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的创作时期里,建筑设计已经不只是一座建筑的适用、经济、美观的问题,它涉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以及环境、生态等的方方面面,建筑只有同时具备社会观、文化观、经济观、科技观、生态观,才能为人类创造出最适宜的工作和生活的空间环境。
【关键词】建筑设计;经济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我国建筑业的技术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长期以来仍存在由于忽视建筑经济性而造成的消费大、消耗高、工期长等问题,导致国家资源的极大浪费。如何提高建筑设计的整体效益成为人们应当关注的问题。
1 建筑设计中的经济性的含义
建筑经济性的内容应当包括:建筑物首次建造、改建或扩建的总投资;建筑物交付使用后,经营、投入生产、管理维护费用及盈亏的综合经济效益;建筑物的标准,即每平方米建筑面积的造价;设计和施工周期所耗的时间;建筑物的经济技术指标,如建筑密度、容积率、建筑层高、层数等,通过控制指标力求合理利用空间,节约有限的用地;进行前期可行性研究,防止重复性建设;建筑空间立体发展,综合安排地下建筑空间以节约用地;建筑物的空间设计能够满足多功能活动的灵活展开,在不同时期最大程度地利用建筑物。
2 影响建筑设计经济性的因素
2.1 项目决策。建设项目决策阶段的任务主要是对拟建项目的建设必要性和实施可行性进行技术经济论证,通过对不同建设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选出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效益最佳的设计方案来。项目决策是建设工程项目成功的关键,据有关资料统计,在项目建设各阶段中,投资决策阶段对工程造价的影响高达到80%~90%。
2.2 建设标准。建设标准的高低决定了建筑的建造成本,并对建筑物投入使用后的运营费、资金回收,以及建筑物所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有很大的影响。标准制定过高,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因此在制定建设标准时,应当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远近结合的观点,综合分析建筑的性质以及所需要的规模,做到应高则高、该低则低、高中有低、高低结合。
2.3 场地环境。建设用地的选择对于整个工程项目的建造成本以及建成使用后的运营成本等都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关于建设用地的自然条件(包括地形地貌、气象条件、地质水文、土壤植被等)、环境条件(包括区域位置、周围道路与交叉口、周围建筑与绿化、市政设施条件等)以及规划要求(包括用地范围控制、容积率、建筑密度、出入口限制、空间要求、高度限制、环境保护等)等,建筑师都应进行充分的研究分析。
2.4 设计理念。设计理念就是设计人员根据项目的环境、性质、功能、要求等要素,经过方案构思之后所制定的设计纲领、设计观念。建筑师必须建立一套统一的设计理念,以保证整个建筑设计的过程朝着预定的方向连续进行。将经济性理念融入建筑设计的过程之中,把控制工程造价的观念渗透到建筑设计的各个环节,正确处理技术先进性与经济合理性的关系,可以充分利用资源、降低工程造价、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2.5 材料选择。建筑材料的质量与选用,直接影响建筑物的坚固性、实用性、耐久性和经济性要求。建筑材料对提高工程质量和加快建设速度起着重要作用,并且还直接影响工程造价。在一般工程造价中,材料费占60-70%。现在很多建筑设计只考虑外观效果,忽视材料在选择和使用上的经济性。因此,在材料的选择上一定要精打细算,做到高材精用、中材高用、低材广用。建筑师也应对各种材料的性能充分了解,以便正确选择和使用建筑材料。
3 建筑设计过程中的经济性体现
3.1 准确把握建筑总图布局
总图布局是建筑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在对建设用地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之上,全面、综合地考察影响场地设计的各种因素,因地制宜、主次分明、经济合理地对建设用地的利用做出总体安排。首先,总图布局中的节约用地。建筑师在设计时,应当充分考虑用地的经济性,尽量采用先进技术和有效措施,寻求建设用地的限制与建筑意向之间的最佳结合点,使场地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使设计得到最有利可图的允许用途。其次,充分利用地形。应在充分掌握基地的地形、与相邻建筑的关系以及环境现状等基础上,研究如何将建筑与周边环境协调统一,并有效地利用基地等问题。此外,要合理规划布局及功能分区。要结合用地的环境条件以及工程特点,将建筑物有机地、紧密地、因地制宜地在平面和空间上组织起来,合理完成建筑物的群体配置,使用地得以最有效的利用,提高场地布局的经济性。
3.2 充分发挥建筑空间效益
充分发挥建筑的空间效益就必须要有合理高效的空间布局,不仅要处理好建筑与外部环境的协调关系,还要充分利用空间,达到节约土地资源的目的。空间的高效性,要求建筑的内部功能具有合理清晰的组织,各组成部分之间有方便的联系,采用的形式也要与空间的高效性相符合。在进行空间布局设计时,要将建筑物使用时的方便和效率作为设计的出发点。(1)简单高效的平面形状。平面设计一般要求布局紧凑、功能合理、朝向良好。建筑平面形式规整,外形力求简单、正规,提高平面利用系数,力求避免设计转角和凹凸型的建筑外形。建筑物的形状对建筑的造价有显著的影响。一般来说,建筑平面越简单,它的单位造价就越低。(2)经济美观的建筑外形。在满足使用合理、方便生产的原则下,采用合理的建筑外形,尽量增加场地的有效使用面积是缩减建设用地、节约投资的有效途径。建筑的形式要随功能、环境、材料、构造与技术、社会生活方式以及文化传统等因素而定。形式作为外在的东西,应当是内在建筑要素的外部综合表现,因而它是以其他建筑要素的合理结合为支撑的。形式与内部各要素的完美结合能有效地节约投资,同样可以提高建筑的经济性。(3)空间利用率。提高建筑空间的利用率,发挥建筑空间的最大潜能可以有效地节约土地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建筑的使用价值,实际上也是对资金、能源的有效利用。这就要求建筑师通过分析各使用空间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联系,合理地安排平面布局,充分挖掘空间的潜力,创造出具备灵活适应性且经济合理、使用高效的建筑空间。
3.3 保持空间使用灵活性与舒适性
首先,建筑空间的合理布局还要求考虑空间的灵活性,以适应现代生活的多变性。不同时期建筑有不同的使用要求,应当在宏观经济分析的指导下,强调空间的灵活性,以获得建筑的长期效益。就目前状况而言,为了节约建筑用地、充分利用建筑空间,具备多种功能的建筑更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其次,空间舒适性。建筑的适用性原则是不变的,内容是发展的。舒适是更高层次上的适用,为满足现代人的心理需要,现代的建筑“适用”性更强调舒适性与愉悦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建筑使用的舒适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越来越多的建筑开始逐步改善其室内使用环境的舒适度。我们所提倡的设计经济是要求在不降低舒适标准的前提条件下降低成本。在设计过程中,只有把成本和舒适标准统一起来综合考虑才能够实现设计上的经济性。同时在设计中也要考虑建筑在整个寿命期间的舒适标准和成本。
总之,在建筑设计中,建筑师要根据经济现状及发展趋势,确定建筑的合理投入和建造所要达到的标准,合理控制建筑投资和建设规模,在达到建筑建设要求的基础上,利用有限的资源获得尽可能多的效益,使建筑达到经济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参考文献:
[1][荷]卢本著.设计与分析.林尹星译.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3
[2]张建涛,刘韶军编著.建筑设计与外部环境.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