值植入,注意节庆婚丧祭祖等仪式中的道德内涵,注意树立身边的模范,注意在虚拟世界中弘扬儒学。  【关键词】 农民工;儒学认同;天道信仰  【中图分类号】B222 【文献标
期刊
【摘要】 进入21世纪以后,无论是选材还是功能性的应用方面的设计,绿色消费理念不断被突出强调,各类产品的设计理念也不断随着国际潮流趋势不断前进,环保设计多次被提出,处处体现其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总体来说,产品包装设计无疑是环保设计理念的体现,也是实施的最有效载体。为了保证地域特色产品包装设计既精致又环保,必须以环保设计理念为指导思想,这也是地域特色产品包装设计未来发展的必然方向。  【关
期刊
【摘要】 艾旺寺位于今西藏日喀则市康马县萨玛达乡萨鲁村,离康马县城约15公里。艾旺寺的艺术特色迥异,汇聚多种风格,这种风格不同于西藏阿里的中亚风格艺术形式,也不同于卫藏其他地方的特色,图齐先生把这种风格定为“波罗——中亚”风格,即“萨玛达类型”。本文围绕目前关于艾旺寺的主要研究成果及题记内容,再探艾旺寺断代。  【关键词】 艾旺寺;吐蕃时期说;11世纪说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
期刊
【摘要】 在新闻信息传递过程中,借助出镜报道的形式更易传递新闻真实感,出镜语作为新闻表达的主要载体,与后经典叙事学融合下产生新的发展方向。基于此,本文首先阐述了出镜语元素构成及作用,并结合后经典叙事学理论展开出镜语分析,进一步从多个角度提出后经典叙事学视角下的出镜语创作策略,旨在借助后经典叙事学理论优化出镜语创作,在融媒体时代真实传达新闻事件。  【关键词】 融媒体;电视新闻;镜头语言  【中图分
期刊
【摘要】 2018年12月,教育部和中共中央宣传部发布《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影视教育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要充分发挥优秀影片在促进中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要加强中小学影视教育。本文以自我同一性发展理论为研究切入点,对优秀影片促进青少年的人格发展进行探究。指出优秀影片对青少年同一性形成的促
期刊
【摘要】 在艺术理论发展史上,艺术是否为表现情感的问题,一直争议不断,中西方都有过不同的观点。二十世纪苏珊 · 朗格在卡西尔符号学理论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认为艺术是为表达情感的需要而存在,肯定了艺术情感论的观点。我们不能否认情感在艺术中的重要作用,但绝对不能片面的认为艺术就是纯粹为表现情感而存在。本文简要分析了其情感理论中的局限性,并论述了情感在艺术创作和欣赏中的作用。  【关键词】 苏珊 ·
期刊
【摘要】 音乐是舞蹈的灵魂。但对于音乐和舞蹈动作表现之间的具体联动机制,则尚有不同的论述。有鉴于此,本文将依次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展开论述,结合具体的舞蹈表演案例,分别解析音乐节奏与舞蹈韵律、音乐旋律与舞蹈动作衔接展开、音乐织体与舞蹈意象塑造这三个层面的融合共生关系,希望借此能为舞蹈伴奏音乐创作及舞蹈表演活动开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 舞蹈表演;音乐;舞蹈;融合共生  【中图分类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